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产业品牌化须做到四个“坚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类产业品牌化须做到四个“坚持”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名牌》 2017年第6期
文/ 李水龙
肉类生产涉及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诸多领域,是品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进
农业品牌创建,结合肉类产业发展实际,谈几点意见: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品牌发展的障碍。
在品牌农业建设上,有人认为:“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抓住千年机遇,胜过百倍努力”。
这种说法是不妥的。
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艰难,主要是由于许多问题长期
得不到解决。
例如,2016 年某企业向中国肉类协会反映,生猪产品有了市级检疫检验合格证,还进不了县级市场,县里还要再复检、再收费。
类似的地区封锁、行政垄断困扰企业多年,不
仅增大了运营成本,而且阻碍了市场拓展。
不解决此类问题,农业品牌就难以做大做强。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努力解决我国农业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破除品牌农业发展的障碍。
从肉类
行业来看,需要认真梳理急需解决问题的清单,使改革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向,然后通过百倍努
力的改革,开通品牌发展之路。
坚持产地优势,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在品牌农业建设上,有人认为:“依赖产地优势做品牌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品牌以产地+
品类命名,比如金华火腿、西湖龙井;品牌所有权归属不清,产地资源共享。
这样是做不成大
品牌的!”为了做品牌,必须“聚焦优势资源,抢占老大宝座”。
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
以帕尔玛火腿为例,作为意大利火腿中的精品,它获得了欧盟的原产地保护,只有在意大
利帕尔玛地区生产的火腿才可以称其为帕尔玛火腿,并被印上皇冠图案。
帕尔玛地区共有350
家加工厂,每年生产达到1000 万只,占整个意大利火腿量的1/3。
2012 年帕尔玛火腿获批中
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这个品牌是该区域内数百家企业共有的优势资源,并不是某个大企
业的独享资源。
在中国,类似的产品很多,如: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德州扒鸡、道口烧鸡、锡盟羊肉、
盐池滩羊肉等等。
这些地区在发展区域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
进一步解决。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 “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
地争创特色畜产品优势区。
”建设区域畜禽产品公用品牌,实现企业共享区域内优势资源,打
击假冒伪劣产品,打造区域特色肉类品牌,是中国肉类协会“十三五”期间配合地方政府和企
业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坚持质量兴农,提升肉类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在品牌农业建设上,有人认为:“速度比完美更重要”。
这种认识是有害的。
创建品牌有
两种模式,一种是“大而强”;一种是“小而精”。
无论哪种模式,都要求品质的完美。
没有
完美的品质,就不可能形成品牌。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看,完美比速度更重要。
品牌农业是具有质量和安全健康保证的品质农业;是按照量化标准产生和加工的、产品始
终如一的标准化农业;是通过恰当的筛选、包装和加工进行原料升值的价值农业;是打通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掌控,实现质量与安全可追溯的大食品业。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
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
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
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这些措施对于提高肉类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肉类行业而言,需要注意的是,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在这里,“加快”速度是与“品种改良”联系在一起的。
改良牛羊品种,
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精心选育和推广,需要相当的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坚持三产融合,发挥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
在品牌农业建设上,有人认为“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的思想和方式,引入工业化先进的管理思想、技术、品牌营销模式和人才,把农业产品像工业品那样加工和经营,以全新的方式振兴和发展。
”这种认识过于偏激。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中有许
多思想和方式,如种养结合的理念、加工贮藏的方式等,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传承和发扬,不宜“彻底改变”。
工业化的引入,对于品牌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
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
品加工产业集群。
”从肉类食品产业链来看,屠宰加工业处于供给侧的中间环节。
其原料来源
于种养业;其产品要通过商业、餐饮服务业等渠道供应终端用户。
按照品牌农业建设的要求,
屠宰加工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生产,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 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
服务体系,推动农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目前,我国屠宰行业大量小散乱差的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适应品牌农业建设的要求。
(本文作者系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