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红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盘虬.(qiú)驻.立(chù)恣.肆(zì)孤芳自赏
B.黄晕.(yùn)澄.清(chénɡ)着.落(zháo)迫不急待
C.纳罕.(hàn)滑稽.(jī)聒.聒(ɡuō)呼朋引伴
D.挑.逗(tiǎo)枯涸.(hé)芊.芊(qiān)高邈深远
2.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
....的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他像亲兄弟一样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改句:他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而又像亲兄弟一样的俄国小说家。
B.原句: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原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改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D.原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真是一个奇迹。
改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难道不算奇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清平乐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6.下列对词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抒写豪情壮志 B. 描绘山水美景 C. 叙写离情别意 D.表达怀人感伤
7.下列关于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
B.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拟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
C.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D.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
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
”象山曰:”未也。
”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
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
”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
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
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
”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B.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C. 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D.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如是()(2)悟()(3)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2)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
11.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3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以观沧海。
(2),山岛竦峙。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风正一帆悬。
(5)海日生残夜,。
(6)乡书何处达,。
(7)回乐峰前沙似雪,。
(8),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
(17分)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
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
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
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3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
树无言,风有语。
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
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
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
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
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一城春色一城絮。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
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
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
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
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
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
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3.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 (3分)
14.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柳之妙”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4分)
1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
..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16.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
(2分)
材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
往:离开故乡。
思:语气助词。
) 17.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
(13分)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
”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
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
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
用它絮棉被,絮棉衣。
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
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
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
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
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
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
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
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
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
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
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
”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
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
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
”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
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
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
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18.选文使用了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
(2分)19.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
21.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2.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
(6分)
人有说”春雨缠绵,夏雨痛快,秋雨凄美,冬雨凛冽。
”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季节的雨,用优美语言描绘一下。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00字左右。
24.写作。
(50分)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A
6.D
7.C
8. A
9.(1)像这样(2)理解,明白,醒悟(3)离开
10.(1)陆象山常坐在临安集市的店铺里看人下棋
(2)如今和先生/公子对弈,反而被让一子,先生天下无对手了。
11.㈠观摩他人下棋㈡善于知识迁移㈢善于思考领悟(答对2点即给满分)
12,略
13.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
(3分)
试题分析:看到这个题目咱就要看看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概括一下段意,这也很简单,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需自己概括。
之后再总结三个方面。
1段点明中心,柳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2段没有中心句,但从柳叶、树干、树皮就能看出写得是柳的形态。
3段从第一句看出写得是柳音。
4段从第一句看出写得是柳之妙。
5段没有中心句,可看出写得是柳絮。
也属于柳的顽强生命力。
6段和7段写得是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8段写了历代文人雅士靠吟咏柳来抒发感情,寄托人生。
9段再次点明主旨,升华中心。
写江南柳不但灵魂不灭,生生不息。
而且他也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4.有实用价值表达情思 (评分:4分。
每空2分)
试题分析:既然说了是文段(4),那就从这段找就行了,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
(1)农人折柳,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
(2)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用自己的话概括:(1)有实用价值(2)表达情思。
15.(1)”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意飘荡的姿态。
(2分)
(2)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
(2分)
试题分析:先看修辞手法,再看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1)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无飘荡的姿态。
(2)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柳的妖娆美好)16.包含着不舍、留恋的情思。
(2分)
试题分析:一看联系文章内容,再根据第四段找”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那”柳”就包含着眷恋(不舍、留恋)的意思。
17.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2分);二是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2分) (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试题分析:看”通读全文”,就知道要从整篇看。
先看”一颗不灭的灵魂”在第一句中的意思。
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然后再看看”一颗不灭的灵魂”在文中的哪段还出现过,看有什么意思。
在第八段: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存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18.倒叙(2分)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哪几种记叙的顺序,注意看第一段文字是写事件的结果”母亲做好的棉被给我送来”,可以判断是倒叙。
19.(3分)比喻,(1分)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1分)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可敬。
(1分)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根据文字直接判断即可。
从表达母亲的爱来概括作用。
20.(4分)神态,语言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满足感(或幸福、愉悦),(1分)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
(1分)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写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再概括文字来判断,从母亲完成心愿的心情和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方面分析概括。
21.(2分)一个”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从被子中感受到了温馨深厚的母爱,(1分)幸福如醇酒一般让人心醉。
(或感动和沉醉在幸福之中。
)(1分)试题分析:根据文中内容,从得到母亲的关怀心中深切的感受(幸福而陶醉)这个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22.(2分)写出了”我”母亲对像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的冷暖的担心,(1分)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
(1分)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从天下母亲时时牵挂在外子女的冷暖这个方面来理解。
23.略
24.【试题分析】:题目,理解”温暖”是指人生中的一种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体现了”爱”;”记忆”限制了是所写内容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曾经经历过的,也就是说所写内容是自己过去的一段充满了快乐、美好体验的经历。
这种感受可以是人或物甚至一本书、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给自己带来的。
所以选材范围广,但一定要尽量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体验最美好深刻并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写作时除了真情实感还要注意细节描写。
如例文,以”温暖”为感情线索,选取了成长中的一些生活片段,巧妙地运用小标题把材料组织起来,而且首尾呼应,首段点题,结尾升华了文章主旨。
附:参考例文
温暖的记忆
翻开记忆的相簿,拭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
那些温暖的歌
本与同学约好一同去学校,哪知,同学却先走了,不禁愤愤不平,心生不满:”哼,不讲信用,再也不理你了!”无奈,只好独自去学校,路过一家音像店,店里的电视正播着一则公益广告,唱着:”世界那么大,只要你心中有爱……”顷刻,时间滞留,驻足侧听,温暖的歌词缓缓流入心中,洗濯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顿时,心里豁然开朗,心情像阳光般透明,而阳光,斜洒在我身上……
那些温暖的人
学校举办运动会,不善运动的我,只好搬了个板凳坐在一旁,独自享受阳光的沐浴及阳光的陶醉。
”喂!想什么?”小D打断了我的思绪,抱了一大堆零食坐在我旁边,又递给我一块牛奶巧克力:”我才买的哦!说实话,味道真不赖——你尝尝!”缓缓地撕去包装,放入口中,顿时,一种柔柔的东西被味蕾吸收,甜甜的,幸福得让人不知所措。
抬头,小D 正仰望天空,”谢谢!”轻轻地说出了口。
小D转过头来,笑着:”不用说谢谢啦!”望去,小D被阳光所笼罩,心情又被阳光溢满……
那些温暖的回忆
奶奶家身后的那座山亦是童年的我最爱的地方。
到山上的”木果儿”成熟的时节,我总爱邀上几个小伙伴,结伴去摘”木果儿”吃。
那时的我们从不理会大人们苦口婆心的”山上
的果子可能不卫生,别摘了吃”之类的话,我们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溜到山里,去采未洗的”木果儿”吃,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带一个装木果儿的大口袋。
我们总是把采来的木果儿放进大口袋里,在聚集在一块空地上”共同分享”,亦记起那时的我们总习惯放肆地大笑,也老爱在草地上打滚儿,总是在夕阳即将坠落时,匆匆赶回家,面对脏兮兮的衣服,只好乖乖地听从长辈们的呵斥……仔细想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啊!
关上相簿,沉浸在如此甜蜜的回忆里,是不是也很幸福呢?
其实,也正是这些幸福的片断,点缀成了我们快乐的生活。
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这些温暖,铭记在心。
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方向、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