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2021学年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规划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一)解释单元“人文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前两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
这三篇都是散文,都写了人与大自然的事和物的关系,给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一个个珍贵的礼物,进而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融洽的美好关系。
本单元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从而积累喜欢的语句,并且能够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感受生动的语言”是继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之后,再次关注文章的语言。
“生动”与“新鲜感”“难懂”有区别,也有联系,“感受”与“关注”“理解”体现对语言的把握角度和达成目标的不同。
3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语言的生动性,《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乐趣”。
“自然”这一主题统编教材已编排多次: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的就是“自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是“夏天”;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大自然的秘密”;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的是“春天”;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是“大自然的秘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是“金秋时节”;本单元安排的是“我与自然”。
“我与自然”关注的角度更侧重于叙述人们对自然的观察、感悟后的见闻、感受等,在阅读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解释单元“语文要素”1.单元语文要素的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即单元导语中指出的:第一,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第二,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其中第一条指向阅读教学,第二条指向习作教学。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持人马成翠主讲人张静时间2013.12.10地点小黄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单元七课型新授课题统计与可能性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应用拓展知识面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单元内容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要借助操作实验体会大小。
重点与难点单元教学重点: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单元教学难点: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重点措施与难点措施1、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2、、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本单元选取了做名片、摸名片的素材,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游戏性的操作活动,有利于认识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
其他要抓住单元之后的“我学会了吗”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
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时分配统计与可能性 2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实践活动: 1课时测试讲评 3课时时间分配第18周至第19周从2013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9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增加”和“减少”这两个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使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表示运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问题的要求,分析问题的关键点。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规律、运算求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材准备:课本、练习册。
3.学生准备:文具、课本。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增加”和“减少”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2.新课讲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增加”和“减少”的意义。
–介绍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解决问题的方法。
3.示范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合作意识。
4.小组练习–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解题思路。
5.课堂讨论–在小组练习后,整理学生的答题思路,展开全班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学习。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督促他们查漏补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增加”和“减少”概念展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对于学生的表现,需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通过整理信息窗的信息,让学生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
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进行计算,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先用商乘上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单元教学课时数:2课时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注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单 元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集备时间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1.基础训练18——21页
2.配套练习册第11页。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单 元
第五单元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集备时间
2013年 11月 1日
信息窗1: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教案本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操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交流,初步认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认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单元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认识周长(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张长方形纸片。
学具: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把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揭示教学目标认识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教案本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熟悉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操作、交流活动,进一步熟悉周长的意义;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交流,初步熟悉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式。
3.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熟悉;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熟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重点一、熟悉周长的意义;初步熟悉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单元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熟悉周长(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熟悉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熟悉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张长方形纸片。
学具: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把尺子等。
【教学进程】一、板书课题二、揭露教学目标熟悉周长;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7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7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时间等。
2. 基本数量关系: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 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画图、列表、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数量关系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其中的数学原理。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拓展练习。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并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转换,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后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季节与天气”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换和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珍惜自然环境,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主题导入(2课时)•观看四季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季节与天气探究(4课时)•安排学生观察当季的天气和自然环境,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讲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动手制作简易天气预报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四季的故事与诗歌(3课时)•欣赏与四季相关的故事和诗歌,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
•组织学生创作关于四季的诗歌或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总结与展示(1课时)•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关于季节与天气的知识点。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观察日记、简易天气预报工具、创作的诗歌等。
四、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与教辅:本校三年级上册教材、教师用书、教学PPT等。
2、实物资源:简易天气预报工具制作材料、四季相关的图书和图片等。
3、网络资源:四季变化和天气预报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章等。
4、人力资源:教师、家长和其他志愿者等。
七、安全措施1、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选择合适的户外观察场地,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

例4比较3/8和/5/8的大小,启发学生先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里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分数,既体现了3/8、5/8的含义,又为比较它们的大小找到直观依据。
例5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材没有给出计算法则,而是加强计算思路的练习,通过计算加强分数概念的目的。
樊川中心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主备人:许传军时间:12.12
单元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集体备课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许传军范安宝银奎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换货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本单元补充的习题(拓展、变化和开放性)
涂色表示出长方形的1/2、2/3、5/6。
组内集中研讨形成的补充意见
集体备课时记录:
(电子稿提前一周发往数字化校园,供组内共享)
本单元教学的建议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需求;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3、预留出许多可以比较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4、在体验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5、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本单元
每个例题的分析及教学
设想
(1000字左右,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
例1创设的情境里,两名小朋友在平均分4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每人分得2只苹果、1瓶水,这些结果能够用整数表示。每人分得半个蛋糕,“半个”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表示。教材以此为契机,指出“半个”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写作1/2,引出了新的数——分数。现实的情境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分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从而产生学习分数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例1应清楚地凸显1/2的意义,通过大小比较的情境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全部教案(共6课时)

集体备课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部教案【学习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的入手,学生体会周长是一个概念,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描述】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的入手,学生体会周长是一个概念。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结合实例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对四边形不同分法。
周长的概念,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学习时间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四边形【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圈一圈、围一围、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在探究中认识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学生从众多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发现并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七单元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认识多边形和它的特点- 认识扇形和它的特点- 研究使用直尺和圆规画多边形和扇形- 练解决与多边形和扇形相关的问题- 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深化对多边形和扇形的理解教学内容多边形1. 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如边数、顶点、内角和外角等。
2. 教授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类来认识它们的特点。
3. 附上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扇形1. 介绍扇形的定义和特点,如圆心角、弧长和半径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来认识扇形。
3. 教授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画扇形,让学生进行练。
解决问题1. 提供一些与多边形和扇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内的多边形和扇形。
2.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多边形和扇形的理解。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示范来介绍多边形和扇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来认识多边形和扇形。
3. 练演算:通过练题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讨论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教科书: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
2. 多边形和扇形的实物和图片。
3. 直尺和圆规。
4. 练题和解答。
评估方法1. 课堂小测:通过小测来检查学生对多边形和扇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作业:布置多边形和扇形相关的练作业,检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践任务:针对实践活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资料1.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数学教学资源网站和参考书籍。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计划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数字3的概念与特点;
2.能够辨别3个以内的数字和物品数量;
3.能够完成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数字3的认识;
2.3个以内的数量辨别;
3.加法和减法运算初步;
4.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
1.数字3的概念与特点;
2.3个以内的数字和物品数量的辨别;
3.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初步掌握;
4.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
1.前导教学:通过图片、游戏等活动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研
究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研究:设置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研究:通过实物、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知识;
4.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不同的研究程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别差异。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参与度、表现等;
2.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掌握学生的研究成绩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2.教学图片、实物、游戏等辅助教具;
3.计算工具,如计算器、加减法练册等。
以上是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字3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初步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年、月、日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年、月、日;认识24时记时法;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内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记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备内容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免费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简析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教学建议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一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费县小学数学备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范文一:大公鸡的故事有一只大公鸡,他长得非常漂亮。
所以受到主人的宠爱。
你别看他那么漂亮,可是常常欺负母鸡和小鸡,但主人根本不管。
大公鸡还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美丽。
如果别人不理他,他上去就啄人家,只到啄伤为止。
大公鸡问母鸡们:“我是不是雄鹰?”母鸡们平时受到大公鸡的凶狠对待,所以不敢顶撞他,异口同声说:“是的,你是雄鹰。
”有一天,一群鸡在纷纷议论:“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他说要把我们全部吃掉,这该怎么办呀?”那只大公鸡站出来说:“交给我吧!你们这些胆小鬼。
”第二天,狐狸来了,其它公鸡都躲了起来。
只有大公鸡还在往前走。
他终于看到了狐狸。
迎面就要啄他的脖子。
机灵的狐狸一下子跳到大公鸡后面,一口把他咬死了。
其它公鸡、母鸡都说:“这就是你骄傲的结果,你自作自受”主人知道了这件事后,也后悔了。
他想:“要是我教训了大公鸡,也不至于造成这样的结果啊!”主人向公鸡、母鸡、小鸡道歉了。
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点评】作者把大公鸡拟人化,通过大公鸡的的言行写出了骄傲导致的恶果。
作文不仅生动有趣,还富有教育意义。
范文二:《乌鸦喝水》续写上回,大乌鸦把石头投入水瓶中,喝到了几口水,自以为了不起,一直向森林里的小动物炫耀自己的本事,可是都没有被小动物们放在眼里。
看到小动物对他冷眼相待,大乌鸦把肺都给气炸了。
为了消除自己的闷气,他便来到小河边散心。
哇!小河边的风景可真是美极了!这时正是寒冬腊月,腊梅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它们嗡嗡地飞舞,给这儿宁静的气氛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冬天的早晨,满天里雾气腾腾,出去几步就见不到人影,大杨树上麻雀不叫,白色的树枝向下垂着,到处银装素裹,树上挂满了玲珑剔透的冰条。
这会儿,看着早晨的美景,大乌鸦又慢慢得意起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小曲!乌鸦正唱得开心,忽然听到细细的吸水声。
他止住歌声举目四望,啥都没看见,可那声音还在乌鸦的耳边回荡着。
三上第七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主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单元知识结构
1、意义:表示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和用乘法。
2、算理: 23×12 先求出10排和2排各有多少盆花?即23×10=230,23×2=46,230+46=276
3、算法:
(1)捂零法: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4、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知识目标
(一)课标语
1、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四、知识点及知识点解读
五、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共6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怎样使周长最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建议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教学活动。
2.重视几何探究过程,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创造机会。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