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思路

合集下载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规范化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规范化研究
2 2-2 ̄考 试 周 0g 0 1- g 刊
学 分 制 背 景 下 高 校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规 范 化 研 究
玛 步 兵
( 郑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教 务 处 , 南 郑 州 河 40 1) 5 0 5

要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创 新 了 高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本 但
不规 范 、 乏 完善 的考 评 机 制 等 问题 。 缺 高校 应 通 过 采 取 拓展 导 师指 导模 式 、 完善 考 评机 制 、 强 导 师培 训 、 宽 沟 通 交 流 平 加 拓 台 、 生 间 订 立 契 约 等 措 施 , 强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指 导 效 果 , 师 增 为 高校 人 才 培 养发 挥 积 极 作 用。 关 键 词 : 分制 背景 本 科 生 导 师制 规 范化 建 设 学 伴 随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进 程 及 学分 制 的 开 展 .国 内众 多 高 校 纷 纷 引 进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了 本科 生 导 师 制 。 为 新 生 事 物 , 科 生 导 师 作 本 制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遇 到 了 不 少 困 难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实 际 效果 离 人 们 的 期 望 还 有 一 段 距 离 ,如 何 在 学 分 制 背 景 下 规 范 、 健 全 、 善 本科 生 导 师 制 是 当 前 亟 须解 决 的 问题 。 完
科 生 导 师 制在 实施 过程 中 出现 了诸如 生 师 比过 高 、指 导 内容
相 应 的 考 核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师 指 导 与 不 指 导 , 导 效 果 好 导 指 与 差 一 个 样 , 重 影 响 导 师 工 作 积 极 性 . 师 制 管 理 规 章 制 严 导 度 也 需 要 进 一 步 修 定 , 规 范性 、 学 性 有 待 提 升 。 四是 学 生 其 科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随着高校拓展规模和优化教学质量的需求,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

在导师制下,学生能够获得更专业、个性化、全面的指导与支持,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发展趋势1.导师制变得越来越普及。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

2.导师选拔与培训越来越重视。

学校越来越注重导师的选拔和培训,保证导师能够够胜任指导学生的工作。

3.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与导师之间更容易保持联系。

完善对策1.加强导师评估制度。

制定合理的导师考核制度,通过对导师的评估,提高导师的教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导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

2.制定相关政策指导。

出台本科生导师制的规章制度,明确导师的职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强化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为导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资源,增强导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提升导师的教学质量和指导水平。

4.建设高效的导师与学生互动平台。

利用网络技术,建设高效的导师与学生互动平台,方便学生与导师随时随地交流,并能够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5.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导师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在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思维、项目管理等多方面需要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

同时,在导师的引导下,加强自我意识的落实,规范学术行为,遵守学术规则,做一个遵循伦理的学生。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完善和健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倡导。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本科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误区及改革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误区及改革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误区及改革创新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认识误区,例如对导师的要求过高或者对导师的角色定位有限,这些都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为了进一步改革创新本科生导师制,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这些误区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对导师要求过高的认识误区1.导师要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有时候,我们过于强调导师的学科背景,认为只有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才能成为优秀的本科生导师。

但实际上,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而不是全面掌握所有学科知识。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导师的导学能力和指导思路的创新,而不是过分强调其学科背景。

2.导师要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有时候,我们认为只有那些多年来一直从事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导师。

但实际上,年轻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更加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导师的指导能力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过分追求他们的经验。

二、导师角色定位有限的认识误区1.导师只是学术顾问的认识误区:有时候,我们将导师的角色局限在学术顾问的范畴,只注重学术指导而忽视生活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应该是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的有机结合,导师既是学术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我们应该强调导师在生活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2.导师只参与部分学生的认识误区:有时候,我们认为导师只需要参与部分学生的指导工作,而忽视了导师应该关注和指导所有学生的重要性。

但实际上,导师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

我们应该倡导导师对所有学生提供关注和指导,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基于上述的认识误区,我们需要改革创新本科生导师制,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导师培训:通过举办导师培训班和工作坊,培养导师的教育理念、指导方法和管理能力,提升导师的导学能力和指导水平,使导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本科生导师工作。

学分制背景下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学分制背景下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Keywords: talent training;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一尧实施背景
方面,并要求各学院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详细确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导师工作职责,导师聘用程序、导师工作考核等具体内容,
明确指出,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要进一 完善对导师的监管和考评体系,确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
(施行)》和《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涉及实施原则、导 为人师表,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法
师任职条件及职责、导师工作要求、组织实施、导师考核等 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规律,了解行业及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
* 基金项目院广东海洋大学 2014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野涉海高校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冶渊编号院XJG201413冤 作者简介:万宗瓒(1980-),男,汉族,重庆人,法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与研究。
2019 年 6 期
高教学刊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博士论坛
学分制背景下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
万宗瓒
(广东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 要:学分制作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的核心内容,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广大学生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87-03
Abstract: The credit system a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原 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general education, by adopt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individualized cultivation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o promote their balanced devel原 opment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bility and quality. Taking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of law major in Guangdong Ocean Uni原 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training goal of law major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edit system.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以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为例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以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为例

终还 是需要 有形 化地 作 出评价 。 民族 学 系本科 生导 师制 的推行 在 一定程 度上 发挥 了作用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绩 。
1升 研 率 的连 年 提 高 .
班 学生 中推行 本科 生导 师制 , 今 已有 8年时 间 , 至 其
间 已在 2 0 ~ 0 9级共 8届 学 生 中实 行 了本 科 生 0 2 2o
( ) 二 实施步 骤及 内容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民族 学 系 制 定 了 系 级 文 件 对 本 科
生 导 师制 的实 施 做 出 了明 确规 定 . 求 在 本科 生 二 要 年级时 , 通过 学 生选 导 师 、 步确 定 名 单 、 师 与学 初 导
生见 面 、 最终 确定 名单 四个 步骤 . 以双 选 的形式 确定 导 师关 系 。 双选 之前 , 在 由该 年级 辅导 员对 各备选 导 师 的基本 情况 、 研究 方 向等作 出介 绍 。 以更 好地 建立
学分 制 条 件 下 如 何 结合 学分 制 管理 与本 科 生导 师制 的优 势 . 更 好地 探 索 新形 势 下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提 供 参 考 。 为
关 键 词 : 科 生导 师制 ; 本 学分 制 ; 施 实
中图分类号 :65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9 ( 0 1 O . l 3 o 10 — 3 02 1 ) 1 o 1 一 4
第2 4卷 第 1 期
21 0 1年 1月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o g igE u ainColg o r a o Ch n qn d c t l e o e
Vo .4 No 1 1 2 .

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的思考

胡旺盛(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作为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本文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具体实践,对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作者简介]胡旺盛(1968—),男,安徽枞阳人,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0)02-0001-03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2期*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研究”(2008j yxm 246);安徽财经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研究”(A C JY ZD 200810)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的思考*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作为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是当前大学生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扬州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率先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一定成效。

许多普通高校也在推行学分制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学改革举措。

一、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2]。

本科生导师制既不同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制,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

它是指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在思维方式、思想、学习方法、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全方位对本科生进行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导师制”(tutorialsystem)概念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纪的英国。

到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广泛采用“导师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十九世纪,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纷纷在本科生中推行选课制(electivesystem)和学分制(thecreditsystem),并广泛地开展了在本科生学习、科研等活动中实行导师指导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国家,解放前的燕京大学、浙江大学也曾探索过本科生导师制。

建国后,我国的本科教育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实行学年制。

进入21世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率先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西安理工大学于2004年全面推行学分制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班配备导师,学生四年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选课、学习、实践等活动,效果明显。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在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中,制定导师工作管理制度、选聘好导师是顺利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至关重要的一环。

1、建立完善的导师工作管理制度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与爱好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课,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

导师的工作职责如下:(1)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研究的目标,结合导师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学术修养和职业道德,感染学生成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导师要关注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学课程、考研、就业、人生道路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导师要及时了解被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是否存在困难,是否有不及格情况,是否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实施导师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保证。

目前,导师制已经在多所高校中推行,但很多学校的执行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导师制最早源于牛津大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牛津大学师生多少年来引以为荣的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确实培育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我国,导师制一直只应用于研究生教育,只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逐步在本科生中推行。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学分制改革的保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许多高校都在推行选课制、学分制,甚至有的高校提出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转换专业。

也就是说教育更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体化的辅导。

导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就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完整性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系统地、完整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学业。

2、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前提。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这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学本科教育已经由原来的英才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很多学校面临的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师生比过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强调教育质量。

导师制的推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随时沟通,便于及时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保障。

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同时还具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

尤其我国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很强,自我意识很重。

在这种形势下,推行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

导师不仅可以从学业上给学生以指导,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鼹塑i堡凰。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郑明军周瑞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脯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原有学年制的管理体制正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变革。

但是受制与现有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学分制在推徊立程中,其原有的优势在我国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并不能完全发挥,因此全国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教育管理体制。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试行作为进一步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撵措正在全国很多高校进行。

本文将针对导师制如啊在我国现街墩育体翩下更好地实施进行探讨。

群;键词学分削;导师制1现行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所谓学分制,具体讲就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的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学生以修满—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展开,学校扩大课程科目,实行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向,制定学习规划。

但是,作为西方成熟的教育体制在我国惭--YF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两点突出的原因是:1)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及教育背景不同:以美国为例,美国崇尚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独立自主的意识的培养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进入大学以后,对学分制非常适应,学分制的优势容易体现出来。

楣比较而言,我国的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对本专业的理论框架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案。

如果完全按照学分制来管理学生,可能出现学生片面追求学分数量或者一味按照个人兴趣选课,导致肢解知识结构、技能结构,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等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分制的优势吐不能充分发挥。

2)高校教育条件的差异:近些年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的专任教师有了一定增加,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整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育管理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包伟 赵丽娟 陈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全 和学 生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是 因为缺 乏必要 的 擒要 { 当前,本科生导 师制是我 国高校教 育体黼改革的热点和焦点,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 面实施本科生导 师制的根本保障 。由于高校本 制度保障和评价体 系,缺少有效 的管 理系统。 导师制 已成 为高校教 育体 静 改革的新趋势 但 科生导 师制在 我国还 是一个新生事物 ,因此各 要更好地推行本科生导 师制 ,离不开学校教务 j 是,本科生导 师制在我 国仍处 于试行探索的起 步 高校在管理方 面缺少 经验 ,对本科生导师制 普 处 、学生处等各个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笔者认 阶段 ,它 推 行和实施在很多方 面都存在不足 遍缺乏相应的监 督机 制和激励机制 ,对导师 的 为 ,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的主要措施 包括 :第 各高校要建立切 实可 行的 、操作性强的导 评价 、激 励措 施等许多方面的规章制 度基 本属 本文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削面『 豳的主要 问题及 ; 改革思路方 面展开论述,希黧能够对这一制度的 于空 白,如何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后如 何 师管理条例 ,从制度上保障导 师的权 利 ,明确 评估以及 如何充分调 动导师的积极性等都还处 导师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 了本科生导 师制的顺 改进和完善起到促进作 用。 于探索之 中。尽 管有 些高校 已经建立 了比较完 利实施。第二 ,要 明确导 师工作 的考核和相应 关键l 高校 ;本科 生导 师制 ;存在 闸 ! i 的待遇。导师在受聘期 闻 ,应享受导师津 , 趱 J改革 忽路 |善的本科 生导 师制度 ,但对导师制工作的监管 和激励 比较松懈 ,执行过程只是流于形式 ,名 要有计量导 师工作量 的具 体规 定 ,把导师的工 作与报酬 、职称评审或职 务晋 升结合起来 ,对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正在探索实践的 不副实 ,与承担 教学和科研相 比,本科生导 师 的报酬相 对来 说普遍偏低 ,导师的权利和 义务 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 度评 优、在职进修 、 项新兴的教 育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 ,在我 国 在 不对等 ,导 师的业绩 得不到认可 ,在很大程 度 职称 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 三 , 对学术刊 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 任制或辅 导 员制 ,而导师 . 物上发表论文 、获批专利 或参加大学生创新大 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 教育的。近年来 ,随着以 上影响 了导 师工作的积极性 。 赛等活动获奖的学生奖励 的同时 ,还应对相应 二 完善高校本 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措施 人为本的个性化教 育改革 的呼声越 来越 高 ,传 的导师予以奖励 ,体现对 其工作成果的认可和 1提高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 . 统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 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实 目前 ,高校对本科生导 师制认识 的不足已 尊重。 际的需要 ,为此,我 国许 多高校 陆续采用本科 经严重 制约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为了使 本 总之 ,在 高校 本 科生 中实行 导 师制是 一 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 师制 的实施 ,有利于充分 个全新的尝试 ,尽 管在实施过程 中存在着一些 发挥教 师教书 育人 的主体 作用 ,提高本科生的 科 生导 师制顺利的实施 ,各大高校 必须转 变传 问题 ,需要经过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解 综合素质 ,有利于培养大学 生的创新能力 ,促 统 的教 育思想 和教育理念 ,让本科生导师 制深 入人心 ,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广泛 的支持 , 决 ,但是为满足新时期 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 ,高校实施本科生 的要求 ,本科生导 师制的推行无疑是加强本科 导师制是我 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必然趋势 。 最终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 ,产生 实效 。因此 , 笔者认 为 ,应该加大对本科生导 师制 重要性 的 教育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 但是 由于相关 经验 的不足 ,制度的不完善等原 借鉴和吸收 已经取 得一 定成果的高校 ,不断地 因,其 实施效果并 不显著。本文着重对高校本 宣传力度 ,鼓励每一位教师参 与教学 改革 的积 探索和完善本科生导 师制 。只有这样 ,本科生 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极性 ,应 向学 生和导师对本科生导 师制的作 用 和意 义进 行深刻地阐释 。高校可 以通过组织 教 导师制才能真正落 到实处 ,从丽更好的促进本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师和学 生 共同进 行 系统 的理 论学 习和 教育 观 科生导师制 作用 的发挥 ,为我国高等教 育事业 1师生双方在思想观念上都存在误区 . 念 的讨论 ,共同交流本科生导 师制 的收获 和体 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 转变思想关念是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 共 制的前提 。传统 的 “ 填鸭式”教学方式对 中国 会 , 同研究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 问题 的办 标 教育的影响根深蒂 固,一时难 以转变 ,导致部 法 ,使他 们充分认识到导师制的意义 、 目 和 参考文献 分教 师和学生 对本 科生导 9制的实质 、特点 、 内容 ,明晰 自己的权利和义 务,使 新时期人才 币 川 王丽萍, . 等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 的 培 利弊等认识不清 ,造 成本科生导 师制在具体的 f 养的观念与模式为每一位教 师和学 生所 理解 问题 、原 因与对 策[ . 山大学学报 ( J燕 】 哲学社 和接受 。 实施过程 中仍存在 着许多思想观念亟待转变的 08 2 ) 2 努 力解决本科生导 师制资源不 足的 问题 会科 学版) ,2 0 ,(6. . 问题 。就导 师而言 ,部分 导师不能正确处理好 : 【 2 】李波 . 对推进和 完善本科生导师削 的几 近年 来,为了适 应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 , 教学与科研 、教书 与育人的关系 ,人为地将它 点思考【. J 继续教育研 究, 09 () 】 20 , 8. 们割裂开来 。就学 生而言 ,相当一部分学生 的 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地扩 大 ,学生的数量 f 5 】潘卫华 新形 势下 高校推行本科 生导 师 剧 增,与此同时 ,教师的数量却没有 相应 的增 积极主动性较差 ,只是被 动地参与到导师的指 制探 析【 . J 黑河学刊 ,2 0 ,() 】 0 8 6. 导活动 中,缺 乏学 习的热 情和兴趣 ,缺乏主动 加 ,师资力量的不足 已成为本科生导 师制 顺利 实施的瓶颈 。要解决好这个难 题 ,各高校在充 【】 钟金 . 本科 生导 师裁 培 养模 式的探 4 对 提 问、探索创新的精神。 分 利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 ,应 不断地拓宽 讨【 . 鸡文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 , J宝 】 09 2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导师资源短缺 . 2) 导 师队伍来源 ,加强导 师队伍 的建设 ,可以考 (9. 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具备合理 fJ 王伟 ,辛柯 . 5 本科 生导师制 的实施 困 的生师 比,即拥有足够 的导 师资源。这样才有 虑聘请 符合导 师条件的学校教学 、科研 、思政 J 西安 工程 大学学报 ,2 0 , ] 0 8 系列等行政管理人 员或实验 室教师担任导师 , 境 与发展 思路 [ . 利于导 师和学 生之间的充分交流 ,有助于建立 2) 良性互 动的 师生 交流机制。 自1 9 年我 国高校 也可以聘用身体缝康 、责任 心强 ,精力旺盛的 (2 9 9 离退休 的教 师 担任 导师 ,由于这 部分教 师具 作者简介 : 普遍实行大规 模的扩 招以来 ,在校大学生的人 : 包伟 (94 ) ,男,辽宁阜新人 ,辽 宁  ̄8-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弥补 了学 校一定时期内师 数迅速 增加 ,高等 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 了大 ; 工程技术 大学机械 工程学 院学生党 支部 书记, 众教育阶 段,但 与此相应的本科生导师的数量 资 力量相 对薄弱的现状 ,提 高本科 生导师的整 助教 , 究生 , 究方 向: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研 研 却不能适应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要求 ,出现 明 体质量 ,同时 ,还可 以考虑 聘用优秀硕 、博士 育 显的周期性和 滞后性 。同时教师不仅要承担着 生 、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担 任导 师助理 ,既可 赵丽娟 (94 ),女,辽宁阜新人,辽 16- 以减轻 导师的工作量 ,同时使 不同层级的学生 繁重 的教学任 务,还 要从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 j 宁 工程 技 术大 学机械 工程 学院 党委 书记 ,教 沟通交流 , 相学习。 互 养等工作 ,这 使得本来就 因为师生比例失衡造 j 3 加强导 师制的规范管理 ,建立对导师工 授 ,博士 ,研 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成的困境更加 窘迫。导师数量的不足 ,师生 比 j 陈真 (9 8 1 8 一), 男,辽宁新民人 ,辽宁 的过 低,难 以保证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 师切 作合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本 科生 导 师制 要取 得 良好 的成效 ,必须 童程技 术大学机械工程 学院学生,研 究方向 : 实的关心和帮 助,严重制约了本科生导师制的 有完善的监督和激励制 度。 目前 ,之所以一些 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顺利实施 。 i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 实施效 果不佳 ,部分导师 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个性发展和就业创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前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本科生导师制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和实施。

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个性化、针对性和专业的学业和生活指导服务。

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毕业就业率,受到了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目前,各大学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体系,包括教学导师、生活导师和就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服务;而有些学校则只是建立了简单的导师制,缺乏专业化和细致化的服务,导致学生受益有限。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资力量不足。

部分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无法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或者导师的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 导师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学校对导师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导致导师工作不尽职尽责,甚至出现导师与学生关系不良的情况。

3. 指导服务不够个性化。

有些学校的导师制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真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不足,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4. 学生需求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

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优化的课程化方法

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优化的课程化方法

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优化的课程化方法谢朝华,黄泽先(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学分制的现实铁陷要求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难题要求引入既有一定强制性丈有一定激励性的制度设计。

课程化方法针对学分制下专业认知实习薄弱问题,将专业描导内容的核心要求课程化为系列专业认知实习课程。

该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认知实习在专业学习中的强化作用,而且有助于建立持续有效的导师一学生互动机制。

课程化方法可能是克服学分制与本科生导卯制融合难题餉一种理想跆圣。

[关键词]本科生导卯制;课程化;专业认知实习[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作者简介]谢朝华(1968—),男,湖南华容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2-0276-03[收稿日期]2020-02-19国内大学的本科教育普遍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现实缺陷要求引入本科生导师制⑴。

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导师一学生互动机制,分析和求解构建持续有效的导师一学生互动机制的方法,并以此促进学分制和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学分制的现实缺陷(-)学习计划缺陷多班建制时期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统一制定,培养方案就是本科生一致的学习计划。

学分制时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统一制定,本科生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对照培养方案分学期选课来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分制留给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国内高校一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从1.5至2个学分的选修课程中选修1个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5%。

学生因为缺乏对自身特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选修课程教学目标的了解,班导师又难以到位,本科学生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来确定选修课也。

高校实行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的思路构架

高校实行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的思路构架

高校实行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的思路构架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这是一种新式教学管理方式,借鉴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模式应用于本科生教育。

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能够有效提高本科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利于导师开展全面的指导工作。

文章探讨了高校学术型导师制的现状、不足和措施,以期能够对高校导师制的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术型导师制;不足;对策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是为了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专门安排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满足其某项技能的长足发展需求的教学体制。

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建立的学术型导师制含义、运行机制、指导方式、类型多种多样,下面来进行初步探讨。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导师制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将导师划分为生活型、科研型、平衡型三种职能。

对大一大二学生,主要是生活型导师带领十几个左右的学生,帮助其了解把握学校某些制度,制定学习计划、了解生活学习情况,解决相关问题,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对大三大四学生,由科研型导师带领2到5个学生来重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就可以掌握科研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所谓平衡型导师即既要以生活型导师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要以科研型导师的要求指导学生科研并有所建树,对导师综合要求更高,鉴于导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带领5个以内学生助学会更有效。

二、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方式不足之处对于高校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的管理,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并无实际规范手册。

大多数高校还在尝试探索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这个新生的管理手段,其间发现了一些不足值得关注。

以2011级北师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相关问卷调查为例。

(1)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含义不清。

在我国,众多高校认为导师制就是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校对本科生学术型导师制的含义理解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含义没有统一标准。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参考)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或方案(参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第二条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主要指在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推荐一些教师为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导向性和指导性服务。

为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第三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两阶段完成,一、二年级配备低年级导师,三、四年级配备高年级导师。

二、导师的资格第四条入选的导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敏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2.熟悉学校有关学分制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了解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态势。

4.高年级导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初级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经推荐可作为低年级导师。

三、导师的职责第五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导向性和咨询性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学业进程设计和人生发展规划。

第六条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

第七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第八条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

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导师应适当安排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或辅助性工作。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思路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思路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思路
魏平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卷),期】2009(025)002
【摘要】学分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在分析和研究目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革的建议,指出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出现、推行,还是它的改进、完善,都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魏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学分制背景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王丽霞
2.学分制背景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王丽霞;
3.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思路 [J], 郭文杰;丁丽莉
4.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究 [J], 李婷
5.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J], 郑明军;周瑞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策略和途径

试论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策略和途径

试论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策略和途径【摘要】本科生班导师制是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大背景下提出的。

本文从有效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意义出发,探讨了本科生班导师工作的特点、实施方案以及实践策略。

研究表明,本科生班导师制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探索和研究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导师制;当代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一、我国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的现状1、本科生班导师制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本科生班导师制度是近些年来为适应高校学生和教育体制改革而设立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

班导师制度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班导师既不同于专职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又不同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般授课教师,班导师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

如何完善班导师工作,已成为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议题。

我国高校本科生的传统培养模式是学生上课有任课教师,课后有辅导员,班导师制的实施从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空白。

班导师重在“导学”,也就是从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重点引导学生在专业学科方向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1]班导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工作体系和教学工作体系共同构成一种新型的学生教学管理模式,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培养大学本科人才的任务。

2、本科生班导师制效果初显,但仍需完善本科生班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对“学分制”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科研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本科生班导师制注重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有效实施的强大保证。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误区及改革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误区及改革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误区及改革创新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以导师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学术指导,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级人才。

在实践中,一些误区导致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和困境,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一个主要误区是导师过多、师生关系薄弱。

由于高校要求导师负责指导大量的学生,导致导师时间和精力难以兼顾,导致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变得形式化,无法真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改革创新的关键是减少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以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可以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将导师的学生数量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本科生导师制也存在着导师角色不明确、指导内容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主要侧重于学术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革创新的方向是强调导师的多元化角色和指导内容的多样性。

导师既应该是学术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方面的问题,也应该是生活导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导师还可以拓展指导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科研成果,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革创新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绩、科研成果、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也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导师一定的师德养老金或者其他奖励,提高导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选导师环节存在着过分追求知名导师的问题。

一些学生往往追求名气大、科研成果丰硕的导师,而忽视了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匹配。

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提供更多的导师选择,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空间。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导师介绍会、导师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和指导经验,帮助学生做出更合适的导师选择。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一些问题,如导师过多、任务繁重、指导方式单一等,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首要的是优化导师资源。

当前一些高校存在导师资源过于稀缺的问题,导致导师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需加大对高水平导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导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导师资源。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分配机制。

现有的导师分配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分配不公、不透明等,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不满和不公平现象。

学校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导师分配机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进行匹配,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

要丰富导师的指导方式。

目前,一些导师的指导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等新技术手段来丰富导师的指导方式,例如通过线上讨论、在线答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

第四,要加强导师培训和评价机制。

导师是起到指导和辅导作用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导师培训机制,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五,要建立起导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

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是导师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学校则是协调学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桥梁。

学校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导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导师学生座谈会、学生反馈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相应提供支持和帮助。

发展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优化导师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分配机制、丰富导师的指导方式、加强导师培训和评价机制,同时建立起导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科学 的本科 生导师制评价考核 、激励 机制 ,有利于 保 障学分制下本科 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 。在评 价考核方 面, 建 立一套科学合 理的考核评价办法 以及考 核指标 ,如评价 主 体 、评 价 内容 、评价 方法等 ,包括 自我评 价、学生评价 、同 行 评价、领导评价等 ,按照工作条例 中列 明的工作职 责,每 项 职责都实行打 分的形式 ,并赋予权 重,并成立导师 工作领 导小组 ,完善管 理,加强监督 。在激励监 督方面 ,对 导师的 考评情 况可 以作 为职称评审 、职务晋升、教师报酬 的一部 分, 对 导师工作突 出的教师,评优评先 时优 先考虑 ,浙江 大学陈 高扬提 出 “ 把 导师 工作计入业绩 ,计算 工作量 ,学 生论文在 重要刊物上 发表 、课题获奖 的,应对 指导教师进行 奖励 ,以 体现对其工 作成果 的认可和尊重 ”。
2 0 1 1 1 费电子 2 26
研 究
随着 学期的变化 ,学 生的个人情况也会 发生变化 ,导师要有 针对 性的调整该生 的小组和教学方案 ,并在 每个 学期期末对 所指导学生进行评 定,评价结果上报 系院 。其次 ,导师要 在 学生刚入学之初 ,指 导学生参与 “ 大学 生职 业生涯规划 ”的 讨论,鼓励学生制定 自己大学期 间的职 业生涯规划 ,确定 自 己的培养计划和培养 方 向,从而有针对 性的帮助学生选择 课 程 。第三,在大学期 间,导师在解 除学 生学习、生活 困惑的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讨论 ,或参 与导师 的课题研究 , 培养 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 ( 三 )保证优质的导师资源 和配 套制度 学校可 以通过加大人才 引进或通过拓展导师范围的方法 , 保证导师资源 的质量和数量 。首先 ,学校应本着 “ 数 量扩张和 质量提高 ”的原则 ,加大人才引进 力度 ,创设各种条件 ,有 目 的、有针对性地吸引高水平 的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 以及 国外 留学人员 。其次,各高校 的教辅人员和 已退休 的老教授也是导 师有 效人选。 教辅人员作为导师的优点:本身教学任务 比较轻、 与学生接触 比较多 ,对 学生 的思想 、生活、学习、心理以及就 业等方面 了解较 多。已退休老教授作为导师的优 点:教学经验 丰富、专业科研水平较高、德高望重。所 以本科生导师队伍可 以吸收一部分教辅人员和老教授来缓解 “ 生师比”,不仅有利 于导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配套 制度方面 ,各系 院可以建立导师 工作 站,提供固 定场所 ,安排 指导教师值 班制 ,随时解答学 生的疑 问,建立 导师和学生联系的平台,比如 Q Q群、网站 ,对于学生提 出的 问题可 以随时解答 。同时对 学生配合导师工 作制 定相应 的制 度 ,比如 ,规定学生 的课 外素质教育学分 、三好测评、奖助 学金评定、入 党等影响因素有 导师 的意见 、参与导师的项 目、 经导师指 导发表 的论文 以及导师推荐 的实践活动等 ,以激发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四)建立科学 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据 调 查 , 目前 真 正 推 行 学 分 制 的 学 校 并 不 多 , 特 别 是 一 些省市属 院校基本 上仍然使用 学年学分 制。虽然 学年学分制 在 传统 的学年制基 础上有 了改进 ,增加 了选修课 、实践课 的 比例,部分适 应 了交叉学科 的要求 ,但 是 由于学年 学分制 的 实施仍 旧是 以固定学期 为基础 ,学生选课 的灵 活性 相对 较小 , 没 有真正 实现 学生 学习被动 向主动转换 的模式 ,在学 生 自主 意 识培养 、 自我个性发 展方面具 有很大 的局 限性 ,在 一定程 度 上,成为本科生导师制广泛推行 的最主 要的障碍之一 。 ( 二 )导师 的职责定位 不准 确 目前大部分学生个人 自主意识较 弱,刚刚进入大学校 园, 适应 性较差 ,他 们迫切 需要一个 “ 指导者 ”,帮助他们解 决 面 临的众 多的 问题 ,因此, “ 教 书”和 “ 育人 ”成 了大 学文
参考文献 :
【 1 ] 孔祥 国 , 周蓉 . 学年制 、学年学分制 、学分制 的比较
分析 r 丌 . 高教 论 坛 , 2 0 0 5 ( 0 1 ) .
【 2 1 冯梅 , 姬 生雷 . 学分制条件 下本科 生导师制 实施 中的 问题与对策 【 1 1 . 石 家庄 学院学报 , 2 0 1 0 ( 0 4 ) .
化培 养的重中之重 。 但 是 目前 大学 里既存在负责 教授 知识 ( 即 “ 教书 ”)的任课教师 ,又存在 负责德育 ( 即 “ 育人 ”)的 辅导员 ,那本 科生 导师 究竟 “ 导 ”什 么?恐怕大部分 学校 的 管理者、导师和 学生都不太 清楚 。虽然大 部分学校对 本科生 导师 制定 了相 关 了管理 条例和章程 ,但 是有 的太 过宽泛,有 的流 于 形 式 , 实 际 上 却 常 常 无 法 做 到 。 再 者 , 担 当导 师 的 基 本都 是学校 的 一线教师 、骨 干力量 ,本 身的教学 、科研 任务 已相 当繁重 ,因此 ,达不到指 导学生的 良好预 期。 ( 三 )师生交流不顺畅 据 了解,目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的高校在师生交流方面 , 基本 没有对学生 的行为 的约束 ,因此 ,导师 在进 行指导工 作 的时候 ,一部分学生会不参与导师的指导 ,即使导师有意见 , 也不 能给 予学生任 何处分,导致本 科生导师无法 实质性参 与 学生 的管 理,从而 使导师的积极 性受到打击 ,以至于本科 生 导师制成 为摆设 。其 次, 由于各 高校 普遍存在师 资力量贫乏 的情况 ,导师 一般指 导的学生人数 都 比较多 ,而 大多数 的专 任教师没有 专 门的办 公室,做一次指 导必须要 费尽 心思的选 择时 间和地 点,如果此 时再有学 生请 假或不去 ,那 么导师 的 工作量就又会平 白无故的加大。 ( 四)本科生导师制 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 首先 ,大 部分高校对 本科生导师 的考 核规定过于 宽泛 , 缺 乏可操作性 ,而且考核难 以量化 ,基本 靠评估 ,可 能有失 公允。而且大部 分高校对教 师的评价制度 ,其根本侧重 点在 于科研 ,教师根据 其过硬 的科研实力 ,可 以评优评先 、职 称 晋 升,根本无 暇顾 及 “ 导 ”学生。其次 ,缺 乏有效的激励 机 制 。有 些教师在指 导学生方 面,真心 的付 出 了,但是没有 得 到实质 的肯 定,导致大大挫伤 了这 部分 教师 的积 极性 ,当然 , 仅凭热情和责任感去做一件事情是 不会 长久 的。 三、学分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 一)完善学分制,奠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基础 进 一步完善学 分制 ,是本科 生导师制 良好 运行的基础 。 首先 ,在课 程设置方面 ,学校在 安排 专业 必修 课的 同时,可 以加大选修课 、 实践课 的比重 , 在现有条件下 , 开设质量较高、 内容新 颖、数量充足 的选修课和 实践课 ,允许 学生跨年级 、 跨 专业选择 。 其次 , 在教师授课方面 , 学校要尽可能的实行 “ 一 课多开 ”,相同的课程可 以有多个 教师上课 ,同一课程尽可 能开 出不 同风格、不 同特 色,学生可 以 自由选择 自己喜欢 的 教师,不仅 有利于提 高教师教授知 识的责任感 ,而 且有利于 教 学水平 的提高。第三 ,在 上课 时间安排上 ,在学 分制下 , 学生可 以根 据 自己的经 济实力 ,选择 课程 的数量 ,选 择修读 年 限,也可 以通 过灵活 安排 上课 时间,争取有更 多的、合理 的课余 时间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 负担 。 ( 二 )准确定位 ,明确本科生导师制 的职责 明确导师制 的工作职责 是导师制 能否顺利实行 的关键 , 在 实行过程 中必须要有严格 的工作职责 来规范 ,否 则,导师 制 的实施只 能流 于形式 ,因此制 定本科生 导师 制工作条例 成 为 必然 。首 先,导师和 学生应 该 以小组 的形 式,一般 以 2 - 3 人为标 准。在学 生刚入学之初 ,根 据学生入 学的基本情 况, 划分不 同的小组 ,制定适合本 小组的教学计划 和教学方案 ,

刚进 大学校 园的学生 ,由于 小学和 中学 教育是在 完全计 划条 件下进行 的 ,还没从 被动学 习中走 出来 ,对这种 自主选 课 的方式不太 适应 ,容 易造成选课 的盲 目性 。导师可 以在学 生 刚入学 的时候, 以 “ 职业 生涯规 划 ”为主题 ,引导学 生进 行讨 论,从而 让学生适合 自己的设 计学 习规 划、生活规 划和 职业规 划 。大 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 的制定 ,有利 于学生根据所 设定 的 目标 、所 计划 的阶 段,保质保 量的选择适 合 自己的课 程,从而避免选课 的盲 目性。 ( 二 )引导学生 ,构建合理 的知 识体 系 各 高校各专业 都有各 自专 门的知 识体系 ,在整 个知识体 系框架 中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还有一些外 围课程 ,以及 不同 的专业之 间的相关课程,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学生在 大学 期间的学 习毕竟是专业学习,在选择课程 的时候 ,必须要顾及 到所修 的课程结构和专业 结构 的完整性 ,才能避免专业知识能 力 的缺 陷。导师可以在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的基础上,帮助学生 理解培养 目标、 培养方案 、 专业 结构 以及相关课程之 间的关系 , 避免学生 由于理解的偏颇 ,片面的追求学分或单纯迎合个人兴 趣 ,导致学生在专业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方面 出现缺陷。 ( 三 )分类指 导,培养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学 习专业知识之 余 ,培养 学生的实 践创新 能力也是本 科生教育 的重 要环 节之一 。导师指导学生参与课外 实践活动 , 加大 课外培养 力度 ,激 发学生 的个 人潜力 ,培养学生独 立思 考、独 立分析 问题 的能 力及创新意 识,可使 学生的专 业知识 结构更为合理 ,有利 于综合 素质的提高 ,比如参与 “ 三下乡 ” 活动 、导师课题 的研究 、S R T P 、国家大 学生创业 创新训 练、 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 、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 。 二、学分制下实行本科生导 师制 存在 的问题 ( 一 )学分制的实施不够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