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
C.加强**集权的局限性
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政大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地方通判的设置;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集权的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的三省体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 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较大,这说明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距今二三万年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与殷商的存在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选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室统治基础的动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下表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
镇别
户数
兵数
户:兵
兵数出处
魏博
74498
70000
1.1:1
《旧唐书》卷一二七《洪经纶传》
成德
63604
50000
1.3:1
《旧唐书》卷一四四《阳惠元传》
武宁
37251
30000
1.2:1
《全唐文》卷**六《使院新修石幢记》
泽潞三二《李抱真传》
4.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
A.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
B.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
C.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
D.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
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
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等便于携带的乐器在这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这表明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民阶层大致产生于唐朝后期,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古琴、长笛、筝、琵琶等乐器的使用者主要是士人阶层,与市民阶层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便于表达文人情感的乐器的活跃,并未挑战传统伦理观;D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魏晋时期其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淮西
12867
50000
0.3:1
《旧唐书》卷二一四《吴元济传》
由表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
A.藩镇拥兵自重脱离**控制
B.战事多导致**事参与率较高
C.朝廷**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
D.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态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剧烈,藩镇之间和**与藩镇之间的战争频发,导致**事参与率较高,士兵征发较多,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并非所有的藩镇拥兵自重脱离**控制,结合所学可知,即使是割据的魏博、成德等河朔藩镇也并未完全脱离**;C选项错误,材料中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其征兵标准较低;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南北方藩镇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3.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