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第一学期一、熟悉大小调的I IV V及各级三和弦的构成(用音名口念出来,最好熟悉各音在大谱表中的位置)二、熟悉大小调的I IV V正三和弦和其它副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重复与省略,排列法及旋律位置,各声部名称及音域(先正三和弦,后其它副三和弦)三、和弦的连接法(两个正三和弦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及注意事项四、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步骤与方法五、把已经配好的四部和声改写为三行谱(旋律与钢琴伴奏的组合-多声部音乐写作基础教程)六、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的交替运用与连接(包括和弦的转换与转位)七、四、六和弦八、终止式的类型与用法第二学期一、用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综合应用二、和声织体与音型(黄虎威)三、和弦外音的类型与名称四、属七和弦II及VII级七和弦的应用五、属九和弦与加六和弦的应用六、以上所学和弦的综合应用七、弗里吉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八、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第三学期一、重属和弦(终止中,结构内,变音)的结构名称及应用二、离调与转调三、一级关系调的转调四、模进与转调五、作品调性布局的原则与和声作品分析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熟练用音名快速构建各调中的和弦;正确书写各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线间位置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重点:熟练用音名快速构建各调中的和弦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各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线间位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一、熟悉大小调的I IV V及各级三和弦的构成(用音名口念出来,最好熟悉各音在大谱表中的位置)1、背记写出钢琴键盘图2、背记写出七个基本音级3、以七个基本音级分别作为第一个音,然后写出间隔一个音级,直到出现与第一个音重复为止。
(比赛)4、以七个基本音级分别作为第一个音,然后背出间隔一个音级,直到出现与第一个音重复为止。
(比赛---课后作业)5、快速背记出七个大调和小调的I IV V和弦构成。
(如C大小调,D大小调,E 大小调,F大小调,G大小调,A大小调,B大小调)二、熟悉大小调的I IV V正三和弦和其它副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重复与省略,排列法及旋律位置,各声部名称及音域(先正三和弦,后其它副三和弦)1、四部和声中的名称与音域及符干方向(首先需熟悉大谱表中的C音各个位置)2、大调的I IV V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重复与省略(参见教材第一章)课堂练习3、排列法及旋律位置开放、密集、混合排列法各举一例根、3、5音旋律位置各举一例教学总结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二、熟悉大小调的I IV V正三和弦和其它副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重复与省略,排列法及旋律位置,各声部名称及音域(先正三和弦,后其它副三和弦)。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和声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代码:总学时:36学分:2开课对象:音乐学专业一、目的任务及要求和声学是继基本乐理之后,重要的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对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工作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它是必修科目。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分析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声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和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四部和声写作练习,扎实掌握理论基础。
四、考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讲授]1、关于多声部音乐与单声部音乐的概念,关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概念。
2、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3、关于和声、和弦的概念,以及关于大、小、增、减三和弦复习。
4、和弦与调式音阶的关系;和声的调式功能;大小调式上的诸三和弦;级数与功能标记。
[作业要求]1、理论上分清楚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2、熟练地掌握各种三和弦(包括乐谱上、键盘上)。
3、在常用的个调性上迅速地辨认各级三和弦(包括乐谱上、键盘上)。
第二章大小调式上的主要三和弦(9课时)[讲授]1、大小调式上的正三和弦:Ⅱ(T)、N(S)、V(D)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法。
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与旋律连接法)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和声。
[作业要求]1、在常用调性上熟练地掌握三个正和弦(T)、(S)、(D)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发。
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法与旋律连接法)。
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和声。
和声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和声学》是音乐学系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声部写作技术与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高级和声》、《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和声学基本理论,能够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并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作曲理论技术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实例分析、弹听作品等,并且,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教学课件,充分掌握基础知识。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自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上课两学时,共计72课时。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占总成绩的10%,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教学内容第一篇:和声学概论、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第一章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1、和声、和声学概念2、和弦类型及名称,原位与转位和弦3、和弦外音[教学内容]第一节和弦1、掌握和区别和声、和声学、和音、和弦的概念。
2、熟知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的类型、名称以及各音的名称,会熟练分析作品中各类和弦。
第二节和弦外音1、熟练区分四种和弦外音:延留音、辅助音、经过音、先现音。
2、掌握复调结构、旋律结构基本要点。
第二章三和弦、四部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1、四部和声2、三和弦的重复音、旋律位置及其两种排列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三和弦1、了解四部和声2、熟记三和弦重复音3、明白什么是三和弦的旋律位置第二节三和弦的排列法1、熟练掌握密集排列法与开放排列法2、理解声部交叉第三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2课时)[教学要求]1、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2、和声进行公式与名称[教学内容]第一节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1、明确调式功能、功能性概念2、熟记自然大小调中和弦标记第二节和声进行1、熟知和声进行公式与进行名称2、分析作品中T、S、D和弦连接第四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2课时)[教学要求]1、各声部的进行2、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声部进行1、区分平稳与跳进进行2、掌握声部进行的三种方向:同向、反向、斜向第二节三和弦的连接法1、熟练应用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2、学会分析谱例第五章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正确运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教学内容]第一节配和声实践指示学会准确地、有步骤地为旋律配和声第二节配和声举例分析1、熟练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方法2、准确分析谱例第六章和弦的转换(2课时)[教学要求]和弦转换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和弦转换的方法了解并掌握和弦转换的方法第二节和弦转换实践指示掌握和弦转换的用法第七章为低音配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及和弦转换在为低音配和声时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和弦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和弦转换的应用熟知三种方法的应用第二节实践指示熟练应用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及和弦转换为低音配和声第八章三音跳进(2课时)[教学要求]三音跳进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高音部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熟练掌握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高音部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和声-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和声-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2.熟悉和声的种类3.学习合唱曲目《歌唱祖国》4.训练和声唱法,提高学生的和声唱功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2.能够演唱合唱曲目《歌唱祖国》3.训练和声唱法,提高学生的和声唱功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教学用的音乐3.合唱团第四部分: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环节时间:10分钟教师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今天将要学习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听一段和声合唱片段,让他们品味不同的和声风格,指导他们如何听懂和声。
第二节:知识讲解时间:20分钟教师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包括和声的定义,和声的种类,如和弦,三重唱等,并举例说明。
同时让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合唱曲目《歌唱祖国》时间:40分钟教师安排合唱团演唱《歌唱祖国》,分别指导学生唱不同的声部,并提醒学生注意和声的转换和协调。
学生学会合唱曲目后,进行分组唱歌,练习更加精细。
第四节:巩固训练时间:30分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重新演唱《歌唱祖国》,重点关注和声唱法,让学生自主练习和面的各种技巧。
最后合唱团合唱,将和声细化到每一个音符。
第五部分:总结回顾时间: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以便能够在以后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歌唱技巧。
建议学生学习更多歌唱技巧,并继续关注和声唱法。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歌曲,进行一段和声演唱,并准备下次课展示。
结束语本节课重在和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唱法。
同时,希望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歌唱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唱功。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经过四六和弦
二、辅助四六和弦
三、书面习作示范
四、和声谱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经过和辅助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
掌握它们连接时声部进行的典型运动方式;
在谱例中能识别它们;
运用它们进行和声写作。
第九章 五级七和弦与其转位
一、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性质
二、五级七和弦的连接
三、五级七和弦转位的连接
第三章 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
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
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和声谱例分析
五、书面习作示范
基本要求:
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 为旋律配和声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平行五、八度;
掌握六和弦的排列法与重复音;
掌握六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规律;
能运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七章 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二)
一、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二、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三、为跳进旋律配和声
基本要求:
掌握隐伏五、八度形成的因素;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隐伏五、八度;
本课程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924英文名称:Harmony basis授课对象:录音艺术(电子音乐制作)开课学期:2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理论讲解,示范写作、谱例分析、音响弹奏(唱)、合唱视听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简介:和声学是西方音乐文化中一种多声部写作的系统性理论,它作为分析说明、研究解读西方多声部音乐语言基本材料的一门学科,是音乐学科教育中有关音乐理论的通用修习课程。
《和声学基础》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以“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并较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声部进行的条件与规律、和弦外音等常用的和声语言与分析写作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融多声部写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知识,能对一般中外音乐常见的和声现象作出分析,并具有一定的编配写作能力,提高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奏和实例分析练习,不仅做到“理解”,更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学生于每周课后均需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习题形式包括:为旋律配和声、歌曲钢琴伴奏和声编配及音型写作、和声分析等,所有作业在书写完成后均需弹听。
(2)及时巩固课上讲授内容,预习新课。
五、建议教材目前我国音乐院校普遍使用的和声教材并不完全适合传媒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教师可重点参考以下书目自编讲义:[1] 伊.斯波索宾. 和声学教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 郭瑛姜玮马晓歌.实用和声学简明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六、参考资料[1] 桑桐主编. 和声的理论与应用.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2] 乔惟进. 和声基础教程.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 祁光路主编. 和声通用教程.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 陈恩光主编. 和声习题写作指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5] 杨通八主编. 初级和声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谢功成童中良主编. 和声学基础教程. 2003.执笔人:丁艳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和声学教学大纲和声学是音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声学教学大纲是指在音乐学教育中规定的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纲要。
它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和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和声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和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古代,音乐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然而,随着音乐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和声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因此,制定和声学教学大纲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和声学教学大纲包括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声规则和和声分析。
和声规则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规定。
它包括了和弦的构成、和声进行和和声的变化等方面。
通过学习和声规则,学生可以了解到和声的基本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
和声分析是指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达。
同时,和声分析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除了和声规则和和声分析,和声学教学大纲还包括了对和声历史的学习。
通过学习和声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和声风格和特点,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视野。
三、教学方法和声学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教学内容,还规定了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声学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来介绍和声规则和和声分析的基本原理。
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声学的概念和理论。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和声创作和和声演奏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和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促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和声学是继基本乐理之后又一重要的技术理论课程。
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牢固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写作能力和相应的弹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赏析的水平。
通过对基础和声学的学习和掌握,可为今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创作等相关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教学形式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并以小组课、个别辅导相结合,运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灵活运用。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本课程在第二、三学期进行,每周安排2个学时,共计72个学时。
本课程结业时共计4个学分。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本课程将以李志伟、张准编著的《和声学基础教程》为主要教材,适当参考其它相关教材的部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可能会对某些章节的学时做必要的调整。
其进度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1、关于对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概念的解释2、关于对和声与和弦概念的解释3、关于对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的说明4、关于对和声分析重要性的说明第二章和弦连接(2学时)1、四部和声2、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3、和弦音的排列4、声部进行5、和弦连接的方法6、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不良进行第三章正三和弦(4学时)1、正三和弦的和声语汇2、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3、为旋律配和声第四章和弦换位与三音跳进(4学时)1、和弦换位2、三音跳进第五章终止式与终止四六和弦(4学时)1、终止式的种类2、终止四六和弦3、为低音配和声第六章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4学时)1、重复音与和弦排列2、原位和弦及其六和弦之间的转换3、六和弦的平稳连接4、六和弦连接中的声部跳进第七章旋律中的和弦外音及经过、辅助四六和弦(4学时)1、弱拍、弱位上的和弦外音2、强拍、强位上的和弦外音3、自由和弦外音4、经过四六和弦5、辅助四六和弦第八章和声分析(4学时)1、作和弦标记2、作旋律—和声图示3、作和声图示第九章属七和弦(4学时)1、属七和弦的结构2、属七和弦的特性3、属七和弦的排列及解决4、属七和弦的预备5、属七和弦的运用第十章属七和弦的转位(4学时)1、属七和弦的转位及标记2、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及其音响特性3、转位属七和弦的解决进行4、属七和弦到主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跳进5、转位属七和弦的应用第十一章大调副三和弦及其转位(4学时)1、和弦的功能组2、功能的替代与扩展3、Ⅱ级三和弦4、Ⅲ级三和弦5、Ⅵ级三和弦6、Ⅶ级三和弦7、基本终止式的变化8、转位和弦举例第十二章小调副三和弦及其转位(4学时)1、和弦的功能组2、Ⅱ级三和弦3、Ⅲ级三和弦4、Ⅵ级三和弦5、Ⅶ级三和弦6、自然小调副三和弦第十三章副七和弦(4学时)1、副七和弦的结构2、Ⅱ级七和弦3、Ⅲ级七和弦4、Ⅵ级七和弦5、Ⅶ级七和弦6、其它副七和弦第十四章模进(4学时)1、模进动机2、不转调的模进3、三和弦的模进4、七和弦的模进第十五章重属和弦(4学时)1、重属和弦的构成2、重属和弦的引入与解决3、重属和弦的运用第十六章副属和弦(4学时)1、副属和弦的构成2、各级副属和弦3、副属和弦的运用4、副属和弦的其它进行第十七章离调(4学时)1、离调的和声进行2、副下属和弦3、副下属和弦的组成4、离调中的副属与副下属和弦5、离调的运用6、离调模进7、属七和弦的连锁进行第十八章平行关系转调(4学时)1、调性关系的远近2、平行调之外的近关系调3、转调与换调4、平行关系调的互转5、平行关系转调的运用第十九章近关系转调(4学时)1、近关系调2、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与方法3、向属方向的近关系转调4、向下属方向的近关系转调5、近关系转调的运用五、考试与考查1、期中考查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标准。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在和声学教学大纲中,我们会讨论和声学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教学方法。
和声学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不同音符之间的和声关系以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声学,学生将能够分析音乐作品,并在创作音乐时充分利用和声的各种技巧。
一、基本概念在开始学习和声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和声学主要涉及和音、调性、和弦和和声规则等方面的知识。
和音是指若干个不同音符同时出现所形成的声音。
调性是指一个音乐作品所基于的音阶或音调系统,它决定了音乐的基调与音程的关系。
和弦是指由三个或更多音符组成的音乐单位,它们同时演奏时形成和声效果。
和声规则是一系列规定了和声中音符组合的规则,包括音程的选择、声部的运动方式等。
二、技巧与应用学习和声学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以及它们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应用。
例如,和声学中有一些常用的和弦进行,如I-IV-V-I等,它们在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分析和学习这些和弦进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并在创作音乐时运用它们。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和声的转位与延音等技巧,以及如何将和声应用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中。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和声学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和声学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演示一些经典的和声作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 听力训练: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力来分析和理解其中的和声关系。
这将有助于学生培养对不同和声技巧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 练习与作品创作: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和声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作曲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和声规则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4.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在小组中相互合作,进行和声作品的分析和创作。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和声学基础1 第一章绪言一、和声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四、和声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学习和声写作的目的;了解学习和声分析的目的;掌握四部和声的书写方法。
第二章四部和声一、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调式中的三和弦二、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三、和弦音的重复四、和弦音的排列法基本要求:能很好的识别三和弦的类型;掌握书写各种旋律位置及低音位置的四部和声;能识别各调中三和弦的级数。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一)一、不同三和弦之间的关系二、和声连接法运用中的声部进行三、和弦的连接法四、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和声连接法)基本要求:了解一级、四级、五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四、和声谱例分析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为旋律配和声一、和弦的选择二、低音的设计三、排列法的选择四、和声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和弦选择思路;掌握低音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排列法在和声写作中的作用;总结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第五章同和弦转换一、和弦转换的意义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规律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和弦转换的意义;掌握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能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识别和弦转换;能够运用和弦转换进行和声写作。
第六章终止式一、终止的功能二、类别三、终止四六和弦1、半终止与全终止2、正格终止与变格终止3、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基本要求:了解四六和弦的性质与功能;了解终止的功能;掌握终止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能够识别各种终止式的类型;能在和声写作中很好的运用终止式。
《和声》教学大纲

《和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和声(Harmonics)2、课程代码:B13120033、课程管理: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4、教学对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钢琴器乐、、理论作曲、音乐教育方向)5、教学时数:总时数64学时6、课程学分:4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8、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基础乐理(2)后续课程:曲式分析二、课程简介《和声》全称“和声学”旨在培养音乐各专业学生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基本能力;属于本科阶段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写作和弹奏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和声学习预备(一)教学目标:和声在音乐学习、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创作当中的意义;和声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1、了解《和声学》学科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3、掌握学习和声的正确方法;4、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演奏、实例分析(五)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四部和声记谱法与写作要求(一)教学目标:掌握四部和声的声部组织形式以及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纵向排列。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1、了解和声写作的织体方式;2、了解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的运用方法;3、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4、认识、学习避免三和弦构成四部和声中常见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认识、学习避免三和弦构成四部和声中常见的问题。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练习讲评(五)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和弦的平稳连接(一)教学目标:掌握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横向进行。
和声 教学大纲

和声教学大纲和声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声作为音乐的基础理论,对于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声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和声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和声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和声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关乎到音乐的和谐性和美感。
因此,制定和声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手段。
首先,和声教学大纲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指导方向和重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其次,和声教学大纲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序和高效。
最后,和声教学大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学习和掌握和声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和声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和声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声体系和和声规则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如调性、和弦、和声进程等,并熟悉和声体系,如调式、音程、和弦进行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和声规则,如声部运动、声部配合、和声规范等。
技能训练是和声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和声的听辨、和声的编写和和声的分析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听辨练习,提高对和声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和声的编写训练,学习如何合理地组织声部和编写和声进行。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和声的分析训练,学习如何分析和解读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结构。
实践应用是和声教学大纲的最终目标,它包括和声的演奏和和声的创作两个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和声的演奏,将所学的和声知识应用到实际音乐演奏中,提高演奏的和谐性和美感。
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和声的创作,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和声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和声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和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和声英文名称:Harmony课程编码:X212012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一、课程简介《和声》是音乐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和研究西方多声音乐中的和弦结构与和弦流动状态以及多声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
学习和弦的结构及其功能、连接与解决方式、基础四部和声的写作与分析方法。
了解和声在不同时代作品中的运用类别, 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
通过《和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典和声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释力与鉴赏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的分析力与理解力,能更充分地发挥音乐表演专业的能力。
通过写作、视唱、听觉分析等环节的基础训练的技能掌握,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发展和提高对音乐的敏锐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及快速读谱、准确演唱、基本音乐创作的能力。
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编写小型歌曲及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科目打下基础,能适应音乐专业各类相关工作的需要及社会音乐活动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1 .教学内容和声与和声学概念及和弦。
2.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和声与和声学概念;运用领域及理论适用范围;(1)理解部分:和弦的结构;掌握部分:主音构成的泛音列;和弦的分类;和弦外音;(2)熟练掌握:三和弦类型;七和弦类型;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和弦及七和弦的构成方式。
(2)难点:不同主音构成三和弦及七和弦的确定方法。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方法1 .教学内容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四部和声的概念;(1)理解部分:四部和声每个声部的作用及名称;各声部的音域范围;掌握部分:四部和声重复音原则;旋律位置的概念;(2)熟练掌握:和弦排列法(密集排列法、开放排列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声部音乐写作》教学大纲
作者:李瑞彪审核:***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和声
英文名称:Harmony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 18 实验学时:14
学分: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音乐理论基础课程。
和声学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和声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外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理解能力;较熟练的掌握和声写作与键盘和声弹奏能力,为学习其他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多声部主调音乐写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作多声部音乐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和研究其它音乐创作手段,如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打好必备的基础。
从四部和声听觉、四部和声写作以及实际音乐作品的和声手法分析等方面入手,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在和声听觉、和声写作以及和声分析三方面得到同时提高,为今后的的多声织体,尤其是管弦乐队的写作打好基础。
课程任务:本课程作为多声部音乐创作的重要技术理论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大小调音乐体系功能和声的基本理论及多声部写作方法,对大小调体系以外的其它调式(中外各类民族调式,如五声、六声、七声以及其它音列组合等等)的一般和声运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创作实践中不仅能较恰当地运用各种常见不同风格的和声语言,而且能将传统和声手法与我国民族音乐旋法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多声部音乐写作中的个人风格特点。
在音乐研究中,能分析从古典时期到20世纪前后西方一般音乐作品的和声语言,以及我国现当代音乐作品中和声运用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1了解大小调正三和弦(原位、转换、三音跳进、第一转位)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终止式、终止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
3 了解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类型并会处理
第二章
1 学习和了解七和弦(原位、转位及解决时的跳进)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了解导七和属九和弦的基本概念及其准备和解决
第三章
1 掌握大小调副三和弦(Ⅱ、Ⅲ、Ⅵ、VII级和弦)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方法
2 了解大小调副三和弦的各种转位、在终止式中的位置
第四章
1 学习和掌握副七和弦(Ⅱ、Ⅲ、Ⅵ、Ⅳ级上的七和弦)的基本概念
2 在实际练习中运用各种VII级七和弦的使用方法
第五章
1 学习调内模进并了解调内模进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实际作品里的调内模进
2 掌握分析调内模进时所使用的常见和弦以及和弦序进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
1 掌握重属和弦的定义、结构以及常见使用方法
2 学习各种副属和弦常见类型以及在和声进行中的作用
3 了解副下属和弦的概念和定义
第七章近关系调
1 学习和掌握平行关系调,相差1个调号的转调方法和转调步骤
2 了解相差2个调号的转调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联系
3 和声习题的写作,运用所学内容做近关系转调联系
第八章和弦外音
1 学习经过音、换音、辅助音等弱拍、弱位上和弦外音的定义以及常见类型
2 针对所学内容做一些和声习题的练习,掌握弱拍和弦外音的一般形态
第九章和弦外音
1 学习倚音、先现音、延留音等强拍、强位上和弦外音的定义以及常见类型
2 针对所学内容做一些和声习题的练习,掌握强拍、强位上和弦外音的一般形态第十章多重外音
1 了解多重和弦外音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2 学会分析多重和弦外音一般形态,并实际运用多重和弦外音
第十一章变和弦
1 了解属变和弦、下属变和弦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2 掌握属变和弦、下属变和弦的和声进行,准备和解决
第十二章远关系转调
1 了解远关系转调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 掌握远关系转调一般步骤和顺序
3 学会使用各级变和弦进行远关系转调
第十三讲和声布局与分析
1 掌握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
2 学会使用和声分析的方法进行作品分析
三、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勋柏格:《和声的结构功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桑桐:《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3.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方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5.谢功成:《和声学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6.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