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来自于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和术语。
2学情分析初中对于诗词只需要背诵,不需要鉴赏,所以学生没有诗歌鉴赏的储备。
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在课前熟背全词,用心感悟诗人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4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节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2、在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分析上让学生合作探究。
6新设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熟背全词,并明确如下背诵要求1、学生个人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超过25秒。
2、学习小组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紧凑,不超过30秒。
3、课上给学生展示背诵的机会7新设计贴近生活,深入浅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我把“婚礼”比作一首诗,那么喜糖、盛宴、欢快的音乐、幸福的新郎和新娘等就是意象。
而这些意象所营造的喜庆、幸福的氛围就是意境。
8新设计针对本词的上阕写景的特点,设计了写景诗的常见诗歌鉴赏题型。
题干如下: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选取了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戴复古的《淮村兵后》等诗。
9教学过程 9.1第一学时9.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75)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找出诗歌描写的景物,圈画诗中精妙语言,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反复朗诵品味,感悟诗歌深沉壮阔的意境,体会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步入高中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心怀天下。
今天,我们来看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时的理想抱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小时候的一首《立志》诗可见他抱负远大。
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后再经过长沙,故地重游,回忆往事,以“沁园春”为词牌,作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年轻时理想与抱负的诗作——《沁园春·长沙》。
二、读课文(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自由朗读诗歌,疏通字词,获得诗歌的第一印象。
三、再读课文(目标:通过直抒胸臆的诗句,初次感受诗人形象)1、通过阅读,请找出体现诗人形象的诗句。
问题 1:独立寒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2、诗言志,初次体味“志”。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和五声谐和。
问题 2:这是两个时期不同的诗人内心,有何差异?现实:孤独、心忧天下,心系苍生;曾经:胸怀报国之志,褒贬时弊,鄙夷权贵名利;3、知人论世,补充背景(两段不同的背景),全面了解“志”的真正内涵(情感的多元)。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三则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学习诗词的朗诵技巧,能够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美读。
2、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
3、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美读,并能通过美读,体味诗词意境,得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借助相关资料,感受诗人的豪情,唤醒自己内心的情绪积淀,体验胸怀天下的伟人情怀。
教学设想: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简单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和词的常识,指导诗词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通过重点词句的品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在阅读中体会。
分析比较,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每一个年轮转过,都留下一个秋天的印痕。
不同的人,对于秋天的理解却各不相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是落榜才子张继笔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看破世事的“诗佛”王维笔下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是客居他乡的王勃笔下的秋。
一个人,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诗人,那他笔下的秋该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要求背诵《沁园春-雪》(1936-2)《长征》(1935-10)2、检查词的常识,教师予以补充。
(1)词的发展及别称——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2)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4)词一般分两段,即为两阕,也叫两片。
(5)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诗词。
3、检查学生预习《沁园春-长沙》中的生字词,读音,注释情况。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沁园春-长沙》三、朗读1、听录音范读或师范读。
2、学生自读,抽读课文。
3、PPT显示读书的要求(1)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2)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3)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2024年《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优秀课件

2024年《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沁园春·长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词的朗读、感悟、分析和欣赏;对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歌主题的深入解读;对作者毛泽东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沁园春·长沙》,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够了解毛泽东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的美景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沁园春·长沙》。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结合毛泽东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实践: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沁园春·长沙》2. 诗歌结构:上片、下片3. 诗歌意象: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4.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5. 诗歌主题:赞美长沙美景,抒发壮志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沁园春·长沙》。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毛泽东的另一首诗《七律·长征》,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示例:通过分析《七律·长征》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可以看出诗人毛泽东对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的描绘,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分析和欣赏,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沁园春·长沙》的内容和鉴赏方法。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⒊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设计1、播放多媒体《两只蝴蝶》的FLASH,“秋风起,秋叶落成堆”的小部分精彩片断,提问:你看到里面的景象,感受如何?2、“秋”是文人笔下无比丰富的意象,你能联想到有关“秋”的哪些诗句?3、导语: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曾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一代领袖毛泽东的笔下,秋天却换了一番景象,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所见所思,去神游一遍湘江与麓山吧!二、朗读听读整体感知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要理解诗,更需要多读,通过读让自己置身于诗的境界中,去领悟诗歌不可言说之美。
带着以下任务将本诗自由朗读三遍:配合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人写作的大致背景;初步把握情感基调,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2、请一学生朗读本词。
出示课件,强调重要的音和词。
3、有同学说,由于词境的壮阔,可以见到诗人内心的豪迈。
是的,本词的基本基调是豪壮的。
因为他写于1925年。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三、再读鉴赏(一)、用幻灯片提问:①、从以往学词的经验来说,词一般分为上下两片,分别做什么?本词是这样安排的吗?②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由哪一个词引领?构成了一个什么画面?请结合景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描绘诗中画面的话。
③词的上下片由哪个词引出?引出了一番怎样的情景?④结合上下两片,请说出本词美在何处。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10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地单元的第一首诗歌。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运用资料、图片、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很好融入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努力使学生接受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学情分析高一是由初中到高中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审美欣赏能力,在本词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此时的学生爱国意识不是特别强烈,应注意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2.熟读全诗,把握词的情感脉络,品味其音乐美。
3、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背诵全诗,再现诗歌意境,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品质。
教学重点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全词的意象特征和品味个别字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知道那些关于秋天的诗歌?学生自主发言。
2、我们仔细体会一下同学们总结的这些诗词,发现大都是诗人抒发悲伤情绪的,再看我们所处的秋天是不是也很容易引发感伤情怀啊!所以我们知道“悲”是秋天的一个鲜明特征,然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却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另一番风景。
二、播放词的朗诵,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要求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三、背景及作者简介。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一:“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四、介绍关于词和词牌名的常识。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二:关于词的文体知识)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1、全班学生诵读→教师点评→教师范读2、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词描绘了几幅图?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6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结构。
3.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复印诗歌原文和习题。
2. 提前准备有关毛泽东和长沙的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划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主题产生思考。
2. 展示与“沁园春·长沙”有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沙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15分钟)1. 让学生先默读诗歌原文,然后组织小组内学生互相讨论和解读诗歌的意思。
2. 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分享和汇报。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和澄清。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10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探讨整首诗的结构、节奏和韵律对表达的影响。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
第四步:写作训练(15分钟)1. 提问学生对长沙的感受和印象,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长沙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和分析其他与长沙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精选6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秦始皇的统治;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解析古文中的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理解其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教师给予解答。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典故。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如意象、表达手法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各自的感悟。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短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结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完成写作任务,提交短诗作品。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包括短诗作品和预习笔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掌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阅读理解获得修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于故乡的热爱和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深切感情和文化自信心。
3. 思维方法与学习策略:通过课堂讲解、诗歌鉴赏、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 难点:理解诗人对于故乡和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地图展示湖南省及长沙市的位置,然后提问:“你们对长沙有什么印象?”,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长沙的看法。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将《沁园春·长沙》的全文投影或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并在手册上用笔将没有看懂的地方圈出。
3. 诗歌鉴赏(25分钟)(1)语言特色: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沁园春·长沙》诗歌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和对称等。
(2)艺术风格:教师解读《沁园春·长沙》的艺术风格,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文化解读(30分钟)(1)背景解析:教师简要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告诉学生这首诗歌是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所作,并且该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书院。
(2)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沁园春·长沙》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奈何天涯旧恨恶,风雨我同行”的豪迈气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文化自信,以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担当精神等。
5. 思辨思考(20分钟)提问:“如果让你来写一首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你会如何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角度、思维、经历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家乡之美。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

路在脚下,教学的路就在脚下,它要具有创新头脑的人不断去开辟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朗读
背诵
比较中是否还有你自己新的鉴赏
你能否将意象运用到你自己的作文中,从而使你的作文更具感染力
八、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同种有异景、情、开头铺设大画面底色
意象景(含情之景)
意境境(艺术之境)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性较高,基本上能当时将毛泽东的两首诗置于视野之内,一些浅显的问题会不攻自破,而一些疑难问题也有了解决的捷径,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还会不断的运用这种方法,不管是对比还是类比,比较之中自会出真知!
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情感的景物
意境指作品的意韵和境界
比较《天净沙.秋思》与《沁园春.长沙》意境以及选取意象的不同之处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沁园春.长沙》描写的画面
9、背诵全词
调动学生的历史知识
可范读、指名读,领读、齐读、对读等
同学争相发言,之后自己归纳
同学通过旧作理解新知,在比较中加深对“象”与“境”的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三的门槛迈进,尤其是汤中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居多,因此,只能低起步,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学生朗读为主,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读思考贯穿课堂始终,比较鉴赏贯穿课堂始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与《沁园春.雪》相比较,在比较中学习《沁园春.长沙》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和准确背诵,难点是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1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古典诗歌,而其后两篇诗歌都是用白话写成的现代自由诗。
虽然《沁园春·长沙》被列为略读课文,但编者将其放在第一单元之首篇,是有其用意的。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多是古典诗歌,对现代自由诗比较陌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安排《沁园春·长沙》,编者是要将其与新诗进行比照,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异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故而,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过渡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
更何况其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由无产阶级掌控国家民族命运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学习这首诗应抓住词中壮景与豪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品析。
同时结合诗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心系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他们虽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了一些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毕竟还是比较简单浅易。
在他们的心中,古典诗歌还是比较神秘的,对学习创作诗歌更是有为难情绪,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并进而能燃起他们创作诗歌的欲望,学习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练习带感情诵读,提高诵读能力。
2.体会诗歌通过绘“壮景”叙“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3.激发创作诗歌的热情,学习创作诗歌4.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壮景、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2.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难点:学习创作诗歌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展示自己创作的几首诗歌)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诗歌《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想必大家已经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新学习它,来个“老歌新唱”,就如孔子所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希望我今天的课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诗意和情感表达,掌握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解析诗词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理解其艺术特色和美感。
3.探讨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背景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 Nhomakorabea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相关视频讲座:推荐一些关于诗词欣赏和解读的视频讲座,如诗词鉴赏课程、文学讲座等,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更深入地理解诗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把握景物特征,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2.领略青年毛泽东的情怀,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景物的特征,理解景与情的关系。
2.了解时代背景,理解青年毛泽东的人生抱负。
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想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同一词牌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两首词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一致,基于此学习背景,当重点分析意象的选择与思想感情的关系,接触词的写作中景物描写的相关知识。
在高一新生走向成年之际,借助本文的学习,引导他们明白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中国梦”的意义。
●教学资源1911 年,18 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 13 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 年至 1918 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18 年 4 月,与何叔衡等人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会。
1919 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
“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1920 年9 月,他与何叔衡等人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 年4 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 年春,他回湖南指导农民运动。
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 1911 年至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观看 ppt 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导入。
借助 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走近作者观看 ppt ppt 简介毛泽东早年在长沙的活动。
●解题听讲“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的内容提示●主导学生活动:朗读,讨 1.开头三句交代地点湘江橘子洲头、人物是独自一导读朗读词的上片,提论,回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45)

1.背诵《沁园春 长沙》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3、4题
2.分组绘制词中四幅图,全班同学完成一次面向全校的“沁园春·长沙”专题画展
巧 设练习
引 导学生回 顾总结
布 置作业
阅读鉴赏
和老师一起回顾
绘制画面
教学过
程
授课主要内容
教师活
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
图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
沁园春 长沙
,
展
教学学
过程
授课主要内容授课主要内容
教 师
活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
图
教师活动
课程
展示上节课作业——学生绘制的“湘江秋景图”,分小组讨论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优点:学生绘制的湘江秋景图色彩绚丽,个体比较突出缺点:整体布局不够和谐,有些咱乱
下面,我们从整幅图的布局来分析湘江秋景图,感受图中意境
导入
( 5’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归纳: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活动五以图带文归纳主题
1.中流击水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训练学生自主
3.讲解对偶、借代等修辞的特征,让学生归纳全词用
学习
教学
过程
了哪些修辞手法?
授课主要内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粪土当年万户
教 师
活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
图
侯——借代设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8)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脉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胸怀大志。
重点对词的朗诵;对本词进行画面转换。
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意。
2、准确把握《采桑子•重阳》的感情基调。
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③新授④课内练习(及检测)一、导语设计古来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显示英雄气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时运不济。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辽阔,人生之苦短。
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起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成就了千百篇光辉的诗章。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同样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二、解题沁园春:词牌名。
(来由)长沙:标题三、写作背景见ppt四、初读感知[第一遍:小声自由朗读.第二遍:结合注释理解读读完抽查对字词的把握.第三遍:理解之后试着有感情的朗读.第四遍:汇报读(找两个人)第五遍:听示范读(让词中内容在脑海中转换成画面)]五、梳理文脉过渡:听完范读,大家脑海中都有哪些画面呢?(学生自由作答。
)(二)第二个画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①第二幅画面由哪个字引领呢②词人看到了些什么?③用自己的话把画面介绍出来。
④结合前面的画面内容给“湘江秋景图”加两个形容词吧。
⑤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⑥由这大好秋色,词人发出什么疑问?六、(三)第三个画面:“携来百侣曾游……粪土当年自主合作探究总评或反思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25)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宛如一枝枝绽放的奇葩,装点着文学永恒的春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 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笔挟风雷的诗人。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生活,记载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他的诗词,既是他革命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我们学过《沁园春·雪》,能不能背诵一遍?﹡生齐背《沁园春·雪》。
从这首词作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板书:《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认定本课学习目标。
导语设计之二: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由背诵〈沁园春·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二、写作背景介绍。
1、解题“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相传东汉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是配音乐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培养朗诵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气概。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词魅力与伟人情怀的密切结合,品味“豪迈”词风背后的情感支撑。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古代诗人曹操、陈子昂登高抒发情怀,引出今之伟大诗人毛泽东。
从而导入新课《沁园春长沙》。
二、知人论世1、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2、相关链接①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② 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③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④ 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⑤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⑥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三、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①播放范读录音,学生听范读正音。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赏析全词,理清思路。
教师引导提问,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脉络和文章主旨。
▲赏析上片①开头三句交待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②“看”字总领到下文那一句?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讨上片:
(1)、作者独立于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顺便让学生品味“击和翔”这两个字用的妙处) (2)、这些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3)、通过这些景物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4)、为什么描绘的意境与古人悲秋的意境不同呢? 采用诱思探究法: 这个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第一步可引用王国维的话:“一切景语皆情
至于下片,乃是“重在抒情,情中见景”,情主景宾。不过,仍然存在着一 个情与景的关系问题。既然是往事的追忆,自然是抒情,为什么还要见景 呢?因为:第一,这追忆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是同 在眼前这一特定环境,眼前景物就不能不同当年往事联系起来。其次,今
4
日“独立”,当年“携游”,时间变了,情况不同,指点江山,击水飞舟, 正是往昔的具体景象。第三,有了这些具体景象,又通过这些具体景象, 才得显现出当年的豪放气概和战斗精神,并从而反映了现实,又评价了生 活。此所谓“融景入情,寄情于景”。
2
语”写景是为了更好的抒情,那么写壮景是为了抒什么情呢?就会有学生 知道写壮景是为了抒豪情。他们明白这一点之后,进行第二步:引领他们 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古人悲秋的作品,使他们明白悲是有原由的,古代文 人或官场失意,或政治上不得志,他们用悲凉之情去观眼前之景,那么景 和情就显得凄楚,悲怆。有了这两个步骤的引导后,教师可再让同学们讨 论这里作者把他眼中的景物描绘得绚烂和生机勃勃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 就能回答了。
研讨下片 (1)、以“忆”领起,从他忆的内容看,这一帮怎样的书生?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件来收集相应的名言,通过这 些名言来体现这一帮同学少年的特点。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豪情? 教法: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抒发的豪情。
(五)、学生展示成果 展示内容略
1
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词的有关知识 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 五代 ,这种格式成形于唐 ,盛行 于 宋 ;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 词牌,这首词 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 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 短,可分为 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 长调三种;按其风格 的不同,可分为 婉约派和 豪放 派两种。 2、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 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 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 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 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 标题。
3
大潮里,乘风破浪的豪情。
6、根据板书,指导背诵
让学生集中精力,按照板书内容试着背诵。
7、 布置作业 做本课小练习
问
立
忆
教学反思:
1.情景交融
情
答
诗人公木用“重在写景,景中有情”和“重在抒情,情中见景”分别概况 上下篇的艺术特色。
上片,开篇便点出“独立”二字,这就是说,那一派山红江碧、鹰击鱼翔 的寒秋景色,都是经过一个焦点而集中起来的,这个焦点便是独立在橘子 洲头的诗人。其次,诗篇中所描绘的这一派色彩鲜明的秋景,并不是纵目 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的概括,所以才把这些特征性的景物,联 成为一个生气活泼的有机体,意趣盎然,全无肃杀之气。最后,决不是为 景而景;诗人从“万类霜天”中以力透纸背之笔揭示出“竞自由”的自然 奥秘,并从而向之发出“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这是对宇宙,也是对 社会的挑战,这就造成了不仅是美丽的,而更是深刻的诗的意境。
2.崇高美的典范
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词上片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 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 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不只看到眼前岳麓山的枫林,而 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仿佛看到神州大地晕染得一片嫣红;近观:“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 雄鹰在万里的长空展翅高飞。俯瞰,“鱼翔浅底”,鱼儿在广阔的水底任意 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 秋景。“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它与作者 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词下片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的折光。“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 嵘岁月稠。”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 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正值青春年 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 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 视“万户侯”如粪土,字字闪耀着革命者崇高心灵的光芒。 “少年心事当 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 ” 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 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 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 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有如战鼓,催人进发,从而感受到一 种伟大胸怀的崇高境界,感受到一代伟人的王者之气。
(六)、教师点拨、小结
上片:
(1)、参考答案: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 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 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2)、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 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 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 结合,对照鲜明。
5
(三)、诵读
(1)、个别学生诵读
(2)、学生集体诵读
(3)、指导诵读。
诗是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抒发感情也有蓄势的前提,描绘景物 也有叙述的语气,我们应根据诗歌感情的发展,把上片用平和舒缓的语气 读出来,这样才能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为了使他们体会到这一点,教师范 读上片。听过老师的范读,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读诗也要根据作者感情的 发展。学生明白后再带着感情集体朗读课文。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培养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不同于古人悲秋的意境。
四、教法学法:诵读、探究法 ;诵读、合作探究、感悟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步入高中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心怀天下。今天, 我们来看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小时候的一首《立志》诗可见他抱负远大。毛 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后再经过长沙,故地重游,回忆往事,以“沁园春”为词牌, 作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年轻时理想与抱负的诗作——《沁园春·长 沙》。
(3)这些词色彩绚丽,生机勃勃,构成了一幅寥廓壮丽的湘江秋景图。 (4)、他选择的意象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从内容上来说,和古人悲秋的意象不同,与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契合的, 从写作的方法上来说,这又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了铺垫,达 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下片 (1)、这是一群“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青年,这是一群“我 以我血荐轩辕”的青年,这是一群“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青年。 (2)、抒发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已任,以及在新时代的
(二)回顾自主学习的相关导学案知识点
(1)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 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怀古或咏物, 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 位伟大的诗人。
(2)了解背景 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 年毛泽 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时,他写下了《咏 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 儿敢作声。”这充分表达了少年毛泽东的宏大抱负。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 1925 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 10 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