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的高职双语课程评价建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模糊数学的高职双语课程评价建模
作者:董展眉廖普明
来源:《教师·中》2010年第05期
摘要:文章在给出高职双语课程评价原则、内容和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描述,给出了一种高职双语教学的整体评价模型和具体计算方法。
经试用证实,根据该方法计算出来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评价;模糊数学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展迅猛,但是,与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极不相称的是既懂世界经济、又懂外语和国际规则的国际型人才的匮乏。
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可尝试在某些专业课程中运用双语教学,即用母语(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等能力,能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相关知识交流,具备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工作的能力,为培养“四型”(国际型、复合型、创造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在一些涉外专业中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欠佳,推广困难。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学生行为塑造等方面起着导向作用。
我们认为, 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遵从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 又要充分考虑双语教学的特殊性,还应考虑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一、高职双语课程评价原则
双语课程评价,即依据特定的双语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双语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而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则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通常采用逐层分解评价目标的方式构建一个由高层到低层、彼此独立、具体可测的树状指标体系(M·西格恩,1989)。
高职院校在构建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系统性
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涉及双语课程选择、双语课程教学目标、双语教学实施以及双语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激励制度等多种因素,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双语教学课程进行评价时,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说,双语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双语教师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应该涵盖所有与双语教学质量有关的因素和双语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
全过程性
双语教学的评价内容要涵盖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包括授课前的准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课外辅导等环节。
具体地说,授课前的准备评价内容包括双语教材、课程资料和授课教案(或课件)等;课堂教学的实施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课外辅导评价内容包括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答疑等。
多元性
双语课程的评价不同于母语课程的评价。
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运用能力的欠缺,学识和眼界的局限,使得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双语教学的总体评价偏低,这与学生希望增加双语课程门数的愿望相悖。
而这恰恰体现出了双语课程评价与母语课程评价的差异。
所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既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参与,也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参与,更重要的是专家和同行的参与。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起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员督查、同行互评、教师自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二、高职双语课程评价指标
如前所述,高职双语课程评价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涵盖所有与双语教学质量有关的因素和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据此,我们设置了课程设置等7个一级指标和双语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等22个二级指标对高职双语教学进行评价如下(见表)。
注、、、、的二级指标由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评
价、、的二级指标由执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评价、、、、、、的二级指标由同行专家进行评价。
每个二级评价指标均采用五个等级,比如“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等。
三、基于模糊数学的高职双语课程评价建模
(一)模糊数学方法简介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数学学科。
所谓现象的模糊性是指事物间差异的中间过渡中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
模糊集合是模糊数学的基础,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于1965年将普通集合论里特征函数的取值范围由{0,1}推广到闭区间[0,1],得到模糊集的定义:
设在论域上给定了一个映射:
在侧重于应用的模糊数学分析中,经常应用到聚类分析、模式识别和综合评判等方法。
本文中主要使用综合评判方法对高职教学评价进行描述、评判。
综合评判就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的评价,这是在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产品质量评定、科技成果鉴定、某种作物种植适应性的评价等,都属于综合评判问题。
由于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将使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二)高职双语教学课程评价建模及综合评判
综上所述,可以根据评价内容与指标将双语教学课程评价BECE看成一个七元组,即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学生素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激励机制。
为了描述简单起见,我们用它们相应的代码代替具体元组,即。
(为了简化描述,后文均采用代码代替具体内容的表示方法)其中,课程设置可以表示成三元组教师素质
可以表示成三元组学生素质可以表示成三元组
课前准备可以表示成三元组,课堂教学可以表示成四元组课后辅导可以表示成三元组激励机制可以表示成三元组。
下文将以湖南某高职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评价的问卷数据为基础,使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高职双语教学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对BECE中各元组进行一级评价
对有:
(1)评判因素集。
(2)评语集很一致,比较一致,一般,不太一致,不一致
(3)评判矩阵。
对指标评价,由同行专家、授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单因素评价。
单考虑
因素,其中有26%的人认为很一致,有45%的人认为比较一致,24%的人认为一般,5%的人认为不一致,便可得出:
类似的,有:
所有单因素评判组成的评判矩阵:
(4)权重。
同行专家给出了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的实践性三个指标的权重,给出的权重为:
则可求得项的综合评判为:
它表示的评价是:“很合理”的程度为26%,“比较合理”的程度为48.6%,“合理”程度为
19.8%,“不合理”的程度为5.6%,“很不合理”的程度为0.3%。
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通过一级评判得出:
对双语教学课程进行二级评价
(1)评价因素集。
(2)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
(3)评判矩阵。
通过前面的一级评判,得出各单因素评判结果,于是可由BECE所有单因素评判组成评判矩阵:
00.4860.1950.0560.0030.2700.3220.2600.0920.0520.1500.3640.3280.1340.0200.3100. 4780.1590.0460.0120.3100.3930.2140.0750.0120.2100.3880.2970.0950.0090.0900.2570.3910.1860.0
(4)权重:
则可求得综合评判为
它表示的评价是:“优秀”的程度为24.3%,“良好”的程度为38.2%,“中等”的程度为25.7%,“合格”的程度为9.5%,“不合格”的程度为2.4%。
按最大隶属原则,结论是所有参评人员对该门双语课程整体评价是“良好”。
如果需要对整体评价得出一个百分值,可以给出评语集中每个元素的分值。
比如:
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量化成:V′={100,85,70,60,则有:
整体评价百分
值。
上述综合评判的结果与该门课程参与评价人员的感受比较一致。
因此,在给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评价原则、内容与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其难以用精确数学语言描述的特点,用模糊数学理论来对其进行描述、评价,可以使高职双语课程的整体综合评判更接近实际。
综合评判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评价的依据,而且还可以作为学校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日后改进双语教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董展眉.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16).
[2]董宇欣,印桂生.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