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2单元4 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2单元4 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2单元4 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
-少年壮志望海潮,暮岁悲情雨霖铃
一、基础夯实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
骤.雨(zhòu)良辰.好景(chén)
B.繁.华(fán)凝噎.(yē)
钓叟.(sǒu) 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堤.沙(dī)
珠玑.(jī)羌.管弄晴(qiāng)
D.叠(yǎn)凄切.(qiè)
风帘.(lián) 菱.歌泛夜(léng)
答案:D 解析:D项,“菱”应读“lí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霜雪凤池烟柳画桥吟赏烟霞
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
C.梳妆箫鼓十里荷花寒蝉凄切
D.钱塘针砭风帘翠幕晓风残月
答案:B 解析:B项,蔼—霭.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去经年
..经年:年复一年.
B.天堑
..无涯天堑:天然壕沟。
C.异日图将
..好景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D.吟赏烟霞
..烟霞:晚霞.
答案:D 解析:D项,“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4.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的情状.“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答案:B 解析:B项,“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自古"一词不是“和古人一样”的意思,而是“从古到今”之意。
5.根据课文填写所空缺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十里荷花(4)多情自古伤离别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简述开头三句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上)从“形胜”与“繁华”两个方面概括了杭州自然环境的秀丽与社会的富庶、太平景象。
(结构上)总领全篇。
7.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
开头三句写景,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
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示出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注】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毗陵(常州)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10.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情景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11.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留恋、孤寂和感伤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被贬谪郴阳时于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
12.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被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1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
该句以乐景衬哀情,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的凄清孤寂,展现了词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同时暗示了词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怨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结合背景来理解。
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这不仅是写景,还可以从中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情绪。
同时,“马嘶人起"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三、语言运用
14.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图标由“1”“汽”和椭圆组成。
“1”意为中国一汽,也指首屈一指的地位;“汽"字构成展翅的鹰形,寓意中国一汽鹰击长空,翱翔蓝天。
解析:从题干的说明文字看,这个徽标是中国一汽的车标,由此,我们就能读出徽标中椭圆内的图案正是由“1”和“汽”组成的。
题干特别指出底色为蓝,“蓝”即蓝天之“蓝",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蓝天下的事物,看“1”“汽”组成的图案,又恰似一只飞翔的雄鹰。
根据这样的分析,车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就非常明确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
宋徽宗赵佶有一次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家。
有的画师画了深山古寺的全景,有的画师画了密林掩映着深山古寺的一角.而获得第一名的画
师画了以下的画面:崇山峻岭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
一个年迈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水倒进桶里。
和尚挑水,表明附近有寺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挑水,可以想象那是座破败的古寺.寺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就表现了“藏"字.
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要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请参照画线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并简要加以解析。
(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他身披蓑衣,手持斗笠,蓑衣、斗笠仍在滴水;桥下水流湍急汹涌.老翁的打扮以及急流意味着雨骤,手持斗笠意味着雨歇。
(示例二)一间房前一口大缸,水满溢出,瓦檐仍在滴水,两个儿童在院中挑弄蚯蚓嬉戏。
缸满水溢、屋檐滴水、蚯蚓出土意味着雨骤,儿童在院中嬉戏意味着雨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