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门头沟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49分)
1. (10分)(2017·深圳模拟) 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各题。

五猖会(节选)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

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

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吧。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哪一部散文集?请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2)选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15分)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俄外长表示————反对武力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
(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1)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14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电话交谈时表示,俄罗斯反对动用武力解决与伊拉克武器核查有关的问题。

(2)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鲁什金的话报道,双方在交谈中强调了
伊拉克同负责武器核查工作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合作的重要性。

(3)普里马科夫同时重申,由此产生的问题用武力解决是不能接受的。

(4)涅斯捷鲁什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切问题均应通过对话解决。

俄罗斯主张武器核查小组的人员组成应当更加平衡。

(1)这则消息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俄外长表示”称作引题;正题是_________ ____;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段,主体是____ ___段。

(2)“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是这则消息的_______,它表明了消息发出的_____ 和______ ,它显示了消息的______ 性和_____ 性。

(3)这一则消息的语言十分简明。

以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为例,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表明:伊拉克当局应当“合作”的对象是_____ ,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_______ _,它要销毁的是:_______ _ 。

3. (7分)(2017·广东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窃窃私语
①植物会说话吗?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玛雅•辛普雷加对此表示肯定。

②植物说话和人类说话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是却常常能用鼻子闻到﹣﹣樟脑球味、柠檬味、黑胡椒的辛辣味等由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就是植物们的语言,术语叫作“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BVOC).它既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③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间用自己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交流起来,比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并且遭遇的虫害更少。

④那植物怎么“听”同伴的“话”呢?研究发现,植物通过气孔摄入的BVOC可以进入植物的新陈代谢。

例如除虫菊在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BVOC可以诱导相邻植株合成除虫菊酯,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

⑤面对如此“精准”的威胁,植物们也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

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侵害时,立即改变自己释放
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昆虫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一变,可能就不再对这个植物感兴趣了。

⑥与较为直接的抗虫途径相比,植物还有一种间接的防御手段。

当植物的叶片受伤时,植物体会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你吃我,我就把吃你的叫来,这样一来,那些植食性昆虫就不敢为所欲为了。

聪明如植物,也懂得“______ ,______”的道理。

⑦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BVOC有不同的“寿命”。

一般而言,植物之间的交流需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到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

相比之下,植食性昆虫的“窃听技术”就堪称一流了。

研究表明,在富含臭氧的空气中,BVOC浓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几乎不会给植食性昆虫带来任何困扰﹣﹣这实在让我们为植物们偷偷捏一把汗呀!
⑧尽管植物的“语言”我们人类听不懂,但这种“语言交流”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解它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理解自然。

今后,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或许能以更动态、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声的植物们﹣﹣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小声聊着天呢!
(1)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 . 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

B . 当植物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比例时,昆虫可能就不再对其感兴趣了。

C . 植物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

D . 尽管植物的“语言”人类听不懂,但破解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和自然。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第④段举除虫菊这一例子的作用是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也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听懂同伴的话的。

B . 面对昆虫的威胁,植物们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让昆虫对自己失去兴趣;或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

C . 文章多处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例如第③段,把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交流用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比作“方言”,形象生动地扣住了题目“植物间的窃窃私语”。

D . 根据上下文意思,第⑥段空格处可填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3)以下语段应该插入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

但是,植食性昆虫也会“窃听”植物的语言。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植食性昆虫也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植物。

由于不同植物释放的BVOC的化合物成分比例有较大差异,植食性昆虫通过感知这些BVOC,就能从一堆“噪音”中准确地分离出自己熟悉而喜欢的“声音”,进而在万花丛中定位自己的美食并妄图饱餐一顿。

4. (17分)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

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

由于有
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

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

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世界。

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

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

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

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

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

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

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

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

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

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

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

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

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

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作者梁衡,有删节)
(1)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第③段阐明了________ 的观点。

(2)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

(4)文章未删节前,作者在第③段中还提到“读书人最勇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论述。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5. (10分)(2019·安徽模拟)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②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 (10分)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1)赏析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有什么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7. (21分)(2020·盐城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叶秀发传
(明)宋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

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

初授福州长溪簿,后调安庆府桐城丞。

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

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

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②斩于城门以徇。

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

事定,制阃③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

降迪功郎,俄以前事罢免。

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④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

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

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

不然已无桐城久矣。

”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

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

寻转承议郎。

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选自《宋学士文集》,有删改)
【注】①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

②亟(jí):急忙,赶快。

③制阃(kǔn):指将帅。

④觖(jué)望:不满意。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两处)
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2)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________②会金人使谍者至________
③诚之亦望阙再拜________④寻转承议郎________
(3)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余力为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 . 俄以前事罢免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 . 弟子慕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 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
②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宋濂《叶秀发传》)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为表现主人公形象,两段文字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两位主人公被称为“贤”者和“真将军”的主要原因。

8. (5分)《鱼我所欲也》中有几句话,几种版本标点各不相同,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原因。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古文译注》)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古代散文文选》)
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中学教材)
五、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
9. (10分)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

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

”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

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
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1)“三人”除鲁达外,另两人是谁?鲁达冲冠一怒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
(2)选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七上·宽城期末) 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冬日里的暖阳
题目二:谢谢你!
要求:①上述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结合你的生活,表达你的人生体会感悟,抒发你的情感。

③认真书写,力求字迹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49分)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5-1、
5-2、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1、
6-2、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7-1、
7-2、
7-3、
7-4、
7-5、
8-1、
五、中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
9-1、
9-2、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