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梳理-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https://img.taocdn.com/s3/m/4c8c426790c69ec3d5bb7591.png)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E△ABC中,∠C=90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的余弦可表示为CBA= ∠A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名师提醒:1、sinA、∠cosA、tanA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2、取值范围<sinA< cosA< tanA>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名师提醒:1、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根据定义应用直角三角形性质算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表格进行记忆2、当时,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sin A3、几个特殊关系:⑴sinA+cos2A= ,tanA=⑵若∠A+∠B=900,则sinA= cosA.tanB= 】三、解直角三角形: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个已知元素,求出另外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RT∠ABC中,∠C900 三边分别为a、b、c⑴三边关系:⑵两锐角关系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sinB cosB tanB【名师提醒: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元素应至少有一个是当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相应的边角关系解决】3、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有关概念⑴仰角和俯角:如图:在用上标上仰角和俯角⑵坡度坡角:如图:斜坡AB的垂直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用i表示,即i=坡面与水平面得夹角为用字母α表示,则i=hl=⑶方位角:是指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0的水平角如图:OA表示OB表示OC表示(也可称西南方向)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⑴把实际问题抓化为数字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⑵根据条件特点选取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去解直角三角形⑶解数学问题答案,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名师提醒:在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中,先构造符合题意的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用多少度角的哪种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例1 (•内江)如图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12B.55C.1010D.255思路分析: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如图:连接CD交AB于O,根据网格的特点,CD⊥AB,在Rt△AOC中,CO=2211+=2;AC=2213+=10;则sinA=OCAC=255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CD并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对应训练1.(•贵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sin∠AOB的值等于()A.55B.52C.32D.121.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过A作AC⊥x轴于C,利用A点坐标为(2,1)可得到OC=2,AC=1,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A,然后根据正弦的定义即可得到sin∠AOB的值.解答:解:如图过A作AC⊥x轴于C,∵A点坐标为(2,1),∴OC=2,AC=1,∴OA=22OC AC+=5,∴sin∠AOB=1555ACO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考查了点的坐标与勾股定理.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2 (•孝感)计算:cos245°+tan30°•sin60°= .思路分析:将cos45°=22,tan30°=33,sin60°=32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解:cos245°+tan30°•sin60°=12+33×32=12+12=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熟练记忆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应训练(•南昌)计算:sin30°+cos30°•tan60°.思路分析:分别把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代入,再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原式=13322+⨯=1322+=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点三: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例3 (•安徽)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6.思路分析:过C作CD⊥AB于D,求出∠BCD=∠B,推出BD=C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C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过C作CD⊥AB于D,∴∠ADC=∠BDC=90°,∵∠B=45°,∴∠BCD=∠B=45°,∴CD=BD,∵∠A=30°,AC=23,∴CD=3,∴BD=CD=3,由勾股定理得:AD=22=3,AC CD∴AB=AD+BD=3+3,答:AB的长是3+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对应训练3.(•重庆)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出∠B=60°,求出∠C=30°,求出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60°,∵∠BAC=90°,∴∠C=180°-90°-60°=30°,∴BC=2AB=4,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22BC AB-=-=,4223∴△ABC的周长是AC+BC+AB=23+4+2=6+23.答:△ABC的周长是6+2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例4 (•张家界)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个岛屿,其平面图如图甲所示,小明据此构造出该岛的一个数学模型如图乙所示,其中∠B=∠D=90°,AB=BC=15千米,CD=32千米,请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该岛的周长和面积;(结果保留整数,2≈1.41436≈2.45)(2)求∠ACD的余弦值.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连接AC ,根据AB =BC =15千米,∠B =90°得到∠BAC =∠ACB =45° AC =152千米,再根据∠D =90°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后即可求周长和面积; (2)直接利用余弦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1)连接AC∵AB =BC =15千米,∠B =90°∴∠BAC =∠ACB =45° AC =152千米 又∵∠D =90°∴AD =22 -AC CD =22(152)(32)123-=(千米)∴周长=AB +BC +CD +DA =30+32+123=30+4.242+20.784≈55(千米) 面积=S △ABC +18 6 ≈157(平方千米) (2)cos ∠ACD =CD 321==AC 515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与时事相结合提高了同学们解题的兴趣,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求解. 对应训练6.(•益阳)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 )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 处行驶到C 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 =75°. (1)求B 、C 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3≈1.732,60千米/小时≈16.7米/秒)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于A到BC的距离为30米,可见∠C=90°,根据75°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BC的距离;(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到汽车的速度,与60千米/小时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法一:在Rt△ABC中,∠ACB=90°,∠BAC=75°,AC=30,∴BC=AC•tan∠BAC=30×tan75°≈30×3.732≈112(米).法二:在BC上取一点D,连接AD,使∠DAB=∠B,则AD=BD,∵∠BAC=75°,∴∠DAB=∠B=15°,∠CDA=30°,在Rt△ACD中,∠ACD=90°,AC=30,∠CDA=30°,∴AD=60,CD=303,BC=60+303≈112(米)(2)∵此车速度=112÷8=14(米/秒)<16.7 (米/秒)=60(千米/小时)∴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理解正切函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聚焦山东中考】1.(•济南)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13B.12C.22D.31.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A.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C.扩大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3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绝对值与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知cosA-12=0,sinB-22=0,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A、∠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算出∠C的度数即可.解答:解:∵|cosA-12|+(sinB-22)2=0,∴cosA-12=0,sinB-22=0,∴cosA=12,sinB=22,∴∠A=60°,∠B=45°,则∠C=180°-∠A-∠B=180°-60°-45°=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潍坊)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一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与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米,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1)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2=1.41);(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米/小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用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5.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分别在Rt△ADC与Rt△BDC中,利用正切函数,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继而求得AB的长;(2)由从A到B用时2秒,即可求得这辆校车的速度,比较与40千米/小时的大小,即可确定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解答:解:(1)由題意得,在Rt△ADC中,AD=CD==21 3tan303=36.33,在Rt△BDC中,BD=CD==7 3tan303=12.11,则AB=AD-BD=36.33-12.11=24.22≈24.2(米)。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f3115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3.png)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是对于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的整理复习。
一、基本概念1.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直角(90°)的三角形。
2.角的三要素:角的名称、角的度数、角的符号(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二、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1.0°和90°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sin:sin0° = 0,sin90° = 1;余弦函数cos:cos0° = 1,cos90° = 0;正切函数tan:tan0° = 0,tan90° 不存在。
2.30°和60°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sin:sin30° = 1/2,sin60° = √3/2;余弦函数cos:cos30° = √3/2,cos60° = 1/2;正切函数tan:tan30° = 1/√3,tan60° = √3三、三角函数在特定角度的性质1. 正弦函数sin的性质:当角A的终边经过点(x,y)时sinA = y/r其中r是点(x,y)到原点(0,0)的距离。
2. 余弦函数cos的性质:当角A的终边经过点(x,y)时cosA = x/r其中r是点(x,y)到原点(0,0)的距离。
3. 正切函数tan的性质:当角A的终边经过点(x,y)时tanA = y/x其中x不等于0。
4.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三角函数sin、cos、tan均是周期函数,其中sin和cos的周期是360°或2π弧度,tan的周期是180°或π弧度。
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1.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根据三角函数在标准位置上的定义,可以计算出不同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2.夹角的三角函数值:两个夹角相等的三角函数值相等,例如sin(A+B)=sinC。
初中数学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初中数学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79b33eccbff121dd3683fc.png)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一、知识点讲解: 1、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 (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为 2、其他有关公式 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 3、角三角形的条件 在除直角C外的五个元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4、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关系式 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勾通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结合部,只要题目中已知加未知的三个元素中有边,有角,则一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应如何从三角函数的八个公式中迅速而准确地优选出所需要的公式呢? (1)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已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2)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斜边放在分母),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3)在优选公式时,尽量利用已知数据,避免“一错再错”和“累积误差”。
5、直角三角形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这是数形结合为一种形式,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2)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而把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3)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 二、例题解析: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和是16cm,另一条直角边为8cm,求它的面积, 解:设斜边为c,一条直角边为a,另一条直角边b=8cm,由勾股定理可得,由题意,有c+a=16 ,b=8 说明:(1)由于知两边和及第三边的长,故相当于存在两个未知量,因为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沟通关系。
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点系统复习 第四章 三角形 人教版1 第六节 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点系统复习 第四章 三角形 人教版1 第六节 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50611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a.png)
(1)求两位市民甲、乙之间的距离CD;
解:∵斜坡CF的坡比i=1∶3,DG=30 m, DG 1
∴GC=3, ∴GC=3DG=90 m, 在Rt△DGC中, DC= DG2+GC2=30 10 m. 答:两位市民甲、乙之间的距离CD为30 10 m.
(2)求此时飞机的高度AB.(结果保留根号) 过点D作DH⊥AB,垂足为点H,则DG=BH=30 m,DH=BG,设BC=x m, 在Rt△ABC中,∠ACB=45°, ∴AB=BC=x m,∴AH=AB-BH=(x-30) m, 在Rt△ADH中,∠ADH=30°,
AH x-30 3 ∴tan 30°=DH=x+90= 3 ,∴x=60 3+90, 经检验,x=60 3+90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AB=(60 3+90) m.答:此时飞机的高度AB为(60 3+90) m.
的树影BC长为m,则大树AB的高为
(A )
A.mcos
α-sincos
α-tan
α
D.sinm α-cosm α
4.★(2022·随州第9题3分)如图,已知点B,D,C在同一直线的水平地
面上,在点C处测得建筑物AB的顶端A的仰角为α,在点D处测得建筑物
AB的顶端A的仰角为β,若CD=a,则建筑物AB的高度为
解:过点B作BC⊥AD,交DA的延长线于点C,设AC=x m,∵AD=50 m, ∴CD=AC+AD=(x+50) m,在Rt△ABC中,∠CAB=60°, ∴BC=AC·tan 60°= 3x m, 在Rt△BCD中,∠BDC=45°, ∴tan 45°=BCCD=1,∴BC=CD, ∴ 3x=x+50,∴x=25 3+25, ∴AC=(25 3+25) m,∴AB=2AC=50 3+50≈137(m), 答:古亭与古柳之间的距离AB的长约为137 m.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79749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5.png)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是中考数学的⼀⼤考点,但相关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分的难,下⾯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是⼩编为⼤家带来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解直⾓三⾓形的依据(1)⾓的关系:两个锐⾓互余;(2)边的关系:勾股定理;(3)边⾓关系:锐⾓三⾓函数 2.解直⾓三⾓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已知斜边和⼀个锐⾓解直⾓三⾓形;(2)已知⼀条直⾓边和⼀个锐⾓解直⾓三⾓形;(3)已知两边解直⾓三⾓形. 3.解直⾓三⾓形的应⽤: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课前预习】 1、在Rt△ABC中,∠C=90°,根据已知量,填出下列表中的未知量: a b c ∠A ∠B 6 30° 10 45° 2、所⽰,在△ABC中,∠A=30°,,AC= ,则AB= . 变式:若已知AB,如何求AC? 3、在离⼤楼15m的地⾯上看⼤楼顶部仰⾓65°,则⼤楼⾼约 m. (精确到1m, ) 4、铁路路基横断⾯为⼀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1:,顶宽为3⽶,路基⾼为4⽶, 则坡⾓= °,腰AD= ,路基的下底CD= . 5、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向⾛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向⾛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 m. 【解题指导】 例1 在Rt△ ABC中,∠C=90°,AD=2AC=2BD,且DE⊥AB. (1)求tanB;(2)若DE=1,求CE的长. 例2 34-4所⽰,某居民⼩区有⼀朝向为正南⽅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楼是⾼6m的⼩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的前⾯15m处要盖⼀栋⾼20m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平线的夹⾓为32°时. (1)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若新楼的影⼦刚好部落在居民楼上,则两楼应相距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3某校初三课外活动⼩组,在测量树⾼的⼀次活动中,34-6所⽰,测得树底部中⼼A到斜坡底C的⽔平距离为8.8m.在阳光下某⼀时刻测得1m的标杆影长为0.8m,树影落在斜坡上的部分CD=3.2m.已知斜坡CD的坡⽐,求树⾼AB.(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4 ⼀副直⾓三⾓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 【巩固练习】 1、某坡⾯的坡度为1: ,则坡⾓是_______度. 2、已知⼀斜坡的坡度为1:4,⽔平距离为20m,则该斜坡的垂直⾼度为 . 3、河堤的横断⾯1所⽰,堤⾼BC是5m,迎⽔斜坡AB长13m,那么斜坡AB的坡度等于 . 4、菱形在平⾯直⾓坐标系中的位置2所⽰, ,则点的坐标为 . 5、先锋村准备在坡⾓为的⼭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平距离为5⽶,那么这两树在坡⾯上的距离AB为 . 6、⼀巡逻艇航⾏⾄海⾯处时,得知其正北⽅向上处⼀渔船发⽣故障.已知港⼝处在处的北偏西⽅向上,距处20海⾥; 处在A处的北偏东⽅向上,求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4,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 cm. 2、某⼈沿着有⼀定坡度的坡⾯前进了10⽶,此时他与⽔平地⾯的垂直距离为⽶,则这个坡⾯的坡度为__________. 3、已知5,在△ABC中,∠A=30°,tanB= ,BC= ,则AB的长为__ ___. 4、6,将以A为直⾓顶点的等腰直⾓三⾓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使点与C重合,连结,则的值为 . 5、7所⽰,在⼀次夏令营活动中,⼩亮从位于A点的营地出发,沿北偏东60°⽅向⾛了5km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向⾛了若⼲千⽶到达C地,测得A地在C地南偏西30°⽅向,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A) (B) (C) (D) 6、8,⼩明要测量河内岛B到河边公路l的距离,在A测得,在C测得,⽶,则岛B到公路l的距离为( )⽶. (A)25 (B) (C) (D) 7、9所⽰,⼀艘轮船由海平⾯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向⾏驶40海⾥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的⽅向⾏驶40海⾥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 (A)30海⾥ (B)40海⾥ (C)50海⾥ (D)60海⾥ 8、是⼀⽔库⼤坝横断⾯的⼀部分,坝⾼h=6m,迎⽔斜坡AB=10m,斜坡的坡⾓为α,则tanα的值为( ) (A) (B) (C) (D) 9、11,A,B是公路l(l为东西⾛向)两旁的两个村庄,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东45°⽅向上. (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便村民出⾏,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 10、是⼀个半圆形桥洞截⾯⽰意图,圆⼼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位线,CD∥AB,且CD = 24 m,OE⊥CD于点E.已测得sin∠DOE = .(1)求半径OD;(2)根据需要,⽔⾯要以每⼩时0.5 m的速度下降,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将⽔排⼲? 11、所⽰,A、B两城市相距100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条⾼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向上. 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 ) 12、,斜坡AC的坡度(坡⽐)为1: ,AC=10⽶.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条彩带AB 相连,AB=14⽶.试求旗杆BC的⾼度. ⼆、选做题: 13、,某货船以每⼩时20海⾥的速度将⼀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向的B处,经过16⼩时的航⾏到达.此时,接到⽓象部门的通知,⼀台风中⼼正以40海⾥每⼩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o⽅向移动,距台风中⼼200海⾥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⑴ 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⑵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到达后多少⼩时内卸完货物? 14、所⽰,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接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c4ec24a8114431b80dd802.png)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给大家整理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1解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函数(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设BC=a,CA=b,AB=c,锐角A的四个三角函数是:(1)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ca,(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cb,(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 A=ba,(4)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aAAAb的对边的邻边cot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锐角A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2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明确(1)ca,cb,ba,ab四个比值的大小同△ABC的三边的大小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即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四个三角函数也是固定的;(2)sinA不是sinA的乘积,它是一个比值,是三角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3)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推导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平方关系:122sinCOS(2)倒数关系:tana cota=1(3)商数关系:sincoscot,cossintan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事还要注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2)sinsin22是的简写,读作“sin的平方”,不能将22sin 写成sin前者是a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无意义;(3)这里应充分理解“同角”二字,上述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角必须相同,如1cottan,1223030cossin22,而1cossin22就不一定成立。
中考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
![中考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da012d9ec3d5bbfc0a74ce.png)
《解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A 、tanA 、cot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5.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二、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如右图,在Rt △ABC 中,∠C=900,如果锐角A 确定:(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A 的对边斜边(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A 的邻边a b ,c 222a b c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的比值,它只是一个数值,其大小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而与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sinA 、cosA 、tanA 、cotA 是一个整体符号,即表示∠A 四个三角函数值,书写时习惯上省略符号“∠”,但不能写成sin ·A ,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时,其三角函数中符号“∠”不能省略,应写成sin ∠BAC ,而不能写出sinBAC.(3)sin 2A 表示(sinA)2,而不能写成sinA 2. (4)三角函数有时还可以表示成等.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要点诠释:1. 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A 是∠A 的函数.同样,cosA 、tanA 、cotA 也是∠A 的函数,其中∠A 是自变量,sinA 、cosA 、tanA 、cotA 分别是对应的函数.其中自变量∠A 的取值范围是0°<∠A <90°,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sinA <1,0<cosA <1,tanA >0,cotA >0.2.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余角三角函数关系:“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cotA=tanB.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A +cos 2A=1;3.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A 30°45°60°sinAcosAtanA1cotA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sin cos 1tanA=,cot ,tan .cos sin cot A A A A A A A==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解含30°、60°角的直角三角形、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几何计算题的基本工具. 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一些相等关系,如图:角角关系:两锐角互余,即∠A+∠B=90°; 边边关系:勾股定理,即;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即要点诠释:解直角三角形,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起来只有下列两种情形: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和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斜边和一锐角).这两种情形的共同之处:有一条边.因此,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条件是:至少已知一条边.Rt △ABC由求∠A ,∠B=90°-∠A ,由求∠A ,∠B=90°-∠A ,sin ,cos ,tan ,cot a b a b A A A A c c b a====sin ,cos ,tan ,cot b a b a B B B B c c a b====,∠B=90°-∠A,,∠B=90°-∠A,,要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1.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2.常见的应用问题类型(1) 仰角与俯角:(2)坡度:;坡角:.(3)方向角:要点诠释: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直角三角形),就是要舍去实际事物的具体内容,把事物及它们的联系转化为图形(点、线、角等)以及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借助生活常识以及课本中一些概念(如俯角、仰角、倾斜角、坡度、坡角等)的意义,也有助于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当需要求解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恰当地作高,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求解.2.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用相似三角形边的比的计算具有一般性,适用于所有形状的三角形,而三角函数的计算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解决问题,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先考虑三角函数,可以使过程简洁。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fe46b9844769eae009ede6.png)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 b 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4.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sin=∠=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sinα21 22 23cos α 23 22 21tan α 33 1 3cot α3133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22=+A A(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8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8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7e36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a.png)
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 i 表示;
比)、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α 叫坡角,i=
h
tan α= .如图(3)
l
第16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一般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
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
方向角
标方向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
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度.如图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2)sin ∠ADC的值.
∵AD 是△ABC 的中线,
1
∴CD= BC=2,∴DE=CD-CE=1.
2
∵AE⊥BC,DE=AE,∴∠ADC=45°,
AE
2
∴sin ∠ADC=
=
.
DE
2
第25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规律方法]
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
(1)构造直角三角形.
(2)理清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3)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问题.
第26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研究4
解题模型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常见解直角三角形模型
■命题角度1:母子型
基本
模型
AB=AB;BD+DC=BC
第27页
BC=BC;AD+DB=AB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演变
模型
BC=EF;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对接教材]
人教:九下P60~P84;
北师:九下P2~P27;
初三解直角三角形.docx
![初三解直角三角形.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722dd0a856a561252d36fed.png)
辅导讲义(1) 三边关系:a 2+b 2=c 2,(2) 角关系:ZA+ZB=—,sin B = — ,cos A =—,cos B = —, tan A c c c c 二、同步题型分析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已知:如图,ADDBC,F 是AB 中点,DF 交CB 延长线于点E, CE = CD ,则图中与ZADE 相等的 有 ,与ZADE 互余的角有 ___ •解题分析:(1)注意题中直线的平行关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相等角(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哪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Rt △的两个锐角互余进行处理1. 几何题注意先标清题屮给出的条件,寻找突破门;sin A (3)边角关系:AB(亍2.灵活运用平行线性质;3.注意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瑪例题3如图,A、C是ZMON的0M边上两点,A3丄0W于B,CD丄ON于D, 若OA=-,OB=CD,OD+AB=1 求ZMON的度数.2解题分析:(1)注意分析OD+AB二1二20A,可联想到三角形中的性质,延长0D至II,使得DII二AB,连CII;(2)利用三角形全等,可确定OA=CH=| OH,可得ZA=30°;(3)本题主要注意截长补短方法的运用.1.先标出己知条件,通过己知条件推导岀其中隐含的条件,再灵活运用这些条件解题;2.注意截长补短方法的运用;3.在Rt△屮,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如图,已知在AABC中,ZACB = 90°, AC = BC, AE 丄BE于E, AE = -BD . 2求证:BZ)平分ZABC.4解题分析:(1)延长AE、BC,相交点F,连接CE;(2)灵活利用:在Rt△中,斜边上的小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同时注意垂直平分线定理的运用. 詈衣采弑一弑./1.己知:如图所示,AE、BD相交于点C, M、F、G分别是AD、BC、中点,AB = AC, DC = DE .求证:MF = MG .解题分析:连接AF、DG.灵活运用刚学的相关知识(在Rt△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处理.2.如图,在AA3C^,Z3 = 40o,ZC = 20°,AD 丄C4于人交BC于D .求证:CD = 2AB.解题分析:取CD 中点连接AM.灵活运用刚学的相关知识(在Rt △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处理.3. 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1, P 是AB±不与A,3重合的任意一点,PQ 丄BC , QR 丄AC, RS 1 AB t Q,R,S为垂足,设BP = x, AS = y.求(1)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当SP =丄时,求AP 的长; 4(3) 当点P 与S 重合时,与4R 的长各为多少?解题分析:在Rt △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2024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直角三角形
![2024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直角三角形](https://img.taocdn.com/s3/m/a4aa01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2024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直角三角形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2.证明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无需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5.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性质1.两锐角之和等于90°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若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应用时需先证明)2.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cba222=+判定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时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的和时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数:像15,8,17这样,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勾股数满足两个条件:①满足勾股定理②三个正整数【题型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典例1】(2022•绍兴)如图,把一块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B 放在直线EF 上,∠C =30°,AC ∥EF ,则∠1=()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若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c b a 222=+面积公式,其中a 是底边常,hs 是底边上的高ch S 21ab 21==A.30°B.45°C.60°D.75°【答案】C【解答】解:∵AC∥EF,∠C=30°,∴∠C=∠CBF=30°,∵∠ABC=90°,∴∠1=180°﹣∠ABC﹣∠CBF=180°﹣90°﹣30°=60°,故选:C.1.(2022•岳阳)如图,已知l∥AB,CD⊥l于点D,若∠C=40°,则∠1的度数是()A.30°B.40°C.50°D.60°【答案】C【解答】解:在Rt△CDE中,∠CDE=90°,∠DCE=40°,则∠CED=90°﹣40°=50°,∵l∥AB,∴∠1=∠CED=50°,故选:C.2.(2023•贵州)5月26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在“自动化立体库”中有许多几何元素,其中有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顶角为120°,腰长为12m,则底边上的高是()A.4m B.6m C.10m D.12m【答案】B【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在△ABC中,∠BAC=120°,AB=AC,∴∠B=∠C=(180°﹣∠BAC)=30°,又∵AD⊥BC,∴AD=AB=12=6(m),故选:B【题型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典例2】(2023•恩施州)《九章算术》被称为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书中记载:“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从之不出二尺,邪之适出.问户高、广、邪各几何?”译文:今有门,不知其高宽;有竿,不知其长短,横放,竿比门宽长出4尺;竖放,竿比门高长出2尺;斜放,竿与门对角线恰好相等.问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各是多少(如图)?答: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分别是8,6,10尺.【答案】8,6,10.【解答】解:设门对角线的长为x尺,则门高为(x﹣2)尺,门宽为(x﹣4)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x﹣4)2+(x﹣2)2,即x2=x2﹣8x+16+x2﹣4x+4,解得:x1=2(不合题意舍去),x2=10,10﹣2=8(尺),10﹣4=6(尺).答:门高8尺,门宽6尺,对角线长10尺.故答案为:8,6,10.1.(2023•天津)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弧所在圆的半径都相等),两弧相交于M,N两点,直线MN分别与边BC,AC相交于点D,E,连接AD.若BD=DC,AE=4,AD=5,则AB的长为()A.9B.8C.7D.6【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2AE=8,DA=DC,∴∠DAC=∠C,∵BD=CD,∴BD=AD,∴∠B=∠BAD,∵∠B+∠BAD+∠C+∠DAC=180°,∴2∠BAD+2∠DAC=180°,∴∠BAD+∠DAC=90°,∴∠BAC=90°,在Rt△ABC中,BC=BD+CD=2AD=10,∴AB===6,故选:D.2.(2023•东营)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30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40km至C港,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50km.【答案】50.【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DAB=60°,∠FBC=30°,AD∥EF,∴∠DAB=∠ABE=60°,∴∠ABC=180°﹣∠ABE﹣∠FBC=90°,在Rt△ABC中,AB=30km,BC=40km,AC===50(km),∴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50km,故答案为:503.(2023•安徽)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在著作《平三角举要》中,对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证明,证明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直角三角形,得出了一个结论:如图,AD是锐角△ABC的高,则BD=(BC+).当AB=7,BC=6,AC=5时,CD=1.【答案】1.【解答】解:∵BD=(BC+),AB=7,BC=6,AC=5,∴BD=(6+)=5,∴CD=BC﹣BD=6﹣5=1,故答案为:1.4.(2023•广安)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底面周长为16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A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处,则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10cm.(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解答】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连接B′A,则B′A即为最短距离,B′A===10(cm).故答案为:10.【题型3:勾股定理与弦图、拼图】【典例3】(2020•随州)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西方国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古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如图1),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流传至今.(1)①请叙述勾股定理;②勾股定理的证明,人们已经找到了400多种方法,请从下列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中任选一种来证明该定理;(以下图形均满足证明勾股定理所需的条件)(2)①如图4、5、6,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部作正方形、半圆、等边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3个;②如图7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设图中两个月形图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S3,请判断S1,S2,S3的关系并证明;(3)如果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勾股树”.在如图9所示的“勾股树”的某部分图形中,设大正方形M的边长为定值m,四个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已知∠1=∠2=∠3=∠α,则当∠α变化时,回答下列问题:(结果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①a2+b2+c2+d2=m2;②b与c的关系为b=c,a与d的关系为a+d=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①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或者: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②证明:在图1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中间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即c2=ab×4+(b﹣a)2,化简得:a2+b2=c2.在图2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中间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即(a+b)2=c2+ab×4,化简得:a2+b2=c2.在图3中,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即(a+b)(a+b)=ab×2+c2,化简得:a2+b2=c2.(2)①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3个;故答案为3;②结论:S1+S2=S3.∵S1+S2=()2+()2+S3﹣()2,∴S1+S2=π(a2+b2﹣c2)+S3,∴a2+b2=c2.∴S1+S2=S3.(3)①a2+b2+c2+d2=m2;②b与c的关系为b=c,a与d的关系为a+d=m.故答案为:m2;b=c,a+d=m.1.(2022•湘潭)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如图),并用它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被称为“弦图”.若“弦图”中小正方形面积与每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均为1,α为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则tanα=()A.2B.C.D.【答案】A【解答】解:由已知可得,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4+1=5,设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短直角边为b,则a2+b2=5,a﹣b=1,解得a=2,b=1或a=1,b=﹣2(不合题意,舍去),∴tanα===2,故选:A.2.(2022•永州)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赵爽弦图”,极富创新意识地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AE=3.【答案】3.【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AB=BC=CD=DA=5,EF=FG=GH=HE=1,根据题意,设AF=DE=CH=BG=x,则AE=x﹣1,在Rt△AED中,AE2+ED2=AD2,∴(x﹣1)2+x2=52,解得:x1=4,x2=﹣3(舍去),∴x﹣1=3,故答案为:3.一.选择题(共7小题)1.在Rt△ABC中,若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40°B.45°C.50°D.60°【答案】C【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4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40°=50°.故选:C.2.如图,在△ABC中,∠ACB=90°,点D在AB上,沿CD折叠,使A点落在BC边上的E点,若∠B=2 6°,则∠CDE的度数为()A.52°B.71°C.72°D.81°【答案】B【解答】解:∵∠ACB=90°,∠B=26°,∴∠A=90°﹣26°=64°,根据折叠,∠CDE=∠ADC,∠ACD=∠BCD=45°,∴∠ADC=180°﹣45°﹣64°=71°,∴∠CDE=∠ADC=71°,故选:B.3.如图,在△ABC中,∠C=90°,∠A=15°,点D是AC上一点,连接BD,∠DBC=60°,BC=2,则A D长是()A.4B.5C.6D.8【答案】A【解答】解:∵∠C=90°,∠DBC=60°,∴∠BDC=90°﹣∠DBC=30°,∴BD=2BC=4,∵∠A=15°,∴∠ABD=∠BDC﹣∠A=15°,∴∠A=∠ABD=15°,∴AD=BD=4,故选:A.4.以2,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A.B.C.4D.5【答案】B【解答】解:以2,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故选:B.5.下列各组数据是勾股数的是()A.,,B.4,5,6C.0.3,0.4,0.5D.9,40,41【答案】D【解答】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0.32+0.42=0.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但不是整数,故不符合题意;D、92+402=41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且9,40,41是正整数,故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已知AB⊥BD,CD⊥BD,若用“HL”判定Rt△ABD和Rt△CDB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D=CB B.∠A=∠C C.BD=DB D.AB=CD【答案】A【解答】解:∵AB⊥BD,CD⊥BD,∴∠ABD=∠CDB=90°,A.AD=C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能推出Rt△ABD和Rt△CDB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A=∠C,∠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D=∠CDB,BD=DB,不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Rt△ABD和Rt△CDB 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D,∠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A.28°B.59°C.60°D.62°【答案】B【解答】解: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且AE=AE,∴△CAE≌△DAE(HL),∴∠CAE=∠DAE=∠CAB,∵∠B+∠CAB=90°,∠B=28°,∴∠CAB=90°﹣28°=62°,∴∠AEC=90°﹣∠CAB=90°﹣31°=59°.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8.如图,在△ABC中,∠ACB=90°,∠A=40°,D为线段AB的中点,则∠BCD=50°.【答案】50.【解答】解:∵在△ABC中,∠ACB=90°,∠A=40°,∴∠B=50°.∵D为线段AB的中点,∴CD=BD,∴∠BCD=∠B=50°.故答案为:50.9.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水池,水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将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刚好达到岸边的水面”,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由题意得:x2+(10÷2)2=(x+1)2,解得:x=12,答:水的深度是12尺.故答案为:12.10.如图△ABC中,∠A:∠B=1:2,DE⊥AB于E,且∠FCD=75°,则∠D=4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FCD=75°,∴∠A+∠B=75°,∵∠A:∠B=1:2,∴∠A=×75°=25°,∵DE⊥AB于E,∴∠AFE=90°﹣∠A=90°﹣25°=65°,∴∠CFD=∠AFE=65°,∵∠FCD=75°,∴∠D=180°﹣∠CFD﹣∠FCD=180°﹣65°﹣75°=40°.故答案为:40°11.如图,在一个三角形的纸片(△ABC)中,∠C=90°,则图中∠1+∠2的度数为270°.【答案】270.【解答】解:∵∠C=90°,∴∠A+∠B=90°,∵∠1+∠2+∠A+∠B=360°,∴∠1+∠2=360°﹣90°=270°,故答案为:270.12.如图,在Rt△ACB中,∠ACB=90°,以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DEC,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cm2,BC=4cm,则AB=5cm.【答案】5.【解答】解:∵正方形ADEC的面积为9,∴AC2=9,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5(cm),故答案为:5.13.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BD=1,BC=3,则AC的长为5.【答案】5.【解答】解:延长BD与AC交于点E,∵∠A=∠ABD,∴BE=AE,∵BD⊥CD,∴BE⊥CD,∵CD平分∠ACB,∴∠BCD=∠ECD,∴∠EBC=∠BEC,∴BC=CE,∵BE⊥CD,∴2BD=BE,∵BD=1,BC=3,∴CE=3,∴AE=BE=2,∴AC=AE+EC=2+3=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4小题)14.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Rt △BDE≌Rt△CDF.【答案】见解析.【解答】证明:∵DE⊥AB,DF⊥AC,∴∠DEB=∠DFC=90°,∵D是BC的中点,∴BD=CD,在Rt△BDE与Rt△CDF中,,∴Rt△BDE≌Rt△CDF(HL).15.如图,已知∠ADC=90°,AD=8,CD=6,AB=26,BC=24.(1)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2)请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证明:∵在Rt △ADC 中,∠ADC =90°,AD =8,CD =6,∴AC 2=AD 2+CD 2=82+62=100,∴AC =10(取正值).在△ABC 中,∵AC 2+BC 2=102+242=676,AB 2=262=676,∴AC 2+BC 2=AB 2,∴△ABC 为直角三角形;(2)解:S 阴影=S Rt △ABC ﹣S Rt △ACD =×10×24﹣×8×6=96.16.如图1,荡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游玩,如图2,他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DE =1m ,将它往前推送6m (水平距离BC =6m )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BF =CE =3m ,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求绳索AD 的长度?【答案】10m .【解答】解:由题意得:∠ACB=90°,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设绳索AD的长度为x m,则AC=(x﹣2)m,∴x2=62+(x﹣2)2,解得:x=10,答:绳索AD的长度是10m.17.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根据勾股定理: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4(米);(2)梯子下滑了4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B=AB﹣AA′=24﹣4=20(米),根据勾股定理得:25=,解得CC′=8.即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C上一点,将△ABD沿线段BD翻折,使得点A落在A'处,若∠A'BC=20°,则∠CBD=()A.5°B.10°C.15°D.20°【答案】D【解答】解:由折叠得∠ABD=∠A'BD,∵在Rt△ABC中,∠ACB=90°,∠A=30°,∴∠ABC=60°,∵∠A'BC=20°,∴∠ABA'=80°,∴∠ABD=∠A'BD=40°,∴∠CBD=∠A'BD﹣∠A'BC=20°,故选:D.2.如图,Rt△ABC中,∠C=90°,∠ABC=60°,以顶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在边BC、BA上截取BE、BD;然后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CBA内交于点F;作射线BF交AC于点G.若AC=6,P为边AB上一动点,则GP的最小值为()A.3B.2C.1D.无法确定【答案】B【解答】解:由尺规作图步骤可得,BG平分∠ABC,∵∠C=90°,∠ABC=60°,∴∠CBG=∠ABG=30°,∠A=30°,∴AB=2BC,而AC=6,∴(2BC)2﹣BC2=62,解得:BC2=12,同理可得:BG=2GC,∴(2GC)2﹣GC2=BC2=12,∴GC=2,当GP⊥AB时,GP最短,此时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P=GC=2,故选:B.3.如图,△ABC中,∠ACB=90°,∠CAB=60°,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m上运动,连接PC,那点P在直线m上运动时,能使图中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A.6个B.5个C.4个D.3个【答案】C【解答】解:如图所示: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4,P2,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1,P3,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都交于点P3位置,因此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4个,故选:C.4.如图,线段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连结OP1;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连结OP2;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连结OP3,则OP3的长为()A.1B.C.D.2【答案】D【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OP2+=2,=+=3,OP3==2.故选:D.5.如图,以Rt△ABC的三条边作三个正三角形,则S1、S2、S3、S4的关系为()A.S1+S2+S3=S4B.S1+S2=S3+S4C.S1+S3=S2+S4D.不能确定【答案】C【解答】解:如图,设Rt△ABC的三条边AB=c,AC=b,BC=a,∵△ACG,△BCH,△ABF是等边三角形,∴S1=S△ACG﹣S5=b2﹣S5,S3=S△BCH﹣S6=a2﹣S6,∴S1+S3=(a2+b2)﹣S5﹣S6,∵S2+S4=S△ABF﹣S5﹣S6=c2﹣S5﹣S6,∵c2=a2+b2,∴S1+S3=S2+S4,故选:C.二.填空题(共3小题)6.如图,在△ABC,∠ACB=90°,分别以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若AB=5,AC=4,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6.【答案】6.【解答】解:∵∠ACB=90°,AB=5,AC=4,∴BC2+AC2=AB2,BC===3,=BC•AC=×3×4=6,∴S△ABC设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1,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3,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2,∵S1=π•(BC)2=BC2,S2=π•(AC)2=AC2,S3=π•(AB)2=AB2,=S2+S1+S△ABC﹣S3=(BC2+AC2﹣AB2)+S△ABC=S△ABC=6,∴S阴影故答案为:6.7.如图,在一个长方形草坪ABCD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已知AD=12米,AB=8米,该木块的较长边与AD平行,横截面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爬过木块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2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得:展开后AB方向上线段长度变长,长度为AB+1+1=8+2=1 0米,BC=AD=12米,AB⊥BC,∴AC==2(米),故答案为:2.8.如图①,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图形是由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如果图①中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7cm,短直角边为3cm,连结图②中四条线段得到如图③的新图案,则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2cm.【答案】32.【解答】解:由题意得:BD=7cm,AB=CD=3cm,∴BC=7﹣3=4(cm),由勾股定理得:AC==5(cm),∴阴影的周长=4(AB+AC)=4×(3+5)=32(cm).故答案为:32.三.解答题(共4小题)9.如图,在△ABC中,∠C=90°,∠A=30°,AB=4cm,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在AB、BC边上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P=2cm/s,V Q=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1)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答案】(1);(2)或t=1.【解答】解:在△ABC中,∵∠C=90°,∠A=30°,∴∠B=60°.∵4÷2=2,∴0≤t≤2,BP=4﹣2t,BQ=t.(1)当BP=BQ时,△PBQ为等边三角形.即4﹣2t=t.∴.当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若△PBQ为直角三角形,①当∠BQP=90°时,BP=2BQ,即4﹣2t=2t,∴t=1.②当∠BPQ=90°时,BQ=2BP,即t=2(4﹣2t),∴.即当或t=1时,△PBQ为直角三角形.10.如图,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B在直线CD上,分别过点A、E作AC⊥直线CD于点C,ED⊥直线CD于点D.(1)求证:CD=AC+ED.(2)若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b、c,利用此图证明勾股定理.【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答】证明:(1)∵∠ABC+∠EBD=90°,∠ABC+∠BAC=90°,∴∠BAC=∠EBD,∵△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在△ABC与△BED中,,∴△ABC≌△BED(AAS),∴BC=DE,BD=AC,∴CD=BC+BD=AC+ED;(2)由(1)知,DE=BC=a,BD=AC=b,=,∴S梯形ACDE=S△ABC+S△ABE+S△BDE又∵S梯形ACDE=ab++=ab+,∴,∴a2+b2=c2.11.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15km,C B=1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问:(1)在离A站多少km处?(2)判定三角形DEC的形状.【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DE=CE,∵DA⊥AB于A,CB⊥AB于B,∴∠A=∠B=90°,∴AE2+AD2=DE2,BE2+BC2=EC2,∴AE2+AD2=BE2+BC2,设AE=x,则BE=AB﹣AE=(25﹣x),∵DA=15km,CB=10km,∴x2+152=(25﹣x)2+102,解得:x=10,∴AE=10km;(2)△DE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DAE≌△EBC,∴∠DEA=∠ECB,∠ADE=∠CEB,∠DEA+∠D=90°,∴∠DEA+∠CEB=90°,∴∠DEC=90°,即△DEC是直角三角形.12.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登陆我国沿海地区,风力强,累计降雨量大,影响范围大,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台风“烟花”中心沿东西方向AB由A向B移动,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的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AC=300km,BC=400km,又AB=500km,经测量,距离台风中心260km及以内的地区会受到影响.(1)海港C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2)若台风中心的移动速度为28千米/时,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答案】(1)海港C受台风影响,理由见解答过程;(2)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小时.【解答】解:(1)海港C受台风影响,理由:∵AC=300km,BC=400km,AB=500km,∴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过点C作CD⊥AB于D,∵△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CD×AB,∴300×400=500×CD,∴CD=240(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6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海港C受台风影响;(2)当EC=260km,FC=260km时,正好影响C港口,∵ED=(km),∴EF=2ED=200km,∵台风的速度为28千米/小时,∴200÷28=(小时).答: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小时.1.(2023•株洲)一技术人员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某三角形部件的尺寸.如图所示,已知∠ACB=90°,点D为边AB的中点,点A、B对应的刻度为1、7,则CD=()A.3.5cm B.3cm C.4.5cm D.6cm【答案】B【解答】解:由图可得,∠ACB=90°,AB=7﹣1=6(cm),点D为线段AB的中点,∴CD=AB=3cm,故选:B.2.(2022•永州)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则BC的长为()A.B.2C.2D.4【答案】C【解答】解:在Rt△ABC中,∠ABC=9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AC=2BD=4,∵∠C=60°,∴∠A=30°,∴BC=AC=2,故选:C.3.(2020•河北)如图是用三块正方形纸片以顶点相连的方式设计的“毕达哥拉斯”图案.现有五种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是1,2,3,4,5,选取其中三块(可重复选取)按如图的方式组成图案,使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A.1,4,5B.2,3,5C.3,4,5D.2,2,4【答案】B【解答】解: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1,4,5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3,5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3,4,5时,围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2,4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3,5,故选:B.4.(2022•陕西)如图,是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纸盒.若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纸盒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顶点B去觅食,则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B.2C.D.3【答案】C【解答】解: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即为线段AB的长,如图:∵正方体棱长为1,∴BC=1,AC=2,∴AB===,∴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故选:C.5.(202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A=40°,∠C=9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则∠EBC=10°.【答案】10°.【解答】解:∵∠C=90°,∠A=40°,∴∠ABC=90°﹣∠A=5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EBA=∠A=40°,∴∠EBC=∠ABC﹣∠EBA=50°﹣40°=10°,故答案为:10°.6.(2023•郴州)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M是AB的中点,求CM=5.【答案】5.【解答】解:连接CM,在Rt△ABC中,∠ACB=90°,AC=6,BC=8,∴AB=,∵点M是AB的中点,∴CM=AB=5.故答案为:5.7.(2023•大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0,2),连接AB,以点A 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是+1.【答案】+1.【解答】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0,2),∴OA=1,OB=2,∵∠AOB=90°,∴AB===,∵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AC=AB=,∴OC=AC+OA=+1,∵交x轴正半轴于点C,∴点C的坐标为(+1,0).故答案为:+1.8.(2023•随州)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D为AC上一点,若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D=5.【答案】5.【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C=90°,∴CD⊥BC,∵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BC,DE⊥AB,∴CD=DE,在Rt△BCD和Rt△BED中,,∴Rt△BCD≌Rt△BED(HL),∴BC=BE=6,在Rt△ABC中,==10,∴AE=AB﹣BE=10﹣6=4,设CD=DE=x,则AD=AC﹣CD=8﹣x,在Rt△ADE中,AE2+DE2=AD2,∴42+x2=(8﹣x)2,解得:x=3,∴AD=8﹣x=5.故答案为:5.9.(2023•扬州)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证明勾股定理时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它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如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若b﹣a=4,c=20,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96.【答案】96.【解答】解:由图可得,a2+b2=c2,∴且a、b均大于0,解得,∴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12×16=96,故答案为:96.10.(2021•杭州)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 =60°,∠C=45°.(1)求证:AB=BD;(2)若AE=3,求△ABC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答过程;(2).【解答】(1)证明:∵BD平分∠ABC,∠ABC=60°,∴∠DBC=∠ABC=30°,∵∠C=45°,∴∠ADB=∠DBC+∠C=75°,∠BAC=180°﹣∠ABC﹣∠C=75°,∴∠BAC=∠ADB,∴AB=BD;(2)解:在Rt△ABE中,∠ABC=60°,AE=3,∴BE==,在Rt△AEC中,∠C=45°,AE=3,∴EC==3,∴BC=3+,=BC×AE=.∴S△ABC。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https://img.taocdn.com/s3/m/05cf11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d.png)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一、定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分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另一个与原三角形轴对称。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90°,所以只要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直角边a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b:公式: a2 + b2 = c2或 b = √c2 – a2 (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运算)。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α和斜边c,求另一直角边b:公式: sinα = a / c或 a = c × sinα,求b: tanα = a / b 或 b = a / tanα。
4、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中线的二分之一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在平面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直角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解法。
一、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个锐角,求其它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题:在Rt△ABC中,∠C=90°,BC=3,AC=4,则sinA=____,cosA=____,tanA=____。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答案。
二、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中最重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边长或一个边长和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未知边的长度。
例题:在Rt△ABC中,∠C=90°,BC=3,sinA=0.6,求AC的长。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B的三角函数值,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C的长。
九年级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解直角三角形](https://img.taocdn.com/s3/m/daa4b12c27d3240c8547ef1e.png)
九年级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表示为:∵∠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表示为:∵∠C=90°∠A=30°∴BC=21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表示为:∵∠ACB=90°,D 为AB 的中点 ; ∴ CD=21AB=BD =AD 4、勾股定理:222c b a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CD ⊥AB ∴ BD AD CD ∙=2 ,AB AD AC ∙=2,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1、 如图,在△ABC 中,∠C=90°c a sin =∠=斜边的对边A A 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3、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 sinα≤1,0≤cosα≤1,tanα≥0,cotα≥0.ACBD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 1cos sin 22=+A A (2)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α sinα cosα tanα 30° 45° 60°说明: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67a5a3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7.png)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因为∠C=90°,所以∠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因为∠C=90°,且∠A=30°,所以BC=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因为∠ACB=90°,D为AB的中点,所以CD=AB=BD=AD。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表示:在Rt△ABC中,因为∠ACB=90°,所以a²+b²=c²。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因为∠ACB=90°,CD⊥AB,所以CD²=AD•BD,AC²=AD•AB,BC²=BD•AB。
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
(a•b=c•h)由上图可得:AB•CD=AC•BC。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ABC中,∠C=90°,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为sinA=a/c,cosA=b/c,tanA=a/b,cotA=b/a。
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1≤sinα≤1,-1≤cosα≤1,tanα≥0,cotα≥0.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即sin²A+cos²A=1.2)倒数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的切函数互为倒数,即tanA•tan(90°—A)=1,cotA•cot(90°—A)=1.3)弦切关系:tanA= sinA/cosA,cotA=cosA/sin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e686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8.png)
∴∠ADC=45°, ∴∠ADB=180°-45°=135°.
5.(2018黑龙江大庆龙凤月考)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 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a=5,∠B=60°; (2)已知a=5 2 ,b=5 6 .
解析 (1)∵∠C=90°,∠B=60°, ∴∠A=30°, ∵cos B=cos 60°= a = 1 ,a=5,∴c=10,
5
(1)求AB的长; (2)求cos∠BAD的值.
图28-2-1-6
解析 (1)在Rt△ADC中,∵∠C=90°,sin∠ADC= AC = 4,AD=5,∴AC=4.
AD 5
由勾股定理得CD= AD2 -AC2 =3, ∴BC=CD+DB=3+5=8, 在Rt△ABC中,∠C=90°, 由勾股定理得AB= AC2 BC2 = 42 82 =4 5 . (2)∵AD=BD, ∴∠BAD=∠ABD.
知识点一 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边角关系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条件
解法
两直角边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一锐角与邻边(如∠A,b) 一锐角与对边(如∠A,a) 斜边与一锐角(如c,∠A)
由tan A= a,求∠A;∠B=90°-∠A;c= a2 b2
点O,AB⊥AC.若AB=8,tan∠ACB= 2,则BD的长是
.
3
图28-2-1-3
答案 20
解析 ∵▱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
⊥AC,AB=8,tan∠ACB= 2= AB ,∴AC= 3AB=12,∴OA=6,∴BO= OA2 AB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https://img.taocdn.com/s3/m/5e4b800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2.png)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新知Biblioteka 1972年测量比萨斜塔数据:如图所示,
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
心线的夹角为∠A,过点B 向垂直中心线
引垂线,垂足为点C。在Rt△ABC 中,
∠C =90°,BC=5.2m,AB=54.5m。
教学新知
三边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1.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关系:
(1)三边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互余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 。
2.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
程,叫做解三角形。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求另外
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 。
小练习
已知在Rt△ABC 中,∠C =90°,∠A、∠B、∠C的对边
分别是a、b、c,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D )
A. a =b tanA
C. c =csinA
B. b =c cosA
D. c
=
sin
知识梳理
知识点2:解直角三角形。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求另外五个的过程。
小练习
●在Rt △ ABC 中,∠C =90°,∠A、∠B、∠C的对边分别
是a、b、c,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a=4 10,c=8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sin A=
∠A的对边
斜边
=
a
c
余弦: cos A=
∠A的邻边
斜边
=
b
c
正切: 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
a
b
.
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
根据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
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
通过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度
数
三角函数
30°45°60°sinA
1
2
2
2
3
2
cosA 3
2
2
2
1
2
tanA 3
3
1 3
知识点二: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
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
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科学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口诀:
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
方便;
已知直边求直边,理所当然用正
切;
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
便;
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记
牢;
4.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cosB=
a
c
,cos A=sinB=
b
c
,tan A=
a
b
.
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不能
少;
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
弦.
例:在Rt△ABC中,已知
a=5,sinA=30°,则c=10,b=5. 知识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5.仰角、俯角、坡度、坡角和方向角(1仰、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
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如图①)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者
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
夹角叫做坡角,用α表示,则有i=tanα. (如图②)
(3)方向角:平面上,通过观察点Ο作一条水平线(向右为
东向)和一条铅垂线(向上为北向),则从点O出发的视
线与水平线或铅垂线所夹的角,叫做观测的方向
角.(如图③)
解直角三角形中“双直角三角
形”的基本模型:
(1)叠合式(2)背靠式
解题方法:这两种模种都有一条
公共的直角边,解题时,往往通
过这条边为中介在两个三角形
中依次求边,或通过公共边相
等,列方程求解.
6.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建立数学
模型;
(2)将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简便、准确;
(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从
而得到问题的解.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
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物——微笑,一定要成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