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翰林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翰林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
2.如图所示是共享单车,在大城市上班族间很流行,环保且锻炼身体,下列有关自行车的许多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自行车把手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自行车坐垫做得宽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自行车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自行车所受重力与其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向前骑行的自行车前后轮都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且方向都向后
3.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同学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
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⑤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B.书包的背带很宽
C.推土机安装履带D.破窗锤特别尖锐
5.水平桌面上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
将小球A先后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小球状态如图所示(两个容器液面相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B .小球所受浮力F 甲<F 乙
C .小球所受浮力F 甲>F 乙
D .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p 甲=p 乙 6.如图所示,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 ,把杠杆OA 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
中,力F 的大小将( )
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7.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体积相等的不同小球A 、B 分别轻放入容器甲、乙中,如图所示,小球A 漂浮,小球B 悬浮,水未溢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A 、
B 的重力关系是A B G G =
B .小球A 、B 受到的浮力关系是A B F F >
C .容器甲、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p =甲乙
D .容器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 p '<'甲
乙 8.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 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 、C 两点,已知AB BC =,如图所示,物体在AB 段重力做功1W ,做功功率1P ;在BC 段重力做功2W ,做功功率P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12W W ≠;12P P ≠
B .12W W =;12P P =
C .12W W =;12>P P
D .12W W =;12<P P
二、填空题
9.图甲表示小铁球受磁铁吸引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图乙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10.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乘客具有__________;三峡大坝船闸是_________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11.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侧正好与桌边相齐,若用水平推力把物体A 向右缓慢推出,则从开始推动到物体A翻倒之前,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压强
________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时,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_____N;当拉力增大到3N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_____N;木块的动能 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张老师在室外上物理实践课,如图所示是张老师所做示范,当张老师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张老师用力匀速向上爬,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则f1______f2(“>”“<”或“=”),f2的方向为______。
14.足球飞出弧线,与香蕉形状相似,故俗称“香蕉球”(如图),主要是由于球旋转过程中球两侧转速不一致,使周围气体流动速度不同。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______,足球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了。
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 ______的作用。
15.停车场入口处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杠杆,若横杆AB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重120N,AB=2.8m,AO=0.3m。
要使横杆AB保持水平平衡,则在A端施加最小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______,这个最小力的大小F=______N。
16.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体重为500N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20s下落22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40s。
则运动员在整个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
17.如图所示,一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请画出小球的受到的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18.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F2,并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小的动力F1,保留作图痕迹。
19.工人站在地面上利用滑轮组将货物提升,请画出合理的绕线方法。
20.小瑾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被测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
物体10.10.999.9
物体20.2 1.969.8
物体30.3 2.91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得到重力与质量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______;
(3)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她在分析了小瑾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瑾的测量数据有问题,接着便直接修改了数据,质量0.1kg,重力0.99N改成0.98N;质量0.3kg,重力2.91N改成2.94N;你认为小华的做法 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21.小明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小明操作的错误是:没有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__________运动;
(2)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的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于是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时,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___________实际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N。
22.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
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
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根据第二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
(2)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
通过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
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3.小明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
(1)小明列举了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___________(填序号)。
常识猜想
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常识2: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2)根据A、B、C的结果,可得猜想1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根据A、C、D的结果,可得猜想1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深入分析上述现象,可得: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与浸入液体的深度___________;(3)接下来小明利用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了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_____g/cm3;根据
A 、D 和E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对猜想2进行验证;
(4)为验证猜想3,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
接着他仿照步骤D 进行实验,发现此时测力计示数小于1.8N ,便认为该猜想是正确的。
小明在该实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5)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塑料瓶浸水后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___。
24.研究汽车的安全行驶小雨和姐姐为了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模拟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 、B 、C 三个小球(m A =m C >m B )先后从同一斜面装置,高度分别为h A 、h B 、h C (h A =h B >h C )的位置自由滚下,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小木块被推动______来判定小球动能的大小;
(2)为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用甲、乙两次实验,发现小球的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为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______一定,实验时应选择如图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
(4)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
为进一步研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们查阅资料得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最大值等于物体初动能,物体动能的计算公式是21=2
K E mv (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则:当质量为1kg 的物块,其初速度为1m/s 时,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1m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3m/s 时,滑行的最大距离是______m 。
25.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 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 1/N
L 1/cm F 2/N L 2/cm 2 6 3 4
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26.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被竖直上抛,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且阻力f大小始终为0.2N。
求:被抛在空中的小球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27.如图所示是测量某液体密度的过程,从左至右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求:
(1)石块的质量;
(2)石块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用以上符号表示结果)。
28.小佳在爸爸陪同下在游泳池学习游泳,为了安全,他用双臂把一块浮板压入水中,如图所示,借助浮板所受的浮力来辅助游泳。
已知泡沫浮板的质量是0.3kg,体积为3×10-3m3.(ρ水=1×103kg/m3,g=10N/kg)
(1)当他从游泳池浅处走向深处时,感受到腹部的压迫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___________(填物理原理)。
(2)当浮板自由漂浮在水面上时,浮板受到的浮力有多大?(_______)
(3)浮板被全部压入水中静止时,对人产生的支持力有多大?(_______)
29.如图是质量为60kg的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为810N物体的示意图,某段提升过程中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为0.1m/s,绳端的拉力F为300N,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求:
(1)工人拉绳子的速度;
(2)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这名工人用该装置能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
30.如图所示是用滑轮组提升浸在水中的物体(物体不吸水),已知G物=300N,圆柱形容器底面积S=600cm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的深度为90cm,物体被提升至完全离开水面后(物体表面不附有水),水的深度为80cm。
若物体浸没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和水的阻力)。
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体从浸没在水中到完全离开水面后,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4)物体完全离开水面后匀速提升过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重力约为500N,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全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0.18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A
【详解】
A.自行车把手上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自行车坐垫做得宽大是为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自行车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自行车所受重力与其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并且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则二力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因为车驱动轮在后,前轮是从动轮;匀速行驶时,后轮相对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则地面给后轮一个水平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驱动车向前运动;当前轮向前运动时,地面的摩擦力将阻碍它向前运动;故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后,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C
【详解】
两个物体相接触,如果没相互挤压,则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有一个施力物和一个受力物,所以至少涉及两个物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D
【详解】
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书包的背带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推土机安装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破窗锤特别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A
【详解】
A.小球A在甲液体中漂浮,则密度ρA<ρ甲,小球A在乙液体中悬浮,则密度ρA=ρ乙,则有ρ甲>ρ乙,故A正确;
BC.A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A球受到的浮力均等于A球的重力,A球重力不变,所以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C错误;
D.因为ρ甲>ρ乙,两容器液面相平即容器底部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可知,p甲>p乙,故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C
【详解】
如图所示
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 ,把杠杆OA 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阻力的大小不变(等于物重G ),阻力臂变大,动力臂不断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动力将F 变大。
故选C 。
7.C
解析:C
【详解】
AB .两个小球的体积相等,如图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为
A B V V <排排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液排可以判断出二者所受浮力大小关系为
F A <F B
A 球漂浮在水面上,
B 球悬浮在水中,都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他们的重力与所受到的浮力相等,结合二者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可以知道
G A <G B
故A 错误,B 错误;
C .两个相同的容器,水面相平,水的深度相等,根据p gh ρ=可知,水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强是相等的。
故C 正确;
D .两个容器是相同的,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相等的。
如下图所示,把甲乙两个容器的情况与装水的丙同容器相比,多了一个小球,少了一些水(被小球排开的那部分水)。
因为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小球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而浮力又等于小球排开的水的重力,即每个小球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那么,与丙相比,甲乙中增加的小球的重力与少的那部分水的重力是相等的,即甲乙容器的总重与丙的总重相等。
而甲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又等于自身的总重,即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相等的。
根据F p S
=可知,
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相等的。
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D
【详解】
由题意知,物体在AB段、BC段通过的高度相同,据W=Gh知
W1=W2
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比BC段所用的时间长,
据
W
P
t
知
P1<P2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9.运动状态相互
【详解】
[1]甲图中,小铁球受到磁铁的吸引力,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乙图中,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惯性连通器
【详解】
[1]急刹车时,乘客下半身已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
[2]船闸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11.A
解析:不变变大不变
【详解】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因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
[2]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体A被缓慢推出,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p=F
S
可知,压
强逐渐增大。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12.6 2.6 增大
【详解】
[1]由图可知,该测力计的每一个大格是1N,每一个小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6N。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
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6N 。
[2]当拉力增大到3N 后,因为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仍等于重力,没有变化,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2.6N 。
[3]拉力增大后,由于拉力大于摩擦力,木块将做加速运动,木块的速度增大,质量不变,木块的动能增大。
13.G
解析:= 竖直向上(向上)
【详解】
[1][2]张老师静止时,竖直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
f 1=G
张老师匀速向上爬时,竖直方向还是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依然是一对平衡力,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摩擦力f 2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与重力的大小相等,即
f 2=G
那么
f 1=f 2
14.小 阻力
【详解】
[1][2]足球向左旋转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球左侧空气转速大,压强小,右侧的空气转速小,压强大,在左右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左飞出弧线,故其原理是: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15.下 440N
【详解】
[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要使横杆保持水平平衡,则在A 端施加最小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下的。
[2]横杆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所以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设为C ,支点为 解析:下 440N
【详解】
[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要使横杆保持水平平衡,则在A 端施加最小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下的。
[2]横杆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所以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设为C ,支点为O ,则OA 就是动力臂,OC 就是阻力臂,AB =2.8m ,AO =0.3m ,则阻力臂
11 2.8m 0.3m 1.1m 22
OC AB OA =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 ×OA =G ×OC
可得
120N 1.1m 440N 0.3m
F G OC OA ⨯==⨯= 16.1.6×105
【详解】
[1][2]由图可知匀速运动时速度为5m/s ,后20s 匀速下降高度为
h2=v2t2=5m/s×20s=100m
总高度为
h=h1+h2=220m+100m=32
解析:1.6×105
【详解】
[1][2]由图可知匀速运动时速度为5m/s ,后20s 匀速下降高度为
h 2=v 2t 2=5m/s ×20s=100m
总高度为
h =h 1+h 2=220m+100m=320m
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320m =8m /s 40s
h v t =
= 重力做功为 W =Gh =500N ×320m=1.6×105J
17.【详解】
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球,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的作用,另外,由于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小球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
擦力f 的作用,三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小球的重心处,
解析:
【详解】
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球,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的作用,另外,由于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小球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的作用,三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小球的重心处,如图所示:
18.【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线段,所以连接OA,过A点做OA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最小力的作用线,因为杠杆所受阻力和动力使杠杆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最小力应该是垂直于OA向上,如图所示:
19.【详解】
根据题意工人站在楼下地面上可知拉力方向向下,因此从定滑轮上开始绕线,如图。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工人站在楼下地面上可知拉力方向向下,因此从定滑轮上开始绕线,如图。
20.弹簧测力计天平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不合理实验的误
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
【详解】
(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解析:弹簧测力计天平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不合理实验的误差不可避
免,应尊重事实
【详解】
(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重力及质
量的大小,所以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及天平。
(2)[3]实验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4][5]实验中难免会出现误差,但是绝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应以实验测量的数据为
准,若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多测几次,故小华修改数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
是: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
21.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变大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偏小 2.2 【详解】
(1)[1]由图甲得,没有沿水平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即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
动,弹簧测力计的拉
解析: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变大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偏小 2.2
【详解】
(1)[1]由图甲得,没有沿水平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即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
力计的拉力与木块的摩擦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
[2]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
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大小与弹簧测力计拉力相等。
(2)[3]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大,
因此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
[4]小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的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木块
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也减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故得
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的结论是错误的。
(3)[5]由于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
零,再测量水平方向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会往回收缩,故测出的摩擦力小于实际摩
擦力。
[6]由图乙得,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