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礼县实验中学高中化学 课堂45分钟检测 09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状态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SO2溶于水和H2SO3分解
B.H2跟I2化合成HI和HI分解
C.SO2跟O2化合成SO3和SO3分解
D.NH3与HCl化合生成NH4Cl和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2.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A(g)+B(g)C(g)
B.A(g)+2B(g)C(g)
C.A(g)+B(g)C(g)+D(g)
D.以上都达到平衡
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4.对于2SO2+O2
高温
催化剂2SO3的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使SO2和O2产生了可发生性
B.“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可使SO3分解为SO2和O2
C.在该反应的平衡状态,SO3、SO2、O2的浓度一定都相等
D.在该反应的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为0
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B(g) 2C(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②④B.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
6.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N键形成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2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2 mol·L-1 B.Y2为0.35 mol·L-1
C.X2为0.3 mol·L-1 D.Z为0.4 mol·L-1
8.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9.在一定条件下,某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2O5(g) 4NO2(g)+O2(g) ΔH>0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状态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已经停止
B.逆反应速率为0
C.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D.N2O5已全部转化为NO2和O2
10.对于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v(A)>v(C)
B.A、B、C、D、E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
C.维持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C所需时间为y,则x<y
D.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11.下列可以证明H2(g)+I2
(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w(HI)=w(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12.在2 L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450 ℃时NH3的浓度大于550 ℃时NH3的浓度,则正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反应过程中:0~2 s内N2的物质的量由2 mol变为1 mol,则v(H2)=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N2)=c(H2)=c(NH3)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2)=3v(H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1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刻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
(3)在t3时刻v正________(填“>”、“<”或“=”)v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98 K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26.5 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________。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____,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
09 化学平衡状态
1、【解析】 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而D 项中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
【答案】 D 2、【解析】 A 中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恒温恒容下总压强不变,反应达平衡;B 、C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不论是否达到平衡总压强不变。
【答案】 A 3、【解析】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但最后不可能减小为零。
【答案】 B 4、【解析】 该反应客观存在可发生性,“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只是加快其反应速率,A 项错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SO 3能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为SO 2和O 2,B 项正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不一定相等,所以C 、D 项错误。
【答案】 B 5、【解析】 该反应中A 为固体,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故①②③④都可表明达平衡状态。
【答案】 D 6、【解析】 A 中表示的反应方向相反,正确;B 、D 中表示的反应方向相同,故B 、D 错误;C 中N 2、H 2、NH 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时未必达到平衡。
【答案】 A 7、【解析】 根据极值法:X 2的最大浓度是0.2 mol/L ,Y 2的最大浓度0.3 mol/L ,Z 的最大浓度0.25 mol/L 。
【答案】 A 8、【解析】 该反应不是等体积反应,只要压强不变,各物质的量浓度也就不变,可证明平衡已建立,故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而平衡时,X 、Y 、Z 的物质的浓度之比并不一定是1∶2∶2,C 选项错误;单位时间内消耗X 和生成Z ,描述的是同一反应方向,不存在v 正和v 逆的关系,故不能判断该平衡已建立。
答案为B 。
【答案】 B 9、【解析】 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逆”可知N 2O 5不能全部分解;“动”动态平衡,即反应不停止;“等”v 正=v 逆≠0;若体系没达平衡时,则温度可变(正向进行时,温度降低,逆向进行时,温度升高)。
【答案】 C 10、【解析】 在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A 点的压强小于C 点,故反应速率v (A)<v (C),A 项错误;由图像可知,A 、B ,C 表示达到平衡状态,故v 正=v 逆,E 点表示向正向进行,v 正>v 逆,D 点表示向逆向进行,v 正<v 逆,B 项错误;由于P 2>P 1,故在P 2时反应速率大于P 1时,因此,达到平衡的时间比P 1要短,y <x ,C 项错误。
【答案】 D 11、【解析】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反应,因此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判据。
【答案】 ②⑥ 12、【解析】 (1)450 ℃时,NH 3的浓度大于550 ℃时,即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v (H 2)=3v (N 2)=2 mol -1 mol
2 L·2 s
×3=0.75 mol/(L·s)。
【答案】 (1)放 (2)0.75 mol/(L·s) (3)B 13、【解析】 (1)当N 减少4 mol 时,M 增加2 mol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 M 。
(2)t 2时刻,n (M)=n (N)=4 mol ,t 2时刻后,N 物质的量继续减小,M 物质的量继续增加,故仍未达到平衡。
(3)t 3时刻时,M 和N 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1)2N M (2)n (M)=n (N) 否
(3)= M 和N 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v 正=v 逆
14、【解析】 (1)由图知初始反应时,c (H 2)=c (I 2)=1 mol·L -1
,而加入的H 2和I 2的物质的量增均为2 mol ,所以V =2 L 。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为5 s ,v (HI)=1.58 mol·L
-1
5 s
=0.316 mol·L
-1·s -1。
(3)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建立,所以需放出热量。
由反应:H 2(g)+I 2(g)2HI(g) ΔH =-26.5
kJ·mol -1,达到平衡时共生成n (HI)=1.58 mol·L -1
×2 L=3.16 mol ,所以放出的热量为
26.5 kJ 2 mol
×3.16 mol=41.87 kJ 。
【答案】 (1)2 L (2)5 s 0.316 mol·L -1·s -1
(3)放出 41.87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