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共4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把 握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 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 一体的写。
3. 品味词的音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 生态度。
苏轼其人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都在宦海沉浮。 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开创性贡献——豪放派
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曲谐”,词多写男欢女 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 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使词进入社 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丰富了词的意境。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 豪放一派的词风。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
写下了这首词。
轼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
还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 “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 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 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 二者终是“人生如梦蓄有力地 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 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 做了 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 情冲击,并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 深沉的感慨?本句有什么作用?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 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 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 无限怀念,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 人物和地点,引入对 古战场 的凭吊。 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然巧妙地把 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 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 启,由描景过渡到写人。
➢ 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 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 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 作了铺垫。
赏读下阕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 句子的有哪些 ?给我们展示了 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风流人物
作者对周瑜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 什么情感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 年龄 34 婚姻 幸福美满 外貌 英俊儒雅 职务 东吴都督 际遇 功成名就
思考探究——抒一己之怀
苏轼 47 爱妻亡故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成
作用:怀古伤今 对比、衬托
2、词人看到了哪些具体景色?营造怎样的意境? 大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 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 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 感情饱满。
题目:赤壁怀古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 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作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词中,苏轼此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作者为何如此“多情”以至于“早生华发” 呢?
苏 轼
生 平
写作背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
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
到结案,历时五个月,最
旷
后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达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
的
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 / 江月。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 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 杰!
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 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才华横溢的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形象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侧面描写
(2)因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正面描写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 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 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如夜莺啼鸣,婉转似 百灵放歌。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 念奴娇 ”又名 “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 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 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 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像一场梦,还是 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整体感知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苏 轼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把 握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 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 一体的写。
3. 品味词的音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 生态度。
苏轼其人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都在宦海沉浮。 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开创性贡献——豪放派
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曲谐”,词多写男欢女 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 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使词进入社 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丰富了词的意境。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 豪放一派的词风。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
写下了这首词。
轼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
还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 “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 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 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 二者终是“人生如梦蓄有力地 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 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 做了 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 情冲击,并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 深沉的感慨?本句有什么作用?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 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 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 无限怀念,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 人物和地点,引入对 古战场 的凭吊。 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然巧妙地把 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 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 启,由描景过渡到写人。
➢ 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 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 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 作了铺垫。
赏读下阕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 句子的有哪些 ?给我们展示了 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风流人物
作者对周瑜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 什么情感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 年龄 34 婚姻 幸福美满 外貌 英俊儒雅 职务 东吴都督 际遇 功成名就
思考探究——抒一己之怀
苏轼 47 爱妻亡故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成
作用:怀古伤今 对比、衬托
2、词人看到了哪些具体景色?营造怎样的意境? 大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 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 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 感情饱满。
题目:赤壁怀古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 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作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词中,苏轼此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作者为何如此“多情”以至于“早生华发” 呢?
苏 轼
生 平
写作背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
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
到结案,历时五个月,最
旷
后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达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
的
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 / 江月。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 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 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 杰!
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 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才华横溢的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形象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侧面描写
(2)因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正面描写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 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 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如夜莺啼鸣,婉转似 百灵放歌。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 念奴娇 ”又名 “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 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 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 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像一场梦,还是 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整体感知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