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 第5章 土地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资源学
第 5 章 土地资源评价
关键术语: 土地质量 土地潜力 土地适宜性 评价系统 土地经济 评价指标
本章重点
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FAO 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1 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2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2. 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
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在于对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做出合理的决定,使土地用途与土地 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持久的利用。
3. 为土地交易服务
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资源评价所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的结果是十地交易必 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土地使用者选择土地提供指南。
本章小结
• 1.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土地用途的要求与土地性状的匹配关系,如果二者匹配程度高,则土 地质量高,反之亦然。
• 2. 土地资源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 3. 土地潜力评价,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 (土壤、气候和地形等) 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
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 • 4.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自然条件的适宜程度。利用方式在
内涵上宽窄不一,宽者如适宜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窄者如适宜于小麦、玉米、棉 花、柑橘等。
复习思考题
• 1.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 • 2.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步骤 • 3.为何说不考虑土地利用方向的土地资源评价意义不大? • 4.简述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 5.简述 FAO 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 6.进行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目前土地经济评价尚处于研讨中,概念和含义尚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两种: ✓ 第一,土地经济评价是指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做出评价。 ✓ 第二,土地经济评价是用经济可比指标对投人-产出的效果的评定。
5.4 土地经济评价
5.4.2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
1. 土地经济效果指标
土地经济效果指标,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可称为土地生产率指标,是反映土地质量与农业技术 经济效果的指标。土地生产率=产量或产值/土地面积
2. 潜力亚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潜力亚级指出了土地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指出了提高土地潜力所需采取的措施。
3. 潜力单元评价成果的应用
在一个潜力单元内,土壤和其他环境因子有较大的相对一致性,它们对于管理和改良措施的反 响也相似。同时,如果种植类似作物,产量也近似。所以,潜力单元对于详细的小区域土地利 用规划是有重要意义的。
5.3 土地适宜性评价
5.3.1 《纲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1972 年 10 月,在荷兰的瓦赫宁根召开了一个讨论会,来自 22 个国家的 44 名国际著名的资 源评价专家对土地评价方面的一些事宜进行了讨论,在大多数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拟订了 《土地评价纲要》草稿,并广泛征求意见。
《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 适宜纲 (order)、适宜类 (class)、适宜亚类 (subclass)、 适宜单元 (unit)。
二者的联系在于,在同一地区,可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成果进行比较,或者说 在二者之间进行协调。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评价,每一个潜力级的土地均可视为适宜于一 定土地利用大类的土地。
5.4 土地经济评价
5.4.1 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
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自然评价的最大差别是,后者着重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对不同土地利用方 式的潜力和适宜性大小;前者则不仅考虑土地所固有的自然属性的差异,而且要着重研究在等量 劳动耗费下土地的产出效果。
二者的区别在于,土地潜力的含义是土地在一定利用方式或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土 地潜力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必须事先规定出土地在利用方式或管理实践上的先后次序,目 前大多采用农一牧一林一其他这样的顺序。土地适宜性评价则与此不同,它并不事先假定这种 利用的先后顺序,每一块上地均可针对农、牧、林或其他利用方式做出适宜等级的评定。这是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4. 为土地管理服务
土地资源评价不仅揭示了土地的生产潜力和适宜性,而且指出了进行土地改良和土地变更的后果。 凡拟在土地管理实践中进行土地改良和土地利用有较大变化的地方,都有必要进行土地评价。 此外,土地评价为土地质量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3 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5.3 土地适宜性评价
5.3.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联系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二者属于不同 的概念,应加以区分。第二种认为两者含义基本相同,不必加以区分。第三种认为土地适宜性 与土地潜力属于不同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相关性和可比性。大多数学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5.1.6 土地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
1. 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 2.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3. 土地评价结果的汇报
5.2 土地潜力评价
5.2.1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 基本概念
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系统有两个基本概念,即潜力和限制性。 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 永久限制性是不能轻易改变,至少不能通过小型土地改良改变的限制性。
1. 综合性原则
由于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质量的高低是其内部各要素物质与能量特征及其外部形态的综合反 映,是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主导因素原则
由于土地各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下是不相同的,所以在 土地资源评价中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
3. 基本特点
(1) 潜力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土地利用的永久限制。 (2) 同一潜力级的土地尽管其限制程度相似,但限制因素的种类不一定相同,因此所需的经营管
理措施也不一定相同。 (3) 潜力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要素,而不进行专门的投入产出分析,但须考虑一般性的
投入产出,如一块多砾石的土地,可通过清除石砾使其从不适宜耕种变为适宜,即可提高其潜 力级。 (4) 假定在中等经营管理水平上评定土地的潜力级,即对经营管理水平不做专门考虑。 (5) 评价时不考虑市场的远近、道路的存在与否及道路的级别。
5.1.2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1. 为土地税收服务
依据土地等级来征收土地税,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现在仍为许多国家所采用。这种方 法一般句括两个主要步骤,一是通过土地资源评价,确定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等级;二是根据土地等 级制定土地税收的政策和税收的标准。所以,土地资源评价可为十地税收提供基础资料。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3. 按评价的目的分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4. 按服务目标分
单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5 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1. 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2. 地形、水文和地质条件是决定土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及其下垫物质是构成农业土地肥力及工程建筑质量的物质基础 4. 土地经营管理的难易及水平是衡量经济效益高低的主要指标
5. 比较性原则
比较性原则是土地评价中最基本的原则,评价过程中要进行三方面的比较。 ✓ 一是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 ✓ 二是比较土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 ✓ 三是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4 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1. 按评价的途径分
直接评价,间接评价
2. 按评价的方法分
5.4 土地经济评价
5.4.3 土地经济评价的一般步骤
在我国开展的土地经济评价工作中,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1) 划分评价单元。通常采用土地类型、自然地块、行政或生产管理单位等作为评价单元。 ✓ (2) 调查评价区域内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所包括的农作物种类和轮作周期,确定作为上地经济评价
对象的各种农作物的面积。确定评价的时段范围和资料统计年度。 ✓ (3) 调查和测算在不同评价单元类型上,在各种现行轮作方式下,多年的投入和产出数据。 ✓ (4) 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并确定评价结果。
4. 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续分,单元与单元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影响土地生产 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亚类之后,如S2m-2、S2m-1。
5.3 土地适宜性评价
5.3.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展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可参见表5-3。
2. 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土地经济分析指标一般用于辅助计算与分析,用于揭示土地的具体利用特征,包括: (1)生产资料耗费指标。 (2) 成本费用与资金占有指标。(3) 土地利用及其结构指标。
3. 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在土地经济评价中也属于辅助计算和分析,包括: (1) 技术效果指标。 (2) 生产耗费效果指标。
3. 针对性原则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土地用途的要求与土地性状的匹配关系,不同的用途对土地有不同的要求。
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5.1.3 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 动态性原则
土地的质量等级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质量会因交通条件的改 变、土地肥力的提高或降低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应对土地资 源评价的结果适时加以修正,如果变动较大,则应重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工作,以保证评价结果 的真实性。
5.2.3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方法
1. 确立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位
2. 建立潜力评价系统
3. 制定潜力评价表
5.2 土地潜力评价
5.2.4 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用
1. 潜力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土地潜力级评价的成果主要用于资源清查中的土地质量摸底,目的是查明和保护最适合于农业 耕作的土地。另外,查明高质量的农业用地之后,可以鼓励人们更集约地去使用这类土地,增 加投入,加强管理,以增加土地的农业利用效益
5.2 土地潜力评价
5.2.2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的推广应用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系统,许多国家在潜力评价中引进了这个系统,
并根据本国情况和评价目的做出某些修订和变通。其做法可归纳为:
1. 改变潜力分级的数目
2. 设置不同的限制因素
3. 限制因素的数量化
4. 改变评价的基本前提
2. 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其实就是对评价结果的表述。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包括三个等级单位,即 潜力级 (capability class)、潜力亚级(capability subclass)、潜力单元 (capability unit) 。
5.2 土地潜力评价
5.2.1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 土地适宜纲
土地适宜纲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S) 和不适宜 (N)
2. 土地适宜类
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某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
5.3 土地适宜性评价
5.3.1 《纲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3. 土地适宜亚类
土地适宜亚类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类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符号之后。高 度适宜类没有明显的限制因素,故不设亚类。
土地资源评价,通常也称为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对土地的各个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
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阐明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限制程度、生产潜力、 经济效益及对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后果;阐明土地现在的利用情况合理程度以及土地用途转变的可 能性及其条件;阐明土地提高生产能力与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