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智能电网建设对需求侧管理带来的影响
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

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作者:于密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再加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电力用户对电力需求侧电能的综合管理人性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侧管理系统是电力企业进行电力服务的直接窗口,同时也是供电企业增加电能供电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保障条件。
本文就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构成条件;主要功能;人性化服务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我国近年来,社会各行业的飞速进步,对电力行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差,受当时的建设技术水平和投资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再有传统电能简单供电模式的影响,以至于电力公司在多年的电力管理中存在明显的粗放性管理特性,不仅仅运营机制存在不完善,管理经验陈旧,整个调度系统基本是一个依靠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静态管理模式,另外在供电信息公布可靠性、实时性、精确性、和透明度等方向上均于现在的智能电网需求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满足电力用户用电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有效地先进手段,建立集用电信息数据采集、输送、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构筑的条件在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下,智能电力侧管理系统的基本构筑条件主要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电力设备、数据采集传输等的量测设备和通讯设备,科学的用电智能分析系统以及供电优化决策管理系统。
1.1自动化高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是电能分配调度的重要执行设备,其综合化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智能电力侧管理是否能够实时采购用户用电信息的基础设备。
所以,在其涉辖的范围内必须增强电力系统设备的综合智能水平,为安装在现地的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相应的采集端口,便于其收集到实时的准确的用电特性电参量数据信息。
1.2智能的数据采集、传输的量测设备和通信设备。
用电信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通过安装在电力用户终端的实时量测设备和通信设备,将用户的实时用电信息传输回智能电力侧管理系统,再利用系统内的DSP等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动态电流信息分析,对用户的实时用电质量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防止偷电、漏电的等非法不安全的用电行为。
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

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作者:谭静,叶俊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1期谭静叶俊(山东泰安供电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在当前大力倡导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课题。
该文通过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新需求,论述了电力需求侧的目的意义,结合目前需求侧管理的基础条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研究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113-011 智能电网中的用户需求在智能电网中,电能用户的地位较传统电网发生较大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需求侧管理的内容,也促进了供电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
在智能电网中,发电企业、局部电网企业、互联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和社会代理监管部门构成一个电能圈,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核心利益和需求。
其中电力用户需求侧可理解为:期望整个系统提供可靠、优质、廉价的电能,通过采用新技术,降低网损、健全管理制度和电价体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高效运行,使配售侧电力市场成熟,电价尽可能在合理的基础上降低,需求侧响应良好。
围绕电力用户的核心需求,智能电网作为向用户供电的最关键环节应实现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实现降低供配电网络网损提高电网的经济性指标,实现提高用户使用的电能质量。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意义保证电力供需实施平衡,保证供电质量,降低发供电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发电、供电设备的利用率,调整、指导、限制某些用户在尖峰负荷时段用电,减小尖峰负荷数值使负荷曲线保持平坦是需求侧管理最基础的管理目的。
另外,通过政府采取经济和政策措施,鼓励用户使用先进设备、工艺提高用电效能,改变传统低效用电习惯。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为了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供需的平衡,智能电网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而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简称DMS(Demand Side Management),是一套通过实时监测、调整和管理电力需求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它基于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将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变成可控和可调整的资源,以实现电力的平衡和高效利用。
DMS从源头着手,通过对电力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实现电网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使用,能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DMS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传统的电力系统存在着能源浪费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而通过DMS的管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电力需求,对电力进行调度和分配,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其次,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电力供需的平衡。
由于电力需求的波动性较大,电网在高峰期往往面临着输电线路过载和负荷过大等问题。
通过DMS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在高峰期对电力需求进行调整和削峰填谷,以平衡电网的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还有助于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用户的电力需求,DMS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对用户进行电力的个性化供应和定制化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还能够为用户节约用电成本。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
智能电表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并通过与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实现与电力系统的信息交互。
通过智能电表,电力公司可以了解用户的用电习惯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方案。
而智能家居则可以通过电力系统的调度,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整家居设备的用电状态,以实现自动化和节能化。
电力系统建设中对于智能电网问题的分析

电力系统建设中对于智能电网问题的分析摘要:科技不断在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开始变得智能化,这就要求在电网建设上,也开始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使之变得更加方便和智能化,因此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不断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让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中合理供电配电的重要决策系统,已经成为大家主要研讨的一个问题。
本就叙述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电力需求侧管理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可以更好更完善的提高此项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保证社会、人民的用电安全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只能电网科学供电在这个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的社会中,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和技术,而且现在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这就要求人们要时刻在保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作业,在这样的条件要求下,就诞生了智能电网。
本文主要是对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只能电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做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智能电网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不断完善,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 智能电网的基本情况1.1 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电网是在诺贝尔的发明下诞生的,它是一种利用群体行为为原理使大楼电器之间相互协调和一种无线控制的机器,智能电网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
智能电网又被人们叫做未来电网,它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面单层次的事件或者物体,它是把一些已经存在的稳定电网的各个设施集结成一个完整的科技电网。
它比一般的电网更为稳定、安全和可以控制。
它必须要依托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然后在不断改善结合、测试下而产生的一项技术。
要想全面了解智能电网,p(1)电力的供给和人民对于电量的需求。
电力的供电部门和用电居民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双向沟通的关系。
电力部门应该时刻为用电居民提供最直接快速准确的市场上关于电力的相关知识和数据资料,而且用户也应该可以自行在可以观看的电力网站上查询到自己想要的数据,比如自己能查询电表的使用电量等等。
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调节

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调节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调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需求侧管理的概念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习惯、调整用电设备的使用方式等手段,以降低电力需求峰值,优化电力供需关系的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实现电力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降低供电压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也随之增加。
(2)季节变化:夏季空调用电需求增加,冬季采暖用电需求增加,季节性需求变化对电力供应造成压力。
(3)用电习惯:人们用电的习惯也会影响电力需求的峰谷差,如用电高峰集中在晚间。
3. 应对措施(1)电力计划调整: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差异,制定灵活可调的电力供应计划,避免电力需求高峰时断电或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
(2)智能电网建设:引入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力需求侧的监测、管理和调控,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3)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电力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力,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用电行为。
(4)用电定价机制改革:适度提高高峰期电价,引导用户在低谷期用电,减少高峰期的用电需求。
4. 未来发展(1)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推广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电力需求提供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2)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进一步提高电力供需的管理和调节效果。
(3)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开发出更高效、更节能的电力设备和系统,提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调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制定合理的供电计划、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电力需求峰值,优化电力供需关系,实现电力的节约和环保利用。
浅析智能电网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

浅析智能电网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作者:曹京津,秦立军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4年第9期曹京津,秦立军(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摘要: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是未来智能电网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DSM算法帮助消费者成为电力系统更积极的贡献者,通过可移动的负载来达到系统调度的目的。
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接着概括了智能电网下DSM的新变化,最后通过将DSM分为4个重要部分来探讨了智能电网下它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负荷控制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4.09.098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1 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需求侧管理电力系统的每一次进步和技术革新,最终都会为电力系统的服务对象——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智能电网也不除外,它的实现将改变用户的地位,同时增加了需求侧管理的内容,并促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1.1 智能电网下需求侧管理的新变化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功率流和信息流由传统的单项流动模式变为双向互动模式,信息透明共享,电网无歧视开放,实现了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电能利用模式从以用户为中心调整电源向以新能源为中心调整消费方式转变。
1)可靠性。
智能电网下的需求侧管理具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
智能电网具有自愈功能,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与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控制系统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自我恢复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可以在主网停电时应用分布式电源、智能微网等来保障重要用户的供电。
2)定制服务。
随着计算机、现代电子通信设备、精细变速传动等敏感负荷的出现,不但需要可靠供电,而且还需要高质量的供电。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分析

求侧管理以能削减高峰电力 、 平抑价格、 消除电网阻塞、 终端节 曲线灵活化 , 并保证电能质量 , 能与供应侧形成双 向互动 , 最 电 、 高 能 源 利用 效 率 等 众 多优 点 , 到 广 大 电力 公 司 的青 睐 。 终 在 满 足 供 电的 基 础 上节 约 能源 。 提 得 其 在 性质 上是 通 过 电力用 户 优 化 电力 方 式 , 提 高终 端 用 电效 来 为 了达 到 电 网 智 能 需求 侧 管 理 的 目的必 须 综 合 以上 所 指 率 , 达 到 资源 优 化 配 置 、 以 改善 及 保 护 环 境 的 目的 。主 要 通过 的装 置 、 备 、 术 等 因 素 , 样 一 来 , 设 技 这 也就 促 使 了 电网 智 能 需
较 分 析传 统 电 网需 求侧 管理 不足 的 基 础上 , 智 能 电 网 需 求侧 管 理 系统 关 键 设 备 、 从 关键 技 术及 其 实 施 步 骤 三 方 面 对 其进 行 研 究。
电力行业的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

电力行业的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
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电力行业进行了大量的供应侧与需求侧管理。
本文将探讨电力行业的电力供应和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一些常见的管理策略和实践。
一、电力供应管理:1. 发电设备的建设和维护:电力供应的基础是各类发电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发电设备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发电设备,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同时,发电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检修和更新设备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电力供应稳定。
2. 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现代电力供应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供应各个环节的监测和管理。
智能电表、智能配电网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设备的使用,能够提高供电的效率,减少线路损耗,提供更好的电力质量和可靠性。
3. 发电能源的多样化:为了降低能源依赖度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电力供应需要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通过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对煤炭、石油等有限能源的依赖,提供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二、需求侧管理:1. 电力需求预测: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对电力供应的合理调配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历史电力需求数据和考虑到经济发展、气候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趋势。
这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合理安排发电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和确保电力供应与需求匹配的依据。
2. 峰谷电价差异化:差异化的电价政策能够引导用户在高峰期减少用电,在低谷期增加用电,从而平衡电力供需之间的差异。
高峰电价调高可以鼓励用户采取节约用电措施,而低谷电价调低则可以鼓励用户利用廉价电力进行设备运行和充电。
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平滑电力负荷曲线,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 节能与能效改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节能与能效改进来实现电力的合理利用。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逐渐增大,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和提高电力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电力需求侧管理指的是通过优化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实现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平衡,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电网电力行业的需求侧管理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网电力行业需求侧管理的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用电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通过合理组织用户的电力需求,实现用户负荷的平滑和分时段调峰,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压力,减少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电力需求侧管理还可以促进电力利用效率的提高,降低能源浪费,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二、电网电力行业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1. 调峰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调峰策略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内容。
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和发电能力,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负荷调控方案。
调峰策略包括优化负荷分配、调整用户用电行为、促进能源的灵活利用等措施,以实现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平衡。
同时,为了提高调峰策略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建立灵活的电力市场机制,鼓励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2. 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强力支撑。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电力需求,根据需求进行负荷调控,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以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能源的灵活调配和高效利用。
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 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还需要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
通过引入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能源管理包括能源计量、能源监控和能源评估等方面,通过对能源的监控和评估,实现对电力需求的合理调度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和能源节约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

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的电力需求也随之增加。
然而,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高速增长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力行业开始注重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的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电网运营模式下,供应侧的不足往往导致电力供应的不稳定和能源的浪费。
而电力需求侧管理则是通过优化用户的电力需求,使得供求双方能够更加协调地运作,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1 节约能源: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够通过识别和降低能源浪费点,实现电力资源的节约。
比如,通过智能电表监控用户的用电情况,推动用户在高峰时段削峰填谷,合理利用电力资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2 提高电力利用效率:电力需求侧管理还能够通过优化电力使用方式,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
比如,通过推广低能耗家电、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等,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3 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
通过鼓励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平滑用电峰谷差,从而缓解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的实施2.1 完善用户侧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建立用户侧的智能电力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用户的用电情况,推动用户自觉调整用电行为,实现电力需求的灵活管理。
2.2 推广节能型家电:通过推广节能型家电的使用,实现用户用电的节能减排。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购买节能家电的用户一定的补贴或奖励,从而提高用户购买节能家电的积极性。
2.3 加强用电峰谷差平衡管理:通过差价电价、峰谷电价等手段,引导用户在用电高峰期减少用电,鼓励用户在用电低谷期集中用电。
这样不仅可以平衡用电负荷,还能够有效利用电力资源。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带来的好处3.1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使电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

基于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发布时间:2021-10-08T07:44:31.012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16期作者:蒋琨[导读] 智能网与用户的良好互动有利于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有效互动蒋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市青山湖区供电分公司摘要:智能网与用户的良好互动有利于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有效互动,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智能电网,可以利用先进的通信、传感和计算方法,将电器与电网相结合,帮助供电企业进行全方位的需求侧管理。
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合理分配和调整用电量的高峰和低谷,以提高智能电网对改善用电需求管理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用户;管理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大大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和生产用电量的快速增加,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用电问题,导致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除了我国整体发电能力的不足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电力系统协调用电的不足。
本文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智能电网环境中的应用,希望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基于智能电网下的用户需求由于智能电网的影响,传统电网用户的状态与现有电网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需求侧管理内容的增加和供电系统为用户带来更高的优质服务效率。
从智能电网、发电、局域网、互联电网企业和用户、社会代理、监管机构等角度形成更成熟的权力圈。
通过有效地满足每个组件的核心利益和需求,整个系统可以更安全、更可靠,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质量和更便宜的电力服务。
诚然,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电网企业必须加强新技术的采用,有效地减少网损,建立和完善电网管理制度和明确的价格体系,从而有效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为用户和用户提供最低的电价。
此外,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基本需求,智能电网需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为用户提供安全电源,科学降低供电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有效提高电网经济性,进一步提高用户供电的电能质量。
利用智能电网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

利用智能电网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是指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实现电力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的新型电网。
它涵盖了电网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力输配、用户接入、用电行为等。
利用智能电网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智能电网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系智能电网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智能化。
而需求侧管理则是指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分析和优化,以及对电力需求的调控和管理,实现电力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智能电网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智能电网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用电时间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优化和调控。
通过智能电网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结合,可以实现电力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
二、智能电网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1. 基于供需匹配的电力调控智能电网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需求,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用电需求。
结合供电能力和用户用电需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供需匹配,实现电力的动态调控。
这样可以避免电力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电力浪费和能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基于用户行为的电力优化管理智能电网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实时监测。
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用电行为中存在的浪费和低效行为,并通过智能电网向用户传达相关信息,引导用户优化用电行为。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电网的负荷压力,实现电力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3. 基于能源储备的负荷调节智能电网可以结合电池储能技术,将部分电力储存起来,用于负荷调节。
当电力系统负荷高峰时,可以释放电池储能为电网供应电力;当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可以将多余的电力储存到电池中。
浅谈需求侧管理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呷I 司 吨力 毅名
采集终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促进 采集 终端 质量提升, 保障用 电信息采集 系统的可靠运行。
三、 需求侧管理 系统的具体应用 1 堪 知层实现全覆 盖、 全采集和全费控 智能 电能表与先进 计量体系是智能电网的关 键技术 之一, 它 由安装 在用 户侧 的智能电能表 、 前 端采 集终端 、 表计数 据管
二、 电 力需 求侧 管理 系统 的应 用方 向
化 的规划 目标和发展 路线 、 技术标准 、 关键 技术 。 其中, 用 电智 能化研 究又分为智 能用电服务业务 体系、 智 能用电服务量 测控 制、 智能用 电信息与通信 、 智能互动 客户服务体 系、 智能需 求侧
管理 、 智 能用电检测检 验技术 六大方 向, 如图1 所示 。 智能需 求 侧管理 是智能电网的重要 研究领域 。
电网运行, 根据 实时电价调整 用电模式 , 且能够实 现分布式 电源
理 及客户服务 等部 分功能 , 实现一 体化 的电力信息系统。 在智能电网用电侧 , 用 电信息采集 将为 需求侧管理 提供 各
类 电力现场 信息 , 是需求侧管理 的基础支撑 。 2 0 0 9 年9 月, 国家
的“ 即插 即用 ” 并 网运行 方式。由此可见 , 需求侧 管理 技术是智
分析不 同用户的用电特 性用 于进行 区别管理 , 针对不 同人 群提
智能电网
供差异 化 的用 电信 息服务, 为 制定细粒 度的 电价政策 提供业 务 基础。 对不 同人群采用不 同的电费标准 , 有利于在改善居 民生活
质量的前提下保 护低收人人群 的利益 , 构建和谐社会。
一
变电智能化 I升需求侧管理水平对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如何利用智能电力技术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

如何利用智能电力技术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智能电力技术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如何实现智能电力技术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结合?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尤其对于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电力技术成为了当前能源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电力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 DR)则是一种能够通过调整用户电力需求来适应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的新型能源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智能电力技术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以及这种结合背后的优势和挑战。
一、智能电力技术概述智能电力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和信息通信技术,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可靠和可持续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实时监测、预测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能源使用体验,并最大限度地优化系统的能源利用。
二、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意义电力需求侧响应是指通过调整用户的用电需求以适应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
它可以帮助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降低峰值负荷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电力需求侧响应还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三、智能电力技术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结合1. 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表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电量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与用户的智能家居设备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和精细地调整用户电力需求。
通过与智能电表的通信,用户可以在高负荷时段减少用电,或者在低负荷时段增加用电。
这种灵活性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减少负荷峰值的出现。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预测。
通过分析用户的用电模式、行为和偏好,可以预测用户的用电需求,并根据预测结果提供相应的能源管理建议和调整用户的用电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能源管理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3. 可再生能源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结合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而电力需求侧响应可以通过调整用户的用电需求来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
浅谈智能电网下需求侧管理

及 时 向用户 发 布 实 时 电价 、实 时 负荷 、实 际供 电 情 况 等 与用 户 相 关 的 电 网运 行 情 况 。用户 根 据 当 时 的供 电情 况 ,选 择 在 电价 较低 的低 负荷 时段 用 电 ,负荷 高 峰 时让 峰 。大用 户 如 果有 较大 的用 电
负荷 需 求还 可 以提 前 向 电网公 司报 告 ,电 网公 司 可 以提前 做 出准备 合 理 调度 发 电量 ,及 时应 对 尖
险 ,共 同获 得利益 。 ( )同时 ,它还非 常 强调用 户 能源服 务意 识 。电 3
用户 ,可使 用 户 根据 自己的需 要 , 结合 实 际 的 电 价 ,选 择 自己 的用 电方 式 ,实 现 用户 主 动调 节负
荷 ,移 峰填 谷 。 电网企 业根 据 发 电来 源 、 负荷 性 质 、时间 区段 等 因素制 订一 系列 合理 的 电价政 策 ,
需求 侧 管理 的实 施过 程 以电力 市 场 为导 向 , 以客 户 为 中心 。这说 明需求 侧 管 理工 作不 管 是 能 效 工作 ,还 是 负荷 管 理 ,是有着 商业 利益 的市 场
参与 开发 和执 行 。
力需 求 和 消耗 ,达 到节 能 、环 保 、高 效 、各 方 受 益 、最低 成本 能源服 务所 进行 的管理活 动 。 需求 侧 管 理 的 内容包 括 负 荷控 制 和 管 理与 远 方抄 表 和计 费 自动化 两 方 面 ;负荷 控 制 和 管理 是 根 据 用 户 的用 电量 、分 时 电价 、天气 预 报 以及 建 筑 物 里 的供 暖 特 性等 进 行 综合 分 析 ,确 定最 优 运 行 和 负 荷控 制 计 划 ,对 集 中 负荷及 部 分 工 厂用 电 负荷 进 行监 视 、 管理 和 控 制 ,并 通过 合 理 的 电价 结构 引导用 户 转 移 负荷 ,平 坦 负荷 曲线 ;远 方 抄 表 和 计 费 自动 化 是指 通 过 各种 通信 手 段 读取 远 方
电力行业的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

电力行业的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是电力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的供应和使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合理、高效地管理电力供应与需求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电力供应的重要性电力供应是指通过各种电力设施和系统,将电力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电力供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系到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对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工业生产、商业运营还是居民生活,都无法离开电力供应。
电力是驱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只有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2 优化能源结构电力供应的优化与调整,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清洁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问题,降低环境污染。
二、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引导用户的用电行为和实施技术措施,调整电力需求,使得电力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需求侧管理对于实现电力供应的合理配置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起着重要作用。
2.1 调峰填谷需求侧管理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合理调配电力供应。
在用电高峰期,通过降低用电峰值,减轻电力系统负荷压力;而在用电低谷期,通过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提高供电效率,充分利用闲置电力,以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
2.2 节约用电需求侧管理还可以通过合理引导用户的用电行为,促使用户节约用电。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实时了解到自己的用电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电力供应与需求侧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电力系统规模扩大、电力负荷不断增长、能源结构调整等,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张弛

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张弛发布时间:2021-08-09T06:47:04.732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8期作者:张弛[导读] 现阶段,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强调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通江县供电分公司 636700摘要:现阶段,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强调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电网智能化系统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已成为许多电力行业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有效降低发电和供电成本,确保供电质量和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利用发电和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并限制、指导和调整某些用户有效地提高电力消耗的效率。
提高公众对“节能降耗”的认识,以在用电量方面形成环境友好的节能氛围。
同时将竭尽全力寻求发展新能源,开发新方法以回收剩余和替代能源,从而尽可能提高利用社会能源的效率。
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借助需求侧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优化和分配电力用户资源,从而使有限的电力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个集成了配电和调度功能的系统项目,需要电力用户的积极参与。
为了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通常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来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用电效率,特别是电力终端的使用效率。
我国对消耗大量电力的工商业用户采用分时供电和分时计价的方式,以达到调峰消谷的效果。
由于电力需求侧负荷类型和容量的变化、需求侧管理技术功能不完善等因素,电网需求侧调度难以实现供需平衡、节能和安全等功能,增加了功率损耗并提高了单位发电成本。
需求侧管理在智能电网框架下的展望及思考

的 可操 作 性 。 ② 系统 运 行 人 员、 用 电客 户及公 众存 在 的 传 统 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 , ' ' ' , ' , ’ , ' ' ’ l l , , , l ' ' ' l , , , ’ l ' l , ' , ' ' ’ , l ’ l ' ' ’ ' , , ' , ' , ' , , , ' ' , ,
高, 通 过 经 济 及 政 策 等 一 系列 的 手段 措 施 , 鼓 励 用 电客 户使 用
先进 设 备 及 技 术 。 其 中主 要 的 高效 设备 有 : 高效 节能 灯 , 高 效 电 动机 , 高效制冷、 制热、 通 风 设备 , 调速器、 变压 器 等 等 。
2 . 2 . 2 节省 能 源
£ O W C A R B O NW O R L D 2 0 1 3 / 5
电力与资源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1 0 — 0 0 2 9 — 0 2
需求侧管理在智能电网框架下的展 望及 思考
周恒斌 ( 兰州市农电 公司, 甘肃省 兰州市7 3 0 0 3 0 )
息 的 双 向 互动 , 通过 实时 电价 的 变 化 , 刺 激 和鼓 励 用 电客 户 积
节 省 能 源主 要 是 通 过 媒 体 的 宣传 以及 行 政 的 强 制措 施 来 实现 , 从 而 改 变 用 电客 户 的 生 活 、 工 作 习惯 . 间接 地 降低 能 耗 。
极参 与到 新 的 电 网运 行 当 中。 对此 , 作 为 智 能 电 网一 大 关键 部
浅谈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

管理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62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用户和电力公司共同管理用电需求,以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既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终使每个需求侧管理参与者受益的用电管理技术。
智能电网相较于传统电网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强化电网与用户互动、支持用户服务和需求响应。
智能电网下需求侧管理能更好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提升供电企业负荷管理水平。
1 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1.1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特点与传统电网的需求侧管理相比,智能电网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如下特点。
1.1.1 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传统电网中电能是以“发、输、配、用”为核心单向传输,信息流也是从设备到监控中心单向流动,使电网的高峰和低谷负荷难以避免。
智能电网采用先进通信、计算机技术使其实现了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使智能电网下需求侧管理能真正由供电企业与用户共同进行。
供电企业通过先进的通信网络与用户及时沟通,为用户提供多种用电选择并传递给用户;用户通过智能电表获悉电能优惠、供电情况等信息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用电行为,共同参与需求侧管理,极大提高用户改善用电行为的积极性。
1.1.2 电能选择多元化随着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发电的兴起,智能电网中不同能源形势分布式电源接入也日益增多,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电能,促进了需求侧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智能电网通过对煤电、新能源发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在保证用户供电可靠性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1.1.3 资源配置优化在供电企业的引导和鼓励下,用户与供电企业共同参与需求侧管理,将所节约电能与多种能源发电进行竞争,强化电能市场属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2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内容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涉及负荷管理、能效管理、能源替代及回收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等内容,负荷管理是需求侧管理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力系统架构,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智能电网集成了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和传感技术,通过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阐述了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对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能源管理、用户需求响应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并探讨了智能电网在新能源接入、电力市场交易、分布式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本文展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智能电网基本概念智能电网,亦称为“电网0”,是电力系统的一种现代化形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
智能电网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感知、适应并响应各种内外变化的电力网络,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
智能电网的核心要素包括:高级量测体系(AMI),它能够实现电力使用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测和分析;高级配电运行(ADO),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和调度方式,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高级输电运行(ATO),借助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输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以及先进的能源管理(AEM),通过对各种能源资源的优化管理和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智 能电网 ; 建设 ; 需求侧管理 ; 影响 【 中图分类号 】 T M 7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5 ) 1 1 - 0 1 8 2 — 0 2
况 . 用户 根 据 电 网 企 业提 供 的这 些信 息 来规 制 自己 的 用 电行
电力 需 求侧 管理 常 用 的技 术 手段 主 要 有 两 个方 面 :① 涉 及 到 用 电用 户 方 式 的 改 变 ; ② 用 电 效 率 的 改 变 。 目前 , 需 求 侧
管理 已经 取得 了很 大 的发 展 . 需 求侧 管理 方 式 通 过 分 时 段 的
电价 设 置 大大提 高 了发 电机 组 的发 电效 率 .满 足 了 用户 的 用
2 . 2 改变 电价体 系
电 价 体 系的 改 变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提 高 需 求侧 管 理 水
平. 在 智 能 电网 的 建设 过 程 中 。 要 实施 更 加 科 学 合 理 的 电价 体 系。 这 种 科 学 的 电价 体 系是 一 个 先进 的 电价 模 式 , 不 仅 仅 局 限
分析智能电网建设对需求侧管理带来的影响
王建 国 ( 国网山东惠民县供电公司, 山东 滨州 2 5 1 7 0 0 )
【 摘 要 】 本文主要分析 了需求侧 管理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及其 目前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智能 电网建设 的迅速发展并 指出智能 电网的建 设最终
会促 进 需求 侧 管 理 能 力 的 提 高 。
供 电成 本 较 高 时 可 以适 当 的提 高 电价 . 而 当供 电成 本 较 低 时
收益 . 而不是 让 用 户进 行 自主 的选 择 . 这种 方 式没 有 实现 让 用 户
根据 自己的需 求来选择 合适 的时段 来用 电 。 需求 侧 管 理 中存 在 问题 ,如 需 求侧 的 变化 很 难 进 行 准确
于峰 、 谷、 平 的 电价 模 式 。科 学合 理 的 电价 设 置 可 以 降低 能 源 的 消耗 、 提 高能 源 的 利 用 率 。 在 整 个 用 电领 域及 时 而 准确 的告
知 用 户 的 用 电 情 况 . 并 让 用 户进 行 自主 的 选 择 是 最 有 效 的方 式, 通 过 这 种 自主 选择 可 以 实现 用 户的 主 动调 节 用 电 负荷 。当
就 需要 提 高 用户 端 计 量装 置 的功 能 。 这就要求对用电用户 电力 的供 应 总是 及 时而 有 效 的 。 在 实际 的 电 力 系统 运 营过 程 理 , 进 行 全 面 的 监 控 , 监 控 用 户 的 电量 使 用 情 况 。 这 样做 的好 处是 中, 发 电机 组 往 往 处 于 一 个低 负荷 的运 行 状 态之 下 . 这种 低 负 荷 的 运 行 状 态发 电效 率 较 低 、 煤炭供应耗 费大. 无法保障电力 可 以使 电力 调 度 中心及 时 的 掌握 电 力 负荷 状 况 .保 证 发 电 负 的供应。 发 展 智 能 电 网可 以改 善 需 求侧 的管 理模 式 . 影 响 需 求 荷 的及 时有 效 供 应 。在 智 能 电 网 的 建设 中还 可 以 实现 对 用 电 对 用 电设 备 进 行 有 效 的 控 制 . 保 障 其 自动化 运行 侧管理的水平, 降低 电力输 送 环 节 的损 耗 . 提 高 整 个 电 网 的调 设 备 的监 控 ,
渐提 高 .需要 电 力 管理 系统 不 断 做 出 变化 来 适 应 智 能 电 网的 发展 . 与此 同时 , 智 能 电 网的建设 对 需 求侧 管理 过程 中 出现 的 问 题提 供 了有 效的解 决方 法 , 最终 能够提 高需 求侧 管 理的 水平 。
1 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分析
中, 要 保 证 发 电 系统 的最 大 负荷 , 就 需要 保 证 发 电 系统 的最 大
2 . 3 监控 用 电负荷
在 智 能 电 网 的 建设 过 程 中 , 为 了 更好 地 对 需 求侧 进 行 管
负荷 维持 在 一 个较 高的 水 平 之 上 , 维 持 系统 的 最 大 需 求 . 保 证
可 以降低 电价 。 用 户 可 以根 据 实 际的 用 电 需求 来选 择 用 电方 式, 在 电价 低 时 用 电 , 降低 发 电的 成 本 , 提 高用电的效率 , 实现 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
测量. 管 理 的手 段 比较 缺 乏 等 。 这 些 问题 都 直 接 影 响 到 了 电 力 供 应 的调 度 , 造 成发 电机 的损 耗 , 供 应 煤 的耗 费 。在 电 力 系统
引 言
智 能 电 网是 一 个 自动 化 的 网络 系统 . 有 完整 的 信 息 构 架 ,
它 可 以 通 过 对 用 户 的 卖 时 监 控 和 全 面 监 控 来 保 障 电 力 的供 应 。 智 能 电 网 建设 的 日益 发 展 壮 大 对 电力 系统 管 理 的要 求逐
为 这 种 实 时发 布 用 电情 况 的 方式 . 保 障 了 用户 的 知 情权 并 为 用 户 以后 的 用 电决 策提 供 了 良好 的 决 策 方 式 。 用 户 可 以根 据 自 己用 电的 情 况 选择 电 价较 低 、 负荷 降 低 的 时间 段 来 用 电 , 减
少 高峰 负荷 的 用 电 压 力 等 一 系列 合理 的 电 价政 策 。 而 当广 大 的 用 电 用 户 需要 增 加 用 电 负荷 时 .可 以提 前 向供 电 企 业 进 行 申报 . 申请 较 大 的 电 力 需 求。 供 电企 业 会根 据 用 电 用 户的 电力 需 求及 时做好 准备 . 保 证 电力 的及 时供 应 而不 会 造 成 整个 电 网 的 用 电压 力 , 最终 提 高发 电机组 的工作 效 率 , 保 障 电力供 应 。
电需求. 节 约 了 电力 资源 。然 而 , 现 实 中 电 力 需 求侧 管理 的 实 现 方 式还 处在 一 个 政 策性 的 管理 阶段 。在 这 个 政 策 性 的 管理 阶段 , 主要 是 电 力 系统 的 工作 人 员直 接 控 制 用 户 的 用 电 情 况 。 主要 是 通 过 分 时定 价 , 确 定峰 、 谷、 平 的确 定 电价 来让 用 户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