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ESI
乳化液化学检测与评价
![乳化液化学检测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856c01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乳化液化学检测与评价乳化液化学检测:浓度PH值电导率皂化值铁粉含量灰分含量氯离子含量酸值ESI( 稳定指数)细菌/真菌乳化液各项指标测试要求及参考值:1.浓度:控制范围(薄板:2.5 ﹪—3.5﹪)(厚板:1.5 ﹪—2.5﹪)适当的乳化液浓度,是保证工艺润滑及板面清洗基础。
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轧制时过润滑,引起打滑,增大轧后板面的残油量,降低了板面的清洁度;浓度过低:可能导致轧制时欠润滑,引起热划伤,增大了铁粉的磨损。
浓度控制方法:按照油、水的比例同时补充。
2、PH值一般乳化液PH值在5.0– 8.0之间,波动范围0.2 – 0.5。
当PH值低于4.5或PH值高于9.0时有异常情况发生。
测量PH值作用:1)乳化液颗粒度分布同乳化液酸碱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通常,在PH值在5 – 8之间范围时,乳化液颗粒度是不变的。
2)当PH值低于4.5,颗粒度趋于增大,导致乳化液不稳定。
当PH 值在8 – 9之间,乳化液颗粒度趋于减小,导致冷轧过程中缺乏润滑性。
3)当PH值大于9.5以上,可能出现的相关现象,乳化液中脂/酯的颗粒度将趋于变小,而乳化液中碱性物质颗粒度趋于增大。
•当轧制乳化液PH值突然改变,伴随电导率改变,可能是被酸、盐、或碱性物质污染。
酸污染通常是由酸洗线带来。
盐污染可能来源:酸洗线,配液水质。
碱污染一般由于使用过清洗剂。
•细菌会引起PH值下降,而电导率不发生改变。
特别是停机不使用乳化液时经常发生。
受到细菌侵害的乳化液,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来。
3、电导率•轧制乳化液电导率分布与铁有直接关系。
高铁含量容易和H+、OH-、 Cl-、 SO42-结合,同时较少同Ca2+、 Mg 2+、有机酸结合。
•在一般条件下,乳化液电导率每天最多增加20us/天,每天高于这个值被认为异常。
•控制范围<300us/cm电导率变化产生原因:1)电导率缓慢增加,PH值保持不变。
原因:配液水盐含量高。
2)电导率增加,PH值突然下跌原因:酸洗漂洗水污染。
乳化液介电常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乳化液介电常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94f6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a.png)
乳化液介电常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涵盖乳化液的介电常数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研究乳化液的介电常数是重要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乳化液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过乳化剂稳定形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而介电常数则是描述物质对电场的响应能力的物理量,是衡量材料电性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乳化液的介电常数不仅与乳化剂的种类、浓度、pH值等因素有关,还与乳化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研究乳化液的介电常数,有助于了解乳化液的电性特征和内在结构,为乳化液在润滑、油田开发、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因此,深入研究乳化液的介电常数对于优化乳化液的性能、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介绍乳化液介电常数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科学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乳化液介电常数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乳化液介电常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乳化液介电常数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结构化的安排,我们将全面深入地了解乳化液介电常数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乳化液的介电常数及其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乳化液介电常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意义,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乳化液在电磁场中的特性和行为。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乳化液介电常数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启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乳化液介电常数在实际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正文2.1 乳化液的介电常数定义乳化液的介电常数是指乳化液中所含液滴和溶液对电场的响应能力。
介电常数是描述物质对电场作用的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ε表示。
薄规格SPCC带钢厚度波动原因分析及改进
![薄规格SPCC带钢厚度波动原因分析及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c27e8c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d.png)
薄规格SPCC带钢厚度波动原因分析及改进佚名【摘要】针对济钢1450 mm单机架UCM轧机轧制成品厚度在0.3 mm以下薄规格SPCC带钢时,成品道次轧制力大、厚度波动大的情况,分析认为,主要是新工作辊辊径大、热辊时间短以及乳化液性能的变化导致的工作辊与带钢间的摩擦系数增大,轧制力增大。
通过优化轧制规程,改进乳化液各项性能,优先使用小辊径工作辊,降低工作辊辊面粗糙度,增加工作辊热辊时间等措施,保证了生产的顺行,轧制力由14000 kN以上降至约8000 kN,厚度波动由±6%降为±1%。
%When the thin specification (SPCC) strip with thickness below 0.3 mm were rolled by 1 450 mm single stand UCM mill in Jinan Steel, the rolling force in finishing pass is too large and the thickness fluctuation is larg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asons are larger diameter of new work rollers, shorter time of heating the work rollers and larger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work roller and steel strip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emulsion properties. The normal production was insured by optimizing the rolling schedule,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emulsion, giving priority to use the work roller with smaller diameter, reducing the work roller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ing heating work roller time etc. The rolling force was decreased from more than 14 000 kN to about 8 000 kN and the thickness fluctuation was reduced from ±6%to ±1%.【期刊名称】《山东冶金》【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12-13,16)【关键词】SPCC带钢;薄规格;成品道次;厚度波动;轧制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35.5;TG333.7+2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薄板厂1 450六辊可逆式冷轧单机架机组2012年6月投产以来,生产一直很顺利。
冷轧轧制油使用说明及安全说明书书
![冷轧轧制油使用说明及安全说明书书](https://img.taocdn.com/s3/m/f28f97d3ba1aa8114531d93f.png)
冷轧轧制油使用说明书一、产品说明产品简介:本产品由合成酯、防锈剂、乳化剂等其他添加剂经特殊工艺调制而成。
产品特性:1、有极好的润滑性,由于有高的皂化值,使钢轧板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2、极好的经济性,在整个使用期间,乳化液浓度容易控制,从而使得轧制过程的成本大为降低。
3、能获得较高的轧制速度,由于采用了最新抗磨添加剂以及极佳的润湿性,轧制液能迅速在变形区接触面扩展。
同时,极好的润滑性,延长了轧辊使用寿命,也降低了铁粉在轧板上的沉积。
4、表面清洁度好,采用了新型退火促进剂,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表面残炭的形成。
应用:主要用于可逆冷轧钢板及不锈钢板的冷轧。
使用方法:1、根据变形率及钢板材料的不同,控制乳化液浓度在3-6%左右。
2 、乳化液使用温度:50-60 C,最好为52-55 C3、配制乳化液的水:要求为去离子水,电导率w 20us/cm, PH值5.0-7.0 。
最好为电导率:w 10us/cm , PH值5.0-7.0。
注意事项:室内储存,保质期1 年包装:170kg/ 桶二、轧机和乳化液系统清洗A设备准备阶段1、检查所有相关设备,包括排液泵,注入泵,溢流口及管道,脱盐水管道等,保证正常使用。
B乳化液切换清洗从一种乳化液切换到另一种乳化液,由于配方的机制不同,不能相互滥用,必须进行清洗,以使乳化液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新乳化液的功能。
乳化液切换清洗过程如下:1、将轧机收集槽内的乳化液全部打回乳化液箱2、排放乳化液3、清洗乳化液全部循环系统的淤泥(包括轧机周围,收集槽、管道、过滤器、乳化液箱等)4、淤泥清洗完毕后,在乳化液箱中注入足够配制水5、循环2-5 小时,清洗所有设备和附属设备6、排放清洗水7、在乳化液箱中注入足够的配制水,升温至35-45 C8、配制合适0.5%浓度的新乳化液9、循环2-5 小时,充分清洗所有设备和附属设备10、排放乳化液,准备新乳化液的配制C乳化液的配制在完成必要的清洗工作后,可以进行乳化液的配制。
乳液的性能的介绍
![乳液的性能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8a8b113cc7931b765ce15d6.png)
热轧乳液的控制指标及原因分析乳化液包括多种合成润滑脂、复合润滑成分、复合乳化剂、组合抗氧化剂、有色金属及黑金金属缓蚀剂、基础油等。
热轧乳液可分为传统乳液、中等脂肪酸含量产品、低脂肪酸含量产品和无脂肪酸含量产品。
热轧乳化液的基本功能是减少摩擦,防止轧辊与工件粘结,同时控制工作辊的温度和辊型,提供产品的板型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前,我们需要对热轧乳液(以下简称乳液)的浓度、PH值、电导率、ESI、温度、疏水粘度、灰分、细菌、FTIR、ICP 进行控制。
下面我们就每一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分析。
乳液浓度:即乳液的体积浓度,乳液中除水以外所有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
乳液是一种以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中的液液分散体现。
为了达到润滑的目的,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乳液中的油性成分从乳液中分离出来,在轧辊表面附着在热的轧辊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
浓度太高,分布在轧辊表面的油膜厚,容易造成动力润滑且咬入困难;浓度太低,则油层厚度较薄,则润滑膜易破裂,造成轧辊与工件直接接触,形成表面缺陷。
为此,我公司乳液浓度一般控制在3.6%-4.1%。
PH值:即乳液的酸碱度,一般用PH计来检测。
乳液的PH值我们要求控制在碱性范围内,即PH>7,根据PH值我们可以判读乳液在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乳液中没有无机酸存在,有机酸主要是环烷酸和油品经氧化而生产的酸性产物,这些有机酸对机械都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性,在有水分子存在时,其腐蚀性会增大。
腐蚀结果生产金属盐和皂,它们又能加速油品的老化变质。
为此,我们对乳液PH值的检测工作要求每天进行一次,我公司的乳液的PH值控制在7.7-8.4。
电导率: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则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液相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的五大常见问题
![液相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的五大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6209724028915f814dc20c.png)
液质联用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检测仪器,今天小编通过问答形式,详细介绍一下液质联用中的ESI离子源技术,透过原理,解答您在分析过程中的常见的疑惑。
一、ESI电喷雾离子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图1. 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构造图我们通过分解的方式来窥探一下ESI产生离子化的基本过程液相色谱作为进样系统和分离系统:待分析物通过液相色谱系统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被流动相带入电喷雾针。
图2. ESI电喷雾离子源构造图●电喷雾针:电喷雾针为套管式结构,中空管道,如上图,中间为流动相通道,两侧翼为雾化气通道,电喷雾针中的喷雾气,形成喷雾压力,流动相液体随喷雾气,被压入大气压气化腔室(见图1)形成喷雾。
●电场梯度:在喷雾针、和离子锥孔处的反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梯度,液滴在此处形成正离子或负离子,正负离子形成与化合物的性质相关。
●脱溶剂气:被加热的逆向的反吹气,与液滴发生热量交换,使得带电液滴脱溶剂化,库伦爆炸在此过程中反复进行,最终形成裸露的气相离子,通过离子传输组件,进入四极杆质量过滤器中。
●加热鞘气(辅助脱溶剂化):加热的鞘气,在喷针的两端,和喷针平行处,其作用,一个是热量交换,使得带电液滴气化,另外一个目的是实现离子聚焦,防止离子的逃逸。
二、质谱中的各种“气”和各种“电压”,您了解吗?反吹气(又名气帘气或者脱溶剂气):反吹气,和气帘气,脱溶剂气其实是不同的名称,从锥孔(或者毛细管)出来的加热气,运动轨迹和离子运行轨迹相反,所以有的叫它”反吹气”,又因为这种加热的气体,对于进入离子通道前的带电液滴,与之进行热量交换,起到了脱溶剂化的效果,又被称为“脱溶剂气”,在与离子传输相反的道路上,它形成了一道像窗帘一样,阻隔了中性分子进入离子通道的路线,降低了本底干扰,所以也被称为”气帘气”。
⏹喷雾气:我们可以看到,雾化气在喷雾针平行的方向上,其主要作用在于形成喷雾压力,使得经过喷针的液流,形成细小的雾滴(此过程带电和雾化同时进行)。
乳化液基础知识知识分享
![乳化液基础知识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0306086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b.png)
乳化液基础知识一,轧制油配制成乳化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在乳化液箱中先加入需配制量的约 80%的脱盐水,加热到 40 度左右,再慢慢地加入轧制油。
先计算按比例加入,一般先按 3%左右的浓度进行配制。
如 200 立方米的水,则加入 6 吨的轧制油。
注意:先加水再加油,顺序不能颠倒。
2 、冬天,由于环境温度低,轧制油在补油或重新配制过程中要先把油加热,桶内的油充分溶化成液体状态,然后在将油补入或配制。
一般油的温度在 20 度到 50 度时进行补油为最佳。
如果是冬天,油的加热(<60℃)时间不小于 8 小时,以保证充分溶解。
二,乳化液的概念对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当一种液体以直径为 0.1-100 μm 的微小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液体中所形成的乳状液称为乳化液或乳液。
分散为微小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容纳分散相的液体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在油,水组成的乳化液体系中,油分散在水中,即油为分散相时的体系称为水包油型 (记为O/W) 乳化液;水分散在油中的体系则称为油包水型 (记为W/O)乳化液。
三,乳化液的作用1 、润滑乳化液在辊缝区因大量水分蒸发,油滴连接铺展成油膜起减摩抗磨作用。
轧制方向工辊CC C C C 油膜带钢EntryRegionWorkRegion2 、冷却变形和摩擦热一方面通过水分蒸发,另一方面通过乳化液的喷淋带走,从而保证轧件和轧辊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冷却和润滑随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浓度增加,冷却效果稍有下降。
冷却润滑浓度%0 1 2 3 4 5 6 7 83 、清洗乳化液具有清洗能力,从而保证轧件,轧机和乳化系统清净。
4 、防锈轧后钢板表面附有乳化液,水分蒸发后均匀分布一层油膜,油中又含有防锈添加剂,从而保证钢板轧后的短期防锈。
四,轧制油的组成轧制油由矿物油,脂类,抗氧剂,乳化剂,极压剂,防锈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矿物油从石油炼制中来,起部分润滑的作用;脂类包括天然脂和合成酯,主要起润滑的作用;抗氧剂能延长乳化液使用寿命;乳化剂能将油和水拉到一起形成乳化液,乳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决定了体系的稳定程度和颗粒分布;防锈剂在轧后钢板上吸附起防锈作用。
乳化液配制的基本程序
![乳化液配制的基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f64189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4.png)
乳化液配制的基本程序一、化液配制准备与配制条件;二、乳化液配制加油,加水计算方法;三、乳化液配制程序;四、乳化液管理人员日常操作;五、乳化液临时调控指标;六、乳化液应用有关数据检测与收集;七、其它;八、附录乳化液配制准备与配制条件在乳化液配制前,需首先进行如下准备工作1、乳化液系统及输送设备经确认正常;a、系统的大循环(净液箱-加热泵-加热-喷嘴排-收集箱-磁分离器-污油箱)已测试正常;b、系统旁路循环(净液箱-加热泵-加热-净油箱)经测试正常,搅拌正常,以保证乳化液在配制后,长期不应用时保持状态。
2、系统排空第一次配液前应完成必要的清洗工作后,并通过乳化液供方与我方共同确认,内容为:a、基本无可见杂质与残余涂油;b、无大量清洗水残留(小于总体积的1%或者1m3);c、乳化液系统已经用去离子水至少冲洗过一次,以减少杂质离子对乳化液的首次污染;d、制时水后已确认去离子水符合要求,及管道系统完成清洗,在管出口处取样检测;3、加热系统经测试正常,保证乳化液配制后在长期不使用时能保持温度400C以上,以防止细菌生长;4、原油加热系统经检查运行正常,保证油桶内油品能够加热至可流淌状态;5、检查轧制油的名称、批号,确保使用所需轧制油;注:乳化液系统清箱操作如下1)通知废乳化液处理站准备接收废乳化液。
2)关闭所有系统泵,(包含供液泵、循环过滤泵、循环加热泵、搅拌器、带式的、撇油机、磁分离器)3)打开污油箱与净油箱的排液阀门。
4)系统排空后,用高压水清洗下列部位。
污油箱、净油箱(包含加热器)、配液槽、磁分离器、平床过滤器、主轧机及收集池与喷嘴排。
5)关闭污油箱与净油箱的排液阀门,打开油箱与净油箱的连通阀门。
6)将清洗剂溶液(冷轧油相同时可不加清洗剂)加入到系统中,加入量以能使系统循环为准,并加热到400C。
启动循环泵与供液泵(包含加热泵)循环清洗整个系统。
准备站清洗视情况而定。
7)将系统排空再次用新水按条款1.4进行清洗并排放。
乳化液知识培训内容
![乳化液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be5b12b58fafab068dc0245.png)
乳化液知识培训内容一、乳化液概念及作用乳化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液体中形成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
就轧制乳化液来说,是油在水中的分散相,是通过轧制油中的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混合在一起。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所组成的一种两亲分子。
乳化液从表面活性剂性质来分,可分为水包油型“W/O”和油包水型"O/W"。
乳化液从稳定性来分,可分为稳定型、半稳定型、不稳定性。
以稳定系数ESI来衡量。
按照轧钢工艺要求,乳化液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能够得到良好的带钢板型。
2、延长轧辊使用寿命。
3、带钢表面清洁、防锈,以利于工序间流转。
4、能循环使用,安全、卫生。
对应的,轧制乳化液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足够的润滑性。
以有效减小轧制过程中的摩擦,从而大幅降低轧制力、摩擦热。
来得到良好的板型,减少辊损和轧制热,延长轧辊使用寿命。
2、冷却作用。
对板面及辊面进行有效冷却。
基于足够的润滑,冷却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因为,乳化液系统的流量是一定的。
3、清洁作用。
对板面进行清洁,对各种板面残留物进行分散,残留在带钢表面的油膜在退火和脱脂时易于清除。
4、经济、安全、无公害。
乳化液的作用机理:乳化液通过喷嘴喷出瞬间,由于轧钢变形区的高温和瞬间的管道压力释放,油从水中分离出来,吸附在钢材表面形成油膜,从而起润滑作用。
润滑存在三种作用形式:1、流体润滑:一般在较高轧速时形成。
膜厚一般在左右。
它的形成取决于油品的粘度、轧速、轧辊及钢板的表面粗糙度。
2、边界润滑:一般在低速及高速轧制状态下形成。
膜厚一般在在左右。
它是油品在钢材表面形成的单分子膜,其强度、厚度取决于油脂的极性。
3、极压润滑:一般在高速大压下的轧制状态下形成于钢材表面的保护性薄膜。
防止钢材在高温的轧制表面产生熔结等表面缺陷,确保轧制板面的完整、清洁。
膜厚一般在左右。
我们把油从水中分离出来,并在钢材表面形成油膜的性能称为油品的“离水展着性”。
乳化液的应用
![乳化液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ad3fb369dc5022aaea005f.png)
乳化液的应用述了乳化液的分类、应用和保养,并介绍了乳化液的性能以及乳化液系统的组成。
使用一种乳化液能在一个轧程内实现90%的压下率,将 3.00x505mm的坯料轧制至0.30x505mm的成品,不经脱脂直接退火后带钢表面仍保持光洁的表面。
【关键词】乳化液可逆式冷轧机一.概述现代冷轧板带轧机设备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不断增长的市场对冷轧板带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提高,对冷轧工艺润滑、冷却剂(即轧制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冷轧工艺润滑、冷却已成为现代冷轧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轧制油在轧机中的作用如同人体中血液般重要。
轧制油的优劣是能否正常发挥轧机生产能力的关键。
早期的轧机或采用植物油如菜仔油、棕榈油,或采用动物油如牛脂,或采用矿物油如锭子油,或采用上述油脂的混合油直接供轧机润滑用,轧制冷却则由另一套冷却水系统完成。
采用这种润滑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但由于润滑油的冷却性能较差,需增加冷却水供应系统及润滑油回收分离系统等。
使系统变得复杂,增加了设备投资,又不利于润滑系统的管理。
故适用于轧制速度较低的轧机轧制极薄带钢,难轧合金,精密合金及部分重有色金属等。
随着现代冷轧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轧机采用乳化液作工艺润滑、冷却,甚至是新建的轧制0.10mm的极薄带轧机。
乳化液的发展越来越受人关注。
一种性能优良的乳化液应具备以下特点:1)较好的润滑性能,可降低辊缝中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了轧制压力和轧制能耗,有利于发挥轧机的最大轧制能力,轧制更薄的产品,获得板形更好、尺寸偏差更精的带材;2)适当的冷却性能,可降低辊缝中带钢与轧辊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轧制速度,发挥轧机的最大生产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3)良好的清洁性,保证退火后的带钢具有光洁的表面,降低产品的次品率;4)良好的防锈蚀能力,使带钢在轧制后可贮存较长时间而无需涂防锈油。
又可作为酸洗后的预涂油;并可防止轧制设备受腐蚀而降低使用寿命;5)其他性能,如稳定性,抗泡性,抵抗杂油性能和控制细菌滋生性能等。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a1aa61359eef8c75fbfb38c.png)
文献综述蛋白乳化性质的研究摘要:乳化性质是蛋白质的一项重要功能性质,包括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蛋白乳化性质的介绍,综述了其测定方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物化因素对乳化性的影响。
关键词:蛋白质乳化性测定方法影响因素1 前言乳化性质(Emulsibility)是蛋白质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性质,是指油品和水形成乳状液的能力,包括乳化活性(Emulsifying Properties)和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两个方面。
乳化活性是指蛋白质在促进油水混合时,单位质量的蛋白质(g)能够稳定的油水界面的面积(m2);乳化稳定性是指蛋白质维持油水混合不分离的乳化特性对外界条件的抗应变能力。
蛋白质乳化性是指蛋白质能使油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而起乳化剂的作用[1]。
2 乳化性质的测定方法2.1 乳化活性的测定方法2.1.1 分光光度法阮诗丰[2]等人采用722S型分光光度计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课题中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用微量取样器取出底部的乳状液50μL,用0.1%(W/V)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后放入比色皿中,以相同的SDS溶液作参比液,立即测定其在500nm处的吸光度A。
根据赵国华等[3]的方法进行简化,乳化活性EA用零时刻的吸光度来表征:EA=A0或用乳化活性指数,即每克蛋白质的乳化面积来表示[4]:10000 C NA2303.2EAI500⨯⨯⨯⨯⨯=φ式中:C:溶液中样品蛋白质浓度;Φ:油相体积分数;N:稀释倍数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多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每种测定均重复多次,计算结果的标准方差(SD:Standard deviation)和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来反映此测定方法重复性。
邓塔[5]等人在研究大豆蛋白乳化性质的课题中,以脱脂大豆粉为实验对象,取一定体积质量分数为 2.0%的蛋白质溶液,加入同体积的大豆色拉油,以6400r/min的速度高速搅拌2min,之后在0min取样100,以0.1%(w/v)SDS(十二烷基磺酸钠,pH=7.0)稀释50倍,以SDS溶液为空白,测定500nm处的吸光度值,以0min的吸光度值表示乳化性(EA)。
乳化液说明
![乳化液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5d3dd7d31b765ce050814c3.png)
定 义
(1) 浓度
乳化液中的油含量(vol/vol)
(2) ESI
乳化液最下层与最上层的浓度比
(3) 温度
乳化液的温度
(4) pH
用氢离子浓度倒数的对数表示
(5) 氯离子
乳化液中的氯离子含量
4. 乳化液优点
?使用本产品能充分保持环境的清洁,特别当和同类产品比较时,您会发现:加工后产品能留下一层轻质的液膜,能被轻松清除,方便了清洁维护管理。
?产品有效的防止了细菌和真菌的侵蚀影响,节约了保管维护的成本。本品亦有良好的润湿粘附特性,减少了切削液的溅出损失,也清洁了环境。
?该产品特别能够防止金属焊粘,比如防止切屑在刀刃或工件上的累积焊连;同时能有效防止普通铁制金属材料发生腐蚀。
通常,为管理好乳化液需进行项目分析。其项目为浓度、ESI、温度、pH、氯离子、铁粉、抽出油酸值、皂化值。
乳化液的管理对策
管理项目
分析数据低于管理值
分析数据高于管理值
(1) 浓度
补油
补水
(2) ESI
撇油+补油
-
-
(3) 温度
提高设定温度(加温)
降低设定温度(冷却)
(4) pH
排放+补油
(5) 氯离子
排放+补油+补水
(6) 铁粉
-
撇油、排放
(7) 酸值
-
撇油+补油
(8) 皂化值
撇油+补油
pH值(1:35的稀释液)................................. 7.2-7.6
乳化稳定性………………............................. 合格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af3b7070c22590103029db2.png)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文献综述蛋白乳化性质的研究摘要:乳化性质是蛋白质的一项重要功能性质,包括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蛋白乳化性质的介绍,综述了其测定方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物化因素对乳化性的影响。
关键词:蛋白质乳化性测定方法影响因素1 前言乳化性质(Emulsibility)是蛋白质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性质,是指油品和水形成乳状液的能力,包括乳化活性(Emulsifying Properties)和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两个方面。
乳化活性是指蛋白质在促进油水混合时,单位质量的蛋白质(g)能够稳定的油水界面的面积(m2);乳化稳定性是指蛋白质维持油水混合不分离的乳化特性对外界条件的抗应变能力。
蛋白质乳化性是指蛋白质能使油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而起乳化剂的作用[1]。
2 乳化性质的测定方法2.1 乳化活性的测定方法2.1.1 分光光度法阮诗丰[2]等人采用722S型分光光度计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课题中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用微量取样器取出底部的乳状液50μL,用0.1%(W/V)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后放入比色皿中,以相同的SDS溶液作参比液,立即测定其在500nm处的吸光度A。
根据赵国华等[3]的方法进行简化,乳化活性EA用零时刻的吸光度来表征:EA=A0或用乳化活性指数,即每克蛋白质的乳化面积来表示[4]:10000 C NA2303.2EAI500⨯⨯⨯⨯⨯=φ式中:C:溶液中样品蛋白质浓度;Φ:油相体积分数;N:稀释倍数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多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每种测定均重复多次,计算结果的标准方差(SD:Standard deviation)和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来反映此测定方法重复性。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知识交流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知识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997837705ef7ba0d4b733b8e.png)
文献综述-蛋白质的乳化性质文献综述蛋白乳化性质的研究摘要:乳化性质是蛋白质的一项重要功能性质,包括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蛋白乳化性质的介绍,综述了其测定方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物化因素对乳化性的影响。
关键词:蛋白质乳化性测定方法影响因素1 前言乳化性质(Emulsibility)是蛋白质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性质,是指油品和水形成乳状液的能力,包括乳化活性(Emulsifying Properties)和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两个方面。
乳化活性是指蛋白质在促进油水混合时,单位质量的蛋白质(g)能够稳定的油水界面的面积(m2);乳化稳定性是指蛋白质维持油水混合不分离的乳化特性对外界条件的抗应变能力。
蛋白质乳化性是指蛋白质能使油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而起乳化剂的作用[1]。
2 乳化性质的测定方法2.1 乳化活性的测定方法2.1.1 分光光度法阮诗丰[2]等人采用722S型分光光度计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课题中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用微量取样器取出底部的乳状液50μL,用0.1%(W/V)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后放入比色皿中,以相同的SDS溶液作参比液,立即测定其在500nm处的吸光度A。
根据赵国华等[3]的方法进行简化,乳化活性EA用零时刻的吸光度来表征:EA=A0或用乳化活性指数,即每克蛋白质的乳化面积来表示[4]:10000 C NA2303.2EAI500⨯⨯⨯⨯⨯=φ式中:C:溶液中样品蛋白质浓度;Φ:油相体积分数;N:稀释倍数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多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每种测定均重复多次,计算结果的标准方差(SD:Standard deviation)和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来反映此测定方法重复性。
邓塔[5]等人在研究大豆蛋白乳化性质的课题中,以脱脂大豆粉为实验对象,取一定体积质量分数为2.0%的蛋白质溶液,加入同体积的大豆色拉油,以6400r/min的速度高速搅拌2min,之后在0min取样100,以0.1%(w/v)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pH=7.0)稀释50倍,以SDS溶液为空白,测定500nm处的吸光度值,以0min的吸光度值表示乳化性(EA)。
乳化液再生技术原理
![乳化液再生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c7eda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a.png)
乳化液再生技术原理English:Emulsion recycling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reaking down the emulsified particles in water and oil mixtures, separating and recovering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for reuse.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use of chemical demulsifiers or mechanic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to destabilize the emulsion and allow for the separation of the water and oil phases. Once separated, the water and oil components can be further treated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contaminants. The recovered oil can then be used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fuel or lubricants, while the treated water can be reused or released back into the environment. Overall, emulsion recycling technology helps to minimize waste,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conserve resources by allowing for the reuse of valuable water and oil components.中文翻译:乳化液再生技术是基于在水和油混合物中分解乳化颗粒、分离和回收单独组分以供再利用的原理。
ESI—MS常见加和离子峰
![ESI—MS常见加和离子峰](https://img.taocdn.com/s3/m/55144a8b02020740be1e9bc5.png)
1.ESI离子化技术是一种软电离技术,一般不出现离子碎片和碎
片峰,ESI检测的样品离子与其在溶液中的状态相似。
2.ESI离子化技术除了出现准分子离子峰(M+H+;,M+H-,其中M为
样品分子)外,还经常出现加和离子峰(adduct ions),常见正离子加和离子有:M+Na+;M+K+;M+NH4+;常见负离子加和离子有:M+Ac-;M+Cl- ;出现何种加和离子与样品分子性质和样品溶液相关。
3.当溶液中样品浓度太大时,出现二聚体准分子离子峰(2M+H+)
或者二聚体加和离子峰,如2M+Na+。
4.ESI技术无法使非极性分子离子化,故非极性样品不出峰。
5.表面活性剂抑制表面活性弱的分子离子化,并污染离子源,不宜
进行质谱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