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馬马
早 期 甲 骨 文
商朝 龟甲 兽骨 晚 期 甲 骨 文 金 文 ( 铭 文 ) 青铜器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商朝 西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竹简 帛
现代 纸
竹简


册书
阅读课本第49-50页,找一找我国古 代都有哪些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夏朝: 最早的日食记录 夏历(今天的农历) 商朝: 甲骨文记载的日食、月食 经证实都很可靠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12个月 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载 战国:测定一年24节气 便于按排农业生产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春秋 时期,我们农业 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史使用 牛耕 。 2、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都江堰 是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春秋以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的土地变成私产并 出租,它们转化为 地主 ,租种土地的人变成 。 农民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 说的, 商鞅 他为此进行的变法得到了 的支持,变法的主 秦孝公 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 ⑵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 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感冒了, 小医生帮帮我吧!
春秋战国名医 ——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至今被中医沿用
在中国历史上, 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 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 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 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 谢 合 作
再 见
讨论活动
•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 2、什么叫甲骨文?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 3、什么叫金文?金文是在什么时候应用在什 么器物上的?有何别称? • 4、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毛笔写字?
甲骨文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 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 文演变而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课时小结
1、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2、天文——《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日食。第一次。 3、历法—— 夏历(农历)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夏朝。 战国时期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4、扁鹊—— 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 5、屈原—— 楚辞。新体诗歌。 《离骚》。代表作。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和平理事会定。 6、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盛行。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钟鼓之乐
钟鼓之乐,指钟鼓一类的音 乐,特指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 舞。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墨子· 三辩》:“昔诸侯倦 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 《诗经· 关睢》:“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很 多战国时期的乐器。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 1、掌握甲骨文、历法、诗人屈原; • 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 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 3、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单选题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7.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A. 尚未成熟的文字B. 也叫“铭文”C. 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 原始文字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 孔子B. 孙子C. 屈原D. 韩非子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10.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 司母戊鼎B. 整套编钟C. 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11.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A. 扁鹊B. 禹C. 屈原D. 李冰12.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13. 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A.埃及象形文字 B.苏美尔契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黄帝时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15. 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16.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16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16

生你 活 看得 动 病了 : ?病 假 他, 如 如找 你 何到 穿 为了 越 你哪 到 诊位 了 断最 春 和好 秋 治的 之 疗医 际 ? ,
图说历史: 要求包括:人 物的国别、成 就、代表作、 对其评价等几 个方面。
钟鼓之乐
教学评价 :
教师命题: 1.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 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图为该鼎腹部的 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 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 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学生命题: 要求:围绕知识点,原创。合作或独立完成,充分运用 材料题型不限。
____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cctv历史频道
安 阳 文 字 博 物 馆
王懿荣
罗振玉
王国维
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探究:天文、历法成就: 天文:1.夏朝有了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朝甲骨文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3.《诗经》等古籍对日食和哈雷彗星的记
载。
历法:1.夏朝已有历法。 2.商朝历法逐渐完备。 3.战国已测定出24个节气。
导入文字演变的材料: 同学们,不瞒大家,老 师正在读一本书,就是这 本《殷墟甲骨学》。本书 介绍了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及研究状况,并收录了 1056个释读了的甲骨文。 如果同学们对甲骨文感兴 趣,我向他推荐这本书。
活动:猜猜看






探究:
一.请同学们参照甲骨文的写法,写 一个甲骨文。 二.总结甲骨文的特点。 三.联系资料,探讨甲骨文的发现有 什么历》,详细记 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 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 物资料可作印证。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 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 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 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 彻底的否定。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战国
医 学 春秋 战国
公元前613年(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 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 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16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他是春秋战国之际 的名医。望、闻、 问、切四诊法,一 直被中医沿用。你 知道他是谁吗?
战国末期
世界文化名人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 发展的较高水平
春秋时期
历史诊所
下面是小明同学为本课总结 的知识点,共有几个明显的错 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 释。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当 时的人们就懂得用文字记录下一些重大事件,比 如《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发生月食,这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确切日期的月食记录。相 传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 完备,有大小月之分并测定出24节气。春秋战国 时期,出现了两位很伟大的人物----扁鹊和屈原, 其中扁鹊改进了四诊法,而生活在秦国的屈原则 创造了很多优秀的诗篇,最为著名的是《离骚》。
一、文字的产生和演变
甲骨文
①是 商朝人 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
开始。
文字的演变 金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也称铭文,比甲骨文
规范。 大篆: 西周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 样式。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 商朝 开始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 政治---各国相继变法,尤以商鞅变法突出。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读提纲
1,什么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开始? 2,商周到战国时期文字的演变是怎样的? 3,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上的成就? 4,屈原的生活时代,在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对屈原的历史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2-08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学法指导】列表梳理知识法。

本课内容琐碎,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

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知识链接】《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

例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

因此,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经过长期变化,很多象形字都变得不象形了,可是,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文字体系的大变动。

在同一文字体系中,字形的变化是渐进的。

因此至今有些汉字还留着一条象形的尾巴,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来,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

例如“笑”,不管东汉许慎说什么“打竹板奏乐使人笑得直不起腰(夭)来”也好,也不管宋朝苏东坡说什么“用竹子打犬不可理解”也好,人们越端详它越觉得它喜眉笑脸的。

“哭”字,不管有人说它是“犬的叫声像人哭”也好,人们越端详它越觉得它像个顽童在张口大哭。

中华文化勃兴(一)

中华文化勃兴(一)

检测案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2、“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5、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6、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A.湖北随州 B.河北邯郸 C.四川成都 D.河南安阳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材料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2)每年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日是为了纪念谁而设?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课堂小结】【课堂收获】【课后作业】P43动脑筋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政史备课组 12第2页(共1页)张洪中学政史备课组。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 《论语》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 孟子 战 《孟子》 国 续利用 荀子 战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国 《荀子》 墨子 战 “兼爱”、“非攻” 国 《墨子》 《道德 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 老子 春 秋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韩非子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 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 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 努力学习吧!
屈原
屈原 ( 约公元 前339—约前 278) ,战国时期 的楚国诗人、政 治家,“楚辞” 的创立者。代表 作:《离骚》 《天问》《九歌》 等。
赛龙舟
整套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
自学指导二
学派 儒 家 道 家 姓名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著作 主要思想
时期
墨家
法家 兵家
学 人物 时 派 代 孔子 春 秋 儒 家 墨 家 道 家
第8
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横山县第二中学 冯海龙
自学指导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被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夏朝时我国就有 食的记录, 第一次有确切的日食记录日期是 , 世界上最早有关哈雷彗星的记录时间 年。今天的农历,又叫“ ”据说 是从 朝开始的。到 朝时历法逐 渐完备,一年有12月,分大、小月, ---加一月,战国时测出一年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与条件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与条件中华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发展阶段与文化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阶段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第三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理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方式第四章:中华文化的艺术与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特点理解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与影响4.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与特点中华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特点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与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特点与文学的经典作品、特点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中华文化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理解与欣赏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掌握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5.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传承的方式与途径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影响与传承的理解与实践第六章: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掌握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特点与传统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特点与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与文化习俗的特点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习俗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的理解与体验第七章:中华美食文化了解中华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掌握中华美食的特点与烹饪技巧理解中华美食文化对社交与家庭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华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华美食的特点与烹饪技巧中华美食文化对社交与家庭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美食的历史、特点与烹饪技巧实践法:安排中华美食制作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烹饪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特点与烹饪技巧的理解第八章: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与特点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与影响8.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与特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与影响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特点与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与效果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特点与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第九章: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与思想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代表人物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代表人物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代表人物与思想的核心内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的理解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的探讨第十章:中华文化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承创新的方式与途径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承创新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三章)重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七上历史LS-2012-07-08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编写人:吴忠亲审稿人:时间:2012.10.10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了解古代科技成果,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甲骨文、诗人屈原【学习难点】文字的演变、古代历法、医学成就【学习方法】阅读材料、收集信息、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知识导学】一、知识梳理:(A级)知识点一:文字的演变1、什么叫“甲骨文”?刻写在的文字叫“甲骨文”。

2、甲骨文出现在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朝开始。

3、为什么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答:。

4、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_______”,也叫“铭文”。

“大篆”这种字体出现在 _______ 晚期。

知识点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5、归纳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方面的成就天文成就:历法成就:医学成就:知识点三:诗人屈原和“钟鼓之乐”6、屈原生活在时期的国。

他吸收精华,采用,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即楚辞),代表作是。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

7、盛形“钟鼓之乐”。

最珍贵的钟鼓乐器是湖北出土的战国。

二、问题探究:(B级)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意思: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8.这些诗句出自谁的什么作品?这个人和现在的哪个节日有关?民间有哪些方式来纪念他?9.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堂小结】(B级)【当堂检测】一、选择题:(B级)1. 我国的甲骨文出现在()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3. 闻名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和地点是()A.19世纪末的河南安阳B.19世纪末的河南商丘C.20世纪初的陕西西安D.世纪初的河南洛阳4. 据说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朝,所以又叫()A.夏历B.周历C.商历D.阳历5. 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时期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6.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A.宋玉B.屈原C.李白D.杜甫7. 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A.齐国B.燕国C.楚国D.秦国8. 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出现在()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学习反思】收获:疑惑:其他:。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二、【重点和难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重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难点)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方案】:一、文字的演变1、商朝人刻写在上的文字,被称作“”。

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的历史,从开始。

2、商周的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叫做“”。

3、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成为“”。

4、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或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1、我国在(朝代)就有关于日食的记载,商朝中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

2、相传我国夏朝就有历法。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时期制定出二十四节气。

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的、、、四种诊断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生活在末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是,他是楚国人,代表作是《》。

2、盛行“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水平,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最为珍贵。

(二)【课堂导学方案】:1、思考课文P42页动脑筋问题,观察(人)、(戈)和(伐)三个甲骨文,猜一猜,“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2、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时间提示,归纳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

________(商朝) __________(商周) __________或_________(战国)3、根据课文P42页,说出下列每个“马”字的字体以及排列下面“马”字的演变顺序,并说说以它为例说明中华字体演变有什么特点?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商朝) __________(商周) __________(西周晚期)4、根据下列的词语,简述屈原的生平事迹。

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教案

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教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标精解】1.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2.课标分析:文字是人类文明又一象征性的标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又一条件。

【教材分析】学生前面已经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他们对“文明”的内涵已有基本理解,第8、第9两课是独立介绍文化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材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又扼要介绍了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使学生对“文化”内涵有初步认识。

历来文化课因为内容多、杂而让教师感觉线索乱,不易组织教学,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注重趣味性,突出重点,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从而符合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情分析】1.前面主要介绍远古居民或朝代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还没有构建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将形成完整的朝代史概念。

2.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喜欢有激情并且他们能参与的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字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历史,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历史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比较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探究文字的演变、组织体验天文、历法、医学、文学成就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与相互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历史其实就存在在生活中;借助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解读】1.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的历法、诗人屈原重点解读:文字是人类文明又一象征性的标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依据自然规律制定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文学则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形成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合作等,给予及时的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实物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2. PPT或手抄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够体现出你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3.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4.课堂练习的错题分析要具体、详细,真正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5.家长参与作业的完成,有助于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
2.重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文化勃兴的推动作用。
难点:学生对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之间关系的理解。
3.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举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甲骨文、青铜器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是什么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时期?它们又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夏商周时期,探寻中华文化的勃兴。”
a.讲解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的背景,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一、文字的演变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 成就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甲 骨 文
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人 牛 水日 上下明 射

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都顯示了「車廂」、 「車轅」和「兩個車輪」幾個部份

本義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領, 兩側開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擺,古代 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一個人在樹下休息,本義是「休息」,後 來引申為「停止」、「不要」等義
十二生肖辨识
鼠牛 虎 兔 龙 蛇
马羊 猴 鸡 狗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 是从 商朝 开始的
商、周时 铸刻在青铜器 上的文字,叫 做金文,又叫 铭文。
司母戊鼎上的文字拓片
西周毛公鼎
西周晚期,文字经统一 整理的一种样式。
历法成就
夏朝: 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 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 重大的成就
医学成就 春秋战国: 名医扁鹊
望、闻、 问、切 四诊法
屈原
屈原出身楚国贵 族,因受奸人陷 害而被放逐,后 楚国被秦国灭, 对楚国前途深感 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投汨罗 江自杀。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这表达了 屈原什么思想 感情?
——《离骚》 《离骚》----表达了 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
热爱之情。
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
中 华
夏、商:有日食、月食记录
文 天文 鲁国:有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化 的
历法 夏历(农历):源于夏朝

战国:制定24节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扁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万世所景仰!但在这一个时代还有一个人,他忧世伤民,心怀天下,彷徨于山泽,忧国忧君,自伤无罪,而又不敢抗争……郁郁寡欢而自沉于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划龙舟!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问题1:请问同学们,我说的这一个人是谁?他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人?
过渡:在西洋医术传入中国以前,中医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祛病除伤的最好选择。
问题5:有哪位同学看过中医?中医是如何诊断病情的?中医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预期效果: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病情的方式,有针刺、按摩、汤药等治疗疾病的方式。望,是指看气色;闻,听声音;问,询问病人病情;切,是切脉。
教师总结: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原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是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明,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名字用在了秦越人身上。
备课时间
2014、9、16
上课时间
10.8
主备人
栾俊勃
课题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1)善于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与反思。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
(2)抓住主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主题“中华文化的勃兴”,展开。
(3)体现现代历史教学的新理念: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
(4)坚持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教学设计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形成知识网络化,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本节课中共设计了10多个探究性问题来实现这些原则、理念和要求。
预期效果:会,他们在青铜器上刻写文字,而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就把它叫做“金文”或者“铭文”。商朝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数量很少,周朝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数量就多起来,西周毛公鼎上铸有铭文五百多个,在已经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是字数最多的。
说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了,同时,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首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阅读教材42页上的三段话!
①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了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坐马车没命的狂奔。
②“(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③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
问题1:结合这三段话猜测,这里面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天再旦”是什么意思?从1997年发生日全食这一天文现象中你觉得可以推断出什么来?
预期效果:这是日全食现象;“天再旦”是指天亮了两次;1997年的天文现象证明了我国天文学家对“天再旦”的猜想,同时也能借用天文学上的知识,推断出古书上记的现象的确切年份。
过渡:随着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也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生活在今天,每一天都有一个确切的日期,古人的时间没有我们这样准确,但是如果一点时间概念都没有,就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恰好,星象观察的进步给人们分季节,看时间提供了条件。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假如王懿荣他没有一点金石学的知识,看到了“龙骨”也不就是“龙骨”吗?谁还会去想那么多,那么也不会有后来所产生的这些巨大影响了,所以啊!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问题4: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朝人因为发明和创造有限,龟甲和兽骨上刻画符号来记载事件也就成了不错的选择。那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别的材料上刻画文字吗?在什么材料上?
问题3:现在请大家把教材合上,我相信凭借同学们深厚的历史功底一定可以给我讲清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表现表现?同学们不必担心,讲错了也没问题,只要把发现甲骨文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讲清楚就行。
预期效果:清末(公元1898年),清政府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买回来的中药里面发现有一味叫做“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一些奇怪的符号,这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凭借自己深厚的金石学基础,王懿荣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后来几经周折才了解到这些东西是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流传出来的,由此而掀开了一部由甲骨文书写的历史!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难点
分析及
教学方法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预期效果: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名平;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而且还是一个贵族,楚怀王时曾经参与过国政,主张联齐抗秦,但是遭受谗臣陷害,一再被放逐。
过渡:屈原不仅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楚辞”,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历史,那么我想请问各位同学能不能把我们国家历史上所经历的朝代一一数出来?在这里,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给大家介绍一首朝代更替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本节课教学设计不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不是为了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不足:
(1)课件制作还需改进:增加动感和交互性。
(2)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放权于学生。比如小品表演中应由学生自由发挥。
(3)应课前按排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关的资料
四、小结:练一练
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书
二、天文、立法和医学的成就
1、商朝甲骨文里日食月食记载
2、夏历、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二十四节气
3、屈原和“钟鼓之乐”
三、屈原《离骚》
整套编钟
作业设计
伴你学:P34—35
必做:一、二;选做:三、
教学后记
成功方面:
过渡:农历又叫做“夏历”,从它的名称上可以知道它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古代进行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时间依据,但是在它刚产生的时候并不是很完备,直到商朝才基本完备。
问题4:商朝、战国时期历法有哪些成就?
预期效果: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了24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预期效果:把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向前推移到了商朝,使我们对商朝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过渡: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已经可以认识的单字有一千多个,他上面所记录的都是商王朝进行占卜、祭祀的事件,这说明了商人还比较迷信,总是在向“天”寻求答案,他们对天如此顶礼膜拜,既充满了好奇,又开始注意观察天象以寻找其规律,我们接着来看古人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问题2:屈原创作的“楚辞”体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什么?
预期效果: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请大家把书翻到44页,这儿有一句选自《离骚》的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充分表达了屈原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除此之外我们比较熟悉的句子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来自于《离骚》。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春秋与战国”一段。从远古到战国,经过我们祖先的不断积累,中华文化已见雏形;对此,我们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认识?今天的学习,就是要给大家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请看教材41页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板书)
一:文字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看文字的演变这一部分内容,了解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子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在第3课“华夏之祖”的学习中知道到了这样一个传说:
问题1:被誉为“人文初祖”的黄帝,他的属下——仓颉创造了汉字。
问题2:长久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那到底汉字真的是不是仓颉创造的呢?甲骨文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甲骨文是一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终于传奇般的被人发现,揭开了长久以来我们的一个谜团。请大家把书翻到18页,左下角照片上那就是一块甲骨片,上面所刻写的那些符号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
问题2:请问同学们说说我们今天主要用哪些历法?
预期效果:农历、公历。农历,又叫做“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公历,起源于西方,是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并逐渐被中国人采用的历法。
问题3:有没有同学知道两种历法之间的差别?
预期效果:农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而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
过渡: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在向前发展,我们文字的书写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到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问题5: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看出汉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预期效果:甲骨文、金文或者铭文、大篆,到秦朝以后再演变成小篆、隶书。
问题6:在甲骨文没有被发现以前,关于西周以前的历史,文字方面的记载是很少的,我们主要是依赖一些传说去了解,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并不是百分子百的可靠,在这种情况之下,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
过渡:先秦时期,诗歌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诗歌、诗歌”既有“诗”,也要有“歌”;古人通常是用曲子伴随着诗朗诵,以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感……请大家再次把教材翻到18页,看到上半部分,
问题3:有谁知道照片上的这是什么吗?
预期效果:编钟,这是我国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春秋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就是指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一种音乐,这种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典礼和宴会的演奏。用这一套编钟演奏乐曲,音色优美、和谐悦耳……堪称是旷世奇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