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风力发电
C. 篝火燃烧
D. 西瓜榨汁
2.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酒精灯使用完后,直接用嘴吹灭即可
B. 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 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 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3.金属钯(Pd)在某新型药物合成反应的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则金属钯在此反应
中作为()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 乳化剂
4.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

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5.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

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 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6.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

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表所示(其中“”代表氢原
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微观示意图
A. 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 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 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 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 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做燃料
C. CO2能与水反应,因此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CO有毒,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来防止CO中毒
8.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点燃木柴时,先用刀将木柴劈成小块,其目的是()
A. 降低木柴的燃点
B. 降低空气的燃点
C. 增大木柴与O2的接触面
D. 增加空气中O2的含量
9.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实验
现象.则X、Ag、Al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Al、X、Ag
B. X、Al、Ag
C. Al、Ag、X
D. Ag、X、Al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 H2(HCl)--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
B. CaO固体(CaCO3固体)--高温充分煅烧
C. NaCl固体(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KCl溶液(K2SO4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饮用水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净水时可
以利用活性炭的______离开除去色素和异味.
(2)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馒头、蔬菜、鱼汤等食材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是人体主要供能的食材是
______.王奶奶患有轻度骨质疏松,应该适量食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C.补铁口服液
D.符合维生素C片
(3)餐具上的油污不容易洗掉,清洗时要用洗洁精,是因为______.
12.共享单车和高铁、大飞机C919是我国的三张名片。

(1)高铁和共享单车制造多用钢铁,钢铁易与______(填化学式)反
应生锈。

(2)共享单车的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有______。

①人造革坐垫②铝合金车架③合成橡胶轮胎④塑料脚踏板
(3)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Fe、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取三种金属和一种试剂直接反应就能
达到目的,该试剂可能是______。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硫酸铝溶液
D.硫酸亚铁溶液
13.青铜、黄铜、白铜都是铜的合金,具有重要的用途.
(1)工业上用青铜制造轴承、齿轮,而不用纯铜,其原因之一是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填“大”
或“小”)______.
(2)黄铜主要由铜、锌组成,要出去黄铜粉末中的锌,可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
(3)白铜可用于制造钱币,可以推测白铜所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4.如图所示: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_____;
(2)若X是稀硫酸,D是氧化物,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

15.有一瓶固体粉末,可能由NaCl、CuSO4、FeCl3、Mg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化学活动小组为了探究该粉末的成分,现做如下实验:
(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b)在上述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c)另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看不到任何现象。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从实验a推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从实验b推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从实验c推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2)根据实验(a)(b)(c)可作出初步结论:该固体中含有______
(3)若该瓶固体只有一种物质,为进一步检验其成分,你采取的实验方法为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1)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的是______。

(3)将4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______ 乙(填
“<”、“>”或“=”)。

(4)将40℃时,3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气体制取的问题:
(1)请写出装置图C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应选择装置______进行组合(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检验气体是否为CO2的方法是______;
(4)已知甲烷(CH4)为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乙酸钠(CH3COONa)
固体与碱石灰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某实验小组欲制取一瓶甲烷,则制取并收集甲烷的装置需选择______进行组合.
18.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
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

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______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方案二。

实验方案一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3)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9.学生体育测试后,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运动后产生了乳酸的原因。

乳酸的化学式为
C3H6O3,请回答:
(1))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0.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篝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灭,故操作错误;
B、在实验室中,为了安全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操作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操作错误。

D、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故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完毕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因为金属钯在某新型药物合成反应的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它在该化学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即金属钯在该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故选C.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解答该题关键要理解催化剂概念中的“一变、二不变”的涵义.一变是反应速度变,二不变是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
4.答案:A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

故选:A。

5.答案:D
解析:解: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
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B.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生成丙(H2O)和丁(CO2)的质量比为(18×3):(44×2)=27:44,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C2H6O)和乙(O2)的分子个数比为1: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依据题干叙述结合分子的结构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
2H6O+3O2−
 点燃 
2CO2+3H2O,据此对选项
所列的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及相关的微观过程的考查,能根据结构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解答本题关健。

7.答案:D
解析:解: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做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有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解答时要理解将木柴劈成小块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A、木柴的燃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A错误;
B、空气不是可燃物,没有燃点,故B错误;
C、先用刀将木柴劈成小块,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木块燃烧,故C正确;
D、用刀将木柴劈成小块,不会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若放入Al2(SO4)3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X、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X、Ag.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HCl能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SO4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肥皂水;吸附性;馒头;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解:(1)硬水加入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少,并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加入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多,所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净水时常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色素和有害物质,故答案为:肥皂水;吸附性.
(2)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馒头、面条等食品中含有的糖类物质.馒头、蔬菜、鱼汤等食材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是人体主要供能的食材是馒头;人体缺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含有钙元素,饮用后能够为人体提供钙元素.故填:馒头;B.
(3)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1)肥皂水;吸附性;(2)馒头;B;(3)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1)根据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及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
(2)根据六大营养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本题的关键.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2.答案:H2O、O2①③④2Al+Fe
2O3−
 高温 
Al2O3+2Fe A、D
解析:解:(1)高铁和共享单车制造多用钢铁,钢铁易与H2O、O2 反应生锈。

故填:H2O、O2 。

(2)共享单车的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有人造革坐垫、合成橡胶轮胎、塑料脚踏板。

故填:①③④。

(3)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
2O3−
 高温 
Al2O3+2Fe。

故填:2Al+Fe
2O3−
 高温 
Al2O3+2Fe。

(4)A.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比铁快,说明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可以用稀盐酸检验;
B.硫酸铜溶液能和铝、铁反应,因此不能比较铝和铁的活泼性,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检验;
C.硫酸铝溶液不能和铝、铁、铜反应,不能用硫酸铝溶液检验;
D.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可以用硫酸亚铁溶液检验。

故填:A、D。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稀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硫酸铜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铝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1)大
(2)Zn+2HCl=ZnCl2+H2↑
(3)耐腐蚀
解析:解:(1)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工业上用青铜制造轴承、齿轮,而不用纯铜;
(2)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3)白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白铜可用于制造钱币.
本题考查合金的知识,掌握金属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4.答案:(1)铁
(2)CuO
解析:
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

根据图框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黄色溶液应该是铁盐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应该是亚铁盐的溶液,蓝色溶液应该是铜盐的溶液,那么无色溶液就应该是酸的溶液,从而可以得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故A为紫色石蕊,B为氧化铁,C为铁,D为氧化铜,同时蓝色溶液可以与C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也可以验证C为铁,据此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

(1)我们所学的浅绿色的溶液只有亚铁盐的溶液,当X为稀盐酸,C为单质时,那么可以知道C应该为单质铁;
(2)我们所学的蓝色溶液只有铜盐的溶液,若X是稀硫酸,D是氧化物,则D的化学式为CuO;
故答案为:(1)铁。

(2)CuO。

15.答案:CuSO4、FeCl3MgCl2Na2CO3NaCl、Na2SO4可向固体中加水,制成溶液,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瓶固体是硫酸钠,如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固体是氯化钠
解析:解:(1)(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此原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FeCl3;
(b)在上述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MgCl2,因为氢氧化镁是白色沉淀;(c)另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看不到任何现象,说明一定没有Na2CO3,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CuSO4、FeCl3;MgCl2;Na2CO3;
(2)根据实验(a)(b)(c)可作出初步结论:该固体中含有NaCl、Na2SO4;故答案为:NaCl、Na2SO4;
(3)若该瓶固体只有一种物质,为进一步检验其成分,可向固体中加水,制成溶液,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瓶固体是硫酸钠,如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固体是氯化钠;故答案为:可向固体中加水,制成溶液,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瓶固体是硫酸钠,如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固体是氯化钠;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此原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FeCl3;(b)在上述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MgCl2,因为氢氧化镁是白色沉淀;(c)另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看不到任何现象,说明一定没有Na2CO3;根据实验(a)(b)(c)可作出初步结论:该固体中含有NaCl、Na2SO4;若该瓶固体只有一种物质,为进一步检验其成分,可向固体中加水,制成溶液,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瓶固体是硫酸钠,
如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固体是氯化钠。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6.答案:20 AC BE <40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20℃;
(2)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A溶液中100g水,20g溶质,B溶液100g水,40g溶质,B是20℃时的饱和溶液,C溶液中100g水,40g溶质,D溶液中100g水,60g溶质,40℃时的饱和溶液,E是2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BE;
(3)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溶液中的溶剂较多,降温至20℃,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4)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3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0g−60g=40g。

故答案为:(1)20;
(2)AC,BE;
(3)<;
(4)4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集气瓶;
(2)AC或AE;
(3)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2;
(4)AC或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