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瑞二期工程施组(审批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杭瑞高速公路阳新至通城段HRTJ21合同段二期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陈军
严国齐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工程经理部
二○一○年三月五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2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署------------------------------------------6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9
主要设备进场方案表---------------------------------16 第三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7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17
透层、粘层、桥面防水层及下封层---------------27
沥青混凝土面层---------------------------------------34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44
附属工程施工------------------------------------------50 第四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53 第五章工期方案及确保工期的措施------------------------63 施工进度方案横道图---------------------------------65 第六章平安生产措施------------------------------------------67 第七章特殊季节施工措施------------------------------------73 第八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75 第九章廉政建设------------------------------------------------78
湖北杭瑞高速公路阳新至通城段HRTJ21合同段
二期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概况
1、概况
湖北杭瑞高速公路阳新至通城段HRTJ21合同段二期路面工程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和通城县境内,工程起止桩号为K164+295~K200+065.606,全长35.775km。
沿线设有石城互通、通城互通和北港互通三座互通立交及沙坪停车区、通城效劳区。
本合同段主线标准路基宽度为:整体式路基横断面宽度采用26.0m,断面组成为: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含路缘带0.5m〕+2×3.75m行车道+0.75m内侧路缘带+2m中央分隔带+0.75m内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3.0m硬路肩〔含路缘带0.5m〕+0.75m土路肩。
别离式路基横断面宽度采用13.0m,断面组成为:0.75m土路肩+1.0m左侧硬路肩+2×3.75m行车道+3.0m右侧硬路肩〔含路缘带0.5m〕+0.75m土路肩。
本合同段互通匝道标准路基宽度为: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总宽10.0m,其中行车道宽3.5m ,左侧硬路肩宽1.0m〔含路缘带0.5m〕,右侧硬路肩4.0m〔含路缘带0.5m〕,土路肩宽2×0.75m。
对向别离双车道匝道路基总宽18.5m,其中中间带宽2.0m〔中央别离带宽1.0m〕,行车道宽2×3. 5m,硬路肩宽2×4. 0m〔含路缘带2×0. 5m〕,土路肩宽2×0.75m。
对向双车道匝道路基总宽12.0m,其中行车道宽2×3.75m,硬路肩宽2×1.5m〔含路缘带2×0. 5m〕,土路肩宽2×0.75m。
中央分隔带均采用波形护栏,种灌木植草防护,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设开口;填方路肩采用波型护栏。
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
2、气候条件
°°C~40°C以上,最低气温〔十二月份至次年二月〕零下7°C~9°C,十一月
至次年三月有霜冻现象。
年蒸发量1050mm。
潮湿系数1.33~1.93。
路线区相对湿度为75~81%,属温和潮湿气候。
二、编制依据
1、湖北杭瑞高速公路阳新至通城段招标文件;
2、湖北杭瑞高速公路阳新至通城段设计文件;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JTJ034-2000〕;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30-200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JTJ D50-2006〕;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1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21〕。
三、路面结构设计型式
1、主线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路面结构
1〕一般路段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
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8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C〕;
下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36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5cm级配碎石〔潮湿路段〕;
沥青混凝土上、中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2〕岩质挖方路段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
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8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C〕;
下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36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5cm级配碎石〔潮湿路段〕;
沥青混凝土上、中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3〕构造物之间小于50m的路段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26cm C35水泥混凝土;
基层:29cmC15贫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上、中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4〕桥面铺装路面结构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沥青混凝土上、中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5〕隧道路面结构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24cm C35水泥混凝土;
基层:15cm C20混凝土〔无仰拱〕;
沥青混凝土上、中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6〕石城互通、北港互通匝道路面结构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下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30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5cm级配碎石〔潮湿路段〕;
7〕通城互通匝道路面结构
上面层:4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
中面层:6cm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
下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34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5cm级配碎石〔潮湿路段〕;
8〕石城互通、通城互通、北港互通匝道收费广场路面结构
面层:28cm C35水泥混凝土;
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20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9〕主线收费广场路面结构
面层:30cm C35水泥混凝土;
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基层:20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10〕地方路改线及通道接线路面
地方路改路,根据规划的等级分别采用相应的路面结构,参照?路面结构图?实施。
11〕桥头搭板和砼埋板
在桥头与路基衔接处设计有搭板,搭板尾端设3m长水泥砼埋板,使沥青路面的厚度顺适渐变,以减少桥头处沥青砼路面的破坏。
12〕土路肩
填方、挖方路段土路肩均设计为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肩加固。
此他路面结构形式详见?路面结构图?,本施工组织设计不一一描述。
四、主要工程数量
1、级配碎石垫层59859 m3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99700m3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38450m3
4、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AC—25C〕80mm 788092m2
5、改性沥青砼中面层〔AC—20C〕60mm 969775m2
6、改性沥青砼上面层〔AC—13C〕40mm 966776m2
3
3
五、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标段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为合格〔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3分〕;国家验收的质量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
2、工期目标
根据原合同要求,本合同段路面工程必须于2021年7月31日前完工。
根据我公司与业主补充协议要求,本合同段要求于2021年12月1日前根本建成。
3、平安目标
本标段平安施工目标为确保无死亡和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2‰以内,无设备损失事故。
4、环境保护目标
本标段各项环保及水土保持指标要完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及地方环境保护保护、水土保持等规划、法规、政策的各项要求。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1、二期工程工程经理部驻地
我合同段二期工程工程经理部建设思路是便于工程管理,树立企业形象,确保驻地建设符合湖北杭瑞高速公路指挥部对工程经理部驻地建设的要求。
经多方考察比较,我们拟将工程经理部驻地设在崇阳县肖岭乡,其占地面积约3000m2。
工程经理部设经理室、总工室、副经理室、质检部、工程部、方案合同部、机料部、财务部、综合部等部门。
为方便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工程经理部中心试验室拟建立在拌和场内。
工程经理部内配备厨房、活动室及停车场等。
2、拌和场
1〕拌和场平面位置
拌和场选址主要考虑的是一要方便备料,二要便于混合料运输。
由于一期工程陆水河大桥通车尚需一段时间,为方便二期工程施工,我们决定将两个基层拌和场分别设在一期19标和22标两个合同段路段内,沥青拌和站设在19合同段内。
经多方考察,我们拟定将两个水稳拌和场分别设在主线K168+500左侧和K193+600右侧,沥青拌和场设在主线K168+500左侧〔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两个水稳拌和场占地面积约60亩,沥青拌和场占地面积约90亩。
二期所需少量水泥混凝土,拟将拌和场设在位于K168+500的基层拌和场内。
2〕拌和场场地建设
两个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和站场地硬化采用水泥稳定集料,厚150mm。
沥青拌和场场地硬化亦采用水泥稳定集料,厚180mm;拌和楼附件及出料口以及沥青拌和场进出场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厚150mm。
施工前对场地进行平整和碾压,拌和场堆料区坡度控制为3%,其他区域不小于2%,以保持场内排水畅通。
拌和场堆料区还需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和盲沟。
沥青拌和场内为路面细集料设置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遮雨棚,遮雨棚采用钢结构,净高6m。
场内排水、硬化完成后,对不同规格砂石材料堆放场地进行规划,设置隔离墙。
硬隔离墙采用浆砌灰砂砖砌筑,即各档材料间先砌筑高约1.2m的灰砂砖;
1.2m以上局部采用软隔离分隔墙,施工方法是采用干砌灰砂砖作为软隔离。
各分隔墙顶面确保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 cm以上。
拌和场硬化完成后,立即进行设备安装,并建设临时办公及生活设施。
设备根底置于坚实地基之上,以确保设备安装稳固。
3〕临时用电
根据本合同的工程规模和实际用电需要,合理安排电力,尽量采用当地电力。
施工前与当地电力部门联系,在3个拌和站分别安装变压器。
安装变压器配置如下:
两个基层拌和站各安装一台300KW变压器;沥青混凝土面拌和站安装一台800KV A变压器。
各个拌和场可根据需要各备配一台发电机。
3、施工便道
本工程二期工程材料运输主要走国道、省道等现有道路,各种混合料沿一期主线路基行走,三个拌和场进出场道路拟修建便道。
二期工程工程部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见下页〕
HRTJ21标二期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9页共79页
第10页共79页
第11页共79页
第12页共79页
二、组织机构设置
本合同段二期工程工程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为工程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质检部、方案合同部、中心试验室、机料部、财务部、综合部。
各个部门制定相关的工作管理制度。
施工作业队分水泥稳定底基层及基层作业队、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业队、附属工程作业队等。
本合同段工程经理部组织机构图如下表:
工程经理:张文桥
工程副经理:冯健、
傅千龙
质检部:江红涛
中
心
试
验
室
:
王
文
远方
案
合
同
部
:
肖
群
芳
工程部:陈军
机
料
部
:
曾
茂
生
综
合
部
:
胡
汉
中
财
务
部
:
熊
俊
施工作业队
工程总工程师:严国齐
三、劳动力及主要材料、设备组织方案
1、劳动力组织方案
施工人员配置情况一览表
人数序号单位名称单位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
1 工程经理部人30
2 1#基层拌和站〔含前后台〕人20 60
3 2#基层拌和站〔含前后台〕人20 60
4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含前后台〕人2
5 70
5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含前后台〕人10 35
6 附属工程作业队人15 70
合计人120 295
2、主要材料组织方案及材料保管
1〕材料组织方案
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有碎石、水泥、沥青等,其中碎石材料用量最大,有100万m3左右。
由于本地碎石材料生产加工产量有限,质量也不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为此,我合同段分别在崇阳县沙坪枫树村和通城县石南镇开设了风顺采石场和石南镇采石场两个碎石加工场,分别生产石灰岩和花岗岩碎石。
风顺采石场负责供给我合同段从起点往终点方向路段的垫层、底基层和基层所需碎石和全部沥青中、下面层碎石;石南镇采石场负责供给从终点往起点方向路段的垫层、底基层和基层所需碎石。
碎石材料在工程开工前提前生产,各拌和场提前备料,确保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本工程所需水泥在业主规定的合格供给商及生产商名单范围内进行采购。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沥青及面层玄武岩材料由业主统一招标采购。
沥青材料采购时,拟选定两家供货单位,以确保施工能不间断进行。
水泥及沥青材料在施工前进场〔前期可少量进场局部材料作为施工配合比设计使用〕。
2〕材料管理
〔1〕几个拌和站均设置地磅,材料进场时均需过磅。
材料过磅后由材料部门登记并签发收料单,注明材料品种、来源、规格、数量、用途、日期、存放场地、编号及收料人与送料人姓名,其它说明等。
材料部门要每隔10天累计一次,
每月要有汇总表。
〔2〕在拌和场设置标牌注明原材料及混合料报验制度的规定,在材料堆放处设立原材料品名牌及报验牌,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入拌和场;在拌和设备前设混合料配合比标牌,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施工。
〔3〕与沥青供给商签订供货合同时,要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供给时间、供给数量、材质要求等事项进行明确,沥青交货时应附有炼油厂的原油货源证明单和沥青质量检验单。
改性沥青还应附详细的产品说明,包括基质沥青的品种与标号、改性剂品种、采用的分散剂及稳定剂品种、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使用考前须知等。
运到现场的普通沥青、改性沥青要采用不同的储油罐进行存放。
〔4〕对沥青等重要材料试样,每一批在试验后都应留样封存,并记录其使用的路段桩号,留样数量不少于4kg。
2、主要设备组织方案
为满足施工需要,拟方案投入600型稳定土拌和楼2台,4000型沥青拌和楼1台,水泥混凝土拌和楼1台。
每个底基层和基层作业面分别配备两台摊铺机,1台12 t双钢轮压路机,2台20t振动压路机,1台胶轮压路机。
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拟配备3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3台双钢轮压路机,2台26t 胶轮压路机,2台振荡压路机。
收费站水泥混凝土路面拟配备1台三轴整平机。
其他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拌和场平整、硬化完成后开始安装拌和楼及配套设备。
最迟试验路开始施工前10天摊铺、碾压设备进场。
运输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调入。
主要仪器进场方案表
设备名称功率、吨
位、容积
单位数量进场时间安排备注
试验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1000KN 台 1 压力试验机2000KN 台 1
无核密度仪台 2 水泥及水泥砼试验设备套 1 土工试验设备套 1 无机混合料试验设备套 1 沥青混合料试验设备套 1 测量仪器含全站仪套 2
主要设备组织方案表
序号机械名称单位数量方案进场日期
1 稳定土厂拌设备〔500t/h〕台
2 2021年11月
2 稳定土摊铺机台 5 2021年1月
3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
〔320t/h〕
台 1 2021年3月
4 沥青摊铺机台 3 2021年5月
5 双钢轮压路机〔11t〕台 2 2021年1月
6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
〔12t以上〕
台 2 2021年4月
7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8~20t〕台 6 2021年1月
8 胶轮压路机〔25t〕台 2 2021年1月
9 胶轮压路机〔25t〕台 2 2021年4月
10 双钢轮振荡压路机〔12t〕台 2 2021年6月
11 振动夯台 2 2021年1月
12 小型振动压路机台 1 2021年4月
13 沥青洒布车台 1 2021年4月
14 稀浆封层车台 1 2021年4月
15 洒水车台 3 2021年1月
四、总体施工安排
1、底基层、基层施工安排
我合同段拟将底基层、基层分两个作业面施工,由位于K168+500和K193+800的两个基层拌和站分别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
两个作业面方案2021年3月底开始施工。
各个作业面施工顺序拟安排如下:
1〕第一个作业面施工顺序为:
〔1〕K184+600~K189+900 ;
〔2〕K193+800~K194+500〔庄四立交〕;
〔3〕K189+900~K192+511;
〔4〕K181+499~K184+600:
〔5〕K192+511~K193+800;
〔6〕K194+500~K200+065.6〔二期工程终点〕。
2〕第二个作业面施工顺序为:
〔1〕K168+500~K171+490〔陆水河特大桥起点〕;
〔2〕K179+000~K181+499;
〔3〕K164+295〔二期起点〕~K168+500;
〔4〕陆水河特大桥终点~K179+000。
2、沥青面层施工
方案2021年5月底开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试验路施工,6月份正式开始下面层施工;2021年6月底开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试验路施工,7月份正式开始中面层施工;2021年9月初开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C〕试验路施工,10月份正式开始上面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作业段将根据基层施工情况具体选定。
第三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
本工程底基层及基层设计分别为3%水泥稳定碎石和5%水泥稳定碎石,分别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和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底基层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7%,基层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8%。
1、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拟选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要求其初凝时间在4h 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
2〕碎石
碎石拟按三种规格备料,粒径范围为31.5mm~16mm,16mm~4.75mm,4.75~0mm。
碎石压碎值要求不大于30%,液限须小于28%,塑指须小于9%。
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3〕水
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用水和养护用水,均采用人、畜能饮用的水。
2、混合料组成设计
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每批集料屡次进行随机筛分,以平均值作为各档料的筛分结果,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
2〕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试验〔每组配比应做两次平行试验〕。
一般水泥剂量按3.0%~5.5%范围,分别取4~5种比例〔以碎石质量为100〕制备混合料〔每组试件个数为:偏差系数10%~15%时9个,偏差系数15%~20%时13个〕,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混合料的最正确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3〕根据确定的最正确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底基层97%,基层98%〕制备昆合料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
4〕水泥稳定碎石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取出,做无侧限抗压强度,并计算抗压强度代表值。
5〕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正确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
6〕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且仅允许多0.5%,水泥的最小剂量不低于3%。
7〕通过试铺试验段实际施工情况的验证后可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3、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
4、试验路施工
1〕试验路拟于2021年3月底进行。
试验路长度方案为500m 左右。
两台拌和楼拟各做一段试验路,其中位于19标的1#基层拌和站,其试验段地点拟选在K168+900~K169+400处;位于22标的2#基层拌和站,其试验段地点拟选定在K184+700~K185+700处。
每一试验段拟制定2~3种试铺方案。
2〕通过试铺段主要决定如下内容 〔1〕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
①调试拌合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评价其计量的准确性。
②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机械准备 材料准备 下承层准备
混合料拌和 混合料运输 摊铺、碾压
成品验收
养生
交通封闭
水泥剂量控制 含水率控制 级配控制
高程控制 平整度控制 压实度控制 宽度控制
③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2〕确定一次铺筑适宜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
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一般5m~8m〕。
③含水量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⑤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6〕检验方法、频率和标准见表3—7,其中试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3—7中规定的2~3倍。
5、主要施工方法
1〕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应无杂物、无回弹、无翻浆、无松散等现象,外表洒水湿润。
2〕测量放线
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恢复中线,中线间距10m〔平曲线及竖曲线间距5m〕,并在对应断面边线外0.3~0.5m处设指示桩。
在两侧指示桩上标出水泥稳定碎石层顶面的设计高程〔含松铺系数〕,供架设高程控制传感器的基准线〔钢丝线〕使用。
在摊铺过程中设专人负责复测基准线的高度,检查基准线〔钢丝线〕的松紧度,防止钢钎松动、连接的支杆滑动和钢丝线下垂。
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高程误差≤3mm。
3〕松铺系数确实定
松铺系数由试验段确定。
在试验段测量放样时应在放样的横断面上加密3~5个点,如离路基中线2m、4m、6m、8m、10m,并在下承层上打上钢钉。
松铺前先测量这些点的高程,在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后,压路机碾压之前按钢钉位置测量水泥稳定碎石顶面松铺高程。
压路机碾压完成后测量压实高程。
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
〔1〕开始拌合前,拌合场的备料至少应能满足3~5d的摊铺用量。
〔2〕拌和前对计量系统进行标定,确保精度满足要求。
〔3〕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正确含水量略高。
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充裕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方式来保证混合料的强度。
〔4〕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到达规定的要求。
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5〕每天开始搅拌之后,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碎石在线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满足要求。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6〕在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包括水泥仓和加水〕的生产计量、料仓的使用量。
当某档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正常前方可继续生产。
〔7〕装载机上料时应注意不应上得太满,以免发生窜料现象,否那么料斗间用隔板别离。
〔8〕试验室派专人对水泥剂量进行滴定试验,指导拌和站拌和。
〔9〕设专人对各料仓进行监控,防止因缺料或下料口堵塞发生断料现象,影响混合料级配。
5〕混合料运输
〔1〕运输车辆数量根据拌和站的拌和能力、运载能力、运距来合理安排,以在摊铺机前有3辆以上车等候卸料为宜,要确保摊铺能均匀不间断进行。
卸料时须设专人指挥,自卸车应在摊铺机前0.2~0.3 m处停住,严禁撞击摊铺机。
〔2〕装车时应控制出料口与车厢的高度尽量小些,同时运输车应前后中移动,分三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3〕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应尽快排除,如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延迟时间内运到工地,或预计混合料到碾压完成最终的延迟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应予以废弃。
6〕混合料摊铺
〔1〕摊铺前在两侧边线处立好模板。
模板可采用钢模或方木,模板高度与碾压成型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厚度相同。
〔2〕摊铺前应将下承层浮灰及松散局部去除干净,适当洒水湿润。
在下基层和上基层施工前,应分别在底基层顶面和下基层顶面,去除浮灰后应喷洒水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宜不少于1.0~1.5㎏/㎡。
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度,洒布长度以不超过摊铺机前30m~40m为宜。
〔3〕在摊铺起点就位好摊铺机,按确定的松铺厚度、横坡垫好木板,调整好传感器与基准线的关系。
〔4〕可在运输车辆车厢后门加装车载式防止混合料卸料离析装置,以防止混合料喂料过程的离析。
〔5〕摊铺前及摊铺过程中应检查摊铺机各局部运转情况,而且每天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6〕本工程主线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一前一后相隔约5~10m同步摊铺混合料。
开始摊铺后摊铺机应连续摊铺,不应出现停机待料现象,摊铺速度要与水稳拌和站产量相匹配。
两台摊铺机应前后保持匀速,摊铺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铺平整度、振动频率均要一致,以确保两摊铺机间纵向接缝平整。
〔7〕摊铺时,要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8〕在摊铺机铺不到的边角处,用人工进行整理。
〔9〕现场技术人员应在路面横断面上及时检查,发现平整度超标的地方及时处理。
7〕压路机碾压
〔1〕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一般不超过20cm,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也不应小于10cm 。
当采用能量较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实厚度可根据试验适当增加。
假设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那么分层摊铺。
如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36 cm,分两层摊铺,每层厚度为18 cm。
〔2〕混合料摊铺整型后约有50m长时,即可开始碾压。
碾压时按照稳压〔静压〕→弱振→强振→最后稳压的工序进行压实,直至外表根本无轮迹。
其中静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