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合集下载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骼出现变形,蛋壳变得很薄,因此卵中的胚胎容易
受到威胁。
支持假说B
假说B: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 时的环境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据:
1.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六千多万年前由一颗 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大的行星 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 物大量死亡。支持假说A
2.科学研究表明,恐龙大量绝灭的时间相对较短。 支持假说A
3.恐龙的化石常常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 大批地死亡的。
44
可以推测: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酵母菌的亲缘
关系最远.
3.比较解剖学
外形差别很 大,但它们 骨骼的排列 是相似的。
说明它们可能是由_共__同__的__祖__先__进化而来的。
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是_化__石___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复原图
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爬__行__类__进化来的。
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
两栖动物
原始生命
植物进化历程: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历程:
① 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②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进化树概述
1.生物有共同的起源,都起源于原始生命, 2.原始生命最早可能形成于原始的单细胞 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 3.位于“进化树”下部生物简单、低等, 4.位于“进化树”上部生物复杂、高等,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
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练习及答案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学习目标】1、能学会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通过比较法,培养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及各种生物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地位【学习过程】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2、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地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比较等方法,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和。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学习任务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5、阅读教材第53页资料分析1,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化石?②观察地球的地层,发现地球地层有什么特点?③化石与地层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地层的顺序变化关系推断生物的进化关系?古生物学家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越___,__生物也越多。

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越___,___生物也越多。

这一现象说明,生物是由___到___,由___到___,由___到___逐渐进化而来的。

6、阅读教材第54页资料分析2,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始祖鸟与现代鸟有什么异同?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7、阅读教材第54页资料分析3,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对不同类型生物的进化进行比较?②通过对不同生物所含有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8、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本上的三个讨论题。

课时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2019-2020学年2月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自学课时练】(解析版)

课时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2019-2020学年2月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自学课时练】(解析版)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选择题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的藻类植物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A.运动方式的不同B.营养方式的不同C.细胞结构的不同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答案】B【解析】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

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

因此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营养方式不同,B正确。

2.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答案】C【解析】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A.甲是原始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错误,不符合题意;B.丙是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始的鸟类和丁原始的哺乳类都是古代丙爬行动物进化来的,正确,符合题意;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是最高等的,所以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由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B.由体型较小的生物到体型较大的生物C.由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D.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答案】B【解析】由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由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都是生物进化趋势;由体型较小的生物到体型较大的生物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化石 ——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 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 低等; 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 杂、越高等。
始祖鸟化石
2 .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动物的化石——科学
家把这种动物叫做始祖鸟。
目前,世界上 只发现5例原始鸟 类的化石。这5例 原始鸟类化石都是 在德国的巴伐利亚 州的石灰岩层中发 现的,距现在已有 1.5亿年了。
4. 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的
1、如图表示未受破坏的沉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
中一层含有物种A的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的化石,
根据图示可说明( B、D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物种B比物种A简单低等 C.物种A生活在物种B以前 D.物种B生活在物种A以前 浅 ————————— 物种A ————————— 物种B —————————— 深
1.多细胞生物 3.大脑 5.光合作用 7.死亡 9.分工合作
2.眼睛 4.语言 6.性别 8.寄生 10.共生
P60
技能训练
支持假说A的证据有:1、2、3,其中 证据1的支持力度最大。
支持假说B的证据有:4、5、6、7,其 中证据4的支持力度最大。
随堂反馈
一、填空

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化石 是非常重要 的证据。 2.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 进化 的结果。 3.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 较,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 纵向 比较,以及对现 存生物种类的 横向 比较等方法,推断出生物进化 的大致历程。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 的 两栖类 ,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 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 鸟类 ,另一支进化成胎生 哺乳的 哺乳类 。 5.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简单 到 复杂 、 由 低等 到 高等 ,由 水生 到 陆生 。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1课时) 课件(共26张PPT)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第1课时) 课件(共26张PPT)

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晚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晚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小结
1.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化石 ;
2.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比较法 3.推测生物进化中的规律: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研究证据:生物化石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
✨ 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 ✨ 它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
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 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 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 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资料② 比较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的差异性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见下表) 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与人类的亲缘关系: 黑猩猩、马、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认一认不同岩层中各有什么动物化石?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三叶虫化石图
生物结构越复杂 。
生物结构越简单 。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 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 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依 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生物出现先后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2、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 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 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行动物 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 择将这种变异保存和遗传下来。从进化的角度看,鸡 这一物种形成时,鸡和鸡蛋同时形成。从基因水平看, 鸡和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 出现也是无所谓先后的。 3、答: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 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 广泛。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化石欣赏
琥珀化石
考古学家正在挖 掘恐龙化石
根据恐龙化石的形态 结构,推测出其生活 环境和运动方式等。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地层:一般来说, 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从
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几层,越向下的地层,年代 越古老。
郑氏始孔子鸟像什么?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
像鸟:有羽毛、翅膀、嘴外形像鸟喙 像爬行动物:有牙齿、爪、尾椎骨
比较马、蝙蝠的 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
它们可能是由共同 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
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fossil)是非 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 过程。
1、结构上:
地质年代
纪 第三纪 白垩纪
距今时间(百万年) 气候及生态环境 2~65 65~144
生 物 进 化
地球上形成一系列巨大的山系。 哺乳类、鸟类和被子植物繁盛,类 气候变冷 人猿出现。 气候干燥炎热,晚期有造山运 动,后期冷 地球气候温暖湿润,晚期火山 活动频繁,气候变得干燥 炎热 气候温和 成礁期,海水温暖清澈,造山 运动频繁,干热 地壳运动频繁。气候温湿。特 色的植物地理区。重要的 造煤时代 陆地扩大,干旱炎热,湖沼干 涸 被子植物发达。恐龙灭绝。鸟类和 高等哺乳类出现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思考
上述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 么共同之处?
比较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
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之处。 例如,对不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 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 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fossil)是 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 的结果,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 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3、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__比__较_。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___简_单__到_复_杂_____、 由水__生___到_陆__生___、由_低__等____到__高__等____。
判断题
1、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的动物往往出
× 现在古老的地层中。(

√ 2、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
× 3、凡是陆生生物均比水生生物高等( )
原始蕨类 植物
种子植物
两栖类
爬行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鸟类 哺乳类
课堂小结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 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 变化而形成的。
2、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 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归纳总结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有以下几类:
1、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 2、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 3、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
原始藻类
原始苔藓类 原始蕨类
原始种子植物
原生单细 胞动物
无脊椎 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 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 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 程是漫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在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的发 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存和遗传 下来。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 鸡和鸡蛋同时形成。从基因水平看,鸡和鸡蛋 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 现也是无所谓先后的。
资料分析—1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 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辽西顾氏小盗龙化石
辽西顾氏小盗龙复原图
水生蠕虫化石
三叶虫及其化石
螺类及其化石
两栖类化石
爬行类化石
哺乳类化石
地层是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是 一层一层沉积而成的,先沉积的在下 面,后沉积的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 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
一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新的研究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 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 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讨论
根据上述3个资料,你能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作 出怎样的推测? 资料1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 类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 类。
C之间: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
大,表明亲缘关系越远。
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生 物 名 称 黑猩猩 猕 猴 狗 马 鸡 果 蝇 向日葵 螺旋霉 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0 1 11 12 13 27 38 45
方法:利用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 比较生物的亲缘关系的方法.

7.3.2_.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

7.3.2_.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

腔肠 动物
……..
哺乳类
简单
复杂
水中
陆地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哺乳动物
2 1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裸子植物
3
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
两栖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苔藓植物
腔肠动物 单细胞动物
藻类植物
填空题
化石是生物的( 遗体 )、 ( 遗物 )或( 生活痕迹 ),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 的。
生物名称
黑猩猩
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 氨基酸的差别
猕猴

果蝇
向日葵
0 1 12 27 38
1)、为什么可以用细胞 色素C对不同类型生物的 进化进行较?
2)通过对不同生物所含有 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资料分析
1). 1中采用了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 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 物的进化顺序的方法。在2中,采用了比较动物的 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 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是由 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 的中间过渡类型。在资料3中,利用组成生物体的 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 系的方法。
2).上述3个资料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有什么共同之处?
比较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 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 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 同之处。
3).根据上述3个资料,你能对生物 进化的历程做出怎样的推测?
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
亲缘关系
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动物的器官系统进行解
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课件2: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2: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生物进生化物的进总化体的趋总势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1.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级到高级
C.个体由小到大
D.由水生到陆生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D )
A:古代两栖类
B: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C:古代的鱼类
D:古代的爬行类
一.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地位:由低等到高等 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 原始单细胞藻类 )→原始的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种子植物 )
2.动物进化的历程 ( 原始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 、古代鱼类→ ( 两栖动物 )→爬行类动物→ ( 鸟类、哺乳类 )
①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②对阴湿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③脱离了陆生环境 ④脱离了水生环境 ⑤结构更加复杂
⑥结构更加简单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复原图
始祖鸟的大小和乌鸦差不多,被 覆羽毛;它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 前肢。
鸟、始祖鸟和爬行动物形态比较

始祖鸟
爬行动物
相 似 点
始祖鸟是它们之间的过渡
类型,证此明方了法生可物以进推化测历: 程,能从一种向另一种进
化。
练习
1.始祖鸟化石像鸟的特征是:被覆羽毛 ,有翅膀、嘴外形像鸟喙 2.像爬行类的特征是:前肢末端有爪,有牙齿 3.始祖鸟化石证明:鸟类是从 _古__代__爬_ 行类___进化来的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案-2022-2023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案-2022-2023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2022-2023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生物进化的两个基本理论,即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3. 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包括单细胞生物的演化、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进化中的人类等;4. 教育学生应该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两个基本理论: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三、教学过程:Step 1 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生物进化的话题和概念。

2. 引导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evolution of life?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讲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给学生讲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

Step 2 生物进化的两个基本理论1. 教师简单讲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2. 设计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写作,让学生分享在这两个理论下的例子。

3. 学生展示Step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 单细胞生物的演化1.1 讲解生物进化的历史:把它分成了许多时间段,比如古生代、中生代等等,然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1.2 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演化,设计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

2. 多细胞生物的演化2.1 讲解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设计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

2.2 分组讨论、设计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各个抱团的细胞之间的人物角色以及交流形式。

3. 进化中的人类3.1 讲解人类的进化历程3.2小组合作写作,让学生展示人类大脑演化,语言交流等。

Step 4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1. 教师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并介绍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思考,如果不保护生态平衡,人类将会付出什么代价?3. 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和生物多样性。

7-3.2 第三章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共42张ppt)

7-3.2  第三章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共42张ppt)

大部分 生活在 水中
潮湿
潮湿
陆地
陆地
水生
陆生
动物进化的历程:
单细胞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 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返回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返回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背腹扁平;
2、有口无肛门。
返回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细长
2、消化管有口有肛门
3、体表有角质层 返回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2、有刚毛或疣足
返回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2、身体的表面大多数有贝壳
返回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足和触角分节
2、体表有外骨骼
鱼类的主要特征:
1、终身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 2、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返回
形态结构 特征
生活 环境 地位
简单 水中 低等
复杂 陆地 高等
结论: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复杂 环境:水生→陆生 地位:低等→高等
结构:简单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生 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 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 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返回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 始 生 命 原始藻类
(门)
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亚门)
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植物进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植物 类别 形态 结构 特征 生活 环境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优质教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优质教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3. 改进措施:
-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及时提醒和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增加课堂互动:设计更多的课堂活动,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完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对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们对于生物进化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图片、实例等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结合阅读和观看的资源,完成一份关于生物进化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制作一份思维导图等,以巩固学习成果。
九.反思改进措施
- 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丰富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实施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
- 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答案的准确性、思路的清晰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各类型的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

2、根据各类型生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尝试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从中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小组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 生物进化树 2、 植物进化历程
3、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被子植物 原始种子植物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7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7
c.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
d.结合时事新闻、生活实例等,将生物进化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生命树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有哪些重要历程?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生物进化历程的关键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生物进化历程的知识点,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公布答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物进化历程的动画或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短文需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可结合生活实例或新闻时事,体现生物进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字数在500字左右。
3.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选择一种生物,了解其进化历程,并制作一份手抄报。
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包括所选生物的名称、分类、进化历程、生活习性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生物进化的魅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生物进化树绘制、研究报告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命演化的时间轴,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吗?生物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到今天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适应性等基础知识,但对于生物进化的深层次理解可能还不够。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划分和重大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将生物进化理论与实际生物现象联系起来,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
3.对于生物进化树的分析和解读存在困难,特别是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举例:以恐龙灭绝和人类起源为例,让学生对生物进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按照生物进化历程的划分,逐一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生物及其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2.结合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生物进化历程时,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生物进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分享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定期开展生物小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 动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生殖方式为卵生。 2019年2月,中国湖北地区首次发现了2个与现生鸭嘴兽 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
爬行动物
鸟类
鱼类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有根茎叶种子
裸子茎叶 蕨类植物
0
小麦
35

12
果蝇
27
向日葵
38
酵母菌
44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
想一想:
在上述两个资料中,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 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纵向比较
比较法
横向比较
四种脊椎动物的前肢骨与人的上肢骨的比较

蝙蝠 鲸 马 人
1.肱骨 2.桡骨 3.尺骨 4.腕骨 5.掌骨(鸟的为腕掌骨) I—V.指骨
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腔肠动物
无根茎叶 藻类植物
单细胞动物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归纳总结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1.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 2.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 3.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
1、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是 化石 。 2、生物进化的整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等到高等 ; 由水生到陆生 。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历程
三 叶 虫
百 合
中华龙鸟
辽宁古果
琥珀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 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 形成的。
尝试推测上述四类生物进化的顺序?
晚期形 成地层
早期形 成地层
哺乳类化石 爬行类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胚胎学证据: 胚胎学:是指研 究个体发育过程 及其建立器官机 制的科学。 • 多细胞动物胚胎 发育的早期主要 阶段极为相似, 后来才越来越不 相同。分类地位 相差较远的动物, 差别越大。
2、科学方法-比较
研究生物进化主要方法---比较法 生物进化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的研 究基础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 的是比较法。
3、生物进化的历程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 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 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从地球上最初 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 了哪些进化环节呢?
我 会 猜
小结
1. 研究生物进化主要方法
比较法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梁龙(Diplodocus)
恐龙体长:27米 恐龙体重:10吨
恐龙食物:草食
生存年代:1亿4500万-1亿5500万年前,晚侏罗纪 生存地点: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
辨认要决:尾巴特别长
恐龙种类:蜥臀目· 蜥脚类
披羽蛇翼龙
最大型的翼手龙 类──有可能是最大 型的可飞翔爬行动物 ──被称为披羽蛇翼 龙,它是杂食性动物, 甚而可能是利用长喙 寻找泥中的贝类为食, 它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披羽蛇翼龙是有生命 以来最大型飞翔的动 物──它展开双翼可 长达12米,像一架小 型的飞机一样。
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规律(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 )。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练习: 种 子 ) 1、植物类群中,最高等的是( 植物,因为(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 )。 2、今天,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缤纷、千 姿百态,正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有人说生物“进化树”不够全面。 你同意这种意见吗?你能发现在进化树上 缺少的生物类群吗?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 层里的生物化石, 真实的记录了生物 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晚期形 成地层
早期形 成地层
早期地层 : 古生物化石越简单 , 越低等 地层中化石有何特点? 晚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2、科学方法-比较
3)讨论资料3
向学生展示始祖鸟的化石图片,并提出下列 问题让学生思考: 始祖鸟像鸟类吗?它有跟鸟类相似的特征吗? 它有跟鸟类不同的特征吗?这些特征跟哪类动 物相似?现在还有这种动物吗?你从始祖鸟身 上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 样的结论?
2、科学方法-比较 始祖鸟
鸽子
第二节 生物进化 的历程
侏罗纪世界
合川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合川马门溪龙属于大型蜥 脚类恐龙,体长22米,肩高 3.5米,头小,颈长达9米,颈 几乎占了体长的一半。体重20 吨。合川马门 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 亮耀眼的明星。它利用长 颈采食树稍顶端的枝叶, 就像长颈鹿一般。
练习
化石 ),它是经过自然界 1、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 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 遗体).( 遗物 )和( 遗迹 )。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化石越 ( 简单、低等 )。越新近的地层中发掘的化石越 ( 复杂、高等 )。
3、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的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 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 ) 4、动物进化) 、古代鱼类→(两栖动物 )→爬 动物、软体动物、( 行类动物→ (鸟类 )
2、科学方法-比较
4)讨论资料4 向学生出示一些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差异的 比较表,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 我们通过上表中一些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差 异的比较,可以发现人和哪种动物的亲缘关系 最近?从人的细胞色素C跟其他动物比较,你得 出什么结论?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
2、科学方法-比较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讨论资料1 多媒体展示三叶虫化石、恐龙骨骼、恐 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图片(增加恐龙骨骼、 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图片)学生观察讨 论后,总结出化石的概念(古生物的遗体、 遗迹和遗物)。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讨论资料2 展示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图片,并提出下列 问题让学生思考: 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越 深的地层就是越早形成的地层吗?这种分布 规律说明了什么?通过对资料1分析,你能 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进 化顺序吗?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进化顺 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