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篇:浅析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浅析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摘要: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旅游者与旅游资源或当地居民接触时产生,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本文从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两面性出发,讨论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与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而研究如何将消极的影响积极化,将积极的影响扩大化,以达到更好的促进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均衡。
关键词:旅游;社会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均衡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旅游接待地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日益突出。
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的相互接触的活动,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这种接触的规模逐步扩大,也正因为此,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接待地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为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促进文化交流。
开展旅游活动为旅游接待地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文化传播的平台,促进了接待地对外文化交流,使当地文化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首先,不同的文化会伴随着旅游者的游览旅程,传播到接待地的每个角落,接待地居民可以通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旅游者的言行、举止、装束,感受到他们带来的“别样文化”,然后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进行借鉴、吸收,从而促进当
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其次,旅游者和旅游接待地的居民不断的接触,能更有效地宣传旅游接待地的地区形象,能提升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的可信度,让更多的人接受旅游接待地的文化。
2.为文化的保护提供动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
旅游是一项文化内涵丰富的产业,它能满足旅游者体验和了解异域文化的心理期望,所以接待地在旅游开发中就会重视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重新受到重视和传承。
在接待地原本不以为然的
风俗习惯被远道而来的旅游者所崇敬,习以为常的建筑、物件被各地旅游者叹为观止,自娱自乐的吹拉弹唱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欣赏,于是当地民众感到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使原本遗忘的传统习俗进行开发和恢复;使几近湮灭的文物古迹得到维护、整修甚至重建;使正濒临绝迹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得到传承、发展。
3.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机遇,促进城市社会文化现代化。
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重要活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机遇。
首先,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当地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城市建设,增加文化设施,优化文化环境,形成具有城市独特风貌以及具有创造性的人文景观,为当地增添新的文化风采;其次,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科学技术要求,尤其是在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通讯业以及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要求更加快速、便捷、舒适和安全。
城市的发展有了传统文化氛围、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才有可能实现城市社会文化现代化。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文物古迹被不同程度的破坏。
旅游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会对文物古迹带来或轻或重的破坏:一类是由旅游者造成的破坏,另一类是旅游开发和保护不当造成的损坏。
首先,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将废纸和果皮等垃圾随处丢弃,这种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文物古迹的破坏;其次,部分游客文化素质低,缺乏审美及保护意识,对文物古迹随手乱涂乱画,处处留名纪念,直接对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再次,旅游开发和保护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管理不力或者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出现了污染文物古迹历史风貌的建筑,出现了文物古迹被破坏或者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2.传统文化失去原有意义。
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可以被归结为艺术、工艺、舞蹈、音乐、建筑和节日等几个方面,在发展旅游业之前,由于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其传统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开展,原本在旅游地自然存在的、能吸引游客的传统文化,被人为的安排成一种间接的东西呈现给游客;工艺品也因为异地风情、异国文化、不同意识的进入在社会和精神意义以及艺术含义上发生了
改变,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复兴”了的“传统文化”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因为其割断了与当地地理环境、核心文化、价值观、社会背景和历史传统的联系,没有了生命力,变成了
迎合旅游者需求的商品,使得传统文化正逐渐失去原有的意义。
3.引发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
外界文化冲击也可能导致旅游地居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和退化,对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构成了威胁,形成了破坏,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
一方面,旅游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往重义轻利、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强买强卖以及触犯法律的行为和现象;另一方面,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由于旅游者在陌生的旅游地约束力下降,往往会在旅游活动中参与一些“特殊”的活动,如色情活动、赌博等。
三、发展旅游中的文化均衡
在旅游发展中旅游接待地要对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给予高度的重视。
鉴于社会与文化的多层性、多样和复杂性,旅游接待地要均衡文化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化均衡一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均衡。
在接待地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均衡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首先就要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
要继承实质性的传统,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加快设施设备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结合现代化中的合理性内涵,作为传统的发展和创新。
2.传统文化开放与限制的均衡。
旅游接待地要发展旅游,就必须
开放自己的社会文化门户,接收外来的文化的渗透和冲击。
但是,每个社会的文化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为了使主客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能够在互不伤害的前提下进行,在有些情况下,有必要对以旅游者为媒介的外来文化的进入和扩散给予适当的限制。
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错开旅游区和居民区,使主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然,任何限制措施都应避免本地文化的变相的隔离排外,否则不仅影响传统文化
的发展,而且影响旅游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骆高远,吴攀升,马骏.旅游资源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张是满,王守恩.旅游与中外民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4]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二篇: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讲的课程是《旅游学》的最后一章旅游影响中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引用美国学者学者弗克斯的一句名言“旅游是把火,可以煮熟你的饭,可以烧毁你的屋!”形象鲜明地道出了旅游影响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对于旅游的影响,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旅游所产生的影响是相互的,被影响的事物也会对旅游产生第二次影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案例1:1984年,澳大利亚孤独星球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旅游指南》第一版,其中就有关于阳朔旅游的专门介绍。
作为一本世界著名的自助旅游指南,这本书成为当时国际自助旅游者到阳朔旅游最重要的了解途径。
随后,有越来越多的背着沉重行囊的西方游客充斥着阳朔的大街小巷,1984年,阳朔的外国游客达219500人,是1983年的十倍,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把阳朔进一步的推向了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是旅游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时空上互相转换,即某一时期属于积极影响,在另一时期就变成了消极影响,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旅游积极或消极影响在时间上的变化,一般经历欢迎、冷淡、不满、厌恶、和谐/对抗(愤怒指数模型);在某一方面是积极影响,而在其他方面就是消极影响,有些地方开展乡村旅游,虽然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污、环卫设施十分简陋,大量农田,河流都受到了污染。
旅游影响理论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谢彦君在《旅游基础学》中认为旅游影响又称为旅游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旅游影响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和消
极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旅游活动主体本身的影响,也包括对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旅游影响的范围、波及面是十分广泛的。
我们按照旅游影响的内容结构来划分,主要分为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按旅游影响的性质划分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按旅游影响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隐形影响和显露影响,隐形影响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旅游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直接有旅游业发展而增加的就业机会、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旅游效应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旅游者的进入直接向当地经济注入货币收入是一种即时影响;滞后效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旅游带来的局部环境污染很有可能发展为全局性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始于1963年努涅斯(T·Nunez)发表题为《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分析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旅游活动的开展之所以会对社会文化具有影响作用,主要因为:(1)旅游活动是一种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往来和接触为根本特征的活动。
--不经意的文化沟通和无意行为的“文化示范”影响当地社会。
(2)旅游的发展已经历了个别偶然现象到大众经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旅游活动发展的规模之大,已使其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单个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接触是短暂的,不足以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随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的不断来访,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接触就会变成群体性的文化交往,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必然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对旅游者的积极影响
(1)旅游即生活,旅游是有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特殊生活方式,通过旅游,人们陶怡了情操,舒展了身心,恢复了体力和精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当中,是一种很好的“充电”方式,维系了
人们的身心健康。
(2)“走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活动有助于人们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惯常环境对思维的束缚。
旅游活动中,与各种事物、各种各样的任务交际,开拓了视野,旅游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生物、考古、艺术、宗教、建筑、园林等众多学科知识。
(3)培养爱国情操。
旅游活动能让人们领略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建筑风貌中激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珍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人爱自己的国家和乡土。
2、促进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加强各民族相互了解
旅游是民间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
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旅游交往方式更有助于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接待入境旅游也是旅游目的地对外树立自身形象的有效手段。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所见所闻的可信度更胜于改过利用各种媒体所做的自我宣传,不仅如此,旅游者还会将亲身体会传递到更大的人群范围,是更加有效的宣传手段。
3、有助于促进目的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发展,原本被人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有重新得到了开发和恢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旅游吸引物。
例如:丽江旅游业的发展重构重建了一系列纳西族传统文化,如东巴舞蹈、音乐、文字、民间银器制作工艺、纳西古乐;修复了木府、文峰寺、洛克故居等文物古迹,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也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增添了信心和自豪感。
4、促进了科技交流与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旅行和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中国70年代末期发展旅游之初,非常看重的就是旅游业所带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信息。
旅游活动的开展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交通运输工具、通信技术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和设备方面,要求更加快速、便利、舒适和
安全,从而也推动了这些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保护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加高,处在水库边缘的武当山遇真宫面临着被库区淹没的危险,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的旅游资源,遇真宫被72个千斤顶抬起,在原址上整体顶升抬高15米,顶升高度约为世界纪录的5倍。
听说遇真宫顶升后,还将复原,有市民难掩兴奋:“以后这里会更好看,以前来武当山旅游,多数人都去紫霄宫,以后大家也会来遇真宫了。
”
5、促进落后旅游目的地的现代化
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接待地社会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为了吸引游客,契合游客的需求,接待地会出现新的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会不断的优化,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比如在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点,会拥有KTV、网络、博物馆、展览馆、传统工艺作坊等文化设施。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个体素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旅游者带来的异族文化或异地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人文素质不断提升,更趋于现代化、开放化。
在金竹壮寨长期坚持族内通婚,与汉族不通婚,20世纪80年代开展旅游业一开,当地的择偶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族内婚”已退居次要位置,逐渐与外界通婚,通婚范围甚至远达广东、香港,婚姻观念已经从过去的“金换不嫁外面人”转变为“不嫁本地人”。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又称为旅游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良的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指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当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被称为示范效应,旅游的发展把先进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输入到旅游地的同时,也把都市观念和腐朽的东西传播开来。
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某些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当地居民。
2、影响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旅游者的道德弱化助长某些不良行为,处于“反结构”状态的旅游者摆脱“熟人社会约束”,具有明显的“责任约束松弛”等特征,随手丢弃生活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和游客密度的增大,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从而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是他们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在某些国家,已出现了反旅游的浪潮。
3、冲击民族传统文化
(1)民族文化被同化,异质文化冲击与相互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趋同、弱化、扭曲,目的地居民纷纷效仿来自文化强势的旅游者,抛弃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性逐渐消失。
(2)民族文化庸俗化,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民族文化嫁接、篡改、编造甚至误读,以低俗、噱头来迎合旅游市场,商品化、舞台化的处理使传统的民族文化丧失了真实性。
如传统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宗教等,都是按照传统方式,在特定的意义下进行的,但是为了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随时进行,并被随意的改头换面,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3)“伪文化”充斥市场,大量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已失去了传统的风格和制作技艺,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甚至出现赝品,起着传播“伪文化”的不良作用。
(4)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
不少地区把风景名胜当做摇钱树,超负荷接待游客;在风景区内乱箭滥造旅游设施,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遭到破坏。
从上述讨论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
1、强势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强于当地弱势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
2、旅游地受游客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而旅游者所受的影响是短暂而浮现的。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赞歌论”经济收益与“告诫论”,着重强调旅游业发展对社会
文化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影响则不予重视,以上观点显然是两种极端的认识。
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都不是无条件存在或必然产生的。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方面,同样也并非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然结果。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一般应是指潜在性和可能性而言,促使旅游消极影响转化为现实问题的条件可能会有很多。
旅游的文化影响是自然而有限的(大旅游)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并非必然
如何规避消极影响:
1、做好旅游规划和分流措施,防止和控制旅游饱和或接待量超负荷。
2、有意识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原因在于旅游对经济和社会文化
关键是提高全民对旅游的正确认识,防微杜渐,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能力,应充分调动起积极因素,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引导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造福于全世界。
第三篇:旅游开发对诸葛村社会文化影响调查问卷
旅游开发对蚌埠村社会文化的影响调查问卷
尊敬的村民: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地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时发现旅游开发产生的问题,从而促使旅游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真诚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们填写这份调查。
本调查问卷不计名,答案无对错,你的基本情况绝对保密,仅做调查之用,不做他用。
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2006年7月1日
一、您的基本情况
问题01:您的性别1.男2.女
问题02:您的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
问题03:您的年龄1.15岁以下2.16-24岁3.26-35岁4.36-45岁
5.46-55岁
6.56-64
7.65岁以上
问题04: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中专、职高、高中
46.大专5.本科及以上
问题05:您认为你属于下列哪一类情况(限选一项):
1.农、林、牧、副、渔业劳动者
2.教师、医生、技术员等
3.乡镇企业工人
4.个体经商者
5.私营企业主
6.乡镇企业管理者
7.村干部
8.学生
9.离退休人员10.家务劳动者11.旅游从业者12.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
问题06:您的收入水平1.1000元以下2.1001-20003.2001-30004.3001-4000
5.4001-5000
6.5000元以上
问题07:您家是否从事下列生产经营活动(可选多项)
1.商业
2.餐饮业
3.住宿业5.建筑业6.运输业7.加工制造业8.外
出打零工9.手工业10.出租房屋或出租土地11 其他(请说明):___
问题08:您的家庭结构在您家中有几口人?A、________口人
B、在您家中现在有几口人劳动?___________口人,其中,从事和旅游有关行业的有几口人?___________口人
C、从事旅游有关行业的时间?___________
二、您对下列问题的看法
问题01:您认为人们旅游是为了:1.休闲2.观光3.花钱娱乐、购物4.探亲
5.增长知识
6.寻求新鲜感
7.其他目的___________
问题02:您对游客的态度1.很欢迎2.欢迎3.无所谓4.不欢迎5.讨厌
问题03:您支持把本村开发为旅游风景区吗? 1.支持2.不支持3.无所谓4.反对
问题04:您认为开发旅游风景区的目的是为了1.挣钱2.保护文化3.娱乐4.不知道
5.其他___________
问题05:您认为旅游开发的结果是1.利大于弊2.弊大于利3.利弊相当
问题06:您认为旅游开发后村里最大的变化是1.现代化建筑增多2.基础设施改善 3.经
济条件改善3.人流量大增,环境嘈杂4.一些消失掉的传统、建筑、工艺品重新出现 5.生活质量提高6.其他___________
问题07:您作为本地人,您的自我感觉1.感到自豪2.一般,没感觉3.觉得还是外
面地方好
问题08:您对传统节日、风俗、工艺品、建筑物的态度1.不重视2.重视
问题09:您觉得传统节日、风俗、工艺品的存在是因为1.纪念意义,是一种历史文化
2.吸引游客、为了挣钱
问题10:您觉得下列哪些人在家庭中地位比较重要1.老人2.妇女3.男人4.青年
5.知识分子
6.孩子
问题11:您觉得旅游开发对子女有影响吗?1.有好的影响2.有坏的影响3.没有
问题12:旅游开发对您的家庭劳动力分配有影响吗?1.有影响,但是不大2.有很大影
响3.影响一般4.没有影响
问题13:旅游开发对您家的家庭关系有影响吗?1.有影响,比以前和睦2.有影响,关
系恶化3.没有影响
问题14:您认为旅游开发后,村里的贫富差距有变化吗?1.有,拉大了2.有,比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