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合成与制备—巨磁电阻多层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为射频磁控溅射实验装 置示意图。
射频磁控溅射的特点:
•电流大,溅射速率高,产量大
•膜层与基体的附着力比较强
•向基片的入射能量低,避免了 基片温度的过度升高
•装置较复杂,存在绝缘、屏蔽、 匹配网络装置与安装、电极冷却 等多种装置部件 。
•大功率的射频电源价格较高 ,对 于人身防护也成问题 。
1-磁极 2-屏蔽罩 3-基片 4-基片加热装置
5-溅射靶 6-磁力线 7-电场
8-挡板
9-匹配网络
10-电源
11-射频发生器
射频溅射不适于工业生产应用 。
10
➢5.2 直流(DC)磁控溅射
ⅰ. 直流磁控溅射的特点 直流磁控溅射装置图与射
频磁控溅射装置图相比,其不 需要外部复杂的网络匹配装置 和昂贵的射频电源装置,适合 溅射导体或者半导体材料。现 已经在工业上大量使用。 ⅱ. 靶材
靶材利用率最高可达 70% 以上 靶材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更快的溅射速率 杜绝靶中毒现象
13
14
➢5.5 三种磁控溅射对比
DC
MF
RF
电源价格
便宜
一般
昂贵
靶材
圆靶/矩形靶 平面靶/旋转靶 实验室一般用圆平面靶
靶材材质要求
导体
无限制
无限制
抵御靶中毒能力
弱
强
强
靶材利用率
15% / 30%
30% / 70%
直流磁控溅射沉积薄膜一般 用平面靶。
圆形平面靶: η≤15%
矩形平面靶: η~30%
1-磁极
2-屏蔽罩
4-基片加热装置
6-磁力线 7-电场
3-基片 5-溅射靶
8-挡板
11
➢5.3 中频(MF)磁控溅射
中频交流磁控溅射可用在单个阴极靶系统中。 工业上一般使用孪生靶溅射系统。
12
➢5.4中频(MF)磁控溅射 ➢旋转靶的优点
e-
E
Ar
+ Ar+
+ Ar+
e-
e-
基片 靶材
V (<0)
4.2 一般溅射沉积方法的缺点:
1.溅射方法沉积薄膜的沉积速率较低; 2.溅射所需的工作气压较高,由此造成气体分子对薄膜
污染的可能性提高。
为了提高沉积速度、降低工作气体压力,发展了磁控溅 射技术。
4.3 磁控溅射的优点 稳定性好 重复性好 均匀性好 高速 低温
• 应用广泛 – 金属 – 非金属 – 金属化合物 – 非金属化合物
4.4 影响溅镀效率的因素 磁场分布 溅射速率 沉积速率 工作气压 工作电压 溅射功率 靶基距
五、三种磁控溅射方法
1.射频(RF)磁控溅射 2.直流(DC)磁控溅射 3.中频(MF)磁控溅射
➢5.1 射频(RF)磁控溅射
应用
金属
金属/化合物 工业上不采用此法
易打弧,不稳定 工作稳定,
在反应溅射中要严格 无打弧现象, 控制反应气体流量 溅射速率快
6. 多层膜的制备
对于巨磁电阻多层膜结构,每层膜的厚度都纳米 尺度,并且薄膜表面均匀性以及晶粒结构对其性 能影响很大,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是目前科研 领域制备多层膜主要制备方法之一,归因于制备 过程中可控性较好,容易得到结构稳定,性能良 好的薄膜结构,从而能很好地提高薄膜材料的磁 敏感性。
材料合成与制备—巨 磁电阻多层膜
一、巨磁电阻效应
1.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左)和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 (右)。
2.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1988年各自独立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理效应-巨磁电阻效应,即一个 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在巨磁电阻系统中产生很大的电 阻变化。
谢谢大家!
1.化学气相沉积(CVD) 2.化学溶液制备技术
2.1 化学反应镀膜 2.2 溶胶-凝胶(Sol-Gel)法 2.3 阳极氧化法 2.4 电镀法 2.5 喷雾热分解法 3.薄膜的软溶液制备技术
四、磁控溅射方法
4.1 溅射原理
溅射过程即为入射离子通过一系列碰撞进行能量和动量交换的过程。
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 向基片的过程中与Ar原子发 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Ar离 子和电子,电子飞向基片, 在此过程中不断和Ar原子碰 撞,产生更多的Ar离子和电 子。Ar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加速轰击靶材,溅射出大量 的靶材原子,呈中性的靶原 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 成膜。
3.巨磁电阻效应: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 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它产生于层 状的磁性薄膜结构中,这种结构是由铁磁材料和非铁磁 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
二、薄膜物理制备方法
1.真空蒸发镀膜 2.溅射镀膜 3.离子束镀膜 4.分子束外延技术 5.脉冲激光沉积技术
三、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