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润肺止咳杀虫论百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阐述之润肺止咳杀虫论百部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Bl. ) 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干燥块根。

别名:一窝虎、九虫根、山百根、牛
虱鬼、百条根、肥百部、药虱药、九十九天根。

原植物直立百部别名
百部袋,散布于华东及河北、新疆、河南、湖北、四川、贵州;蔓生
百部别名婆妇草、大叶百部、蔓草百部,散布于华东及陕西、河南、
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主产江苏、安徽、浙江;对叶百部别名大
百部、穿山薯、大叶百部、大春根菜、大春根药、野天门冬根,散布
于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主产福建、湖北、广东、四川、贵州。

商品中前二种称为“小
百部”,后者为“大百部”。

本品药材性状: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修长,皱缩曲折,长5~12cm,直径 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
间或有横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展,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气微,味甘、苦;蔓生百部两头稍狭细,
表面多不规则皱褶和横皱纹;对叶百部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
8~24cm,直径 0.8~2cm,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固,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本品尝甘、苦,性微温;归肺经。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

中医临床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
蛲虫病,阴痒。

现代药理研究表示:百部有镇咳,祛痰,平喘,杀虫,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以及中枢克制作用等。

百部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本草图经》曰:“百部根,旧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
有之。

春生苗作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
如芋子。

一撮乃十五、六枚,黄白色,二月、三月、八月采,暴干用。

古今方书治嗽多用。

” 《证类本草》并载有衡州百部、滁州百部与峡
州百部图。

百部根是正名,白并、玉箫、箭杆、婆妇草,野天门冬等是异名。

古时已有人以天门冬根误作百部根,也有以萱草根充任百部销售的记载。

《本草图经》所载“衡州百部”为大百部;“滁州百部”为直立
百部;“峡州百部”为羊齿天门冬。

均为地道百部。

李时珍言细叶如
茴香叶的小叶百部为羊齿天门冬或石刁柏植物。

百部产地,依《本草
图经》谓“江、湖、淮、陕、齐、鲁”,以滁州、衡州、峡州为首推。

药材质量以《本草品汇精要》谓以根肥润者为佳。

需要重申指出的是
然小叶百部根源于天冬属植物羊天冬根,非百部下植物根,但古确作百部使用。

已明羊天冬根亦是百部中品
种之一。

得一提的是,因为百部存在的混杂,免惹起一些有争
的,如《中大辞典》在百部根“ ” 下引《滇南本草》
的百部是小叶百部。

《中国典》百部的功能与主治下所的“有
肺下气止咳⋯⋯”与代本草的“有肺上气止咳” 不一样:《高
等植物》把蔓生百部称百部,其依照是《植物名考》的江西
百部,其有可的百部是宋《本草》所直立百部与大百部。

百部素来以百部科百部下植物正品,但唐朝已有天冬属植物充任百部的状况,致李珍亦百部有叶如茴香者,故《目》
以野天冬百部之名,是有它的史原由的。

百部科百部,根
据近代科学研究的果,已本草百部所的效是正确的。

但天冬属土百部,还没有有科学研究告,然从植物关系来看,土百部与天冬的效,可能靠近。

所以,在咳方面可能有些作用,惟在虫方面,那就不必定能与真实百部科百部相提并了。

直立百部含直立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百部碱、霍多林碱及叶百部碱等;蔓生百部含百部碱、百部次碱、百
部定碱、异百部定碱、蔓生百部碱、异蔓生百部碱、异百部次碱及原
百部碱等,茎叶含百部叶碱;对叶百部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
叶百部碱、百部次碱、次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斯替宁碱等,别的,还含糖、脂类、蛋白质、灰分及甲酸、醋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多花百部,散布于江西;(2)云南百部,别名丽江百部、线叶百部、狭叶百部;块根肉质,短圆状卵形;
散布于云南,为其特有药用植物,功能同大叶百部;(3)细花百部,别名大百部、小花百部、披针叶百部;块根肉质,成束,长纺锤形;
散布于广东、海南,块根润肺止咳,杀虫止痒;海南作百部药用;(4)狭叶百部,散布于云南丽江;
( 5)山文竹(百合科),根修长圆锥形或长柱形,多歪曲,长
8~25cm,直径 0.4~1cm,表面淡灰黄色至淡黄棕色,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上端略膨大,质硬脆,断面淡棕色,角质样,中柱类白色,味
微甘苦;散布于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湖北个别地
区曾作大百部使用,广西南宁混称百部;(6)羊齿天门冬,散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安徽、浙江,块根(土百部)用于肺痨久咳,骨蒸潮热,顿咳,小儿疳积,牙痛,跌打损害,外用于疥癣;甘肃、四川称其为土百部,云南称小百部、滇百部、丽
江百部;据本草考据以为,固然本品非百部下植物块根,但古时确做
百部药用,现已证明羊齿天门冬块根亦是百部中药品种之一;(7)短梗天门冬,根茎横生,簇生肉质根十数条,先端膨大呈纺锤形;分
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块根(土
百部)用于咳嗽痰多,气逆;湖南、云南称其为山百部;(8)昆明天门冬,块根十数条簇生,每根呈纺锤形,长7~10cm,直径约 5mm,表面土棕色,多纵褶及纵皱,尾端鼠尾状;云南昆明地域混称其为百
部;( 9)密齿天门冬,块根纺锤形,状如大麦冬,长1~2cm,直径0.8cm,表面土棕色,有纵褶,距根头远生,上部连根长约10cm;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云南腾冲民间以此为百部;(10)石刁柏,别名细叶百部;干燥块根数个或数十个成簇,亦有单个散在者,呈长
圆柱形或修长圆锥形,多歪曲,长10~25cm,直径约 4mm,表面黄白色或土黄色,有不规则沟槽,上端略膨大,少量残留茎基。

质地柔韧,断面肉质,淡黄白色,中柱椭圆形,色黄,味微甘、苦;散布于新疆,各地多有种植,块根(小百部)用于肺热,疳积,外用于皮肤疥癣及
寄生虫病;本品在广西作百部药用;嫩根茎(芦笋)可作蔬菜食用,
最近几年并已研制多种保健食品,用于防癌治癌;(11)肥厚石刁柏,干燥块根修长圆锥形或长形,多歪曲,长10~20cm,上部直径约 0.8cm,表面黄棕色,有纵皱,质硬脆,断面淡棕色,角质样,木部类白色,
味微甘、苦;湖北个别地域混称本品为大百部、湖北大百部;(12)
文竹,别名小百部;块根往常数 10 个成簇,呈长圆柱形,长 10~30cm,
直径 3~6mm,表面黄白色或土黄色,有抽皱及不规则的沟槽,质柔韧;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各地常有种植,块根用于肺痨咳嗽,痰喘,阿米
巴痢疾;广西个别地域以其块根作“小百部”入药;(13)滇南天门冬,散布于云南;块根当地民间作百部或土百部药用;(14)万寿竹,散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安徽、福建、台湾;云南红河地域有以此
混称“细百部”;本品根长圆柱形而细瘦,簇生于根茎上而膨大成块
根,易与百部相差别;( 15)小萱草,西南地域及贵阳曾发现有以此
属植物块根混称百部者;山西个别地域也曾发现以同属植物黄花菜根
误作百部药用者。

(16)惠兰(兰科),别名九节兰、化气兰、长叶兰,散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根皮用于久咳,蛔虫病,头虱(煎水洗);陕西称
其为土百部;( 17)春兰,散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根
用于跌打损害,骨折,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尿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狂犬咬伤;陕西曾以其误作百部药用,虽已纠正,但仍有错用,四
川西南地域称其为土百部,会理称兰草百部;(18)翠雀花(毛茛科),散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云南,根含漱用于风热牙痛;
河北北部称其为百部草,陕西榆林混称为百部,仅作除“四害”之用;( 19)马蔺(鸢尾科),全国大多数省区有分
布,根用于急性咽喉肿痛,病毒性肝炎,痔疮,牙痛;甘肃个别地域曾误以其为百部;( 20)百灵草(萝藦科),别名云百部,散布于云南,全草舒筋活络,补虚平喘;(21)竹叶祥瑞草(鸭跖草科),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根用于月经不调,神经性头痛;四川宁南称其为土百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