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20=20’二、判断:1’*10=10’三、名字解释:5’*4=20’四、简答:5’*5=25’五、论述:10’+15’=25'第一编:人给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人格研究的主题: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第二章:人格理论的学习要领:第三章:人格的界定:1.人格:(阿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态组织,他决定了此人对其他环境的独特适应。
(人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取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征。
反映了个体差异性与共性的对应。
气质: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人格的基本性质的四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3.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系统性第四章:人格成因:1.人格是怎么形成的:1)遗传与生理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③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家庭与早期经验: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他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②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③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的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社会遗传性”3)学校与社会文化: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②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4)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格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第五章: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性观: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2.人格界定:潜意识深度心理学=潜意识的心理学3.个人结构:1)地形学模型:人格结构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
第四章:人格理论——复习范围

第四章人格理论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概念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构成,它是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含着许多成分。
其一,是知—情—意系统。
其二,是心理状态系统。
其三,是人格动力系统。
其四,是心理特征系统。
其五,是自我调控系统。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份的一致性。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能及时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在人的内部心理世界中的各种矛盾,调整人格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经常保持和谐一致。
2.人格具有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也具有共同性,即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
3.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
人格的变化不同于行为的变化。
行为变化是由情境引起的、暂时的变化,而人格的变化则是内在的特质的变化,具有永久性。
4.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个性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所谓生物性,就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
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
三、人格的主要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结构。
自我和超我是由本我逐渐分化而来的。
自我是本我、超我、现实世界三者的“仆人”,经常地处在三者的包围中,极力地协调三者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纲要(精炼必考版)

一.概念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即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
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惟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分类:个人方面——个人同一性,指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
是一个确定自己做什么人的时期。
社会方面——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认同感。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论概念: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
特点:效率高、错误率低;间接学习。
(可以预测结果,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3.米歇尔认知变量概念:与人们的认识和行动计划相关的稳定的认知因素。
内容:五个认知变量——1、编码对情景信息分类(建构)2、预期和信念对要发生什么进行预期3、情感感觉、情绪体验4、目标和价值个体目标、价值和人生计划5、能力和自我调节系统对变化和保持自己行为和人际状态的知觉能力,计划和策略。
4.罗特行为潜势 P439罗特在行为预测论中用来表示对于某一个人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可能选择表现的所有行为,其中某一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5.马斯洛自我实现 P315-316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努力成为他能成为的样子,是最高的动机的实现。
6.大五模型 P444-445所谓“大五”,是指人格的五个维度1、外向性(Extraversion, E)2、神经质(Neuroticism, N )3、开放性(Openness, O)4、随和性(Agreeableness, A)宜人性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C)7.阿尔伯特关于人格的经典定义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1961)。
“Personality is the dynamic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individual of those psychophysical systems that determine his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and thought.”8.机能自主性 P388人类的有些动机(并非全部)在机能上是独立于行为起源的原始动机的。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人格知识总结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一)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整体性分裂人格社会性性格决定命运(二)人格的心理结构格倾向性1.人格倾向性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人格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要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各种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2.人格心理特征个体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 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 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在个体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发挥了主导作用。
(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3.大五人格理论)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 从外部行为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 相互关联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行为特质。
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16PF)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2.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三因素模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 J. Eysenck,1947,1967)外倾性:内倾外倾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孤独、冷酷、敌视等偏负面的人格特征例题: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维度理论不包括()。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1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概括能力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方法论原则: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伦理性原则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冲突、焦虑和防御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性、里比多、动欲区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1阿德勒德个体心理学:①器官缺陷与补偿、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②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1生活风格(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及其类型:正确健康的和错误病态的两种。
2创造性自我(创造性地选择合适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3生活风格的形成:与早期的教育养成良好正确健康的生活风格4生活风格形成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的分析。
2爱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1自我及其同一性: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
2人格的终生发展阶段理论:①人格的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每个过程须以其他来两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②根据这三过程的演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表明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的矛盾所构成。
③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失望。
3霍妮关于神经症人格的理论:①神经症的观点:社会环境因素决定,包括情景性和人格性,是一种由于恐惧,由于对抗这些恐惧形成的防御措施,由于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②神经症的人格理论的观点:基本焦虑对神经症的影响。
人际关系失调引起。
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趋向反对逃避他人③三种自我存在形态: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理想自我指个体在头脑中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现实自我指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人格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人格(教材):源于个体身上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2、无意识:指个体不可能察觉的心理现象3、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同时还是一种研究心理学的范型:它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人格理论。
4、集体潜意识:遗传下来的东西,为个体所共有的潜意识。
5、创造性自我:个体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人格的力量。
6、无条件积极关怀:治疗者要对病人给予真诚和深切的关心。
把患者看成一个人,给他完全的和无条件的关心,提供给他一个没有威胁感的情境,便于他们探索内心的自我。
7、行为潜能:达成某种目标的特定情境中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8、强化值:当几种强化出现的概率相同时,个人偏向某种强化而不是一种强化的程度。
9、特质: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除了能对刺激产生行为外,还能主动的引导行为。
10、统我:人格统一的根源,人格特质的统帅,“包括人格中有利与人格统一的所有方面11、原型: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一种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作出反应的先天倾向。
12、机能自主:一个人现在从事这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去行动的原因,即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13、认知重组:认知心理治疗会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使他们受挫的想法,而用更恰当的想法取代它们。
14自卑情结:自卑感成了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阻碍力量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15、社会兴趣:个体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因此在处理事务时,能“以别人的眼观看,以别人的耳朵听,以别人的心去感受”,也愿意为别人追求更好的未来。
16、科学人:人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
17、现象场:罗杰斯认为,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并且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个主观的经验世界称作“现象场”。
18、自我防御机制:为了降低或避免焦虑,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F认为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 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
“道德原则”。
第一章 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 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 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 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肛门期: 一岁到三岁左右的儿童性感带逐渐转移到能产生排便快感的肛门附 近,人格发展进入肛门期。 随着身体的成长, 儿童逐渐对周围的人产生认知、 辨识、反应的能力。
3)性器期: 三到五岁的儿童进入性器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已经有了对性别 的初步认识,在不同性别的人格发展过程中, 也会有不同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这一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男童的“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 ,以 及女童的“奥列屈拉情结”和“阴茎妒羡” 。
缺点:
1实验情景本身限制使得研究结果外部效度不高
3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
第三章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 动和曾使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是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 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1.现代心理学诞生标志,人格概念,基本特征(深入记住)1)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默瑞:《人格探究》2)人格的概念: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二)稳定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稳定性不排斥可塑性(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四)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2.人格心理学定义,任务意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研究对象:1人格2研究人的行为,探讨人性,个体差异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任务:1人格心理现象2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找出人格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4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意义1基础理论方面:建立人格理论来系统和连贯地回答有关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
2实践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如:学校教育实践因材施教;在健康实践方面对心理问题,人格障碍进行咨询和矫正;在人事管理方面,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
3.欧洲近代精神病学的历史(深入了解)(P23)1)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源头:人性直接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一、心理测量学(西方科学史上最早发现心里个别差异问题的不是心理学家,而是天文学家。
)代表人物:高尔顿、卡特尔、比纳、费希纳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代表人物:皮奈尔、沙可、魏斯麦、弗洛伊德法国著名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时一种疾病,有其自然的病因,主张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治疗。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0个共40分简答题6或8个共48分论述题1个12分一、名词解释1、无意识p54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不同水平的部分组成。
其中无意识是指人格结构的深沉部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2、自我防御机制p60严重的焦虑往往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主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等。
弗洛伊德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一、它们是无意识的,即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思地采用它们。
二、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点。
3、性敏感区和性感区p63 即身体上的各种动欲区,刺激这些性敏感区,可以带来性快感,获得性欲的满足。
对婴儿而言,性的最敏感区不必是性器官,其他区域如口腔、肛门等也可以成为婴儿获得性快感的主要区域,弗位,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的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处于显著地位的主要动欲期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其不同的主要动欲期。
根据动欲期在身体上的不同定(ppt性感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身体的相应部位成为力必多兴奋和投注的中心。
每一个性感区都与一个冲突联系在一起,只有解决这个冲突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4、集体潜意识p151 由荣格提出的一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理论。
荣格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概论1.人格的心理学定义的形式有哪些?罗列式的: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整合的或完形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层次性的:在整体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人格的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适应性的: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区别性的: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综合性的: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产生“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于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
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
另外,人格包含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Pervin2.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是以G. Allport所著之《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1937)和H. Murry的《人格探究》(1938)两书的出版为标志的3.人格研究者关于“Personality”达成了什么共识?1.相对持久性: 把人格看做是具有外在行为跨情境一致性或跨时间稳定性的个体行为倾向性2.内部整体性: 内部意指人格存在于个体之内、人格的重要根源存在于个体内部.对个体来说,人格是有组织的,即心理特质和机制并不仅仅是各种成分的简单与随机的整合,而是包含着决策规则、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彼此联系3.独特性: 人格特征使人各不相同4.适应 :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的核心特征涉及适应功能,即实现目标、应对、调整和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5.交互作用: 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4.人格的三种分析水平是什么?1.人性的层面即一个人首先是人,与所有人相似2.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层面即一个人与部分他人是相似的3.个人独特性的层面即一个人不同于任何人的、唯一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特征,是人的个性5.人格理论的六大理论派别分别是什么?精神分析论、特质论、行为学习论、生物学论、人本主义、认知论6.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人格各理论派别是如何分析这个核心概念的?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1.精神分析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包括意识水平(即前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与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2.行为主义的人格结构概念是反应,人们所有的心理特点都表现为个体对刺激的不同反应方式3.人本主义理论的人格结构概念是自我,即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认识(或知觉)以及对他人评价自己的主观认识,它构成了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中有关自己的所有看法4.认知理论所涉及的人格问题的范畴比较小,其中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涉及到了图式、个人构念及认知复杂性等,测量的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格栅测验、归因风格问卷等5.特质理论中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是特质,指人们在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反应方式7.人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过程、数据来源有哪些?一般方法论原则a)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b)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c)元素分析与整体结合d)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e)伦理性原则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的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第三阶段:验证假设:运用操作性的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证该理论数据来源1.自我报告数据2.观察者报告数据3.测验数据4.生活史数据8.人格的主要研究途径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a)临床研究/个案研究着重通过研究者的临床实践和个人领悟,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优点: 1.许多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容易用实验研究来检验2.适合考察一些较为罕见的个案3.当研究者认为他们所考察的人在所要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无本质差别时,适合采用此种方法缺点:1.结论的可推广性值得考虑2.个案研究中的道德问题3.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被检验4.资料收集的客观性难以保证b)相关研究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优点:1.比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更省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研究变量的大量数据2.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可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3.可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上、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如性别、年龄、家庭出身等4.当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察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时缺点: 1.无法确定变量间作用的方向,即因果关系问题2.需要较多的被试样本量c)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些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优点: 1.能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发生的原因2.所获得的信息较为精确,力求客观性3.在同样条件下可以重复,他人可以验证缺点: 1.实验情景毕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景,其结论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2.实验方法很难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3.对变量进行操纵往往会花费过大,费时费力9.人格的科学理论定义是什么?定义: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是研究人格问题的心理学家围绕人格问题所发展出的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概念体系,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和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二.特质论1.特质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特质概念:特质是特有的内在素质特征:1.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内在属性vs.是对个体外显行为的描述性概括2.被看作人格的组成成分,几乎所有的人格特征都可以用特质来表示3.具有跨时间稳定性、跨情境一致性,并使人们各不相同2.特质论的基本假设、特征和研究策略是什么?基本假设: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跨情境的稳定性特征:(1).通常对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不感兴趣,却对预测那些得分处于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感兴趣(2).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不解释行为的原因(3).容易依据特质分布曲线,对人们进行比较(4).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研究策略:(1)词汇学取向 (2)统计学取向 (3)理论取向测量方法:自陈式问卷测量3.简述并评价Allport的特质分类思想和人格动力观分类思想: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共同特质:是全人类或一群人(如某个文化的所有成员)所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不为他人所具有的、个人独有的特质,能精确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结构首要特质:代表着个体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特质,最具普遍性,几乎影响着个体行为的所有方面中心特质:是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的少数几个特质,但它们不具有像首要特质那样的渗透性次要特质:是指那些普遍性和一致性较差、不够鲜明的特质,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力很小局限 1、仅仅依靠特质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实际研究中很难对个体独特的特质开展研究人格动力观指那些与原先赖以产生的需要已没有依赖关系的动机种类:持续的机能自主统我的机能自主特点1.对于一个健康的成人,其过去的动机和他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2.动机可以有自我保持性:成为统我的一部分,独立于外部奖赏而存在局限 1 不易进行经验证明2坚持“现在决定现在”,完全否定了“过去对现在的影响”3描述多于解释,特别是关于“动机如何达成机能自主”4不能涵盖新动机和新目的产生的整个机制(仅看做是“活动的产物”)4.什么是特殊规律研究法和常规研究法常规研究法 1是寻求个体心理、行为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法 2十分依赖统计分析3通过在同一个文化中,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来确定某一成员在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上的情况特殊规律研究法 1指通过深入观察理解个体独特性的科学研究法2主张研究某个人的人格,不必花太多的功夫与别人做比较,而最好利用他本人的材料,如日记、自传、书信或谈话记录等,对他本身进行深入探讨3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动态的、有组织的特质组合5.简述Catell的特质分类思想1.个别特质&共同特质(对应于奥氏的个人/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根源特质表面:仅是明显同许多不同个体和环境相匹配的或大或小表征范围内的特质元素的集合”,通过观察外显行为得到根源:控制表面群集变异的潜在因素,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如外向性3.根据内容,划分为: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人格的动力系统由不同水平的动力特质构成,为个体的行为提供能量和方向能力:能力特质与认知和思维有关,指那些决定个人工作效率的根源特质,智力是其中一种,可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方式有关,表现为个人的一般风格与速度特征,如懒散、勇敢,分为正常特质和变态特质4.根据特质的来源不同,特质可分为:体质特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环境塑造特质:是由经验决定的,也就是由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6.简述并评价FFM模型McCrae和Costa提出包括:5个人格维度:神经质(N)依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体的某处外向性(E)显著标志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投入,分数两端分别为极端外向和极端内向经验开放性(O)对经验持开放和探求的态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1.目前人格的定义尚未统一。
Allport(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去向,即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这三种研究大相径庭,但各有所长。
3.Allport(奥尔波特)是特质流派的创始人,他首次提出了特质的概念,将人格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其中个人倾向可以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Jung(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情节”是个体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在知觉记忆中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结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Jung(荣格)认为在心灵的各个意识层面存在许多功能各异并相互联系的单位,包括自我、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真我等原型。
5.Adler(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①克服自卑,追求卓越②生活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和社会兴趣的形成③出生顺序—第一个重视出生顺序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6.Erikson(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自我统一性”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对自我的基本功能的描述,包括: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感,一致性和连续性以及社会团结性。
7.Erikson(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不信任幼儿期1~3岁自主性—羞愧和怀疑游戏期3~5岁主动性—内疚感学龄期5~12岁勤奋—自卑青春期12~20岁自我认同—角色混乱成年早期20~24岁亲密—孤独成年中期25~65岁生产对停滞成年晚期65岁至死亡完满—绝望8.“强化”跟随在一个行为后,并使该行为出现概率增加的条件。
有两种效果,强化行为和奖励个体。
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后呈现某种刺激(正强化物),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负强化物),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类比“惩罚”,呈现阴性刺激(正惩罚、有害的)或撤消阳性刺激(负惩罚、有利的)而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一、人格理论1.经典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森田的人格心理学理论2.社会认知理论-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科尔伯格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亨利·塞勒的自由人格理论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高尔德伯格的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Eysenck的维度模式-麦克雷,科斯塔和麦克萨尔的五大人格特质理论(NEO-PI-R)4.生物学人格理论-麦克尔蒙特和加兹瓦特的生物学人格模型-氧化还原理论-易感性理论二、人格发展1.心里动力学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内心的冲突和解决-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2.社会认知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受人与环境的影响程度3.遗传与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孪生研究和收养研究的结果-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4.人格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发展理论- 导入进阶的理论 (Piaget)-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埃里克森)三、人格评估方法1.自陈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人格特质量表2.项目性测验-涂色法和图形识别测验-评估人格特质和动态过程的投射法3.行为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实验室环境中的观察4.临床面试-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四、性格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1.性格与人格的概念区别2.性格理论与人格理论的异同点3.人格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五、人格与心理问题1.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3.人格心理学与艺术、教育、领导力等领域的应用以上只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复习提纲,通过系统学习、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核心知识,提高对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格复习纲要

第一章1.P4人格: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特质和机制的集合,具有组织性和相对持久性,它们影响到个体对心灵内部的、物理的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与它们的相互作用。
2.P11一般规律/通则(nomothetic)也称一般规律,通常包括对个体或群体进行统计学上的比较,需要大量被试样本来开展研究。
通常用于识别普遍的人类特征以及个体或群体的差异。
3.P13特殊规律/个案式(idiographic)也称特殊规律,通常关注单一被试,试图观察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规律。
通常采用个案研究或个体的心理传记研究等方法。
4.P13知识领域(domain of knowledge)是指科学的和学术的一个特殊领域,在该领域中,心理学家专注于人类本性的某些特定的方面。
知识领域描绘了研究者们的知识、专长和兴趣范围。
第二章1.P27经验取样(experience sample)——自我报告的一种新方法。
人格研究中一种相对新的数据来源被称为经验取样。
受测者在数周或更长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回答有关情绪或身体状况的一些问题。
研究者每天随机抽取时间段,以传呼机的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并要求他们完成测验。
e.g大学生报告情绪状况,研究者发现情绪具有周期性,周五、六开心,周二、三不开心。
且内向者情绪更有周期性。
与传统报告法差异:探查跨时间的行为模式。
2.P35档案数据生命数据(life-outcome data,L-data),是指从可公开查阅的个体生活事件、活动和结果中搜集到的信息。
3.P39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
(预测效度、小标效度、聚合效度blabla)4.P41概括性(效度信度的提升)(generalizability)是指测量在不同情境中保持其效度的程度。
(跨时间概括性,跨情境概括性,概括性高并非好事)5.P40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指测验是否测量了其要测的内容,能否与其假设相关的变量相关,与其假设不相关的变量无关。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一、人格的定义与研究方法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相对稳定和持续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
2.人格研究的方法:临床方法、实验方法、测量方法等。
二、人格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
2.亚当斯和克·洛奇德的目标导向理论:需求和动机的影响。
3.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内外一致性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4.艾利克森的个人心理学理论:发展的生命周期和危机。
三、人格评估与测量1.自陈报告测量:使用问卷、量表和调查表进行端正性测量。
2.观察性测量: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
3.生理指标测量:通过测量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内在状态。
4.项目性测量:根据个体对一系列项目的反应来评估个体的特质和能力。
四、人格特质理论1.高斯塔德的三维特质模型:神经质、外向性和精神质。
2.皮耶特的五大特质模型:开放性、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3.卡扎诺和鮑曼的五个核心人格特质:情感稳定性、外向性、责任感、开放性和宜人性。
五、人格障碍1.边缘人格障碍:情感不稳定、自我缺乏、关系不稳定。
2.孤独人格障碍:自我中心、关心缺乏、过度敏感。
3.避免型人格障碍:社交退缩、低自尊、社交焦虑。
4.强迫型人格障碍:完美主义、刚性控制、强迫性行为。
六、人格发展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
2.艾略特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我与疑惑等阶段。
3.勒文森的发展阶段理论: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期等不同阶段。
七、人格与环境的关系1.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
2.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3.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基因表达、神经递质等。
以上是人格心理学的复习提纲与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而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相关问题。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格:德莱加认为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2 、特质:是指用于区分人和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或少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其一特质是指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一致性。
其二作为人格基本单元的特质以及用以描述个体差异的特质词,具有广泛的应用。
3、人格障碍:是一种明显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的,稳定、慢性、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职业场合的功能,并造成显著的痛苦。
4 、A型人格:又称A型行为模式,描述了个体对其身体和社会环境作出反应的总的一致性行为方式,它被概括为一个人陷入在短而又短的时间里干多而又多的事情的不断斗争进取的境况中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要素:无缘无故的敌意、攻击性、争强好胜、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耐心、行色匆匆、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C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主要特点是不表现出愤怒,而将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习惯于自我克制追求完善。
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屈从于权威等。
5、认知失调理论:⑴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
⑵当认知的不一致就意味着认知不协调或失调。
⑶认知失调的本质: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的且是相互独立的;可由一个要素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关系。
6、集体无意识概念:根据荣格的理论,是若干年前人类祖先的经验沉积物,这些保持在脑中的祖先经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种族记忆”、“初级印象”或“原始意象”。
7、高峰体验: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8、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这种学习指个体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习得这种行为。
(班杜拉提出)9、艾森克三因素结构理论:①外倾—内倾②神经质—稳定性③精神质—超我机能。
2024年人格发展培训资料

人格障碍识别与处
03
理策略
常见人格障碍类型及表现
偏执型人格障碍
表现为对他人极度猜疑 、不信任,容易将他人
行为解读为恶意。
边缘型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 模糊,常有冲动行为和
自杀倾向。
表演型人格障碍
过度情绪化,以自我为 中心,善于吸引他人注
意。
强迫型人格障碍
过分追求完美,注重细 节,常表现为固执、僵
2024年人格发展培训 资料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 录
• 人格发展概述 • 人格类型与评估方法 • 人格障碍识别与处理策略 • 积极心理学在人格发展中应用 • 社交技能与人际关系建立技巧培训 •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人格因素考量
人格发展概述
01
人格定义与特点
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 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 、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 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独特性 、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点。
向。
人格发展与职业成长
1 2 3
人格可塑性
人格特质并非一成不变,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 调整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特质,以适应职业发展的 需求。
职业成长中的挑战与应对
面对职业成长中的挑战,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 等,需要运用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积极应对,如 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人格在团队中的作用
在团队合作中,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发挥不同的作 用,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和协作,以实现团队目 标。
化。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五版(DSM-5)中的标准, 通过临床访谈、心理测试和观察 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Ⅱ、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生物还原论: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 (一)人性观 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或非理性因素。 人作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 人性本恶。 (二)人格结构: 意识( conscious ) :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无意识 (潜意识, unconscious) :一些潜伏的、 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 也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但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本我 ( id) :原始、 与生俱来、 非组织性, 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冲动和生命力。 特点:无意识,不易被觉察;趋乐避苦,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 (libido)的贮藏库。 自我(ego) :由本我分化而来,有组织、合理、现实化了的系统,人格的执行者,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特点:遵循现实原则 作用:侍奉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个“主人” ,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保护整个 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superego) :由自我分化而来,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包括良 心和自我理想。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 ,遵循至善原则。 特点:追求完美 作用:抑制本我,监督自我,趋向理想。
Ⅶ、认知学派
Ⅳ、行为主义学派(机械还原论:对刺激做出反应)
※ 行为主义经历了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 研究对象:外显行为(可观察、控制)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学习 人格是习惯的派生物;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代表人物: ※ 华生(创始人) 人性观: 人性无所谓善与恶。 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 后天塑造的结果。 人格是人的行为习惯系统,即人的行为的综合,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环境决定人格。 ※ 华生认为刺激- 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反应分为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复习题一、简答1、如何理解人格的定义(1)人格:源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稳定的行为方式: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内部过程:个体内部发生的所有动机、情绪、认知过程。
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人格概念的理解:a人格是全部的心理组织b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种表现,只是人格的一部分。
c人格是遗传、环境(含文化)的产物2、怎样理解人格的结构人格分为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1)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2)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怎样理解人格心理学这门科学(1)定义: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现象的相互作用规律及人格的个别差异的科学。
(2)研究内容:a人格过程(动态的作用规律):如,遗传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动机、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人格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b人格特征、人格类型(静态,个别差异)。
(3)人格心理学的4个基本关切:理论、研究、评价、应用。
(4)人格心理学应用:将人格心理学的知识(包括人格理论、研究发现和测评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更幸福、发展得更好。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促进心理健康、促进成长。
4、怎样理解人格心理学的任务a描述 b理解(解释)c预测d控制5、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a精确性b可检验性c概括能力d简洁性e逻辑一致性f有用性6、测量或评价人格的方法有哪些。
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情境测验、其他方法:品格教育测验、角色扮演技术、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7、简要回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几种不平衡关系答:1、自我与本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自我不能满足伊底的要求自我不能控制伊底2、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自我不能满足良心的要求自我不能自我理想的满足良心的要求8、简要回答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时期答:人格发育的五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9、简要回答新精神分析学者的共同点答:①早期接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训练,掌握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②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重视早期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③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的制约作用④抛弃悲观主义态度,相信人的潜能的建设性,对人和社会持乐观主义态度。
10、简要回答荣格的情结理论答:情结:带有情绪色彩的无意识心理丛。
决定着我们心灵的很多方面,驱动人的行为。
情结的功能:当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往往执着于某件事而不能自拔,同时却意识不到自己的执着行为。
情结举例:自卑情结、英雄情结、大学情结、军人情结、批评情结等。
正常的情结:促进事业的追求,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喜爱的工作中去。
病态的情结:阻碍正常的心理机能。
有些神经症患者是情结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情结。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分解和消融这些情结。
11、简要回答焦虑的三种应对策略及其效果(P82~83)策略:问题中心策略直接关注问题,以克服焦虑。
情绪中心策略则是去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
回避应对策略是通过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处理焦虑。
效果:在帮助人们处理压力方面,积极策略都比回避策略更有效。
回避策略有时可能在短期内起作用,但这种策略做多只是延缓了处理这些问题,不管回避策略有多大的短期优势,它的有效性都有可能局限于相对适度的压力,或至少是个体能部分控制的压力,过度地运用回避策略可能会产生另外的问题。
选择哪种策略要取决于情境,看哪种策略能更有效的应对压力。
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看来是不同的情境中起作用。
比起使用问题中心策略的人,使用情绪中心策略的人体验到的焦虑水平要低。
12、简要阐述“大五模型”科斯塔(Costa)等人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型,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很多来源于不同文化和国家的研究表明,大五模型具有文化普适性。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 评定。
外倾性: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13、简要回答社交焦虑的原因及表现社交焦虑的原因:评价恐惧(担忧别人怎么看待他们),关键是缺乏自信。
集体主义文化人们更羞怯。
表现:总是认为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很糟糕,总是寻找别人拒绝自己的证据。
避免交往,避免谈话时间过长,试图给人留下好印象。
14、简要谈谈人格的类型论给你的启示。
(PPT第五章第四节类型论)15、简要谈谈行为主义原理在人格领域的应用(不太确定)行为的习得规律→行为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习得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观察学习替代强化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强化16、简要谈谈人本主义乐观体验研究对幸福的启示乐观体验——涌动(flow)真正的快乐在于过程中,而不是成功后。
涌动体验的8个特征:活动具有挑战性人的注意力完全被活动所吸引活动有明确目标有清晰的反馈人只注意正在干的工作人获得了一种个人控制感人失去了自我意识人失去了时间感17、为什么可以用图式来解释人格差异图式: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假设性的认知结构。
18、请列出几类典型的图式1类型化和原型2脚本3自我图式4可能的自我5自我差异6抑郁图式二、概念1、本我本我是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
储存着最接近兽性的本能性冲动。
即是没有被察觉的心理活动。
按快乐原则活动。
2、自我自我:代表人格中理性的部分和社会性的人。
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的仆人。
按现实原则行事。
3、超我超我:指人格中接近道德的部分,包括良心(“应该干什么”)和自我理想(“希望干什么”),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自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
至善原则。
4、神经质焦虑: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
5、道德焦虑: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
6、防卫机制防卫机制: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潜意识地使用。
7、里比多的固着固着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8、特质: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
9、无条件积极关注:儿童无论有什么缺点和错误,无论做了什么,都会被父母接受,被爱,被尊重,但父母可以不赞成儿童的行为,引导儿童做正确的事。
10、图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所形成的一个认知组织,是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
三、论述1、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人格结构(1)本我(原我、兽我):是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
储存着最接近兽性的本能性冲动。
即是没有被察觉的心理活动。
按快乐原则活动。
(2)自我:代表人格中理性的部分和社会性的人。
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的仆人。
按现实原则行事。
(3)超我:指人格中接近道德的部分,包括良心(“应该干什么”)和自我理想(“希望干什么”),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自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
至善原则。
注:三者保持平衡则人格正常发展,关系失调则导致神经症。
2.人格结构中的两种不平衡关系(1)自我与本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自我不能满足伊底的要求自我不能控制伊底(2)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自我不能满足良心的要求自我不能自我理想的满足良心的要求2、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适合解释哪些现象?具体怎么解释?(1)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a自我和超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不平衡产生的问题;b利比多与死的本能:转向外部——暴力;(2)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a恋母情结、恋父情结;b各时期固着人格:如成人的口腔型性格:自恋、索取、只关心自己、依赖、退缩、好嫉妒、苛求、易怒等。
3、阐述自我同一性理论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自我的建设性功能关键就是要维持一种同一感(也称自我同一感),这种复杂的内心状态包括四个不同方面:个体性(individuality)整体性和整合感(wholeness & synthesis)一致性和连续性(sameness & continuity)社会团结性(social solidarity)4、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能解释哪些现象,怎样解释?答:5、用霍妮的理论阐述性格变态的形成过程答:1、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的行为。
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
产生了基本罪恶2、基本罪恶的经常出现导致基本敌意。
3、基本敌意及其压抑导致基本焦虑4、应付基本焦虑的策略——神经症需要5、产生三种病态人格的类型:依从型、敌意型、孤离型总结: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基本焦虑→应付基本焦虑的策略(执着于几种神经症需要) →病态人格的类型→变态6、试阐述依恋类型的有关知识,并谈谈启示(摘抄PPT上的、启示自行发挥)答:1 对象关系理论(克莱恩等人)。
2 鲍尔比、爱因斯沃斯等人的依恋理论安全型(56%)、焦虑—矛盾型(25%)、回避型(19%)。
与养育者关系的早期经验是人们处理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无意识的“心理作用模式”)。
3 成人的依恋类型有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无定向型4 依恋类型与爱情关系:安全型的的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满意的爱情关系。
5. 安全型在同伴关系中有很多的爱、承诺和信任;忽略同伴的缺点,支持和接纳同伴;给人更温暖、更亲密的感觉。
安全型在面临压力时生理变化较小。
6. 依恋类型是可变的。
其中两个核心因素是价值感、爱和支持的源泉。
7、试阐述人本主义关于自尊的研究。
自尊:自尊是由于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而产生的针对自我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自尊是对自我概念的评价,其实质是,你是否喜欢你所认为的这个自己。
自尊是较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可能是波动的。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低自尊者失败后容易放弃,高自尊者则与原来一样努力。
高低自尊者不同反应的解释:1、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与自我概念一致的反馈(自我一致性);2、高自尊策略:把对失败的反应集中在注意到他们具有的优点上(如另一个领域的能力和成就),而不是集中错误和失败上。
自尊的稳定性:指人对自我价值的暂时感受。
自尊稳定性与自尊水平基本不相关。
自尊稳定性差的人,很关心外界的评价(敏感),更多地为讨好别人做事,自我价值感经常动摇,更容易感受到消极情绪,更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