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1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128张PPT)
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为主
世界上主要的新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德国南部地区 美国“硅谷” 日本“硅岛”(九州岛) 英国的苏格兰等
意大利新工业区
1.分布
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
意大利新工业区
2.发展条件
大批廉价 劳动力
20世纪70 年代原料 和能源大 幅度涨价
发达的 银行信 贷体系
意大利 经济高 度开放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 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 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 用在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 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 3.培养求变意识和创新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世界典型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东北工业区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部
辽中南工业区
世界工业区的分布
尔 区
德 国 鲁

业 分 布
国 矿 产 和

业 区
英 国 工
美国工业分布地区变化
美国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
辽中南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政府的大 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 用水方便
中小企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 方便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3.特点(与传统工业区相比)
(1)生产规模: 以中小企业为主 (2)工业部门: 以轻工业为主 (3)生产过程: 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 (4)资本集中程度: 低,中小企业多 (5)工业分布: 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 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 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 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 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 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调整工业结构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大型化,生产大 批量标准化产品
高度集中以降低 运费和能耗
传统工业区目前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 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我国辽中南
美国东北部
数字“一、二、三、四、五”联想法记忆传统工业的有关知 识
“一”——一个核 大型工业企业 心: “二”——两个区位条 煤、铁 件: “三”——三个问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题: “四”——四个典型地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五”——五个工业部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门:
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
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包括 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 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 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 速公路四通八达。
① 炭 企、 业减鼓汽钢 数少车励铁量煤和、引机1162械进00 新等兴部门产业,例如电子、石油炼煤钢炭化高基工炉地((、个个))
80
40
0 1950年
1999年
6
②扩大单个 4 厂矿的生产 2 规模
0
1950年
煤炭就业人数(个) 钢铁就业人数(个)
1999年
(二)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 拓展,钢铁工业 向沿海转移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公开课)(课堂PPT)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公开课)(课堂PPT)
3、综合整治措施(20世纪60年代开始)
•5
根据课本P65案例3和P67活动,回答 以下问题
1.阅读P65--66,试分析德
国鲁工业区有哪几方面优越的
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离铁矿区较近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水陆交通
E、广阔的市场
•6
(四)、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鲁尔区 地理位置
•43
工业小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专业分工明确 密切协作 规模生产
独立经营
增强竞争
•44
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
•47
高技术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 核工业、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 激光工业等。
•48
与传统工业比较,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49
讨论:
刺激美国硅谷发展的 区位条件是什么?
分析: 结合课本的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图,与传统
工业区比较,意大利新工业区具有哪些特点?
•40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轻工业 分散 低
重工业 集中

分散
集中 •41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 展模式有何特点?
•42
以萨斯索罗为例:意大利新工业区 以__中__小__企__业__集__聚__的__工__业__小__区__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
•9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便利的水陆交通
鲁尔河上的 铁矿运输
•10
2、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从传统工业区转型为新工业区的路径
技术转型
运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强技术人才和市场经营人才 的培养。
资源调整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环保行业的 沟通,广泛推广节约资源和环 境友好型企业文化。
发展新工业区的策略和关键成功因素
定位准确
科学判断产业集聚和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发 展方向。
定义
新工业区是指以高科技和创新为内核的工业区, 如互联网和生物医药。
特点
新工业区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和科技创新,高效 自动化的生产和制造,尊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
1 资本运作
传统工业区的资本经营 通常以低成本大规模制 造为主,而新工业区则 更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 产权。
2 生产方式
传统工业区通常采用人 工生产方式,新工业区 则更自动化。
3 环境影响
传统工业区对环境污染 严重,而新工业区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区的挑战和困境
人才流失
人才向新工业区职业生涯的 机会多,导致传统工业区劳 动力短缺和高成本。
产业萎缩
无法满足新型消费需求,经 济表现受限,产业链步入下 行通道。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本演示文稿将会介绍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两者之间的区别, 以及如何转型为新工业区并成功地发展。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传统工业区是指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一类地 区,如制造业和重工业。
特点
传统工业区通常依赖于大批廉价劳动力,难 以自主创新和升级。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
人才培养
引入人才和自主培育人才相结合,提高生产 技术和管理能力。
政策支持
政府鼓励措施和政策性优惠可以有效地促进 新工业区的发展和创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
化 4) 工业多分散在城镇
不同点: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 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 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 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 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 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比较的特点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 用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案例2、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
读图回答:
D
C B A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 A表示 太平 洋; B表示 海岸 山脉; C表示 旧金山 湾; D表示 旧金山 市。
刺激美国硅谷发展的区 位条件是什么?
专业分工明确 密切协作 规模生产
独立经营
增强竞争
课本P70活动,讨论后归纳: 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
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主要条件相似:
1) 大批廉价劳动力 2) 经济高度开放 3) 资本集中程度低 4) 劳动力导向型
2、生产特点相似:
1) 企业规模小 2) 以轻工业为主 3) 企业生产高度专业
生产规模 中小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 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
资金集中 程度


工业分布 特点
分散
集中
2、形成条件:
大批廉价 劳动力
20世纪70 发达的
年代原料 银行信
和能源大 贷体系
幅度涨价

高中地理 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中地理  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四)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1、鲁尔工业区概述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位于欧洲十字路口,面积仅 占全国的1.3%,人口占全国的9%,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40%以上, 钢产量占前西德7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四)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阅读P65--66,试分析德国鲁尔工业区有哪几方 面优越的区位条件?
市场广阔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活动:P67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 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 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活动:P67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 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 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 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二)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二)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三)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发展基础
煤、铁资源丰富
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 工业部门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过程 资金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地理课件
导入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建瓯一中
林样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传统工业区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的分布 •新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案例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3.意大利新兴工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乡镇企业有什么 借鉴之处?
(1)加强技术投入 (2)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 (3)杜绝恶性竞争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6)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
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过程 资本集中程度
3、刺激“硅谷” 崛起的主要因 素
(1)位置
地 理 位 置 优 越 , 环 境 优 美
美国“硅谷”
(2)气候宜人
40 °N 30 °N
地中海气候,
温暖湿润
(3)便捷交通
高 速 公 路 贯 穿 全 境 临 近 旧 金 山 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关键作用
(5)市场稳定
3、条件
大批廉价 劳动力
发达的 信贷体系
经济的 高度开放
政府的 大力支持 用地用 水方便
70年代 原料和能 源涨价
交通运 输方便
意大利新工业区 中小企业的发展条件
4、意大利新工 业区的发展模式 特点
思考:萨索洛 的主要工业部 门是什么?
瓷 砖
支柱性企业
设备制造 骨干企业
辅助性企业 生产模具、釉料、 包装材料等
军美 事国 订国 货防 稳部 定的 (6)创新环境 和创新文化
P72 活动1 美国“硅谷”与意大 利和中部新工业区相 比,区位因素和生产 和特点有何不同?
美国的“硅谷” 生产结构 生产特点 高技术产品 增长速度快、产品 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究开发费用高。 高等院校周围、 环境优美的地区。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 平的知识和技能 军事定货
(2)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优势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存在的问题是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 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

学案18: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学案18: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习目标1.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条件、特点、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重点)2.了解新工业区出现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发展条件。

3.运用比较法分析“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与“美国‘硅谷’”的特点。

(重点)4.借鉴国内外经验,总结振兴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重难点) 自主预习 一、传统工业区1.主要工业区:德国 工业区、英国 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 工业区等。

2.发展条件:丰富的 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煤炭、 、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4.特征: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5.存在的问题: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 等问题。

6.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1)概况:被称为“ ”,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丰富鲁尔煤田,靠近法国洛林铁矿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3)衰落原因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部门。

②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

③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

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等问题。

(4)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巧学妙记数字联想法记忆传统工业区的有关知识一个核心:大型工业企业。

二个区位条件:煤、铁。

三个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个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五个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二、新工业区1.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兴起。

2.特征:以为主。

3.分布(主要):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地区,以及美国“”等。

4.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以及美国“硅谷”1.判断正误(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煤铁资源丰富。

( )(2)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3)新工业区多出现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

( )(4)新工业区中集聚的多是中小型企业。

必修2课件: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ppt

必修2课件: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ppt
(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
4、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 世纪的繁荣之后,经 济开始衰落。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资料: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 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 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1957 年鲁尔区共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 工。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 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 人减少。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起开始下降, 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
3、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3)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莱茵河、鲁 尔河、利珀 河水量丰沛, 提供了丰富 的水源。
3、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4)便利的水陆交通
位于欧洲中部 陆上交通的十字 路口,地理位置 十分优越;莱茵 河、鲁尔河、利 珀河及四条人工 运河联成一体, 都可通航,并能 直通海洋。
3、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西德70%。
德国工业的心脏
3、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
地质储量为 2190亿吨,占 全国总储量的 3/4,其中经济 可开采量约220 亿吨,占全国 的90%。
3、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2)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铁矿 资源较贫乏, 铁矿石来自法 国的洛林铁矿 区和通过荷兰 鹿特丹港从海 外进口
5、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例如,鲁尔区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 进口,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 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 • • •
工业联系分为哪两种类型?举例说明。 工业集聚的意义? 工业地域从形式上和性质上分为哪些类型? 工业分散的原因?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学习目标: 1、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 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 的区 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 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 展条件。
探究题目4: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 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1、资源条件。 2、同: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 异:鲁尔区内铁矿资源并不丰富。
实战演练二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A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位优势的 是( A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集中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②
1、大批廉价劳动力。 2、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 3、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4、资本集中程度低。
探究题目4: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有 什么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 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 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 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 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 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探究题目5:合理化建议。
加强技术投入、企业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 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含答案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分布地区世界上的传统工业区主要有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面临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衰落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区位位置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数字联想法记忆传统工业区的有关知识一个核心:大型工业企业.二个区位条件:煤、铁。

三个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个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五个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二、新工业区1.含义: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形成的一些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模式小区4.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多为科学家和工程师;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区位因素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③交通便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⑤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的稳定订货;⑥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教材P67活动]1.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距离法国铁矿较近;③水资源丰富;④水陆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2.①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提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以及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④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巧学速记
1.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形成时间
分布地区 新工业区 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20世 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时期 纪50年代之后)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 等资源丰富地区 “硅谷”等 电子、半导体、核工业、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 航天、高分子合成工业、 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遗传工程、激光工程及传 统工业部门 大中型 中小型 大批量、标准化 中小批量、灵活多变 污染严重 基本无污染 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 德国“鲁尔区” 硅谷” 传统工业区
区位优势 项目 内容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 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莱茵河、鲁尔河、利 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 联成一体,都可通航, 并能直通海洋(北海)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 工业,为鲁尔区工业 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
影响
便捷的水 陆交通
便捷的水陆交通 为鲁尔区原料的 运入和产品的运 出提供了条件
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
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
回答问题。
第二产业产 指标 GDP(亿元) 值占GDP的 (当年价格) 年份 比重(%) 1978 2.4 15.5 1992 58.5 48.3 2000 200.8 59.4 2008 1500.6 65.3
【想一想】 如何使我国老工业基地早日摆脱困境? 我国的许多大城市也希望把电子工业作为发展方向,但 苦于很难满足电子工业发展的条件而进展缓慢。如何解 决这一问题?
目标导学
课标展示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 展特点。 重点难点 1.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条件、特点、问题以及解 决措施。 2.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区位条件。 3.结合案例分析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尔区区位优势
鲁尔区由于有上面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由于有上面的区位条件,发展了五大工业部 它们是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 门,它们是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煤 炭资源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工业 机械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从图中五个部门可知,鲁尔区以传统工业为主。 从图中五个部门可知,鲁尔区以传统工业为主。 20世纪 年代以后,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 世纪50年代以后, 世纪 年代以后 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原因是什么呢? 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原因是什么呢?
石油、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每冶炼 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单位:T) 单位: )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1800年 1900年 年份 年 年 2
1985年 年 0.75 1.3
产钢、 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 4 煤
2 1.8 铁矿石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辽中南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 2、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 3、市场机制作用较小等 、 4、污染严重 水资源短缺 、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 2、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3、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 4、发展第三产业 、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
以煤炭工业为基础, 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 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 为主导 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
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区位优势 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表 现 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管道、 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管道、航 交通运输便利 空港和海港等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形 空港和海港等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立体交通网络, 成了强大的运输能力 拥有全国最大的铁矿和丰富的煤炭资源, 拥有全国最大的铁矿和丰富的煤炭资源 铁矿和丰富的煤炭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辅助原料,石 拥有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辅助原料, 油和海洋盐业资源也比较丰富 油和海洋盐业资源也比较丰富 以沈阳和大连为中为心、 以沈阳和大连为中为心、高度城市化的 消费市场广阔 辽中南工业城市群,是全国重要的重化 辽中南工业城市群, 工业品市场 劳动力充足 辽中南工业区人口稠密、 辽中南工业区人口稠密、拥有丰富的廉 价劳动力资源
严重、 针对传统工业区( 污染 )严重、 严格控制( 的排放; 严格控制( 三废 )的排放; 针对传统工业区( 新兴 )工业不愿迁入的局面; 工业不愿迁入的局面; 建立完善的( 建立完善的( 废弃物回收 ) ( 投资环境 增强对新 ),增强对新 ), 装置和( 装置和( 污染 )处理系统; 改善( 处理系统; 改善( 兴工业的吸引力。 兴工业的吸引力。 植树造林
鲁尔区
占全国1.3% 面积 4595 km2 占全国1.3% 570万 占全国9% 人口 570万 占全国9% 占全国40% 德国工业的心脏” 德国工业的心脏” 工业产值 占全国40%—“德国工业的心脏 40%
鲁尔区区位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德国、 德国、西欧 利珀河 莱茵河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 鲁尔河 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 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 亿吨, 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 全国的90%。 全国的90%。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为 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资料: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年代末至60年代初, 资料: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 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 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的 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1957年鲁尔区共有 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1957年鲁尔区共有 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工。从60年代起,鲁 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工。 60年代起, 家煤矿 50万以上的矿工 年代起 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 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 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 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 1962年起开始下降 年起开始下降, 1996年已减至 万人。 年已减至7 1962年起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炼钢业失 去了4万个工作岗位 造船业的就业人数减少2/3。 万个工作岗位。 去了 万个工作岗位。造船业的就业人数减少 。70 年代后,大工业衰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年代问题 年代后,大工业衰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80年代问题 越来越大, 年代末期, 越来越大,到80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 年代末期 问题。 问题。 自从70年代末期 年代末期, 自从 年代末期,这个工矿之都再也不敌随后崛起 的日、韩和拉美等国钢铁价廉倾销, 的日、韩和拉美等国钢铁价廉倾销,快速走向经济衰 败之路。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 败之路。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
• 传统工业 传统工业又称夕阳工业。主要为 西方经济学家使用,指经济发达 国家的整个工业中,其地位逐渐 下降的工业部门。主要是传统的 基础工业,如钢铁、汽车、建筑、 纺织、橡胶、造船以及与它们相 关的一些附属工业部门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部
我国东北部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 A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辽中南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区位因素: 一般在煤、 区位因素: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 C 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生产规模: 大型化, D 生产规模: 大型化,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 耗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 战后, 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腾飞中发挥过重大作 用。各国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 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成本增高 铁矿来源方便 生产结构单一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活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活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 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总结: 总结:
传统工业区
(以鲁尔区为例) 以鲁尔区为例)
兴盛的 鲁尔区
衰落的 鲁尔区
整治后 的鲁尔
(19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后) (20世纪60年代后) (19世纪中叶 (20世纪 年代后 (20世纪 年代后 世纪中叶) 世纪50年代后) 世纪60年代后)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 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 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 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 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 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 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 厂林立的萊因河, 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 尾酒。 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德国作家Heinrich 1958年形容 年形容魯 德国作家
调整工 业结构 调整工 业布局 发展第 三产业 优化 环境
工业布局向( 西部 )和 (铁矿石 )需从水路运入及钢 工业布局向( 铁工业与( 联营; 铁工业与( 荷兰 )联营;布 拓展; ( 南部 )拓展;钢铁 工业向( 转移。 局合理, 工业向( 沿海 )转移。 局合理,减少鲁尔区的污染 发展( 发展( 科技 )和( 教育 科技力量薄弱,无一所高等院 ) 科技力量薄弱, 开展( );发 开展( 工业旅游 );发 校;用科技力量支撑产业的升 新兴工业 到此落户。 吸引( 级,吸引( )到此落户。 展金融服务业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 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 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 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 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 传统产业 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 生物技术等 新经济”产业相结 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 地区面临的主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一 1、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钢铁 3、世界性钢铁过剩 污染 4、环境污染、用地 紧张 拥挤 紧张、交通拥挤 新技术革命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丰富优质的煤碳资源,与铁矿产地距离 近,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1)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 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增高;(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的崛起, 以及钢铁替代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 竞争激烈;(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 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4) 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重、新工业不能在 这里发展,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