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应知应会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应知应会检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
代家,
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述、
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没啮.()沙溯.()欤.()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
1.临.:
2.河干:
3.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
4.棹.:
5.设帐:
6.尔辈不能究.物理:
7.是.非木杮:
8.湮.:9.耳.: 10.啮.:11.坎穴:12.不已.:
13.遂.:14. 溯流: 15.如.其言:16.但.:
17.据理臆断:18.求.石兽于水中:19.竟.不可得:
20.凡.河中失石: 21.曳.铁钯:22. 以为:
23.盖.:24.闻.之:25.固.颠:26.二石兽并沉焉.:
27.然则:28.乃.石性坚重:
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不亦颠乎?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
2、曳铁钯。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
五、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词语。
(注意中考必考八个虚词:而、之、以、于、为、其、则、乎)
闻之.笑曰山门圮于.河
沿河求之.求石兽于.水中
一老河兵闻之.2、于湮于.沙上
1、之当求之.于上流当求之于.上流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
至石之.半果得于.数里外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其.反激之力
然则天下之.事4、其如其.言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3、为众服为.确论如.是再啮
啮沙为.坎穴5、如如.其言
六、下面句中哪个词语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请用横线标示出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棹数小舟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七、下面加线的词语属于文言文“古今异义”现象,请解释它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2、是非木杮(古义:今义:)
3、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今义:)
4、阅十余岁(古义:今义:)
5、盖石性坚重(古义: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6、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今义:河水)(古义:今义:与“湿”相对)
7、但知其一(古义: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8、竟不可得(古义:今义:)
9、转转不已(古义:今义:已经)
10、求之下流,固颠(古义:今义:坚固)
八、下面的句子都是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请指出类型并用现代汉语翻译。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译:
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译:
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译:
九、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4)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
(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
(6)众服为确论。
译:
十、主题思想:
这则故事用,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