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新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新的思考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也初具规模。
本文结合我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新的想法,对促进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提出了一点建议。
标签: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受人关注。
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方面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创业理论、实务、实践三方面。
华东师大开设有创业教育课;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有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课;北航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实施创业教育,其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开设有创业管理课程、创业企业设立及研发等课程;西南科技大学开设有创新教育与实践、创新设计选修课、创造性思维及训练选修课。
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讲授法、师生互动法、角色模拟法、讨论法、组织创业设计大赛等。
大连理工大学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入手,在全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从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
广泛开展科研助手活动,设立创业教育基金,资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每年有近200 项科研课题立项。
清华大学于1998 年在全国最早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成功举办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大赛在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伴随各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提供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和支持。
如广东省推出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凡高校毕业生自办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简化其审批手续,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免税政策。
2010年12月31日前,广东省大学生登记设立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经投资者共同申请并作出相应书面承诺,可免缴首期注册资本。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新的思考
(1)创新教育是新的就业观教育
当前大学生就业仍然受到“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择业的过程仍局限于谋求好单位,好岗位,好报酬,不讲如何创业。
传统的就业观,消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因此,培养创业新意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不仅打破传统的就业型教育观念,而且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同时通过大学教育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才,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形成“学而优则创”的新型就业理念。
当然我们也不是鼓励大学生全员创业,而是针对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发创业。
(2)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
经济学教父熊彼特将创业定义为“创新”的过程。
创新即为“创造新的价值”,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即可理解为创业,因此,创业不仅仅只是个人从事的“创造新事业”的活动,它应该包括以高校或个人为单位的一切创新创业活动。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打造高校特色品牌。
创业教育是生存性教育,同时也是发展性教育,更是变适应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的创新性教育。
(3)创业教育是激发式教育
我国大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科的严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不太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
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相对缺乏。
而创业是一项牵涉到市场、资金、团队、管理、财物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创业是一项不确定性很强的活动,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我国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在复杂的环境中识别机会和利用机会的能力。
(4)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之中,高校不光要承担起理论教育的教育者角色,还要担负实践教育的指导者角色,更重要的是高校还应成为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全面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总之,“理论教育—实践指导—孵化成熟”的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良好模式。
创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民族创新的希望,更是一项艰巨的教育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对创业教育要正确认识与重视。
一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尽快明确创业的学科地位,形成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是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
三是重视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
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的课程,许多社会科学研究院所也着手对创业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开始与国外创业学术界进行接触和交流。
我们应该加强对创业学术研究的高度关注,以研究促进实践的实施、以实践推进研究的开展。
四是构建统一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彭振康.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2).
[2]陈荣明,季卫兵. 技术创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