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年月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掌握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年、月、日的关系
2.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3. 日期的推算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年、月、日的关系,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日期的推算。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年历卡片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时、分、秒。

然后引出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2. 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年历卡片,找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以及二月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一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讲解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判断方法: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

整百年份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让学生运用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判断几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3. 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年、月、日的关系和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2)让学生进行日期的推算,如:已知某年某月某日,求若干天后是哪一天。

4. 总结延伸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年、月、日的关系,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日期的推算。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年历,找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以及二月的特点。

3. 思考: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年、月、日的关系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

整百年份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日期的推算
已知某年某月某日,求若干天后是哪一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概括,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关系,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日期的推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间单位时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关系到学生对年、月、日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判断闰年的方法如下:
1. 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

2. 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3. 能被100整除且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

判断平年的方法如下:
1. 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

2. 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平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
1. 举例说明:以2019年和2020年为例,2019年不能被4整除,因此是平年;2020年能被4整除,且不是整百年份,因此是闰年。

再以1900年和2000年为例,1900年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因此是平年;2000年能被100整除且能被400整除,因此是闰年。

2. 练习巩固:让学生判断几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如:1997年、2000年、2004年、2100年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3. 解释原因:为什么会有闰年和平年的区分呢?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422天,而我们的日历是按照365天来计算的。

为了使日历与地球公转周期相符合,每四年就会多出约0.9688天,所以我们在每四年中加入一个闰年,即366天,来弥补这个时间差。

但是,如果每四年都加入一个闰年,那么在长时间的计算中,日历与地球公转周期的误差会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在整百年份中,只有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是闰年,这样才能使日历与地球公转周期保持相对一致。

4. 实际应用:让学生思考,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我们在计算年龄、制定计划、安排活动时,都需要考虑到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因为二月份的天数不同,会对我们的计划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补充和说明,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详细补充和说明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1. 历史背景:
向学生介绍闰年的历史背景,说明闰年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太阳历与月亮历之间的时间差异问题。

古罗马的儒略历首先引入了闰年的概念,而后来的格里历(即现行的公历)对其进行了改进。

这样的背景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对闰年概念的兴趣和理解。

2. 天文依据:
解释闰年的设立是基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一个回归年大约是
365.2425天。

因此,每四年增加一天的规则(365.25天)会稍微多出一些时间,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即在整百年份中不是闰年,除非它能被400整除。

3. 逻辑推理:
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整百年份需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可以举例说明,如果不对整百年份进行特殊处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历与天文年将会越来越不一致。

例如,如果没有整百年份的特殊规则,那么在1900年后的2100年也会是闰年,这将导致日历与天文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4. 实际例证:
提供一些实际的例证,让学生看到闰年和平年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保险公司的保费计算、信用卡的还款周期、租赁合同的期限等,都可能受到年份天数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闰年和平年判断的重要性。

5. 跨学科联系:
强调闰年和平年判断在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历史学科中,了解某事件的确切日期;在自然科学中,计算季节变化的周期;在经济学中,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等,都需要对闰年和平年有准确的理解。

6. 文化差异:
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法系统,例如中国的农历(阴阳历)就有不同于公历的闰月制度。

这样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对时间记录的差异。

7. 互动活动:
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历法学家,讨论如何解决日历与天文年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引出闰年的设立。

通过上述补充和说明,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还能够认识到这个知识点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