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9: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

”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
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
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

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第一次为五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

对欧文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
A.具有空想性,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具有欺骗性,讨好工人是为了更好的剥削
C.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有影响
3.(2018·鞍山质检)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4.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段材料表明()
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历史必然
B.法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D.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5.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

这说明巴黎公社()
A.鼓励工人阶级参与政治B.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
C.体现了三权制衡的原则D.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
6.(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8.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
务。

”该讲话时的俄国()
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9.(2018·洛阳统考)1917年4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17年10月,党中央决定近期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这一政策变化()
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完成B.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C.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方针D.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
10.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

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

这些现象反映出()
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11.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 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12.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

张载读完仍未感到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

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

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

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

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 500多个工人的工厂。

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

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

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

(13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月革命算是否定了沙皇体制;十月革命也仍只否定了西方现代的代议政治,代之以
一党专政。

然则这一党专政的模型与尺度全无着落。

列宁于1918年初迁居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他不可能有明确合理的蓝图,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东扯西凑,因时就势。

而且严格言之,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则今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

——节选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评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贵族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显然是空想,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文的举措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创办幼儿园,禁止儿童进工厂工作等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故A项错误;欧文并不是为了欺骗和剥削工人,故B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行为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故C项正确;欧文的举措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一定影响,但其举措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只能”说明法国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公社权力机构的运行,说明巴黎公社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故B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运动,结合所学,无产阶级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表明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故A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并非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该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依旧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故C项错误;该阶段更多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贫富两极分化的不满,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这段材料以“但其”为界,前半句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外因,后半句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内因,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表明无产阶级不能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当时的俄国处在二月革命后,故A项正确;“四月提纲”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B项错误;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事件,抛弃了对资产阶级的幻想,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的目标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超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范围,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发生七月流血事件后宣告了和平方式的破产,所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剧烈运动,以致早产”等信息可知当时并非党内所有人都同意列宁的主张,对于是否将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存在分歧,故A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斗争和十月革命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形式,因此不是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故A项错误;1789年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也是从城市开始的,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其他的不是,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D 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可知,彼得格勒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

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结合北宋的时代背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经济领域和思想领域的变化,尤其是儒学危机和三教合流的相关内容分析。

欧文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据材料二,结合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从工业的发展所引起的阶级矛盾等方面分析。

第(2)问,据材料一“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和材料二“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两句话概括二者探索方式的差异,结合二者行动上的措施比较内容上的差异,最后根据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上分析前提条件的差异。

从空想性、理想性、实践性等方面概括其相同点。

【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
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言之成理即可)
14.【解析】首先明确观点:根据材料“他不可能有明确合理的蓝图,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东扯西凑,因时就势。

而且严格言之,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则今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得出观点:作者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没有明确合理的蓝图,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临时性的。

其次进行观点的论述: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论述以及苏俄的实践、作者的立场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最后进行观点明确: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答案】观点:作者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没有明确合理的蓝图,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临时性的。

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蓝图建构,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就已有了明确说明:建立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时,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
第一届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

由此看来,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作者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对十月革命解读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