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范文临场发挥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范文临场发挥技巧
高考作文历来被人们称为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考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构思的能力,布局
谋篇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
然而,与一般的练笔作文不同的是,考场作文有着很大的特殊性。
考
场作文是应试作文,它的阅读对象仅仅是阅卷老师,考生作文分数的高低
是由阅卷老师决定的。
这种特定的指向性,决定了考场作文是为阅卷老师
而写的。
由此可见,阅卷老师的认可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呢?笔者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一、慧眼传神的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
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就越受人青睐。
在考场上,一个亮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
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阅卷老师的心弦,也能为考生行文提供一个
明确的中心点。
所谓“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
你的作文一见倾心,拟题的好坏举足轻重。
那么在考场作文中,考生如何
巧妙迅速地拟题呢?
1.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材料,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
本前提。
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
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
如做梦,是一种
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异常丰富。
如果以“梦”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的话,“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
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
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
2.用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围绕材料的主题,灵活巧妙地使
用修辞手法,能使标题生动形象,精美醒目,精练紧凑,含蓄隽永,富有
文学色彩,给文章锦上添花。
如“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
瓢盆交响曲”等标题,比喻新颖,让人过目难忘。
3.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能够涵盖文章内容的谚语、俗语、成语、广告语、诗词、名言、流
行歌曲、影视片名、经典台词等进行仿写引用,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趣
味性。
有时对影片名、歌曲名、诗词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改装、借用、仿写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些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如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
曲“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再如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为“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
用这种方法拟题,通俗明了,妥帖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4.新视角,别开生面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就要求考生
克服思维定式,逆向思考,追求新奇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好
标题。
如“享受苦难”“好高岂能骛远?”就采用了逆向思维。
考生还可
以采用悬念拟题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为“卖关子”,这种标题能产生
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
如“理直气不壮,做‘贼’
心不虚”“100分,我恨你”等采用了悬念法,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标题只是文章的眼睛,与全文的内容相比,它只是个“引子”
而已。
但是,没有好“引子”,读者、老师就懒得往下看。
作为应试作文,这势必会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所以,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千忙万忙也不
要忘了给拟题留一点时间,不要到交卷时才匆匆写下题不对文、大而无当
或毫无特色的标题。
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个容易犯的错误——不写或忘写标题,那失掉的将不止是表面上扣的两分。
二、个性鲜明的文体
当前的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大多要求为“文体不限”。
这让考生在下
笔之前,有了选择文体的自由,不再受单一文体的限制,使考生可以充分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
但考生也必须明确一点:你只能选择一种文体;一旦选定了文体,就应该保持所选文体自身的规范性,要鲜明地表现出该
文体的语言特征,而不是信马由缰,随意草就。
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考
生如何选择恰当的文体呢?
1.选择适合材料的文体
现在高考作文题一般不限制文体,考生无论用哪一种文体都可以,但
是就某一个具体的材料而言,总有某种文体写起来最容易,最合适。
考生
不妨由此切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来写。
如就“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这个题目而言,写议论文就不好操作。
“心中的清泉”当是对考生“你”
而言。
“你”为什么认为语文是“你”“心中的一泓清泉”?最好的表达
方式是叙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写语文学习带给你的感受,而议论文就没办
法达此目的。
所以,考生在平常的练习中,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最基
本的文体都要加以训练,掌握写作要领。
别的文体不会没关系,但这两种
文体一定要练得很熟,到时才能“左右逢源”。
2.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文体不限”这一要求原本就是为了让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
考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
如果你以说理见长,
那就选择议论文来写;如果你以叙事见长,那就选择记叙文来写;如果你
想象力丰富,就可以编故事、写寓言;如果你语言优美,擅长抒情,不妨
选择散文来写。
考生完全可以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选用自己最擅长的
文体,运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化的语言,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表
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体察、感受、认识和思考。
3.选择与众不同的文体
有些作文题可供选择的文体比较多,考生选择的自由度较大;而有些
文题虽然说文体自选,但实际上文体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局限性也很大。
这时考生在文体上可能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大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当这种文体趋同的现象出现,阅卷时另类文体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可能会获得一个“物超所值”的分数。
遇到这种文体倾向性明显的文题时,一个聪明的考生就要作出机智的抉择,选个与众不同的文体。
如命题
作文“旧时春燕何时归”,题目是个疑问句,实际是盼望旧时的春燕归来。
“春燕”是美好的代名词,代表一个物件,一个人,一段生活、一份情感等。
根据题目,可能很多人会选择记叙、抒情类的文体,这是看到这个题
目的第一感觉。
此时,考生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逆向思维,从“旧时春燕
不须归”的角度构思一篇议论文,从几个方面写出旧时春燕不须归、不能
归的原因。
这样,一定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分自然也会比别
人高。
考生考场作文选择文体时,要因人、因题、因情而异,切不可机械套用。
三、起笔不凡的开篇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古人常用“凤头”来形容文章精彩亮丽的开头。
在数以万计的考卷中,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怎样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巧选开头,装点“凤头”,是最简捷的方法。
那么在考场上,如何装点“凤头”,尽显风流呢?
1.直抒胸臆式
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回荡在千般丘壑,回荡在万
顷巨澜,回荡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的民族啊,历经了多少个春露
秋霜,那吟啸声已是那么沧桑。
现在,我要撷取你的袅袅余音,来窥探你
的全部……
2.引用化用名言式
名言名句大多是具有警策性的句子,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给人鼓舞。
如果引用化用名言开头,可以快速点明话题,然后围绕话题展开议论、抒
情或记叙、描写。
引用化用名言式开头是较简单,并且用得较广泛的一种
开头方式。
如作文《脸中窥世界》就引用了拿破仑的名言“一粒沙子,可
以看出一个世界;一张脸上,可以看出一座天堂”,画龙点睛般揭示出文
章的主旨,提纲挈领,给人以启迪。
3.诗情画意式
点明题旨,迂回曲折,含蓄蕴藉,为读者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营造气氛,让读者陶醉其中,其乐融融,也可以让读者得到启迪,品味情趣。
如作文《票根》一文的开头:
凌晨的港口,雾气很重,一眼望去江面是青灰色的。
烟雾蒙蒙中只看到零星的渔火。
深冬的风充斥着寒意,把周围的树、草、石板笼上了薄薄的白纱,整个码头寂静无声。
4.排比造势式
排比造势式开头一般以优美的辞藻吸引人,以浓烈的情感感染人,以强烈的气势打动人。
运用排比造势可以如小桥流水、怡人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如大浪淘沙、排山倒海,中心论点应运而出,给人以无比的震撼。
如作文《一片绿的告别》的开头:
我是一棵绿树,假如我不够参天,那么就让我为你遮风挡雨;假如我不够茂密,那么就让我在枝头缀满似锦繁花;假如我不够美丽,那么就让我为你青草如茵。
文章开头华美的辞藻、整齐的排比令人眼前一亮。
运用排比开头,一定要注意意象的选择和语言的错落有致,否则很难给人以美好印象。
5.故事讲述式
在文章开头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文章观点,真实而有生活味道,不失为一种良策。
如作文《学会低头》的精彩开头: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苏格拉底说:“三尺。
”提问者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来?”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
四、丰富新颖的素材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
很多考生在写
作时总感到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拼凑出一些文字,也是老生常谈,毫
无新意,其主要原因是写作材料匮乏。
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
搜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且富有新意的材料呢?
1.借鉴范文,移花接木
有的考生也许怕被阅卷老师判为抄袭,其实“移花接木”和抄袭不是
一回事,大可不必担心。
“移花接木”是一种创新的手段,经过技术处理
后写就的作文定会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
2.挖掘文本,引水入渠
当考生在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发愁时,不妨到语文课本中找找,从它
的“身上”搜索出能为我所用的材料,从而轻松愉快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佳作。
如: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在西湖边聆
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咏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叹古道西风瘦马;
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大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手
握画笔,在船头簪花写意,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
3.依托名著,成就佳作
古典名著是人类的一大文化遗产,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写作时考生可以回忆名著,让久别的历史人物重返现代舞台。
曾轰动一时
的江苏一考生的《赤兔之死》,就是借用《三国演义》的故事,创造性地
改编出赤兔马为诚信而不“苟活于人间”的感人故事,也掀起了名著再创
造的热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用古典名著时,考生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
和故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编出与原著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相近的新作。
其次,编写的情节或者要表达的主题既要依托于名著,又要不拘泥于名著,深挖其内涵,表现出新时代的主旋律。
再次,借名著中的人和事写出的新
作要紧扣“话题”,不能脱轨,不能撇开话题天马行空,胡编乱造。
五、遣词造句要妥帖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
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
在考场作文中,如果没有
好的语言支撑,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
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文章也难以升华。
一篇文章要想让阅卷老师一看就
喜欢,那么就必须使用有文采的语言。
怎样才能在考试作文中以富有文采的语言让阅卷老师为之陶醉呢?
1.善用修辞
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拟人等,是一种使
考场作文语言有文采的好方法。
修辞是考场作文的神水,考生如能将这些
神水恰当地洒在考场作文上,就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可使文章生
动形象,平添文采与气势。
如:
临高远眺,思绪如潮,良辰美景,总看不够。
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
晚霞染山红;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
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2.灵活运用句式
灵活运用句式可以避免文章通篇只有一个腔调,枯燥乏味。
善于选择
句式,变换句式,可以有效地增强文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不同的句式
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用。
考生在考试作文中如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句式,肯定能让你的文章摇曳多姿,熠熠生辉。
如:
那些惊天地,泣鬼神,叱咤风云的千千万万的英雄,是“中国的脊梁”。
无论是十年辛苦终于培育成高产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还是顽强拼搏,在世界体坛上为国争光的田径运动员王军霞;无论是英勇无畏,坚决同不
良之风作斗争的饭店职员陈爱武,还是兢兢业业,把爱献给每一位旅客的
汽车售票员李素丽,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美好的心灵和高尚
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欣然仰慕。
他们不正是“中国的脊梁”吗?
3.化用古诗词
这是一种不直接引用诗词的方法,相当于“暗引”。
在诗词的引用中,暗引是将原来的句子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属于引用的高级形式。
把古诗
词化用到考试作文中,能营造优美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阅卷
老师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很好地显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
老师的青睐。
如:
还记得那枝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英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
即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不恨。
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热血,透着一
种精神。
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
全部在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执著。
在考场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就要绘声绘色;写人叙事,就要生动
传神;议事说理,就要生动有趣。
考生遣词造句只要力求传神,广用修辞,变化句式,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可以有效
地弥补发展等级方面的不足。
可以说,用语言的恣意挥洒来张扬考场作文
的个性化和创新,也是考场作文成功的一大秘诀。
六、思维分析有深度
考场作文的深刻性包括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即文章富
于哲理性,观点具有独创性,思维符合逻辑性,作文给人以启发性,有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类文章需要考生对作文材料或话题有深刻
的洞察力、敏锐的反应力和生动的表达力。
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关注
以下几点:
1.关注生活
写文章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
要想思想深刻,必然要触及大家所关心
的热点话题。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同样的道理,思想的根源在于生活。
因此,
考生要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深入感受生活。
这不仅能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还能深度认识评判事物,使文章不至
于停留在生活的表面。
2.以小见大
常言道,“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作文也是如此,从一
些细小的事情上,往往更能表现深刻的主题,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
且角度小,更便于把握,写出的文章也就更形象、具体。
如山村夜宿,卧
听山谷细细的流水可以感受宇宙的深沉;街头观景,从一个画面可以窥见
时代的风云;静夜兀坐,如潮的思绪可以咀嚼出人生的甘苦。
3.比较鉴别
4.探究因果
七、美观整洁的文面
在考场作文中,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直观好感的就是文面。
文面就是文
章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所构成的整体面貌。
优美的文面应该是:书
写规范,字体工整,整洁美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规范;行款格式正确,
卷面美观可人,这些也是考生语文能力的最直接体现。
文面能够美观大方,有时即使内容与语言稍有缺憾,阅卷老师也会爱屋及乌,给考生一个满意
的分数。
八、灵活运用技法
考场作文是应试文,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突发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就需要灵活运用写作技巧,
力争“一举定乾坤”。
1.看到作文题目,心里发慌
首先,保持心态平静。
然后,闭目养神,做个深呼吸,让全身放松,
缓解紧张情绪。
最后,反复默念作文题,及时记下头脑中迸出的思维火花。
2.担心跑题,心里没底
首先,将提供的材料内容要点一一进行分解,并把题中暗示的内容补
充出来。
其次,确定哪些要点是必不可少的,并将主旨关键词扩展成一个
判断句,以此作为中心。
最后,在行文中反复点题。
3.写到一半时想换一种写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考生要将原有内容进行巧妙过渡。
若将议论文改成
记叙文,可把议论性文字转换为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演讲、报告的内容,在
关键之处加上适当的语言。
若将记叙文改为议论文,可以记叙性材料为论据,把记叙内容转换为社会现象。
4.害怕写到中途卡壳
首先,在草稿纸上列一个简要的提纲。
其次,确定好几个领起全文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
最后,对提纲和关键句进行修改。
5.做完基础题后时间不多,作文想写快一点
6.文章要结尾了,但字数还不够
首先,从另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
这一角度的内容不能画蛇添足,要围绕中心(主旨)进行。
其次,对前文内容进行挖掘或归纳。
最后,适当引用名言、歌词、诗赋等,为文章添彩。
7.写到中间,发现偏离话题
总而言之,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考生必须明白:作文为表,做人为里,表里一体,相得益彰;做人为本,作文为末,不能舍本逐末,而应表本兼修。
树“德”是写作的第一要务,而思想性、艺术性二者兼备的“德”“艺”双馨之作,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