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建筑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各样的建筑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建筑物的图片、模型、视频等。

2.学具: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2.新课内容
(1)讲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场、学校、医院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物的外观、结构、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3.活动环节
(1)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种建筑物进行创意设计。

(2)学生利用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出自己设计的
建筑物模型。

(3)展示各组的创意作品,并进行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建筑物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在活动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建筑物模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反馈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3.教学改进
(1)在讲解建筑物特点时,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

(2)在活动环节,可以增加互动环节,如: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评价他人的作品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延伸
在下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建筑物,实地了解建筑物的特点,加深对建筑物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创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讲解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和设计原理,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建筑物的构造和功能。

对话示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住在坚固的房屋里吗?”
学生:“因为可以保护我们不受风吹雨打。


教师:“很好,那这些建筑物是怎么样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和材料。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识别不同建筑物的特点,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对话示例:
教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物,它的屋顶是尖尖的,你们想想,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可能是因为下雨的时候,水可以很快流走。


教师:“对,这就是斜屋顶的一个设计目的。

那我们再看看这座平顶的建筑物,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展示一张包含多种建筑物的拼贴图,让学生辨认并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建筑物名称。

对话示例:
教师:“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找出多少种不同的建筑物?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那是学校,那个是商场,这个是医院……”
2.新课内容
在讲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时,展示每个类型的实物模型,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

对话示例:
教师:“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个住宅模型,感觉一下它的材料,再和这个商场模型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住宅的墙比较薄,商场的墙比较厚。


教师:“嗯,很好。

那这和它们的用途有什么关系呢?”
3.活动环节
在学生进行创意设计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建议。

对话示例:
教师:“我看到你的设计很有创意,能和我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
学生:“我想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教室,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户外上课了。


教师:“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那你想一想,移动的教室需要哪些
特别的设计来保证安全和舒适呢?”
对话示例: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你们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
学生:“我学会了怎样设计一个坚固的建筑物。


教师:“很好,那你们觉得在设计建筑物时,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们开始思考并回答:“要考虑人们的需要,还有环境保护……”
通过这样的补充,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更加自然和流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注意事项:
1.针对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讲解建筑物构造和功能时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2.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有耐心地重复解释,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创意设计活动中,避免个别学生依赖他人完成任务。

4.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实物展示、图片讲解、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5.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要注重鼓励和表扬,强调创意和参与度,而不是仅仅评价作品的质量。

6.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7.教学后,教师要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必要的教案调整,以优化后续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