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上册九年级语文
2016
课题
囚绿记
教时
第一课时
时间
升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
精巧多姿的结构、品味委婉清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精巧多姿的结构、品味委婉清丽的语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教师导入新课
二、生字识记:
陆蠡(lí)涸(hé)辙淅沥(xī lì)猗(yī)郁蕈(xùn)菌揠(yà)苗助长
三、课文结构:
文章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1~7段,赏绿。
第8~11段,囚绿。
第12~13段,放绿。
第14段,思绿。
四、狭小(“高广不过一丈”)反衬
居室潮湿(“砖铺”的“地面”)
简陋(“纸糊”)
回顾与反思
能很好地体会本文内容
“装饰我……装饰我……”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囚绿的固执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
即便它枝叶病损“我仍旧不放走它”烘托
被囚的“绿”——追求光明,永不屈服。
“依旧……依旧……依旧……”
“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都朝原来的方向”不甘被囚的执着
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时,彰显了他自己的心情——喜悦、不快、恼怒、自责、固执,用以突出青藤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个性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青藤的不屈与执着,起了烘托的作用。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表现青藤的性格特征。
3.第一部分的内容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明确:正因为“爱绿”,所以才有了后文的“囚绿”,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铺垫。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师多媒体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发言,教师明确并板书
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囚绿记陆蠡
一、作者:
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圆窗外面长着常青藤” “我”“喜悦而满足
“装饰我……装饰我……”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囚绿的固执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
即便它枝叶病损“我仍旧不放走它”烘托
被囚的“绿”——追求光明,永不屈服。
“依旧……依旧……依旧……”
“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都朝原来的方向”不甘被囚的执着
第1~7段,赏绿。
第8~11段,囚绿。
第12~13段,放绿。
第14段,思绿。
二、再读课文理解一、二两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略语言特点。
三、1.第一部分(1~7段),赏绿文章题为“囚绿”,“囚”是什么意思?明确:“囚”的原意是“将人关押起来”,在本文中指把窗外的一缕常青藤牵进屋里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喜爱,欣赏)文章如何表达对常青藤的喜爱之情的?默读1~4段,自由发言。如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安排适当讨论。明确:用居室条件的不如意来反衬。
初读读准字音:陆蠡(lí)涸(hé)辙淅沥(xī lì)猗(yī)郁蕈(xùn)菌揠(yà)苗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讲述了他孤寂生涯中的一个意味深长、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2.文章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的散文委婉多姿而清丽媚人。抗战期间,他主持出版社工作时,一次,入侵的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陆蠡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然而陆蠡并不感到幸运,而是深深地为自己的不在场而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他甚至毫不顾忌,对抄走进步书籍的敌人决不罢休,反而自己主动上门,来到租界巡捕房论理儿、问究竟,结果被投进监狱、遭到酷刑,不久便吐血而死。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故人已去,然而他留下的文字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狭小(“高广不过一丈”)反衬
居室潮湿(“砖铺”的“地面”)
简陋(“纸糊”)
“圆窗外面长着常青藤” “我”“喜悦而满足”
默读5~7段,
①把绿色“视同至宝” “它是……它是……它是……它是……”(反复,排比)“宝贵” “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夸张)“怀念”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怀念” “绿叶和我对语” “了解…了解… ”(拟人)“快活”
②“细细观赏” “天天望着”常青藤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如何“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甚至细致到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甚而爱它在雨天“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在这细致入微的描写中,表达了对常青藤的挚爱深情。
③怀着喜爱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5~7段。
2.第二部分(8~11段),囚绿①讨论:作者在这一部分展现了“我”和“常青藤”怎样的形象?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囚绿的“我”——因爱而囚,视“绿”为“友”。
2016
课题
囚绿记
教时
第一课时
时间
升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
精巧多姿的结构、品味委婉清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精巧多姿的结构、品味委婉清丽的语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教师导入新课
二、生字识记:
陆蠡(lí)涸(hé)辙淅沥(xī lì)猗(yī)郁蕈(xùn)菌揠(yà)苗助长
三、课文结构:
文章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1~7段,赏绿。
第8~11段,囚绿。
第12~13段,放绿。
第14段,思绿。
四、狭小(“高广不过一丈”)反衬
居室潮湿(“砖铺”的“地面”)
简陋(“纸糊”)
回顾与反思
能很好地体会本文内容
“装饰我……装饰我……”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囚绿的固执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
即便它枝叶病损“我仍旧不放走它”烘托
被囚的“绿”——追求光明,永不屈服。
“依旧……依旧……依旧……”
“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都朝原来的方向”不甘被囚的执着
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时,彰显了他自己的心情——喜悦、不快、恼怒、自责、固执,用以突出青藤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个性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青藤的不屈与执着,起了烘托的作用。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表现青藤的性格特征。
3.第一部分的内容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明确:正因为“爱绿”,所以才有了后文的“囚绿”,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铺垫。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师多媒体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发言,教师明确并板书
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囚绿记陆蠡
一、作者:
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圆窗外面长着常青藤” “我”“喜悦而满足
“装饰我……装饰我……”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囚绿的固执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
即便它枝叶病损“我仍旧不放走它”烘托
被囚的“绿”——追求光明,永不屈服。
“依旧……依旧……依旧……”
“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都朝原来的方向”不甘被囚的执着
第1~7段,赏绿。
第8~11段,囚绿。
第12~13段,放绿。
第14段,思绿。
二、再读课文理解一、二两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略语言特点。
三、1.第一部分(1~7段),赏绿文章题为“囚绿”,“囚”是什么意思?明确:“囚”的原意是“将人关押起来”,在本文中指把窗外的一缕常青藤牵进屋里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喜爱,欣赏)文章如何表达对常青藤的喜爱之情的?默读1~4段,自由发言。如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安排适当讨论。明确:用居室条件的不如意来反衬。
初读读准字音:陆蠡(lí)涸(hé)辙淅沥(xī lì)猗(yī)郁蕈(xùn)菌揠(yà)苗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讲述了他孤寂生涯中的一个意味深长、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2.文章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的散文委婉多姿而清丽媚人。抗战期间,他主持出版社工作时,一次,入侵的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陆蠡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然而陆蠡并不感到幸运,而是深深地为自己的不在场而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他甚至毫不顾忌,对抄走进步书籍的敌人决不罢休,反而自己主动上门,来到租界巡捕房论理儿、问究竟,结果被投进监狱、遭到酷刑,不久便吐血而死。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故人已去,然而他留下的文字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狭小(“高广不过一丈”)反衬
居室潮湿(“砖铺”的“地面”)
简陋(“纸糊”)
“圆窗外面长着常青藤” “我”“喜悦而满足”
默读5~7段,
①把绿色“视同至宝” “它是……它是……它是……它是……”(反复,排比)“宝贵” “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夸张)“怀念”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怀念” “绿叶和我对语” “了解…了解… ”(拟人)“快活”
②“细细观赏” “天天望着”常青藤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如何“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甚至细致到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甚而爱它在雨天“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在这细致入微的描写中,表达了对常青藤的挚爱深情。
③怀着喜爱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5~7段。
2.第二部分(8~11段),囚绿①讨论:作者在这一部分展现了“我”和“常青藤”怎样的形象?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囚绿的“我”——因爱而囚,视“绿”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