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三章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蜜蜂华报》
答:《蜜蜂华报》是一致被学者评定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中国第一份由外国人创办的报纸和澳门第一份报纸,是澳门报业的开端。

该报以周刊形式出版,葡文刊载,创刊于1822年9月12日(清朝道光二年),于1823年12月26日停刊,共出版了67期。

此报是当代中国首次向国外发行的报纸。

《蜜蜂华报》对中国的报业史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澳门政治的变迁、澳门主权问题、中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范畴上,《蜜蜂华报》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

2.“亚洲四小龙”
答:“亚洲四小龙”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

这些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1960年代到198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发达国家或地区道路,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

3.ASEAN
答: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东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最初的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旨在加快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各地区的和平和安全。

之后,文莱、越南等国也先后加入东盟,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4.《海峡时报》
答:《海峡时报》创办于1845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属于新加坡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

主要面对新加坡读者,也向东南亚其他城市发行。

重视国际新闻报道,有世界新闻、马来新闻、东南亚新闻、金融、体育等栏目,国内新闻相对较少。

编排受英国影响较大,每周发行几次双语版,以供不懂英文者阅读。

5.《联合早报》
答:《联合早报》是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

前身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1983年两报合并后共同出版《联合早报》。

除新加坡外,该报还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文莱等地发行,是唯一获准在中国大陆发行的海外华文报纸。

特点是:一方面提供全面的综合新闻,另一方面加强本地社区、华人社会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的报道。

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报道客观温和,重视言论和副刊。

6.《罗盘报》
答:《罗盘报》是印度尼西亚最受欢迎的报纸,也是印尼最重要的独立报纸,1965年由一个天主教团体主办,后摆脱了宗教倾向。

该报谨慎地摆好政府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低调
处理政府文件和观点,每天出16版,发行五十万份,居印尼各报之首。

7.安塔拉通讯社
答:安塔拉通讯社成立于1973年,是印尼国家通讯社,由国家情报部管理,国内外派有常驻记者,同世界主要通讯社有新闻交换协定,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亚太通讯社、国际伊斯兰通讯社的成员国。

二、简答题
1.简述亚洲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情况。

答:从18世纪末开始,现代报刊和广播电台逐渐在整个次大陆散开。

这个地区的主要国家在20世纪中叶独立时,基本上完整地接收了英国人留下的新闻传播文化遗产。

后来各国的新闻政策和媒介发展,与其自身的传统、宗教、语言分布和经济发展、政治变动直接相关。

表现在:
(1)各国新闻政策差异较大
①印度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局面后,新闻自由的政策较为平稳,主要矛盾已经是各个财团控制的媒介集团与大量分散的小报刊之间争夺市场。

其广播电视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公营广播电视、本土私营广播电视和外资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格局。

②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1971年巴基斯坦战败后被肢解,原东巴省独立,现在的巴基斯坦是原来的西巴省。

这个国家军事政变不断,军人执政时间远比文官执政长久,因而新闻政策不够稳定,对媒介的官方控制较为严厉。

广播电视由国家直接控制,报刊半数实际上官办,另一半民营(大多有党派背景)。

③孟加拉国(原东巴省)独立后,新闻自由政策相对稳定,广电国营,报刊大多民营。

就这方面而言,尼泊尔的情形与孟加拉国相近。

孟加拉国的联合通讯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于1988年就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在亚洲国家中是相当早的。

④南亚国家中,新闻政策最为自由主义的是斯里兰卡(原名锡兰)。

该国1967年起将国营广播改为公营制,现在形成公营与民营并行的广播电视体制。

其报刊完全民营,分别由几个较大的报团控制。

1973年因党派斗争,曾发生过执政党以政府名义接管最大的报业公司的“滨湖大厦”事件。

(2)新闻传播业总体发展缓慢
这个地区人口过于密集,在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13亿人口,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宗教纷争较多,加上地形复杂,除了大城市,交通通讯落后,因而即使新闻传播有所发展,收音机、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较多,被巨大的人口一除,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而且各国发展缓慢的原因差异较大。

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主要报刊的状况。

答: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报刊可以从华文报和英文马来文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华文报集团所属的主要报纸有:
①《联合早报》(Lianhe Zaobao)。

1983年3月出版,每天出对开60多页,使用简体字,横排版式。

特点是:一方面提供全面的综合新闻,另一方面加强本地社区、华人社会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的报道。

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报道,客观温和;重视言论和副刊。

为拓宽稿源,该报同境外新闻机构,特别是大陆、港、台、马来西亚等地的新闻机构建立了各种业务联系。

例如,1988年和1992年先后在香港和北京设立办事处。

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联合早报》于1995年5月通过“亚洲一号站”进入互联网,成为东南亚国家上网的第一家华文报。

②《星期五周报》(Friday Weekly)。

1991年2月创办的全国惟一一份华文学生报纸,以华族学生为主要对象,也供以华文为第二语文的学生阅读。

内容除浅显的国际国内新闻外,侧重于校园新闻和学生生活,还有娱乐、体育、漫画、小说和读者信箱等。

(2)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拥有的主要报纸有:
①《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
是新加坡也是马来半岛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办于1845年7月5日,除了日本占据新加坡中断三年外,连续发行,具有重要影响。

该报重视国际新闻报道,辟有世界新闻、东南亚新闻、东亚新闻、马来西亚新闻、分析评论、体育新闻、金融新闻等多种栏目,国内新闻相对来说较少。

编排受英国影响较大,版面分8栏,采用准横式排版。

1992年该报又增办了一份英文报纸《新报》(New Paper),文章短小通俗,图片多而大,彩色印刷,80%是软新闻和娱乐性内容,主要面向教育水平较低的读者,1994年发行
9.2万份。

②《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
1957年创办的新加坡惟一一份马来文报纸。

星期日版为《星期日新闻》(Berita Minggu),单独发行。

90年代初平日发行4.2万份,星期日版为5.4万份。

3.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来亚地区的报业迎来复兴,具体有哪些表现?
答:19世纪末迅速发展的马来西亚报业,在二战中受到创伤,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来亚地区的报业迎来复兴,具体表现在:
(1)英文报纸类
《海峡时报》1952年兼并了《马来邮报》,从而获得了吉隆坡的设备,建立了吉隆坡分社,就地出版了《马来邮报》、《海峡时报》和马来文的《每日新闻》。

1965年新马分家,1972年马来西亚官方的“国营企业公司”收购了吉隆坡的海峡时报,改名为《新海峡时报》,原《海峡时报》的《马来邮报》、《商业时报》、《每日新闻》均改属新海峡时报公司。

(2)华文报纸类
华文旧报纷纷复刊,新报竞相问世,但新办的报纸不少因政治或经济的原因不久就停刊了。

主要的除《光华日报》外,还有:
①《南洋商报》。

1923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该报创刊后很快就向马来地区发行。

1962年该报驻吉隆坡办事处独立,出版《南洋商报》的马来版,逐步发展成为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股份有限公司。

②《星洲日报》。

1929年胡文虎创办于新加坡,发行马来版。

1965年新马分治后,吉隆坡正式出版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

③《星槟日报》。

1939年胡文虎创办,原是《星洲日报》的槟城版,后来独立,1965年后,由《星槟日报》有限公司管理。

战后《马来使者报》恢复出版,60年代迁到吉隆坡出版,1967年出版日报《马来西亚使者报》,形成一家报团。

进入80年代以后,马文报纸的发行量迅速增加,影响日益扩大。

4.印度尼西亚目前的主要报刊有哪些?发展情况如何?
答:目前印尼有报刊一百多家,主要报刊有:
(1)印尼文《罗盘报》。

1965年由一个天主教团体创办,后来逐渐摆脱宗教倾向,现在是印尼最受欢迎的报纸,也是印尼最重要的独立报纸。

该报谨慎地摆好政府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对一些政府活动和文件新闻低调处理,但有时也反映政府观点。

刊登的新闻大都为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