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茎、叶多糖与黄酮含量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蜀葵花、茎、叶多糖与黄酮含量比较
陈云香;刘国钢;陈敏;时维静;王茜;窦金凤
【摘要】目的:比较黄蜀葵花、茎、叶多糖和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UV法测定黄蜀葵花、茎、叶中的多糖和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黄蜀葵黄酮中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黄蜀葵花多糖浸膏得率26.0%,多糖含量17.0%;黄蜀葵茎多糖浸膏得率12.3%,多糖含量11.6%;黄蜀葵叶多糖浸膏得率19.0%,多糖含量14.8%.黄蜀葵花黄酮浸膏得率30.5%,总黄酮含量3.45%;黄蜀葵茎黄酮浸膏得率10.0%,总黄酮含量
0.68%;黄蜀葵叶黄酮浸膏得率16.5%,总黄酮含量1.05%.黄蜀葵茎和叶未检测到金丝桃苷,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为1.86%,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黄蜀葵不同部位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黄蜀葵茎和叶不可替代黄蜀葵花,但可以用于提取多糖.本试验为黄蜀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0)006
【总页数】4页(P50-53)
【关键词】黄蜀葵;不同部位;多糖;黄酮
【作者】陈云香;刘国钢;陈敏;时维静;王茜;窦金凤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1;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 L.) Medic.为锦葵科秋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始
载于宋代掌禹锡所著《嘉佑本草》[1]。
黄蜀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2]。
历代本草多用其花入药,其次是种子、根,茎和叶少用。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黄蜀葵花主要含黄酮类成分,种子主要含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根中主要为多糖类物质[3]。
目前对黄蜀葵花和根研究应用较多,以黄蜀葵花为主要原料的三类新
药“黄葵胶囊”已经上市,用于治疗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黄蜀葵根含黏质(黄蜀葵多糖)可用作润滑药,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4]。
每年10月后栽培基地花采收后,根待来年再发,大量的茎和叶被抛弃。
因黄蜀葵的主要活性物质是黄酮和多糖,本文比较黄蜀葵花、茎、叶三个不同部位多糖和黄酮含量,为黄蜀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1.1 试药与仪器
黄蜀葵试验材料于2015年10月25日采自安徽省黄山歙县桂林镇黄蜀葵生产基地,经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时维静教授鉴定为秋葵属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 L.) Medic.的花、茎和叶。
金丝桃苷(批号1779-7058)购自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葡萄糖(批号116305-141045)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芦丁(100080-201207) 购
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乙腈和磷酸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浓硫酸、重蒸酚、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正丁醇等均为分析纯。
LC-20AT型分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TU-1810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E-3000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
器厂);CP225D准微量天平(北京塞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黄蜀葵多糖提取将烘干的黄蜀葵花、茎、叶粉碎,分别取其粉末30.0 g,
料液比为1 ∶12.5,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 h,合并水提液并浓缩。
加入95%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置冰箱24 h。
收集沉淀粗多糖,真空干
燥箱干燥,计算得率,备用。
1.2.2 Sevage法除蛋白质分别取不同部位的黄蜀葵粗多糖5.0 g,以适量水溶解。
按多糖水溶液体积1/4加入Sevage试剂(三氯甲烷-正丁醇4 ∶1)混合,充分振荡
后静置,离心除去蛋白层,如此反复操作,至无游离蛋白为止。
浓缩,干燥,计算得率,备用。
1.2.3 葡萄糖标准溶液制备精确称取无水葡萄糖10.0 mg,蒸馏水溶解后定容到
50 mL容量瓶中,配置成200 mg/L的葡萄糖储备液。
1.2.4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精密吸取0.2、0.4、0.6、0.8、1.0 mL葡萄糖溶液,
分别定容至10 mL容量瓶中,移取葡萄糖标准系列溶液各1 mL,分别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依次加入5%苯酚溶液1.0 mL,充分振荡后迅速加入浓硫酸6.0 mL,摇匀,室温下放置30 min,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在490 nm处测定吸光
度[5]。
1.2.5 黄蜀葵多糖测定精密称取不同部位的黄蜀葵多糖浸膏各5 mg,置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充分溶解,定容至刻度。
精密移取黄蜀葵多糖溶液各1 mL,按“1.2.4”项下方法测吸光度,计算出黄蜀葵花、茎和叶多糖含量。
1.2.6 黄蜀葵黄酮提取将烘干的黄蜀葵花、茎、叶粉碎,分别取其粉末20.0 g,
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1 h,提取2次,过滤,合并上清液,回收乙醇,水浴浓缩至稠状,于真空干燥箱干燥,计算得率,备用。
1.2.7 芦丁标准溶液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 10.0 mg,置 50 mL 量瓶中,用 70% 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振荡摇匀,配制成 200 mg/L 的对照溶液,备用。
1.2.8 芦丁标准曲线绘制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 0、1.0、2.0、3.0、4.0、5.0 mL,置 10 mL 量瓶中,加5% 亚硝酸钠溶液 0.3 mL,摇匀,放置 6 min,加10%硝
酸铝溶液0.3 mL,摇匀,放置6 min,再加 4%氢氧化钠溶液4 mL,摇匀,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放置15 min后,在506 nm处测定吸光度[6]。
1.2.9 黄蜀葵总黄酮测定精密称取不同部位黄蜀葵黄酮浸膏0.1 g,定容到50 mL 量瓶,各取1.0 mL置10 mL 量瓶中,按“1.2.7”项下方法操作检测,计算出黄
蜀葵花、茎和叶总黄酮含量。
1.2.10 测定金丝桃苷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360 n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理论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算不低于10 000[7]。
记
录色谱图谱。
1.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金丝桃苷标准品0.3 mg,置于2 mL容量瓶中,用色谱甲醇定容,混匀,再精密吸取100 μL,置2 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混匀,得对照品溶液。
1.2.12 金丝桃苷标准曲线绘制采用自动进样精密吸取金丝桃苷对照品溶液4、6、8、10、12 μL,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金丝桃苷的进样量(μg)为横坐标,绘
制标准曲线。
1.2.13 金丝桃苷测定精密称取总黄酮浸膏粉各10.0 mg,置于25 mL的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色谱甲醇,超声30 min(60 ℃、250 W),取出,放冷,加色谱甲醇至刻度,混匀,取续滤液,按“1.2.8”项下条件测定,进样量10 μL。
2.1 标准曲线方程与相关系数
采用UV法检测多糖和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金丝桃苷,各标准曲线方程、相关系数与线性范围见表1。
2.2 多糖测定结果
详见表2,多糖浸膏得率在12.3~26%,总多糖含量在11.6~17.0%之间。
2.3 总黄酮结果
详见表2,黄酮浸膏得率在10.0~30.5%,总黄酮含量在0.05~3.45%之间。
2.4 金丝桃苷含量
黄蜀葵茎和叶中金丝桃苷含量极少,达不到检测线。
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含量>0.50%(见表2)。
检测图谱见图1。
从表2可以看出,黄蜀葵不同部位多糖含量花>叶>茎,黄蜀葵不同部位总黄酮花>茎>叶。
金丝桃苷在茎和叶中未检出,表明金丝桃苷是黄蜀葵花中黄酮的指标性成分。
近年来,关于黄蜀葵多糖和黄酮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部分集中在黄蜀葵花,对黄蜀葵茎和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8]。
黄蜀葵中不同部位多糖和黄酮化合物的含
量比较也未见报道。
本试验比较了黄蜀葵花、茎、叶中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并证明了金丝桃苷是黄蜀葵花中黄酮的指标性成分。
本试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多糖和黄酮均采用文献法,测定黄蜀葵中金丝桃苷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中方法,方法简便、准确、经典,所得数据可靠。
结果表明,黄蜀葵花多糖浸膏得率26.0%,多糖含量17.0%;黄蜀葵茎多糖浸膏得
率12.3%,多糖含量11.6%;黄蜀葵叶多糖浸膏得率19.0%,多糖含量14.8%。
黄蜀葵花黄酮浸膏得率30.5%,总黄酮含量3.45%;黄蜀葵茎黄酮浸膏得率
10.0%,总黄酮含量0.68%;黄蜀葵叶黄酮浸膏得率16.5%,总黄酮含量1.05%。
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为1.86%,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
黄蜀葵不同部位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黄蜀葵茎和叶可以用于提取多糖,但不可替代黄蜀葵花使用。
【相关文献】
[1]王茜,王啟之,时维静,等.响应面法与正交设计法优化黄蜀葵总黄酮闪提工艺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5):24-31.
[2]章庆华.歙县黄蜀葵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6):177-178.
[3]温锐,谢国勇,李旭森,等.黄蜀葵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34(2):37-44.
[4]王雪梅,施文婷,吴迷迷,等.黄蜀葵胶中的糖分析[J].食品科学,2011,32(6):256-260.
[5]杨毕超,时维静,章庆华,等.安徽省药用菊花多类成分含量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5):50-54.
[6]刘利军,于艳,时维静,等.安徽省3种药用菊花总黄酮含量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4):47-50.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6.
[8]李春梅,王涛,张祎,等.中药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9):7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