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作者:相静波
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6期
相静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状况,并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
关键词:信息素质创新人才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2)02(c)-022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同时又是信息社会,信息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就业竞争变得日趋严峻和激烈,要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顺利地就业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因此,注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将信息素质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就业选择、知识迁移和岗位转换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
1 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最早于1974 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 ski提出,其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
以后此定义又不断发展,多次更新。
到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图书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定义被普遍接受,即“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
息”[2]。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
现在基本的共识是: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作为认知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是认知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是社会成员在后天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信息品质,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
2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的多个层次中,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但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以及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等原因,导致当代高职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信息意识不强
高职大学生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于课堂,其中大部分平时只忙于专业课的学习,缺乏信息敏感性,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缺乏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知识和有效信息的意识。
许多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高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产生积极的内在需求并转化为信息的获取行为,他们来图书馆多数是借文艺书消遣,上网也主要是忙于聊天、交友、玩游戏和看电影,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才干[4]。
2.2 信息能力有限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四个方面。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高职大学生虽对信息资源有一定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不高,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当前自己可以使用哪些信息源,对自己所学专业学术资源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表达检索需求,不会运用相关的检索技巧[5]。
以网上论坛资源为例,互联网上有大量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很有帮助的专业论坛,然而《教育与职业》2007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却表明只有0.5%的高职大学生访问过专业论坛。
2.3 信息道德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在使人们快速高效地获得大量信息、带来新的行为理念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信息道德问题。
有相当多的高职大学生不清楚“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属于违法或不道德范畴;不少学生认为在网络空间中不用受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的制约,所以任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使用不友好或攻击性语言、不负责任的交友或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等[6];反映了当代高职大学生信息道德水平等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
3.1 规划信息素质教育方案,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
3.1.1 制订信息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制订切实可行、详尽的信息素质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在以后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工作。
当前由于我国各高职院校起点不一,所具备的软硬件环境有所差别,所以在针对本校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时,要立足于本校固有特点,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并结合自身所招收学生的专业特点,制订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素质培养计划,并和专业知识培养一起写进专业培养计划书中,在计划中要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
3.1.2 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围绕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及其组合,包括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及评价标准等。
信息素质教育目标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合理、易行、操作性强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直接决定着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
因此,应充分考虑信息素质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根据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来构建高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但要合理选择相关课程,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完善每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还要制定出配套的教学大纲,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积极地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3.2 深化信息素质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3.2.1 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是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段的实际需求来实施相应的教育,即立足于高职大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水平将其信息素质教育分为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
初级培养是针对大一新生进行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中级教育是对大二学生进行系统的文献信
息检索原理、方法和技能的教育,传授其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数据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信息检索方法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专业信息检索能力;高级培训是对即将毕业的
大三学生进行专业信息能力综合训练教育,包括本专业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联机检索系统介绍、网络文献资源利用技巧等,让他们掌握获取、整理、利用、评价、鉴别文献信息的技能,为毕业
论文、毕业设计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 将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与实际科研创新活动相脱节,达不
到理想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践证明,信息素质教育只有和实用的需
要结合起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高职院校必须将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全
面整合,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进专业课程教学。
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组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论文练习等方式,并提供与专业教学有关的数据库及期刊,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引导高职大学生检索相关资料,训练其结合实际问题查找、选择、评价和利用各类信息,使高职大学生学
会用信息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并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这样的应用性信息素质教育,不但培养了高职大学生对专业文献的检索、组织、利用等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其信息研究和创造能力,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方法。
3.3 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3.3.1 优化图书馆的资源环境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知识宝库,是收集和传播新知识、新信息的中心。
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学科研和高职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调整藏书结构,在保证重点学科的专业书刊收
藏的同时,对学术价值、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合理选购;二是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多渠道开发网络资源,使文献从内容到形式多元化,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各种需要;三是购置大量的计算机,
为高职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导航的保障,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加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电子出版物、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以便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让高职大学生在信
息获取活动中接受锻炼,不断提高信息素质。
3.3.2 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力度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有一定的技术装备基础,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就难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网络教育以其灵活性、开放性,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需求的优势,正在成为
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校园网
建设起步较晚,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初步建成,甚至有的学校还没有开始建设校园网。
作为
实施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使校园网深入
到教室和宿舍,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与组织信息素质网络教育资源,使高职大学生在网上阅览教学内容,提交作业,或通过论坛发表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虚拟咨询台等方式得到教师的解答。
网络信息素质
教育不仅可使高职大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独立制订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高职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智力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邬灵.知识经济时代高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9(1):63~65.
[2] 白雪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3):190~192.
[3] 黄幼菲.推进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09(1):57~60.
[4] 李平双,刘凤娥.高职院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9(1):78~80.
[5] 李其港,韩玲.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8(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