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19次调研语文试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19次调研语文试卷
(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分析诗句时要注意其多义性,首先是本义/语境义,其次是其情感义,再次是其结构义。

“残日”句写夕阳,立足于“除夜”;写“春风”,着眼于“立春”;“不放岁华去”用拟人的手法,写对岁月、时光的挽留。

结合下片“归梦”句,可知作者客居他乡之日又多一年,心中自然是悲苦无穷;结合“可怜千点吴霜”,可知作者久居在外,已经两鬓霜华,又见一年将近,自然有时光无情、人生迟暮的感慨。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反衬在本词中表现为以乐景衬哀情。

作者远客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见异乡之美景、乐事无不起故园之思,眼前的赏心乐事,不仅不会带来愉悦之情,反而更增胸中之愁苦。

作者见他乡之春、他乡守夜之人,进而回忆往事,虚实结合,正是要突出孤寂愁苦之情。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
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6.(本题10分)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7.(本题10分)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
【答案解析】
6.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7.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正面描写壮丽雪景的,而此诗中,一个“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是侧面的。

由此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7.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诗歌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围绕作者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环境进行。

面对那种荒凉的环境,作者仍然是满怀报国之志的,这是作者英雄的一面;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人之常
情。

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明确了这些,便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本题10分)“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9.(本题10分)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8.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9.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8.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
先抓住题干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几个字,然后熟读全词,筛选概括信息。

解读诗词时重点应注意从“时光”、“人老”、“长恨”、“泪滴”、“西风”等词包含的内容来做分析。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展开:点明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技巧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诗句说明其表达的效果。

首先明确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诗歌通过写春光、离亭、梧桐、西风、淡月、高楼、雁声等来抒情;拿时光、雁归来衬托人;第一句“时光只解催人老”运用拟人的手法。

5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新平楼
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注:本诗为李白年轻时离开长安登新平楼回望京城所作。

(1)本诗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试加以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令人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1)注意空间变化,远近结合,将天边的落日和近处的寒波有机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写出了寒波流动,落日苍茫的暮秋景
象。

(2)面对凄冷的暮秋景象的伤感;去国怀归,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之情;天地苍茫、人生渺小的无奈之情。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常见的写景技巧考生在备考之时已有所储备,可以作为思考的切入口。

颔联写的是暮秋时节,天高云淡,落日显得特别遥远,水流纯净,可以看出它的流动。

既有远近高低的结合又有动静的结合。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理解诗人情感要注意注释,关键性的带着情感的句子,诗歌意象的选择。

首联注意“去国、怀归、伤暮秋”可知诗人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的无奈与伤感;颔联、颈联借景抒情,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勾画出凄凉的暮秋景象和诗人怀归忧国的心情相一致;尾联则感慨天地广阔,人生人力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1.(本题10分)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12.(本题10分)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1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1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11.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情感的抒发主要靠意象来传达。

“忽有人家临曲水”,呼应前面“疑无地”,一个“忽”字写出了意外惊喜之感。

接着呈现出烟村之景,整体营造了幽静、安详之境,给词人带来温暖和慰藉。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看到如此安详的烟村,自然而然的会触发词人的思乡之情。

词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包括:惊喜,温暖慰藉,思乡。

12.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鉴赏时从两方面作答,一、结构上本句处在中间的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景,启下触景生情。

二、内容上,关乎情感。

本句直抒胸臆,“乡心”直接点题,抒写了思乡的孤独惆怅之情。

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诗人作此诗于太和知县任上。

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

颈联使用了伯牙破琴谢知音和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

13.(本题7分)本诗的体裁是   。

作者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   ”。

14.(本题7分)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15.(本题7分)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答案解析】13.七律  苏门四学士
14.“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

“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15.先写了却公务登上快阁赏景的怡然自得,然后表现对澄江晚景的陶醉,继而触动了无知音相赏的感伤,最后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13.本题考查诗歌体裁和文学常识。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虽然只是考查整首诗中的一个字,但考生不能脱离整首诗歌把该字孤立起来赏析,而应该把该字放入具体诗句中,并结合全诗来分析。

“了却”是结束之意,结束公
家繁忙是政务,终于能登上快阁悠闲地依靠在栏杆上欣赏落日、远山、澄江,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烦和对自然的喜爱。

15.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联写官场的厌烦和美景的热恋;颔联写澄江晚景之美;颈联通过“诛弦绝”和阮籍的典故写知音难觅的忧伤;尾联一“归’字写出作者热切归隐的愿望。

8
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

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

②华颠:头发花白。

(1)作者在词的上片叙写行程是如何实现地点转换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2)”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①地点的转换:从茅店内,转换为道路间,再转换为渡口、船头。

②表达了作者在回家途中的急切和喜悦之情。

(2)①描写了词人到家以后,孩子们牵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白的温馨欢乐的场景。

②通过想象(或“侧面描写”“对写”“从对面落笔”等),写回家后的温馨欢乐,具体而真切地表达出词人归家时内心的兴奋与喜悦。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夜寒”“不眠”写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是在室内;“残月照吟鞭”是连夜赶路的情景,是在行路之中;“催上渡头船”则是在渡口。

作者行程地点的急速变换,体现的是归乡的急切心情。

可以参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来思考。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应是”表想象,是虚写。

作者身在归乡途中,心情是兴奋喜悦的,对家人团聚的向往溢于言表。

想象之中对童稚动作行为的描写表面上看是以孩子们为描写主体,其实是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服务的。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

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
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

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

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

”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

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

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

”希金斯太太大方地作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

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

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

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

”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

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

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

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

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

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

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

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

”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

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

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

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

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

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

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痛苦。

C.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母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

E.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含在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作用。

(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解析】(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1)A.对卡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误;B.对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能还有别的原因;D.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不当。

(2)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冷漠、惊讶、愧疚(内疚)、钦佩(敬重)。

主要作用:①通过卡尔先生前后心理的对比,衬托希金斯太太的从容冷静;②突出小说主题,通过卡尔先生态度的变化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3)①遇事沉着冷静,大方从容。

得知阿尔弗雷多闯祸后,没有被吓得六神无主,流泪求情,而是大方地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与卡尔先生握手、交谈。

②保护孩子的尊严,教育孩子有方。

在阿尔弗雷多闯祸后,不是怒气冲冲地当着卡尔先生的面训斥他,而是平静地询问,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给恐惧中的孩子以安慰,维护孩子的自尊。

③敢于担当,坚强。

为闯祸的儿子解围,独自承担伤感和恐惧。

(4)观点一:“别难过,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别难过,妈妈”,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力、感召力,既表达了阿尔弗雷多看到妈妈紧张、失魂落魄的样子后愧疚、痛苦、悔恨的心理,又传达出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妈妈”的伟大之举,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了做人的责任,真正地长大了。

②小说情节是以“阿尔弗雷多”为主体来展开的,而“别难过,妈妈”是阿尔弗雷多的心里话,以此为题目正与这种情节保持一致。

③以“别难过,妈妈”为题目,在结构上与结尾“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相呼应,浑然一体,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观点二:“另一个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从情节上说,小说主要写了“我”眼中“两个妈妈”的形象,用“另一个妈妈”为题目,突出了“我”对妈妈言行的意外,使妈妈这一形象更丰满。

②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妈妈”的伟大。

妈妈来到之前“我”对妈妈的想象与妈妈到来时“我”看到的妈妈形象相对比,妈妈的“从容冷静”与“失魂落魄”相对比,意在告诉人们:
母亲虽然柔弱,却能在孩子闯祸时,勇敢地担当起所有的责任,坚强地面对所有未知的恐惧,无私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其长大成人。

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

③从结构上看,与“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相照应,突出“我”对妈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言之成理即可)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品酒
【英】罗尔德·达尔
那天晚上,我们一共有六个人在迈克家里举行宴会:迈克、他的太太和女儿、我的太太和我,还有一个叫理查德的著名的讲究吃喝的人。

就座后,我想起以前理查德两次驾临的时候,迈克都跟他用红葡萄酒打过小小的赌,要他指出酒的品种和酿造年份,理查德两次都赢了。

今天晚上,我相信这样的小赌博还要再来一次。

因为赌输是迈克心甘情愿的事,这样可以证明他的酒好得足可以辨认出来。

迈克是个经纪人,说得确切些,他是一个以赌博为事业的人——一个外表体面而暗中不讲道德的赌徒,所以他现在竭力设法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第一道菜是鱼,伴着一杯白葡萄酒。

倒酒时,我见迈克瞟了理查德一眼,但理查德并没有去尝他那杯酒,而是全神贯注地和迈克的18岁女儿露易丝交谈。

直到女仆端上烤牛肉,理查德才迅速喝下那杯酒。

分好牛肉后,迈克对大家说:“要换红葡萄酒啦,我得去拿红葡萄酒
去。

”但眼睛却望着理查德。

“你去拿红葡萄酒?”我说,“酒放在哪儿?”
“在我的书房里,上次是理查德帮我挑选的地方,书房里绿色公文柜的顶上。

”迈克说。

他匆忙出门,回来时双手抓着一只深色酒瓶。

瓶上的标签向下,叫人看不出来。

“喂!”他一面朝餐桌走来,一面叫道,“这一瓶是什么酒,理查德?”
只见理查德慢慢地转过身,两眼移到那酒瓶上,扬起眉毛,微微皱着。

“红葡萄酒吗?”理查德问。

“当然。


“我猜想这是从一个小葡萄园那里弄来的。


“也许是,也许不是,这种酒很难猜到,”迈克说,“我不会强迫你跟我拿这种酒打赌。


“为什么?干吗不干呢?”他的眉毛又慢慢地拱起来。

“那么,好,赌注还是老规矩。


“你以为我不能把这种酒的名称说出来?”
“我认为你不能。

”迈克说。

他竭力保持有礼貌,但理查德并不掩饰自己的鄙视。

“你愿意增加赌注吗?”
“不,理查德。

一箱子酒已经够多啦。


“你真不愿增加赌注?”
“老兄,我一点也不在乎,”迈克说,“你要赌什么都行。


迈克太太有些生气了。

“迈克,菜快要凉啦。


理查德停顿了一会儿,慢慢地望了一遍餐桌边的每一个人。

嘴角浮上一丝微笑说:“我要你以同意你的女儿和我结婚做赌注。


露易丝吓了一跳。

“嘿!”她叫道,“不!那不是好玩的!”
“这真是荒谬!”迈克说。

“凡是你喜欢的我都愿意拿出来,”理查德高声说,“连我的两处
房子。


迈克踌躇了一下,然后,他朝他的女儿看了看,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微感得意的神色。

“得啦,爸爸,这是一件荒唐的事!”
“露易丝!请听我说。

是他要下这个赌注的,我正在替你挣一笔财产!”
“迈克,”他妻子严厉地说,“别再往下说了!”迈克并不理会妻子。

露易丝最后耸耸肩说:“哦,好吧。


“好极啦!”迈克喊道,“那咱们这个赌就算打定了。


“是啊,”理查德说,“打定了!”
迈克马上拿起那瓶酒兴奋地把每个人的酒杯都斟满。

接着,每个人都注视着理查德的脸,理查德五十岁上下,却长着讨人嫌的面孔。

他慢慢地伸出右手去拿酒杯,举到鼻子前面,把鼻尖伸进酒杯里,在酒面上移动,灵敏地嗅着。

迈克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注意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迈克太太的脸绷得紧紧的,露易丝也密切注视着。

那个闻酒味的过程至少持续了一分钟。

接着,理查德把酒倒了一半在嘴里。

他歇了口气,让一部分酒慢慢地流进咽喉里去,然后把气憋住,让酒气从鼻子里喷出来。

最后,他把嘴里剩下的酒含在舌头下面滚来滚去。

我感觉他的嘴巴像一个大大的湿漉漉的钥匙,令人恶心。

我想,这是一本正经的动人表演!
他放下酒杯,得意洋洋地说:“啊,温柔而优雅!这是迪克吕城堡的小葡萄园产的,年份是1934年。


这时,我看见迈克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儿。

大家也都在望着迈克,等待他把酒瓶翻过来,露出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