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合集下载

黄山区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黄山区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在黄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黄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徐立秋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异常突出的要素制约,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区生产总值55.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万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8336元,增长20.3%;特别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2010年跨越两个亿元台阶,再跨6亿元、7亿元两个台阶,达到7.31亿元、增长43%,创历史最好水平!(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

三大需求尤其是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坚持扩大投资,新建了国际汉语言交流中心、黄山岭望等46个项目,续建了香格里国际会议中心、中通凤凰城等51个项目,建成了汤川徽韵商贸城、寨西旅游商业街等34个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43.98亿元、增长35.3%。

坚持招商引资,参加中博会、徽商大会和皖粤经贸合作,开展以商引商、产业招商和大企业招商,成功引进盛基药业、中行培训中心等56个项目,到位内资65.13亿元、外资3133.8万美元,分别增长30%和22.6%。

坚持市场融资,成立了区政府金融办(上市办),完善了金融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新增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通过区国资公司融资1.6亿元,全年新增贷款9.2亿元(含黄山风景区2.6亿元)、增长26%,存贷比达64.6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

2012年两会主要内容

2012年两会主要内容

2012年两会主要内容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总体回顾温家宝: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二、经济增长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三、扩大内需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2〕13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中央关于2012年工作部署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现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意见如下: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

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

实施结构性减税。

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

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管局等负责。

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菏泽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菏泽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2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9日在菏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孙爱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2008年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总体思路,牢牢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全力加快“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69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475亿元,年均增长14.6%。

地方财政收入由42.1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年均增长27.6%,总量在全省前移2个位次,列周边9市第2位。

各项存款余额由570亿元增加到1326亿元,贷款余额由444亿元增加到87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5%和18.5%。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省内及周边9市前列。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进展。

三次产业比由26.2∶47.7∶26.1调整到15.5∶53.7∶30.8,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0.7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

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快速推进,承载功能大幅提升。

城镇化率达到37.5 %,提高7.9个百分点。

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济菏高速、德商高速南段建成通车,东明至巨野、曹县至鄄城一级公路完成升级改造,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4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490公里。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收到明显成效。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较快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榆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市代市长陆治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推三上”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民生十件实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10亿元,增长15%。

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为历年来最高,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3亿元,增长22.4%。

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515亿元、增长2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增长31.4%;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30元,5905元,分别增长14.2%,15.5%。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增长18.4%。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各市前列。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重点能化项目基本按计划推进,完成投资373亿元。

重大转化项目取得突破,榆炼18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技改工程建成投用,北元100万吨聚氯乙烯和靖边、定边天然气液化项目建成投产,榆天化14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省有色60万吨铝镁合金等项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甲醇、聚氯乙烯、合成氨等化工产品新增产能均创近年来新高。

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榆林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均突破百亿元,榆神工业区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总投资210亿元、年产2.4万吨的多晶硅项目落户榆佳工业园,米脂鄂尔多斯盐化工项目稳步推进。

主要工业品产量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原煤产量达到2.8亿吨,增长8.8%;原油1092万吨,增长11.2%;原油加工量309万吨,增长18.3%;兰炭1500万吨,增长56.2%;天然气123亿立方米,增长11.8%;发电量400亿度,增长15.4%。

2012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全

2012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全

3月5日上午9:00,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温家宝在开幕会上作工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全文。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去年工作回顾;二、今年主要任务;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

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继续加强“三农”工作。

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现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姜大明省长┃┣━━━┳━━━━━━━━━━━━━━━━━━━━━━━━━━━━━━━━━━━━━━━━━━━━━┫┃┃生产总值增长9. 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00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对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负总责。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目标”,全面┃┃┃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重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呼和浩特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首府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现价)。

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9亿元、790亿元和1278亿元,增长19.8%、16.4%和16.7%。

全市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增长18.3%。

固定资产投资1032亿元,增长1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亿元,增长17.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8元,增长14.7%和14.8%。

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

在遭受较为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中有增,达到125.8万吨。

新建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58个,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由50%提高到67%。

新建蔬菜保护地8642亩,当年投入生产3561亩。

马铃薯、肉羊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

土地流转试点积极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开始加速。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现价)。

乳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石化、冶金、电子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产业加快发展。

成功引进TCL300万台液晶电视、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赛维高纯硅及光伏应用、浩源碳纤维等一批大项目,迈出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

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均在我市落地。

如意总部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白塔空港物流园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六安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2日在六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韶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拼搏,“十一五”取得圆满收官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六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7%,财政收入增长31.7%。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9.3%,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完成工业投资221.1亿元,增长48.9%。

宝利嘉纺织一期、博微长安科技园、龙华竹木地板、金安不锈钢螺纹钢、汇联汽车轮毂一期、沃巴弗汽车传感器、宝丰复合肥一期、龙兴汽车压铸铝、金峰财富制动器扩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

全年净增规模工业企业225户,总数达到1044户;其中,亿元企业达192户、超10亿元企业12户。

钢铁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

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229.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40家,实现总产值85亿元。

全年新增安徽名牌产品12个,总数达58个,迎驾获中国驰名商标。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实现粮食总产91.8亿斤、增长1.9%,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粮食加工产值92.4亿元、增长12%,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市,霍邱县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寿县第五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耕地保护得到加强,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三品”认证达到201个。

农业综合开发和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实施。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5户、市级52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77亿元,增长21%,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

十大产业协会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茂名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茂名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7日在茂名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茂名市市长梁毅民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本届政府自2006年12月就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狠抓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圆满完成了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预计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3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5%,五年年均增长11.5%。

五年- 1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918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34.2%。

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12亿元,增长27.3%,五年年均增长20.8%。

产业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家,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

强化与茂名石化的战略合作关系,茂名石化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乙烯,炼油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加工原油1447万吨,生产乙烯10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0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石化工业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首期投资10亿元的联塑集团茂名生产基地即将投产。

投资20亿元的化州海螺水泥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去年与19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五年累计专利授权1175项。

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著名商标52件、广东名牌产品43个。

农业产业化经营卓有成效。

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省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23家。

我市荣获“中国罗非鱼之都”、“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

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茂名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开业。

旅游业加快发展,森林公园和放鸡岛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市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称号,去年旅游总收入84亿元。

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答案

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答案

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答案第1题、杜甫“圣”在他总是从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民的不幸,于是忘记了自己的不幸。

(? ??)(判断题)(是否题)(分值:2.5)AA.正确B.错误第2题、各种补贴、补助的出现是我国收入分配方式不合理的体现。

(判断题)(是否题)(分值:2.5)AA.正确B.错误第3题、“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出自于(???)。

(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AA.周易B.论语C.孟子D.中庸第4题、“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作者是(???)。

(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CA.王昌龄B.王维C.岑参D.李白第5题、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构建(? ??),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AA.地方税体系B.增值税体系C.营业税体系D.消费税体系第6题、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差距依然较大。

(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AA.居民收入分配B.公共财政收入C.区域发展D.行业发展第7题、“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出的。

(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AA.莫斯科B.北京C.南京D.华盛顿第8题、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在(???)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AA.人大B.政协C.政府D.党委第9题、辛亥革命发生于(? ??)年?(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B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第10题、我们党第一次把坚持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下来是在些次党章中?(???)(单选题)(单选题)(分值:2.5)DA.十五大党章B.十六大党章C.十七大党章D.十八大党章第11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潍政发[2012]1号【发布部门】潍坊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2.17【实施日期】2012.02.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潍政发〔20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刘曙光同志代表市政府所作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二Ο一二年二月十七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10日在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潍坊市代理市长刘曙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团结奋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1.85亿元,年均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46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0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1%、23.1%、23.9%和18.9%,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8792元和4131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7.4:31调整到10.1:55.4:34.5。

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来源:人民日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我们应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切实贯彻。

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此,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各项工作中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

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不懈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2012年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乌海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是我市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

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3亿元,增长22%。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亿元,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亿元,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增长12%;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00元,增长16%。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15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增速居全区第3位。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4亿元,增长12%。

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基地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广纳、榕鑫、黄河工贸二期、西部煤化等一批百万吨级焦化项目实现投产,焦炭产能达到1600万吨,PVC产量占自治区比重达到62%。

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面启动。

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煤炭资源,全年调入煤炭1680万吨,在原煤只增产5%的情况下,洗煤、焦炭分别增产31%和30%。

建材、钢铁冶金产业进一步做强,黄河工贸200万吨水泥、利康1万吨氰尿酸和3000吨PVC助剂项目建成投产,蓝星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项目进展顺利。

包钢万腾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一期基本完成,已具备100万吨生铁、100万吨钢和60万吨轧材产能;隆兴佰鸿具备6万件LED照明设备产能。

产业延伸升级步伐加快,华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东药乌海化工丙炔醇、盛远塑胶8万吨PVC软制品项目快速推进,东磁光大6000吨多晶硅、东源科技1,4—丁二醇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综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八日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

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摄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新华社记者摄2012年,是中国发展征程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宏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标志性成果是提出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28个省(区、市)召开了环境保护工作会议,26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的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文件。

二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05%、4.52%、2.62%、2.77%。

2012年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区发展实际,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作目标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工作目标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工作目标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工作目标19%),出口创汇增长8%(工作目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工作目标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工作目标16%),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围绕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全区上下要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大发展要有好项目”的理念,努力提高“招”和“落”的水平,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增强城市转型发展新动力。

扩大开放引大项目。

围绕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食品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瞄准世界、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主攻日韩、欧美、港澳台、江浙沪粤闽等国家和地区,大力开展定点、定产业、定产品招商,招引一批重点关联和上下游产品大项目,努力拉长产业链。

今年全区实际到位资金65亿元、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

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培育壮大海之杰纺织、泰和水处理、孚士达食品等出口骨干企业,精心组织企业参加香港招商会、日本大阪纺织服装展、欧洲精细化工展等大型展会,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6亿美元,其中出口2.4亿美元,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5家。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这是自己找答案的仅供参考1、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参考答案: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2012年我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采取的主要措施【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参考答案: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3、“九二共识”达成的时间、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时间:1992年11月背景: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主要内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宿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宿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宿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11年工作回顾市长张曙光昨天在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作为,苦干实干,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增长13.8%,年增量首超百亿;财政收入64.1亿元,增长48.5%,连跨两个十亿元台阶,增速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80元,均增长17%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前八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聚焦工业扩张,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

全面实施“7233”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25%,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工业投资250亿元,增长40%。

积极壮大市场主体,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00户。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6%,创历史新高。

加速培育新兴产业,首文软磁、维多甜味剂、格微光电、万兴科技完成一期建设,诺业生物、湛蓝光电、品青果糖、大诚明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

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考核目标。

二、狠抓投资消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全年累计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15亿元;列入省“861”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增长89%;深入谋划“5161”工程,项目储备规模超万亿。

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永通电缆、光大生物质能发电、合成革一期、皖神面粉、锦龙制衣等项目建成投产,国电热电联产、祁南二矿、海螺水泥、冠军陶瓷等项目加快推进。

京沪高铁正式通车,宿淮铁路、徐明高速、泗许高速二期、济祁高速、山闵路进展顺利,农村公路建成通车290公里。

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Major T asks for 2012三、2012年主要任务1. Promoting steady and robust economic development(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particularly consumer demand, which is essential to ensuring China's long-term, steady, and robu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ocus of our economic work this year.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We will work hard to expand consumer demand. We will move faster to set up a permanent mechanism for boosting consumption. We will vigorously adjust income distribution, increase the incomes of low-and middle-income groups, and enhance people's ability to consume. We will improve policies that encourage consumption. We will vigorously develop elderly care, domestic, property management,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ervices. We will encourage consumer spending on cultural activities, tourism, and fitness; and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paid vacations. We will actively develop new forms of consumption such as online shopping; support and guide the consumption of green goods such 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ilding materials, water-saving sanitation products, and energy-efficient vehicles; and expand consumer credit. We will improve the urban-rural logistics system and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such as roads and parking lots,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ver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and safeguard consumer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

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

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

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

扩大消费信贷。

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We will maintain the steady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use investment to promote consumption and vice versa. We will fully implement the State Council's 36 new guidelines on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nongovernmental investment and adopt specific operating rules for their implementation. We will strengthe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guiding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ensure funding for key projects that are under construction or expansion, and begin construction on major national projects in an orderly manner. We will tighten standards on market access and the screening and approval process relating to land, credit,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s of major projects, particularly those undertaken by governments and state-owned fir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nd returns on such investments.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9. Striving to improve the opening up policy(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opening up in which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as well as two-way investment have profound ly changed. We must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dopt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our external economic work, change the mode of China's external economic growth, open China's economy wider and bring about a new phase in China's open economy.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We will maintain steady growth in foreign trade. While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s crucial, we can never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external deman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will maintain general continuity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policy. We will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increase trade financing and credit insurance; ensure that customs, quality inspectors, and foreign exchange authorities improve their supervision and services; and help enterprises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pressures resulting from falling orders, rising costs, and increasing trade friction. We will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we develop foreign trade. We will fully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boosting trade through upgrading technologies, improving quality, and diversifying markets. We will support enterprises in building their own brands, marketing networks, and R&D centers, and guide our processing trade to move up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hift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e will consolidate traditional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Europe and open up emerging markets.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