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繁殖学简答题
《动物繁殖学》
绪论
1、动物繁殖对畜牧生产有何重要意义?
①动物繁殖是畜牧生产的基础;②动物繁殖是畜物生产中育种工作的有力手段,优良种畜的扩繁可以加速畜牧生产的发展;③能过提高动物繁殖技术可以加速遗传改进和品种改良的速度,进而促进畜牧生产的发展;④将动物繁殖的理论与畜牧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能极大推动畜牧生产产业化的过程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动物繁殖学的概念是什么?
答:动物繁殖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生殖过程以获得动物繁殖规律和繁殖技术,并提高动物繁殖效率的一门学科。

3、动物繁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动物生殖生理学。

主要研究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对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规律,从神经调节、激素分泌、免疫机能和营养物质代谢变化等多角度,从个体行为,组织解剖,内分泌及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多方面揭示动物配子产生、受精、胚胎及胎儿发育、妊娠和分娩等过程的规律,为动物繁殖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激素及神经调节,生殖细胞的产生,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分娩,泌乳。

(2)动物繁殖技术。

主要研究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如何提高公畜繁殖潜力如人工授精技术、精液品质评价技术、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单精子注射技术等;如何提高母畜繁殖力的技术,如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冷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早期断奶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嵌合技术以及细胞核移植技术等。

(3)繁殖管理技术。

主要研究提高动物繁殖力,消除动物繁殖障碍和性行为异常的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公畜繁殖管理、母畜繁殖管理和幼畜的培育以及提高群体繁殖力的技术。

4、什么是动物繁殖现象?动物繁殖有哪几种方式?
繁殖现象是指生物亲代产生与其相似的后代的一种现象。

繁殖的结果是动物个体数量增加,群体规模得以扩大,种群得以延续和演化。

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第一章动物生殖器官概论
1.试述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卵巢分为皮质部和髓质部。

功能:A、皮质。

结缔组织,卵泡,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血管,淋巴组织,神经,平滑肌等,白膜:卵巢表面结缔组织,白膜外有生殖上皮,产生卵细胞。

B、髓质。

由血管和神经组织构成,营养卵泡。

C、卵泡。

卵泡壁,卵泡液,颗粒细胞,卵母细胞,
颗粒细胞分泌雌性激素(雌二醇)。

D、黄体。

卵泡排卵后,颗粒细胞演变成红体和黄体,分泌孕酮。

(2)输卵管由输卵管伞、输卵管壶腹部,狭部和壶狭连接部构成。

功能:具有承接卵子,运送卵子的作用,是精子获能、精子于卵子受精以及卵裂的场所,分泌营养物质为精子、卵子和受精卵提供营养物质。

(3)子宫由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组成。

功能:A、输送精子和受精卵;分娩胎儿;B、为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糖、蛋白质、脂肪)和适宜环境;形成胎盘,将母体与胎儿连接,为胎儿提供营养,排出胎儿代谢物;C、子宫角分泌前列腺素,具有溶解黄体,刺激垂体分泌FSH的作用;D、发情时,子宫颈分泌黏液,具有润滑阴道,有利于交配,在乏情期或妊娠期,子宫颈关闭,并形成子宫颈栓,具有防止异物进入的作用;
E、子宫颈是精子筛选贮存库。

(4)阴道交配器官和产道。

(5)外生殖器官由尿生殖前庭、阴唇、阴蒂构成。

2.试述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睾丸由浆膜、白膜和实质部组成。

功能:A、生精作用。

生殖细胞发育形成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B、分泌激素。

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
素如睾丸酮,刺激性腺发育,维持第二性征,激发公畜性欲和性兴奋。

C、产生睾丸液。

维持精子生存和精子移动。

D、排出成熟精子。

睾丸被膜有节律的收缩,按摩睾丸实质部,增强睾丸内压,促使精子排出。

(2)阴囊包裹睾丸、附睾、以及部分输精管的袋状皮肤组织。

功能:阴囊汗腺发达,肉膜能调节阴囊壁的厚薄极其表面积,阴囊温度低于体温2-3℃,有利于精子的生成和保存,阴囊主要为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3)附睾由头、体、组成,主要由输精管弯曲盘绕形成。

功能:A、吸收睾丸液,浓缩精液;B、分泌甘油磷酰胆碱、蛋白质、三甲基羟基丁酰甜菜碱,K+,对精子的成熟及保存具有重要作用;
C、是精子成熟的场所;
D、是贮存精子的场所;
E、运输精子
(4)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

功能:A、冲洗尿生殖道;B、稀释精子;C、给精子营养物质;D、活化精子;E、运送精子;F、保护精子,提供缓冲环境;H、防止精子从母畜生殖道倒流。

(5)生殖道包括骨盆部和阴茎部。

功能:输送精液
(6)阴茎公畜交配器官,包括阴茎头,阴茎体,阴茎根三部分。

(7)包皮
功能:保护阴茎免受损伤。

第二章生殖激素
1、举例说明生殖激素的两种分类方法。

按来源和功能可将生殖激素分为四类:
A、根据产生的部位分类。

如:下丘脑激素释放素、垂体激素、松果腺等;
B、根据来源分类。

如:天然激素、人工合成激素等;
C、根据生理作用分类。

如:生殖激素、神经内分泌激素等;
D、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如:含氮类激素、类固醇激素等。

2、说明促性腺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生理作用:①促进腺垂体分泌和释放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②促进精子发生,增强公畜性欲;③诱导母畜发情、排卵,提高配种受胎率;④治疗母畜卵巢静止和卵泡囊肿。

应用:①诱导母畜发情排卵;②提高受胎率;③治疗母畜不孕症;
④用于鱼类的催情和促排卵。

3、说明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A、促卵泡素。

生理作用:①刺激卵泡生长和卵泡发育;②刺激卵巢生长,增加卵巢重量;③FSH诱导颗粒细胞合成芳香化酶,在LH作用下促使卵泡颗粒细胞产生雌激素;
④FSH在LH协同作用下,促使睾丸间质细胞产生睾丸酮和少量雌激素;⑤FSH在雄性激素协同作用下,促进睾丸精细官上皮精子的发生和发育;⑥治疗公畜性机能低下,诱导母畜发情和排卵。

应用:FSH通常用于胚胎移植程序中的超数排卵。

此外,在诱发排卵、治疗性欲缺乏、卵泡发育停滞和持久黄体等方面也有应用。

B、促黄体素。

生理作用:①LH在FSH协同作用下,促使大卵泡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
②在排卵前,LH达到高峰,促使卵泡破裂和排卵;③促使黄体形成孕酮,维持妊娠;④选择性诱发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⑤刺激睾丸间质细胞产生睾丸酮;⑥促使精子发生和发育。

应用:LH常用于诱导排卵、治疗黄体发育不全和卵巢囊肿等方面。

C、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类似于促卵泡素(FSH),兼有促黄体生成素(LH)之作用。

应用:①用于超数排卵;②治疗雌性动物乏情、安静发情或不排卵;③提高母羊的双羔率;④治疗雄性动物睾丸机能衰退或提高精液品质有一定效果。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类似于LH,兼有FSH之作用。

应用:多应用于促进排卵和黄体机能;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卵巢囊肿、排卵障碍等繁殖障碍;在雄性动物,可用它促进生精机能。

4、说明前列腺素F2α的生理功能以及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生理功能:①溶解黄体。

其途径是,使子宫-卵巢血管收缩,引起黄体组织供血不
足,导致黄体退化;抑制LH的合成和释放,或直接拮抗LH;直接作用于黄体,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增强细胞膜通透性,使溶酶体释放水解酶,破坏黄体功能。

②促排卵作用,激活卵泡壁降解酶合成,溶解卵泡壁,刺激卵泡壁外膜组织的平滑肌收缩、增加卵泡壁压力,导致卵泡破裂和卵排出。

③促进母畜生殖道收缩,分娩前,PGF2α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诱导胎儿分娩。

应用:①诱发流产;②同期发情和人工控制配种;③治疗生殖机能紊乱;④排除木乃伊干胎;⑤治疗乏情。

5、下丘脑与垂体的之间的联系是怎样建立的?有何生理意义?
垂体通过垂体柄与下丘脑。

垂体后叶为漏斗的延续部分,来自下丘脑神经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神经纤维终止于神经后叶,并和血管接触,下丘脑合成的垂体后叶素在此贮存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生理意义:共同调节着动物性成熟、性行为、促性腺激素释放和对动物的繁殖活动。

6、催产素是由有什么部位分泌的?有何生理作用?什么因素控制其释放?雌激素对催产素的功能有何影响?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催产素来进行助产或缩短产程?
部位:下丘脑分泌,腺垂体释放的激素
作用:①刺激动物乳腺上皮肌细胞收缩,促进排乳;②在妊娠末期,催产素在雌激素协同作用下,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迫使胎儿以及胎衣从阴道排出;③刺激子宫分泌前列腺素,溶解黄体,诱导发情;
④具有加压素作用,促进血压升高。

因素:它的分泌一般是神经反射性的。

在分娩时,由于子宫颈受到牵引或压迫,反射地引起催产素释放。

在哺乳期间,幼畜吮乳对乳头刺激也能反射性引起垂体尽快释放催产素。

雌激素能促进催产素及其运载蛋白释放,也可促进血液中催产素的分解代谢。

催产素可用于促进动物分娩、治疗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出血、子宫积脓等。

7、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性激素对动物的生理作用有何共性?为什么三合激素中既含有
雌二醇,又含有黄体酮和丙酸睾丸素,但却能促进母畜的发情表现?
生理作用共性:促进和调节着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机能活动;调节激素的分泌。

原因:三合激素中的丙酸睾丸素,能使子宫内膜收缩,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异位内膜萎缩,从而起到修复子宫内膜的作用;雌二醇则可促进子宫的生长发育,使阴道上皮增厚角化及子宫内膜增生,同时还可以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诱发排卵;黄体酮则可增进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使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的植入(着床)作好准备。

8、在所学的各种激素中,有哪些激素具有促进卵泡排卵的作用?这些激素都能够治疗动物的哪些繁殖障碍?选择使用这些激素时都要考虑哪些因素?
促卵泡素(FSH):治疗动物性欲缺乏、卵泡发育停滞和持久黄体等方面。

促黄体素(LH):治疗黄体发育不全和卵巢囊肿等。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治疗雌性动物乏情、安静发情或不排卵;治疗雄性动物睾丸机能衰退或提高精液品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用于治疗卵巢囊肿、排卵障碍等繁殖障碍;在雄性动物,可用它来促进生精机能。

第二章公畜生殖生理:
1、什么叫初情期、性成熟和初配适龄,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怎样确定动物的初配年龄?
初情期是指公畜初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母畜初次释放成熟卵母细胞,并具有完成所有性行为的年龄。

性成熟是指公畜和母畜生殖器管发育完善,生殖机能成熟的年龄,其标志是公畜阴茎能够勃起,射精,精子具有受精能力。

初配适龄是指根据公畜自身发育状况和使用目的人为确定的公畜用于配种的年龄。

公畜适配年龄一般晚于性成熟年龄,早于体成熟年
龄。

确定动物初配年龄的方法:一般把公畜的适配年龄,根据品种、个体发育情况和使用目的在性成熟的基础上推迟数日(鼠、兔)、数月(猪、羊)、甚至一年(牛、马)。

对于种畜场应严格掌握这一原则,不宜过早使用;商品场可适度放宽;对于急于了解后裔测定结果的后备公畜,采精或配种时间可相应提前。

2、解释名词:精子的发生、精子发生周期。

精子发生是指动物精子在睾丸内形成的过程,包括精细管上皮精原细胞经过一系列分裂、分化和形态变化形成并释放精子过程。

精子发生周期是指从A1型精原细胞开始,经过增殖、生长、减数分裂和变形形成精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精子发生周期。

精子发生周期,猪为45天,绵羊为45天,牛为60天,山羊为60天,兔为44天,马为50天。

3、精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①头部:细胞核演变而成,贮存遗传物质。

核的前部,为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许多受精过程需要的酶,这种酶可以溶解卵母细胞透明带,帮助精子进入卵子。

②颈部:由中心体演变而成,是精子头部和尾部的连接物,最为脆弱。

③尾部:为精子代谢器和运动器、线粒体分解能量,纤丝收缩帮助精子运动。

4、各种外界因素是如何影响精子的体外存活时间和受精能力的?
是通过温度、渗透压、pH、光照、电解质等影响精子体外存活时间和受精能力的。

5、精子作为与体细胞不同的细胞,为何在睾丸内不会发生排异或免疫反应?
是由于血-睾屏障的存在,形成一道有效的免疫屏障,使精子细胞和精子所具备的自身抗原,难于和自身免疫系统接触,而不发生免疫反应。

6、内分泌因素是如何控制精子的发生的?
受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自上而下的正向调节和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共同维持精子的发生。

①自上而下的正向调节。

下丘脑脉冲释放的GnRH经垂体门脉送入垂体,促进垂体LH和
FSH的合成和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到睾丸。

②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

睾酮可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GnRH和垂体FSH、LH的分泌;抑制素可通过外周血液以负反馈抑制垂体FSH 的分泌,但对LH无抑制作用。

7、睾丸是如何保持低于体温3-5℃的?
正常情况下,阴囊能维持睾丸保持低于体温的温度。

阴囊皮肤上有丰富的汗腺,肉膜能调整阴囊的厚薄及其表面面积,并能改变睾丸和腹壁的距离。

气温高时,肉膜松弛,睾丸位置下降,阴囊变薄,散热表面积增加;气温低时,阴囊肉膜皱缩以及提睾肌收缩,使睾丸靠近腹壁并使阴囊壁变厚,散热面积减小。

8、为什么在附睾内的精子可存活2个月左右?
①附睾管上皮的分泌作用能供给精子发育所需的养分;②附睾内的pH为弱酸性(6.2~6.8),可抑制精子的活动;③附睾管内的渗透压高,导致精子发生脱水现象,故不能运动;④附睾的温度降低,精子在其中处于休眠状态,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从而为精子的长时间贮存创造了条件。

9、如果精子在附睾内没有来得及进一步成熟就射出体外,这种不成熟的精子有什么特征?
这种精子的运动和受精能力不强,抵抗外界环境不良影响能力小,精子彼此会发生凝集。

10、为什么说公畜生精能力一旦受到严重影响,往往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对于各种公畜的精子从发生到排出体外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左右,所以,在畜牧生产中,一旦公畜生精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改善公畜生精机能和精液品质往往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11、为什么夏季公猪精液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
主要是由于天气热的缘故。

睾丸维持正常生精能力的温度比其体温低3~5℃,如果环境温度高于28℃,则公猪的睾丸血管丛及阴囊的温度调节已经无法保持睾丸正常的温度范围,从而造成生精力下降,射精量也会降低,同时还会影响到精子密度、活力、精子形态等指标。

第三章母畜的发情生理
1、母畜的生殖机能发育可分为几个时期?
(1) 初情期;(2) 性成熟期;(3)适配年龄;(4)体成熟期;(5)繁殖能力停止期。

2、卵泡的发育共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皮质外周,体积最小的卵泡。

由卵原细胞和扁平状颗粒细胞组成。

(2)初级卵泡:由原始卵泡发育而成,由初级卵母细胞和立方形颗粒细胞组成,无腔。

(3)次级卵泡:由初级卵泡发育而成,由次级卵母细胞和多层颗粒细胞组成,无腔,细胞间隙增大,液体增多。

由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

(4)三级卵泡:由次级卵泡发育而成,由次级卵母细胞和多层颗粒细胞组成,有腔,细胞间隙增大,液体增多。

(5)葛拉夫氏卵泡:卵泡+卵泡膜,外膜纤维状基质细胞,内膜为含有许多血管,参与激素分泌与合成的细胞。

(6)成熟卵泡:体积最大,卵泡壁最薄的卵泡。

3、内分泌是如何控制卵泡的生长发育的?
(1)由下丘脑分泌的GnRH、PRF、SS、GHRF和催产素等肽类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可以刺激崔体细胞分泌FSH、LH、PRL和GH等蛋白类激素,这些激素和催产素等经外周血液循环到达卵巢,促进卵泡发育。

(2)卵巢激素: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对卵泡的发育起间接调节的作用。

抑制素、激动素和卵泡抑制素可调节FSH的分泌,还可以作用于邻近的卵泡,调节其发育。

(3) 代谢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刺激卵泡颗粒细胞有丝分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发生。

另外,胰岛素和促生长素也可促进卵泡的发育。

4、卵母细胞的生长与成熟有几个阶段?受精前卵母细胞一般处于哪个阶段?
(1)原始生殖细胞;(2)卵原细胞;(3)初级卵母细胞;(4)次级卵母细胞;(5)成熟卵母细胞。

受精前卵母细胞处于次级卵母细胞阶段。

5、动物的排卵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对人工授精方法有何影响?
排卵类型:自发性排卵和刺激排卵。

自发性排卵:在每一个发情周期里,雌性动物不论交配与否都会自然排卵。

人工授精时,就要准确把握母畜的排卵时间,在适宜的时间进行人工授精,以提高受精胚胎数。

刺激排卵:在交配或精液的刺激下才会排卵。

人工授精时,母畜发情盛期就可以进行人工授精,甚至在不发情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人工授精,也有受胎的可能,但受胎率较低。

6、黄体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妊娠黄体?黄体的功能有哪些?黄体是如何退化的?(1)黄体的形成: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伸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形成黄体。

(2)黄体的功能: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3)妊娠黄体:卵细胞若受精,黄体在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继续发育增大,称妊娠黄体。

(4)黄体退化:如果卵子未受精,在排卵后数天黄体细胞脂肪变性,空泡化,核萎缩,,颗粒细胞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血管减少,颜色消退,形成斑痂。

7、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母畜发情期的变化?
(1)卵巢的变化:在发情周期中卵巢经历着卵泡的生长、发育、
成熟、破裂、排卵和黄体的形成与退化等变化。

(2)激素分泌的变化;
(3)生殖器官的变化;
(4)行为的变化。

8、什么叫发情周期?发情周期的开始于什么时间?
发情周期:母畜从上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上一次间情期的结束就意味着下一个发情周期的开始。

9、按四分期法来描述母畜发情周期中各阶段内部及外部的变化特点。

(1)发情前期:雌激素分泌量逐渐增加,孕激素逐渐减少,生殖道上皮逐渐增生,腺体活动增强,黏膜下层组织开始增生、充血,子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增加。

(2)发情期:卵泡发育很快,雌激素分泌明显增多,阴道和阴门粘膜充血,肿胀。

(3)发情后期:卵巢上的卵泡破裂,排卵,并开始形成新的黄体,孕激素分泌增加,子宫肌层和腺体活动减弱,黏液分泌量减少,黏液浓度增加,子宫黏膜充血逐渐消失,子宫颈口逐渐收缩、关闭;阴道表层上皮脱落,释放白细胞至黏液,外阴肿胀逐渐减轻并消失,从阴道中流出黏液减少并干枯。

(4)发情间期:黄体从小变大达到最大,孕激素分泌从少至多达最高,子宫角内膜增生增厚,表层上皮呈高柱状,子宫腺体高度发育,分泌活动旺盛。

后期,黄体发育停止,萎缩,孕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厚的子宫内膜回缩,呈矮柱状,腺体变小,分泌活动停止。

10、母畜有哪些异常发情?造成发情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1)安静发情:动物卵巢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但无明显发情症状的现象。

(2)短促发情:发情持续期特别短的发情,常见于牛。

(3)断续发情:发情断断续续的进行的现象,常见于马。

(4).妊娠发情:母畜在妊娠期内出现的发情现象。

(5)幕雄狂:
(5)无排卵发情:
异常发情的原因:使役过重,营养不良,饲养不当,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突然改变。

11、母畜的发情鉴定有几种?分别适用于哪些家畜?
(1)直肠检查法,适用于大动物,如牛,马等。

(2)试情法,适用于各种家畜。

(3)阴道检查法,适用于大动物,如牛,马等。

(4)行为观察法,适用于各种家畜。

(5)激素测定法,适用于各种家畜。

(6)仿生学法,适用于猪、牛等。

12、简述各种家畜发情的特点及发情鉴定的方法?
(1)牛发情特点:牛发情持续时间短;喜欢靠近公牛,有明显爬跨情况,阴道充血肿胀,流透明黏液,兴奋不安,鸣叫。

常用鉴定方法: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激素测定法。

(2)羊发情的特点:喜欢接近公羊,强烈摆动尾部,被爬跨时站立不动,外阴部没有明显的肿胀或充血现象,也很少湖不分泌黏液。

常用鉴定方法:试情法,外部观察法。

(3)猪发情特点:发情前期,卵泡加速生长,生殖腺体活动加强,分泌物增加,生殖道上皮细胞增生,外阴部肿胀且阴道粘膜由浅红变深红,不安,鸣叫,出现神经征状,食欲稍减退;发情期,卵巢中卵泡成熟并排卵,生殖道活动加强,分泌物增加,子宫颈松弛,外阴部充血肿胀,阴道湿润,阴道粘膜颜色呈深红色,慕雄性强,压其背,静立不动,愿意接受公猪爬跨和交配;发情后期,母猪性欲减退,有时仍走动不安,但拒绝公猪爬跨和交配。

常用鉴定方法:外阴部观察法。

13、试述直肠检查母牛的卵泡发育规律。

牛的卵泡发育分为四期:
第一期,卵泡出现期。

卵巢稍增大,触诊是有软化点,波动不明显。

第二期,卵泡发育期。

卵泡增大,呈小棒状,波动明显。

第三期,卵泡成熟期。

卵泡不再增大,但卵泡壁变薄,紧张性增
强,直肠检查时有一触即破的感觉。

第四期,排卵期。

卵泡破裂排列,卵泡液流失,卵泡壁松软成为一个小的凹陷,排卵6-8小时后,黄体开始生成,再也摸不到凹陷。

14、母畜的早期发育对其今后的繁殖性能有何关系?
母畜身体状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良好的体格是充分发挥母畜繁殖潜能,提高母畜繁殖性能的基础。

如果母畜早期发育不良,会延长配种年龄,增加饲养成本,延长世代间隔,缩短利用年限,还会降低仔畜初生重及生长速度。

早期发育良好,可延长母畜的利用年限,并且,有利于其胎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新生仔畜的存活率。

15、早配对母畜今后的繁殖性能有何影响?
母畜在性成熟后就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但母畜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此时配种,势必会影响母畜本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仔畜的存活,并极易导致难产,缩短母畜的利用年限,降低繁殖性能,也影响所产仔畜的初生重量和生长发育速度。

16、母畜发情的季节性是怎样形成的?
母畜发情受内分泌的调控,分泌量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母畜的发情排卵。

而对于某些动物,如绵羊、骆驼等。

其发情周期受季节因素(如光照周期,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影响,这些动物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对光照等外界环境的刺激非常敏感,只有在适宜的光照条件,其分泌的量才能达到兴奋阀值,促进卵泡的发育,引起母畜发情。

而在光照等外界环境不适宜的季节,母畜体内雌激素分泌不足,动物就不表现出发情。

可见,由于这些母畜的发情周期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而使动物的发情表现出季节性。

17、季节性对母畜的影响实际上是哪几种因素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1)光照强度;(2)光照周期,(3)温度;(4)气候。

18、影响母畜发情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光照,温度;
(3)饲养水平:营养水平,营养因子;
(4)饲养管理:应激反应抑制发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