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流水地貌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流水地貌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一
一、单选题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1.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抬升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
2.诗中“古岸崩欲尽”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
3.煤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其岩石类型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读“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
A.B.C.D.
5.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a上游B.b中游C.c下游D.以上均无可能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结合古诗,读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7.沿甲乙一线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D.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A.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
C.山麓沙丘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9.图示的地貌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
10.从①→①→①地表颗粒物的大小总体上表现为()
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
C.大小一样D.杂乱无章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

下图为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14.石勒喀河南岸泥沙淤积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勒喀河南岸开阔B.石勒喀河含沙量大
C.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D.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
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
1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
A.B.C.D.
二、综合题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左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和____。

(2)左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岸,原因是____ 。

(3)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____岸(填“左”或“右”)相连,原因是____ 。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冲积扇是由河流或山洪在流出山口时所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一位地理学者对一处冲积扇考察后作了如下描述:“在河流一出山口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是一片书桌大小的砾石,虽然不太光滑圆润,但还是有一定的磨圆度;向下行几百米,石头逐渐变小,有西瓜大小;再下行几百米,遍地石头如梨子、苹果一般;再下行几百米,砾石变得有如鸡蛋和枣子,其中已经有粗沙掺杂其中;再下行,砾石不见了,遍地细沙;再下行,沙不见了,泥开始出现,这时已经到了平地。

”下面两图为“冲积扇示意图”。

材料二: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岭组成,山峰海拔多在4000~5000米,山间谷地众多。

(1)结合材料,说说冲积扇的结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北侧山前冲积扇广布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河流域局部等高线分布,丙、丁位于河谷,甲、乙、戊、己是河谷两侧阶地的观察点(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甲和己形成年代相同,且岩层较新;乙和戊形成年代相同,岩层较老。

(1)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说明该类构造易形成河谷的原因。

(2)图中各阶地观察点最有可能被村民选择为村落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3)丙、丁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答案
1.D
2.C
3.C
【分析】
1.据材料可知,桑落洲为河流中沙洲,因此其形成主要作用为流水堆积作用,泥沙在此堆积,逐渐形成沙洲,D正确。

故选D。

2.古岸崩欲尽指河流某一侧受流水侵蚀而坍塌,该外力作用主要为河流的侧侵作用,导致凹岸逐渐侵蚀,C正确。

故选C。

3.煤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其是远古时期植物死亡之后的残存,因此属于沉积岩,C正确。

故选C。

4.D
5.C
【解析】
4.读图可知图中a以上的河段属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可知河流的上游地带的落差比较大,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比较强,河谷呈“V”型,由选项可知D图的河谷是呈“V”型的,D正确,ABC错误。

故选D项。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带的沉积岸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因为河流的中下游的沉积岸多平坦地形,利于规模较大的聚落的形成,读图可知c处是符合以上条件的,可知c处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C正确,读图可知ab是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地带的,形成较大聚落的可能性比较小,ABD错误。

故选C 项。

6.B
7.B
【解析】
6.曲流的东岸是凸岸,堆积作用为主,A错。

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错。

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D错。

“数家新住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即乙地,B对。

7.甲为凹岸,侵蚀严重,河床陡;乙为凸岸,沉积严重,河床缓,B对。

ACD均不符合甲乙两岸的地貌。

8.B
9.C
10.A
【解析】
8.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变化可以看出,图中地貌位于山地与平地过渡地带,位于河流出山口,且图中的地
貌形状呈扇形,应为冲积扇,选项B符合题意。

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且形态多呈三角形,地势低,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A。

图中地貌与沙丘形态特征不同,排除C。

图中地貌坡较相对较大,海拔约2000米左右,不符合河流沿岸冲积平原的特征,排除D。

9.从等高线和海拔上可以看出,该地区海拔2000多米,可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河流又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说明当地气候比较干旱。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且气候比较湿润,与图示地貌分布区特征不符,排除A、B。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且气候干旱,且盆地边缘多冲积扇,因此与图示地貌分布区特征相符,选项C符合题意。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一般高于图示区域,排除D。

10.从①→①→①,河流的水流速度逐渐减慢,随着流水速度的减慢,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颗粒物后沉积,因此其堆积的物质的颗粒应该由大到小,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11.C
12.A
【解析】
11.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C正确。

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A错误。

冰川侵蚀一般发生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B错误。

流水侵蚀发生于降水较多的地区,D错误。

故选C。

12.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A正确。

石灰岩是沉积岩有层理结构,B错误。

该景观是海岸侵蚀地貌,但不属于热带独有自然景观,C错误。

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没有季节性变化,观赏效果冬季、夏季是一样的,D错误。

故选A。

13.C
14.D
【解析】
13.
河心沙洲因河流泥沙沉积而成。

在枯水季节,河流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泥沙沉积量较大,河心沙洲面积较大;在河流汛期,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量较少,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心沙洲面积变小。

图中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主汛期在夏季,故选C。

14.
由图中等高线可判定,石勒喀河南北两岸均开阔,排除A;含沙量大不能解释为什么石勒喀河泥沙淤积严重的河岸是南岸,而不是北岸,因此含沙量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如果地转偏向力是主要原因,依据石勒喀河流向可判定南岸为侵蚀岸,C错误;石勒喀河上游流水携带泥沙;与额尔古纳河相比,石勒喀河两
岸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流速慢,而额尔古纳河流速快,阻碍石勒喀河水流速度,使石勒喀河流速减慢,泥沙在此不断沉积,D正确。

故选D。

15.D
16.C
【分析】
15.
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冲积平原;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ABC错误,D正确。

据此分析本题选D。

16.
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项正确。

ABD错误。

据此分析本题选C。

17.乙溯源侵蚀下蚀 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

【分析】
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
(1)图1中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山区,落差大,流速急,河流侵蚀强烈,并且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型河谷河谷剖面,所以乙图正确。

(2)在D、E两处分别位于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受离心力影响,河流在曲流凹岸流速快,侵蚀强烈,水位较深,E处为凹岸。

D处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泥沙淤积,水位较浅,最有可能形成浅滩。

(3)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左岸相连。

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向右偏,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

左岸水流慢,泥沙堆积为主。

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

18.(1)水平分级表:
(2)水平分级表:
【分析】
本题以冲积扇形成及特点描述,考查冲积扇物质组成及分布特征和冲积扇分布的原因等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
(1)由材料可知,“在河流一出山口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是一片书桌大小的砾石,虽然不太光滑圆润,但
还是有一定的磨圆度;向下行几百米,石头逐渐变小,有西瓜大小;再下行几百米,遍地石头如梨子、苹果一般;再下行几百米,砾石变得有如鸡蛋和枣子,其中已经有粗沙掺杂其中;再下行,砾石不见了,遍地细沙;再下行,沙不见了,泥开始出现,这时已经到了平地。

”冲积扇形成是由于当山区湍急的河水流出山口,水流的搬运能力下降,较大石块率先停留下来;随着水流越来越远,越来越缓,其搬运能力越来越弱,水中的沙石也逐渐沉降下来,先是石块,然后是粗砂,最后是黏土,所以冲积扇的尖顶大多是粗颗粒的砂石,而到了外缘则演变成了细腻的黏土。

(2)祁连山北侧山前冲积扇广布的原因主要结合物质来源、流水作用等分析。

从物质来源看,祁连山山前地带气候干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较少,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量粗碎屑物质;从外力作用看,这里多季节性暴雨,加上高山积雪、冰川在夏季的融化可导致洪水的形成;众多山间洪流携带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流速骤减,沉积形成冲积扇,所以祁连山北侧山前冲积扇广布。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判断及河流、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
(1)由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甲和己形成年代相同,且岩层较新;乙和戊形成年代相同,岩层较老”,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易形成河谷的原因主要从背斜的特点、外力侵蚀等角度回答。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从地形、地势、取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判断并分析。

图中乙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位于山脊处、高于河流,有利于聚落布局,且不易受洪水的威胁;乙地地势较低,邻近河流,利于村民取水,生产、生活均较方便。

最有可能被村民选择为村落的是乙。

甲地距河较远,戊己距河较远,丙、丁位于河谷易受洪水的威胁。

(3)从河流凹岸与凸岸的角度判断并分析。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丙位于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浅滩。

丁位于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