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共篇
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分析论文

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分析论文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分析论文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修理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紧跟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教师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一、汽车修理专业传统教法分析目前的汽修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将同一门专业课里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截然分开。
理论课,教师只讲解定义、概念、结构、原理与维修力一法等。
而汽修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比较差,抽象思考能力也不强,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形象教学,可是学生仍然对汽车的整体结构、各零部件间的拆装方法不能熟练地掌握,更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
实习课,教师只负责教会学生进行结构拆装、技术参数调整、性能测试等。
虽然学生对技能实习课很感兴趣,但由于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的不同步,在实习时,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己遗忘甚多,从而导致了实习课中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求,无法形成系统技能。
汽车修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严重脱节,使汽车专业教学资源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更无法培养出汽车修理行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由此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己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汽车修理专业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涵义及要求(一)涵义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教师辅助指导,学生卞体参与,理论与实践真正相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教学力一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边讲边演不,学生边听边看边操作,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到实习实践中去,从而把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很好地相互融合,培养出汽车修理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这种力一法能很好地解决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要求一是教学中教师应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观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本领;二是“教”要为“学”服务,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习中亲自动脑、动手体会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
汽修论文范文3000字(合集17篇)

汽修论文范文3000字(合集17篇)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依照汽修工作行动过程引导教学过程是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所做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尝试中,通过整合原有教学内容使教学任务相对完整,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需对此进行冷静的思考。
第Y,学习领域教学模式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较大,教学设施设备、理实一体教室需要进一步添置、开发,因此,还需学校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健全汽修实训工作场所。
第二,学习领域教学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适合采用小班化教学,大班化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专业课教学人员紧张的学校将存在推进的困难,在设施、设备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班级分批轮岗实训的办法进行教学。
第三,学习领域教学是脱离现行教学计划的一种大胆尝试,其教学体系并不能代替学科体系,无法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学习领域整合,所有相关教学内容是否都能统一在行为体系这一个标准之下也有待商榷。
因此,在借鉴他人经验时,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学习合理可用之处,另一方面也应保持科学、适用的做法,从而促进汽修专业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20XX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无限风光的一年,产销双超1800万辆的成绩,不仅使其稳坐汽车产销第Y大国的位子,还打破了美G1700多万辆的最高产销纪录,成为汽车工业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全球第Y。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7000万辆,预计今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以平均每年16%的速度增长。
同时,随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出现,现代汽车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
作为汽车业的第三产业——汽车维修业已经迈入了高科技领域,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将被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所替代,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和新的维修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的规范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技工院校培养的汽修人才必须是掌握油、电、液一体化技术和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知识,能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设备,具备极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协同作业能力的全能型“汽车医生”。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了中职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专业方向。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适应现代汽车行业的技术人才,需要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以期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教室听课,而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
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学生们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很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胜任工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以实际应用技能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模拟操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中实际操作,提前接触汽车维修的实际工作,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结合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优化。
传统的课程设置大多以机械原理和汽车构造为主,忽略了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学生们在学校学习过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为了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学校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增加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设置还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如汽车维修实训、故障排除等课程,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设置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些学生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感兴趣,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中职学校汽车制造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4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中职学校汽车制造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汽车已不再是奢侈品。
在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出行工具。
汽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其在形式、类型和性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针对当前社会对汽车制造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要积极地探讨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重视对其职业技能的提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2 中职学校汽车制造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想要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汽车制造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校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对汽车制造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实践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便是有效教学手段之一。
但在实施该教学模式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对汽车制造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开发,并对该专业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其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确保实践场所的设施齐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
最后,配备有强大的教师队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而是将“理”与“实”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响应社会对汽车制造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3 汽车制造类专业职业教育现状3.1 学生对专业认识欠缺,缺乏学习兴趣大部分中职学校均设有汽车制造类专业,但学校在教学内容设置以及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学生们对该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任何规划,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该专业知识会伴随自己的生涯,因此学生对专业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一方面,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都是新课改以前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主导权,学生没有主动权。
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惯性思维,只会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会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觉得内容枯燥,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汽车维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维修人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汽车维修工作环境,提前了解工作内容和流程,培养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校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确保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
学校还需要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授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企业方面,需要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
企业还可以参与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学校和企业还可以通过举办比赛和讲座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汽车行业协会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专业技能认证和培训,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体化”教学是培养中职汽车维修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就业机会。
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共2篇)

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索理实一体化,即为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或者问题为载体,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
因而,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期间,为了实现对学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传动系统、电喷发动机等维修专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由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本文从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现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其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构建路径。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即汽车产量剧增,但同时其对保养维修、汽车使用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为了迎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现代中职院校在汽修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继而在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汽车维修技能,并促使学生逐渐成为集管理、服务、生产等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以下就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问题的阐述。
一、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现况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中职汽修专业课在实践教学期间,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因而,在教学期间尽管采取了汽车零件空间形体、零件位置关系、零件装配关系、零件工作原理的直观教学,但仍然存在着死记硬背的理论教学现象,呈现出汽车“排故”知识枯燥的现象,同时,在汽车发动机、底盘等实际操作期间,受理论知识匮乏的影响,无法掌握汽车操作技能。
其次,当前中职汽修专业课一般采取多个学期的时间安排形式,即时间跨度较大,从而造成汽修知识整体认知不透彻且逻辑关系不清晰等问题,最终影响到了学生汽修专业技能的培养。
再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自成体系,相互脱节,由此影响到了汽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在汽修教学中解析论文

理实一体化在汽修教学中的解析【摘要】汽修专业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对知识理论掌握不深入。
本文主要从传统的教学中,分析教育存在弊端,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阐述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阐述了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理实一体化;汽修;解析一、传统教学汽修专业学生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后在安排时间集中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放在首位,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基础。
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脱离,授课中难形成系统性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学校开始进行革新教学模式,寻找一个符合汽修专业学生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在同一个课堂上,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及时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理实一体化是一个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方式,将特定的项目为教学载体。
创造出一种主动性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是充当指导作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分明了主次关系,能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该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理论和实践分开学习界线。
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统一起来,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展开。
教师现场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可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和学生在试验中,边学习边交流。
双向的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活跃,学生学习氛围浓烈。
理论和实践教学双向进行,教学学习更加直观,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中职学校采用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方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该教学模式引入了现代培训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指引学生学习,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循环渐进的学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转换了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浅谈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论文.doc

浅谈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引言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汽车产量急剧增加,汽车档次也有很大提高。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领域不断涌现的先进技术,对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是融汽车、机械、电子、液压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专业,理论性强,专业知识深。
在实践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总是一知半解,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成绩平平,不少学生对汽车专业逐渐失去了信心。
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面向学生,以技能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青睐的出色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理实一体化”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并行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融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重视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理实一体化要求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并行,在技能训练中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讲解中训练技能。
如在学习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时,整个模块教学安排在汽车实训室进行,教学思路是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实践中针对各部件分析讲解、总结提高。
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各部件;教师再针对各实物部件具体讲解其结构及工作原理。
这样,教师就能在学生操作时及时发现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纠正学生组装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解答学生组装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开展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时,学生有相对的自由,他们可以只是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学生。
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管理,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关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的几点探讨论文

有关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的几点探讨论文有关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的几点探讨论文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专业随之日益的壮大,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当前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则跟不上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中职学校最初的办学理论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的人才。
而当前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来看,其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关联。
现今职校学生有以下特征:理论根基薄弱,同学们灵活多变的能力较差,欠缺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以前的教学行为都是围绕书本进行的,课堂教学在教育培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而同学们的实践操作所占比例很小,要么老师就选择以前的专业技术和设施来做培训,导致了教学与社会基本脱离,在社会进步中滞后。
根据当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现状,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基础理论学习必不可少,否则教学就缺乏了活力。
因此,传统的'汽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的需求,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中职汽车维修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一)中职学生缺乏文化基础,抽象能力不强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缺乏文化基础和对知识的抽象能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尽管很注重教学的直观性,但是学生对于汽车零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形体状态及其原理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汽车原理的学习时,过于死记硬背,并没有完全理解,缺乏思考,会出现学习困难容易忘记的情况,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
当学生进入现场实物教学阶段时,虽然会比学习理论知识兴趣更大,但是由于理论知识基础不够,学习起来难度也很大。
(二)理论学习的跨度较大目前我国的中职汽车维修在理论教学上的安排跨度较大,通常来说,理论教学是分多个学期进行,这容易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整体上缺乏认识,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学习深度不够。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刍议【摘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结合学生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具体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修专业课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汽修实习课的教学。
早在2003年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就明确指出在人才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也就是说,为适应社会需要,中职学生应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所学理论应为实践服务[1]。
如何组织好汽修专业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呢?笔者近几年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学生特点分析及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目前大多职校在专业课教学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现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听课,教师更是一枝粉笔一份教案长久不变,而职校学生接受能力合学习自觉性偏低,大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专业课的学习,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并且,随着职校学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纯理论教学无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许多学生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学好一门技术或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好的基础。
但在职校的学习期间,其学习表现、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与当初事与愿违,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设法提高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迫在眉睫。
传统的汽修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先由教师在教室内讲解理论知识,当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再到实验室,由教师安排实验实习。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探索《理实一体化敗學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中的探索》引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對汽車進行運用與維修的專業人才也變得日益重要。
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作為培養這一類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如何有效地開展教學,培養出合格的汽車運用與維修人才就成為了中職學校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理實一體化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已經在一些教學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
本文將探討理實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統一的教學模式。
它強調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提倡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既能夠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能夠掌握實踐技能,從而更好地應對實際工作中的挑戰。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注重學科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統一,二是強調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三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實踐探索,四是重視課堂教學和實驗實習的結合,五是重視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六是重視評價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通過這些特點的具體體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並且更好地應對現實工作中的挑戰。
二、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是一個特殊的教學領域。
由於汽車運用和維修是一門極其實踐型的專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
在目前的教學現狀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教學模式單一。
在現有的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中,通常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實踐技能的培養。
這樣會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有限,從而難以勝任未來的工作。
實踐能力較弱。
由於理論與實踐相分離,學生缺乏實際的操作經驗,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實踐能力不足,難以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
浅析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摘要:近几年,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在中专汽修专业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更是被普遍采用。
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之前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学校也存在一些争议,主要问题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
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了一些做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汽车专业课;教学改革当前中等专业学校大部分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其重点是把理论与实操完美结合。
但理论和实操每一节课到底应该占多大的比重,或者在一个学习期内占多少比重,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教学中的理论与实操理解并不一样。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谈一谈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
1理实一体化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论,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实践,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
传统教学方法是把两者分开进行,即理论课就是单纯的在教室讲解理论知识,实操课是单独的在实训车间进行实操训练。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已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不一样,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汽修方面的技能型人才,满足汽车维修等行业的需求。
汽修专业主要涉及的工作岗位有汽车制造、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漆、汽车销售等。
从以上各种工作性质来看,既懂理论又会实操的学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简谈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简谈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论文简谈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论文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我国的汽车行业不仅提高了对相关从业人员在数量上的需求空间,而且对相关从业人员在技术、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而当前,在众多中职院校,其在汽修专业所实施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从整体上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是过多地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技能的培养,或是仅仅重视实践教学的展开,而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托,无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因此,为全面提高中职院校中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必然积极引进新型教学模式,以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一、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的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首先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前往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展开,直接将理论与实践脱离,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特别是对于汽修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是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学生在被动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时,没有实物作为参考,只能凭着课本上的几幅图片来进行抽象的理解,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对的也对增加教师的讲解难度。
而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实习的时候,因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时间空隙,必然就会造成大量知识点的遗忘,因此,教师在进行实习指导时,还需再一次对相关理论进行复述,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且成效不大。
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汽修专业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就是将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来展开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展开,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劣势,突出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并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是一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的体现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
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论文

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论文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论文随着汽车消费逐渐由奢侈品消费转向大众消费阶段,汽修维修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和市场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中职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要不断地革新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而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带人到中职学生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这种教育方法也将成为中职汽修教育的一种革新,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上。
而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要想冲破现实的困境就必须在保证学生接受到充足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把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汽修技能培养方面,这样中职院校也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和企业的汽修专业实用人才。
1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当下我国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而这些弊端核问题往往就会直接影响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成效。
具体来说,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对汽修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利用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去讲述汽修理论知识,再利用少数时间去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就会导致汽修专业理论知识与汽修技能培养实践严重的脱离。
另外,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物参考,学生一般只能借助教材的简单插图来了解汽修专业概念,这样的教学条件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素。
2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培养汽修使用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
它可以说是教学主体和教学重心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在教学中更注重汽修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对学生汽修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参与度更高,学生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更深刻的理解汽修专业的实际操作及难点知识。
因此,从教学主题来看,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而从教学重心来看,教学活动的重心更偏向于汽修实践技能的训练。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论文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论文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论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逐步完善,无论是运输车辆还是私家车数量,正逐年呈上升趋势发展,因此,近些年一些高职、中职和技工院校陆续开设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汽车维修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但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专业水平有限、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1、当前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1技工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一些学生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才选择技工院校接受教育,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理性较强,汽车零部件位置关系、空间结构、装配关系、传动原理等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和深奥,很多学生认识不够深入,对汽车基本原理很难记忆和掌握,学生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
其次,在实习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2教师专业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技工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其次,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专业教学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明显,但是学生主动性却被扼杀,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其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相对落后,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对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很少,部分教师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但在讲解时不能与实务训练连接在一起,实践操作教学单一、反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1.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开来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一个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二者呈现出脱节的现象,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实际操作分开,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和科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1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当前需要机电一体化的.复合型修理人员.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建设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本文从设备、教学管理与师资等方面,系统论证了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者:郑玉英作者单位:福建经济学校刊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 WORLD OF ENTREPRENEURS 年,卷(期): 20xx ""(7) 分类号:关键词:教学改革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2一、问题的提出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内容陈旧,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
教学中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
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时代在召唤新型的维修技术,包括科学的检测方式和手段,科学的维修方案和专用工具应用,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怎样高效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学生成为有关学校、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二、传统教学方法出现的困境由于生源质量较差,中职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缺乏较高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会认为老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用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东西,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
学生的态度又引起教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彼此不买账。
这样的现象在中职学校比比皆是,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传统教学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和实习两个部门,使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简析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简析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简析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1前言随着历史的指针指向21世纪,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不但在汽车的产量上不断攀升,所产出的车辆在档次上也有明确的提升。
由于汽车工业的相关新颖技术的不断涌现,所以对从事汽车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是一种融合了机械、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学科于一身的专业学科,其具有理论性强与专业知识深的特点。
由于多方的限制导致学生实践机会比较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吸收与消化,往往是囫囵吞枣,因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孤立的学习现状,不少同学付出了大量的经历却还是成绩平平,长此以往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劲头和信心。
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在课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已是势在必行,其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超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青睐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
2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理实一体化”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融入先关的技能训练科目,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提高对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的关注度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要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技能训练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为的是能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且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为技能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们可以协助正在操作的学生。
但是对于课堂的纪律教师应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因某几个人的不遵守纪律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是最终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在关于变速器拆装教学过程中,规范课堂纪律并正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对学生尽快的掌握拆装的顺序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就至关重要。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然后详细分析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以及理实一体化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展现了理实一体化对学生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理实一体化教育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理实一体化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相关教育培训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教育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旨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汽车结构原理、维修技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内容,是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被引入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本文中,将探讨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进一步分析其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作用。
总结理实一体化教育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工作需要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
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共篇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索理实一体化,即为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或者问题为载体,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
因而,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期间,为了实现对学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传动系统、电喷发动机等维修专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由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本文从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现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其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构建路径。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即汽车产量剧增,但同时其对保养维修、汽车使用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为了迎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现代中职院校在汽修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继而在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汽车维修技能,并促使学生逐渐成为集管理、服务、生产等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以下就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问题的阐述。
一、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现况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中职汽修专业课在实践教学期间,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因而,在教学期间尽管采取了汽车零件空间形体、零件位置关系、零件装配关系、零件工作原理的直观教学,但仍然存在着死记硬背的理论教学现象,呈现出汽车“排故”知识枯燥的现象,同时,在汽车发动机、底盘等实际操作期间,受理论知识匮乏的影响,无法掌握汽车操作技能。
其次,当前中职汽修专业课一般采取多个学期的时间安排形式,即时间跨度较大,从而造成汽修知识整体认知不透彻且逻辑关系不清晰等问题,最终影响到了学生汽修专业技能的培养。
再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自成体系,相互脱节,由此影响到了汽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教学空间,应注重保持知识、技能、教学能力等的一体化教学,即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老师讲授→学生实际操作→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计划,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二、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一)建设实训基地:中职汽修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因而,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指导下,应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而在校内实训基地构建中,需提供汽车模型室、汽车仿真电路实习台、汽车电气电控实训室、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汽车驾驶训练场、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构造实训室等校内训练平台,由此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展开。
例如,某教师在“装汽车二轴变速器”教学期间,为了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即将学生带入到校内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并在多媒体上描述工艺步骤,且由教师通过对个别同学操作的指导,向全体学生展示用时2分18秒的工艺操作过程。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挑战2分钟内完成“装汽车二轴变速器”工艺操作,并待工艺完成后,由教师对已完成任务学生的工艺作品进行检验,同时,要求学生回忆工艺操作流程,阐述工艺中理论知识,继而由此实现对学生汽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此外,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加强与汽修企业的合作,然后,安排汽修专业学生进入到汽修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继而在“顶岗实习”期间,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且就此掌握汽车行业的前沿资讯。
(二)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为此,在“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过程中应结合目前汽修老师理论知识水平高,但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的特点,安排教师参加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专业资格考证、“四新”培训等项目,由此提高汽修专业教师综合素养,且由此带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此外,在“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期间,为了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可聘请汽修第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且通过讲座形式向教师传递汽修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然后,引导教师在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将自身所学的实践技能和知识传递给学生,由此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在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分组。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特点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曲柄连杆机构拆卸和组装技能的训练,应在实践教学期间,遵从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各部件分析讲解→总结的教学流程,同时,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为5-6人,并由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按照教师演示的工艺流程和讲解的拆装顺序、注意事项,进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工作;第二,拆卸曲柄连杆机构。
即待教师注意事项讲解完毕后,应首先由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进行拆卸工艺的操作,并指导学生规范零部件的摆放顺序,让学生了解各部件工作原理、结构等。
即曲柄连杆结构拆卸必须保持先拆后装,力矩相同,方向正确。
而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竞赛,然后,通过计时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通过对学生比赛流程中错装、倒装、漏装等的检查,深化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达到高效性理实一体化教学目的。
综上可知,由于汽修专业课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且枯燥,因而,部分学生在汽修专业课知识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情绪。
为此,为了活跃汽修专业课课堂氛围,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期间,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然后,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提高教学成效。
本文探究了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认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六方面着手: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将技能大赛的培训经验融入教学改革,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和现代化汽修服务相吻合,进一步培训汽修专业的师资队伍,设置和现代化汽修服务企业相吻合的项目,进一步加快汽修专业教材的修订。
第2篇:对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是我国当前职教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所以,为了进一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汽修人才,应对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此保障人才培养的高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现阶段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应当首先积极地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而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方面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汽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形成有效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内容,当然,整个教材的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其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二方面,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置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
第三方面,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当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运用更多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一)将技能大赛的培训经验融入教学改革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授课方法,可以将技能竞赛培训融入到教学改革中,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技能竞赛,由中职院校组织赛程,设立“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和车轮定位、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车身修复(饭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空调维修”等项目比拼,让学生通过技能比赛中进行对汽车配件结构的熟知、原理理解和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自学的能力,将所学汽修知识应用到汽修竞技比赛中,通过比赛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和现代化汽修服务相吻合有了模拟汽修实训车间,形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专业课教师除在必要时进行理论部分的讲解外,大部分教学时间可以在现场进行讲解、演示、示范、辅导、纠错以及总结等,学生也可以现场听讲、操作、请教、模拟演练等,学生可以分小组活动,小组内提倡多交流、探讨,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专业课教师既要胜任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会操作、能示范,需要“双师型”的专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专业教师都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从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正确应用、维修保养等一体化进行学习,融会贯通。
(三)进一步培训汽修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校里的中青年教帅进行师资培训,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进行考核,分批次把教师送到相关汽车企业进行培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成为“双师型”教师。
适时的派一些专业教师去高级院校学习深造,或企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到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汽车技术,先进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的更新。
同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院校专业人才来校讲学,优化教师结构,达到师资队伍的科学结合。
在提高师资质量的同时,也就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让学生感到每个教师都能传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设置和现代化汽修服务企业相吻合的项目汽修专业教师多开展汽修行业市场调研,了解掌握本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企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要求标准,认真进行岗位分析,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和内容,挖掘、引进企业典型项目,结合技能鉴定标准、技能大赛的要求来开发项目课程,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使学生学到汽修企业实用的技术和知识。
在“三延伸一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倡导专业理论课向实践性教学延伸,汽修专业通过课程改革,运用模块化教学,结合项目课程,让学生赴校内企业认知见习、工学交替实践,赴校外企业、行业、社会参观、见习、调研等,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探索开设企业课堂、工厂课堂等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模式,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五)进一步加快汽修专业教材的修订组织专业教师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参照相关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标准,以满足职业技术需求的要求,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尽快的完成汽修专业教材的修订。
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删去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冗长介绍,保证核心内容的精华教学,缩短了教学课时,以够学够用为原则,同时充实现代汽车新技术。
模块化教学设计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