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区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值日生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值日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值日生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理解“神气”等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刚脸红的原因,初步懂得当小干部是为同学服务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小刚脸红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课后第2题句子的投影片.
学生:生字卡片,观察、了解身边的同学是怎样当值日生的。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16课《值日生》,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值”。
2。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课文讲了谁当值日生?是怎么当的?当得好不好?也可以说说自己当值日生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同桌互相用生字卡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2。
请预习认真的同学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3。
用生字卡片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齐读、分组赛读、开火车读)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司”,整个字形不要写得太长,“口"要写扁一点.
三、合作探究,感悟体会
1。
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刚和玲玲当值日生时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
3。
教师提供学习建议:
可以读一读课文,勾画出小刚和玲玲当值日生不同表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可以演一演小刚和玲玲当值日生的不同表现,说说自己的感受。
可以议一议小刚和玲玲当值日生的不同表现,说说产生不同表现的原因。
4。
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5.全班交流。
相机理解“神气”,联系课文上下文找出体现小刚神气的句子,通过表演、换词等方式理解“神气”的意思,并指导用“神气”进行说话练习。
6.出示课后第二题的句子,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这四句话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程度更深。
小刚挺着胸,昂着头,可神气了!
小刚挺着胸,昂着头,真神气!
小刚挺着胸,昂着头,十分神气!
小刚挺着胸,昂着头,神气得很!
7.讨论:小刚的脸为什么红了?你觉得谁的值日生当得好?
8。
到底值日生要干些什么呢?齐读第一段。
9.拓展:请你夸夸玲玲。
你想对小刚说点什么?小刚听了大家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四、联系实际,升华思想
1.你们平时是怎么当值日生的?夸夸咱们班上当值日生认真负责的同学.
2。
如果你再次当值日生会怎么做?
五、作业超市,实现拓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题完成)
1。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用“神气”写句子。
3.把课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4。
续编故事“过了不久,又轮到小刚当值日生了……"
六、板书设计
值日生
认真负责
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本单元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1.读诗歌《包饺子的故事》,完成文后题:查字典,写拼音。
2。
学习默读。
教学重点:学习默读,掌握默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掌握默读的方法.
教学准备:字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读一读《包饺子的故事》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诗歌.
2.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查一查,问一问。
3。
完成课后查字典,写拼音的练习。
4.讲评练习,识记汉字的读音.
5。
回到诗歌,分小节指名朗读。
6.集体评议,纠正读音.
7.同桌比赛读诗歌,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8。
齐读.
9。
交流: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想法或体会?
10。
拓展: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
(二)学会默读。
1。
读题目中的提示内容.
2.了解默读的要求与方法。
3。
默读实践:教师出示一篇文章,学生练习默读.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儿童诗《我想知道》
教学目标:1、朗读儿童诗,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总结快速查字典的诀窍
教学重点:朗读儿童诗
教学难点:总结快速查字典的诀窍
教学准备:图片、字典
教学过程:
一、朗读儿童诗
1、谈话导入
小朋友,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去了哪里呢?小雨点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会闪电打雷……大自然里隐藏着太多太多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儿童诗《我想知道》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3、学生自读
4、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5、出示大自然美好风光的相片,激发想象
6、仿照诗歌自己再创编一段
二、查字典
1、小朋友,你学会了那些查字典的方法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2、查字典,比一比看谁差得快
难检页撇发
3、请查的快的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
4、读课本上学习小伙伴的话,他们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诀窍呢?
⑴记住部首目录、检字表、难检字笔画索引首页的页码。
⑵笔画数相同的字很多事就看第一笔,按照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查.
5、运用以上诀窍在进行一次查字典比赛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
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葫(葫芦)(西葫芦)
芦(芦苇)(芦荟)
藤(草藤)(藤蔓)
谢(感谢)(谢谢)
哇(好哇)(对哇)
蚜(蚜虫)(棉蚜)
盯(盯住)(盯着)
赛(比赛)(决赛)
感(感觉)(感受)
怪(怪事)(奇怪)
慢(缓慢)(快慢)
2。
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
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
请读错的人再来读。
一起读。
(3)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 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
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习
1。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
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
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
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测读。
2、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测读。
二、复习课文
1、讲讲读懂了什么内容。
(以板书形式出现)
小河
明月
远山
电视塔
海洋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拼读。
2、讲读音注意点。
3、识记、测读。
4、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测读.
例1
例2……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组词.(尽量多组词)
3、师范写,讲要点,生书写,师巡视。
五、正确地朗读课文
1、生自由读.
2、师巡视纠正读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看拼音写词语。
yī hé zhí xiàn lián mián qĭ fú( ) ()( )
jié guŏ yŏng yuǎn jīhuāng
( ) (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