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树种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树种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
吴冬;王红梅
【摘要】针对景观树种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表面灭菌以二次灭菌4+3.5min较好,成活率达85%,启动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mg/L较好,分化率达100%.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增殖系数为7.2,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生根率为7.5%.%The tissue culture of Photini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being sterilized for 4+3.5 min, the survival rate reached 85%. The MS basic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mg/Lof 6-BA and 0.2 mg/L of NAA was the best initiation medium. The MS basic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mg/L of 6-BA and 0.2mg/L of NAA was the best multiplication medium, in which the coefficient of germination was 7.2. The medium composed of 1/2MS and 0.1mg/L of NAA was the best rooting medium, in which the rate of rooting was 7.5%.
【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4)003
【总页数】4页(P314-316,321)
【关键词】红叶石楠;组织培养;培养基
【作者】吴冬;王红梅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江苏镇江212400;江苏农林职业
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江苏镇江21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7;Q943.1
彩色树种的选择与应用已成为当今国际范围内风景园林建设中的时尚潮流.在中国,近几年从欧美各国引种栽培的彩色园林树种就达数10种之多,彩色园林树种的推广应用也正在迅速兴起,呈现出一片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1].
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是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2],为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彩叶绿化用树种.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色彩艳丽持久,成熟叶叶色浓绿,
有光泽极具生机.因此成为全球绿化树种中最为时尚的、红叶的系列树种,在欧美
国家和日本已被广泛应用,被誉为“红叶绿篱之王”.我国园林绿化中常绿或半常
绿的红叶树种极少,红叶石楠可填补这一不足,目前在国内仅有少量红叶石楠种苗供应市场,远远不能满足苗圃和园林工程应用的需求.因此,该树种市场前景广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
本文针对景观树种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目的是为彩色园林树种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红叶石楠来源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截取当年生新梢作外植体.
1.1.2 试验方法
1)材料处理
晴天中午,采集红叶石楠当年生枝条的幼嫩茎尖和茎段,将茎尖和茎段剪成5 cm 长,用洗衣粉浸泡5 min左右再用自来水冲洗20 min以备用.
2)启动培养
将红叶石楠外植体冲洗干净,并剪成1~2 cm的茎尖或带一个单芽的茎段,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再用0.1%HgCl2消毒,灭菌时间分别为:6,6.5,7,7.5,8,3+3,4+3,4+3.5,4+4 min.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HgCl2残毒对外植体的影响,需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前先剥去顶芽最外层的一片幼叶,并部分地切去茎段的两端,保留茎段长约1 cm左右,直立式接种,将外植体基部插入培养基.每个处理接种30个材料.20 d后分别统计污染率、褐变率、存活率.
启动培养基采用MS基本培养基,并附加BA,KT,NAA,IBA等不同激素水平.
3)增殖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待诱导出的不定芽长到3~4 cm时切剪下,接入增殖培养基(MS)中,附加不同种类、浓度的激素配比进行试验,试验因子为激素浓度,选择了 6-BA(1.0 mg/L,2.0 mg/L,3.0 mg/L)、NAA(0.1 mg/L,0.3 mg/L,0.5
mg/L)两种激素,分别选取3个水平,共9种处理,每瓶接种3棵,每处理接种9瓶,重复3次,25 d后统计分化数、苗高、苗生长状况.
4)生根培养
当苗长到5 cm左右时,剪成含3~4个小芽的小段,接种到不同生根培养基上诱
导生根.生根阶段,一般要求较低的无机盐离子浓度.因此,本研究采用了(1 4MS、1 2MS、MS)的基本培养基,并附加蔗糖2.0%;琼脂0.7%;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根最敏感.因此,可通过增加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来诱导
生根.本研究对影响红叶石楠生根的因素选取;两因子:无机盐含量(1/4MS,
1/2MS,MS),NAA(0.1 mg/L,0.2 mg/L,0.4 mg/L)三水平的L9(34)
正交试验设计,每瓶接种2个外植体,每个处理接种10瓶,重复三次,30 d后统
计生根棵数、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生根率、根长势.
5)培养条件
启动和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中附加蔗糖均为3%,琼脂为0.7%.生根培养基加入2%的蔗糖,0.7%的琼脂.pH值为5.8~6.0.培养室温度白天为25~28℃,夜晚为15~20℃,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2 h d.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启动培养
1.2.1 .1外值体的表面灭菌(茎尖和茎段都有)
表1结果表明:对外植体的表面灭菌总时间相同下,二次灭菌的死亡率和污染程度较一次灭菌明显降低.无论一次灭菌还是二次灭菌,对于茎段培养只要超过7 min,死亡会明显加重,这表明,HgCl2灭菌时间过长会把植物材料杀死,而灭菌时间过短,污染率又会上升,所以要权衡两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当的灭菌时间为4+3.5 min较为适宜.
1.2.1 .2培养基种类对启动培养的影响
红叶石楠启动过程中的培养基选择是组织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对红叶石楠腋芽的萌发极为重要.从表2中可以得出,6-BA和IBA对分化率的影响基本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这是因为植物激素的浓度过低对不定芽生长分化不起作用,而高浓度又抑制了芽的生长.所以,红叶石楠的适宜启动培养基为MS +6-BA1.0 mg/L+NAA0.2 mg/L.
1.2.2 增殖培养
1.2.2.1 激素浓度对红叶石楠增殖的影响
在增殖培养过程中,经过20 d,从接种材料的基部不断有不定芽长出,但不同培养基配方的增殖效果不同.从表中可以看出培养基MS+NAA0.1 mg/L+6-BA2.0 mg/L进行增殖培养,其芽苗粗壮,增殖系数最高,增殖系数达7.2倍.试验结果见表3.
1.2.2.2 不同取材部位对增殖的影响
分别将茎尖和茎段接入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茎尖和茎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芽萌动较早,苗的生长状态最佳,而且分化率和增殖系数较高.结果显示不同取材部
位影响红叶石楠的增殖,其中茎段增殖效果较好.实验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得出:在红叶石楠的增殖培养中,茎段的增殖系数高于茎尖,茎尖为5.3,而茎段为5.6.而在转接初期,茎段生长缓慢,茎尖生长旺盛.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距逐渐缩小.茎段增殖率高于茎尖可能是由于茎尖的顶芽抑制
了侧芽的萌发.
1.2.3 无机盐含量和NAA浓度对红叶石楠生根的影响
幼苗转入不同生根培养基一周后,基部出现淡红色突起,长出带细密白色绒毛的根,根淡红色,30d后绒毛逐渐消失,根变为褐色并长出少量侧根.本试验比较了无机
盐含量和NAA浓度对红叶石楠幼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NAA浓度是影响红叶石楠生根的主要因素.其NAA0.1 mg/L时根的长势最好,当NAA浓度为0.2 mg/L,0.4 mg/L时,1 4MS、1 2MS、MS
培养基的生根率均较低,此外,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对红叶石楠生根也有一定影响.综合生根率和生根条数及苗的生长情况,认为采用1 2MS+NAA0.1mg/L培养基为宜.
在红叶石楠启动培养时,外植体灭菌时要注意的是红叶石楠材料的老嫩程度不同所采取的灭菌时间也不同,要因材而定.
在红叶石楠增殖培养时,不同部位对增殖有一定的影响,茎尖诱导的侧芽比较少,但它高生长比较明显.而茎段诱导的侧芽比较多,但它高生长明显没有茎尖好.在接
入培养基后,一个完整的芽生长速度肯定比茎段快.虽然茎尖和茎段都是同一类型
的材料,都含芽原基,但效果差异较大,可能因为从形态结构上茎尖比茎段更趋于完整,具有更强的感受态[4].无论是茎尖还是茎段的增殖对我们来说都是需要的.
在红叶石楠生根培养时,根据组织培养方面的资料得知,IBA、ABT的生根效果明
显不如NAA,而且NAA的价格比较便宜,对组织培养来说比较经济实惠.
培养条件、光照的强度、pH值的大小、蔗糖浓度的多少对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献】
[1]何小弟.彩色园林树种礼赞[J].蓝天园林,2006,31(6):18-20.
[2]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3]王红梅,王然,懂晓颖,等.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3):238-240.
[4]钟宇,张键,罗承德,等.西洋杜鹃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I)——基本培养基和外植体的选择[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19(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