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居秋暝)》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居秋暝)》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

1.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二、用“√”给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①月落乌啼( tí tì)霜满( mǎn mán )天。

②姑苏( shū sū)城外寒( hān hán )山寺。

③向榆关那畔( pàn bàn )行,夜深千帐( zhàng zàng )灯。

三、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ing bō fā chóu hé pàn 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
四、辨字组词。

落啼眠船
洛帝民舷
五、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划线词语。

(1)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
王孙:
(2)乌啼,对愁眠。

啼:眠:
(3)风一更,,聒碎,。

更:聒:
六、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
八、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课内诗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4)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诗歌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

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二)课外诗歌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②遮。

【注】①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②暮云:傍晚时的云。

(1)根据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诗人描写的景物有:、、。

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

(3)诗人极力描写家乡的,表达了之情。

答案
一、1.D 2.B
二、tí;mǎn;sū;hán;pàn;zhàng
三、王孙;停泊;发愁;河畔;榆树;寺院;归浣女
四、落叶;啼哭;长眠;船长;洛阳;帝国;人民;船舷
五、(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六、夸张、比喻;拟人、对偶;拟人、比喻
七、(1)×(2)√(3)√(4)√
八、(一)课内诗歌(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4)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6)C
(二)课外诗歌(1)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尽头也看不到我的家。

本来碧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

(2)落日;碧山;暮云;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遥远;诗人对家乡真挚浓厚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