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在冀东找矿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河北省青龙县二拨子东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河北省青龙县二拨子东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河北省青龙县二拨子东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理论”在冀东幔枝构造金矿的找矿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在马兰峪复背斜北翼峪耳崖金矿、花市金矿、尖保山金矿等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马兰峪复背斜的南翼找矿工作中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用这一理论对该区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标签:二拨子东沟金矿成矿青龙县二拨子东沟一带金矿处于青龙县、迁安市结合部,在区域上即冷口断裂北侧已发现青河沿金矿、二拨子东沟金矿、小马坪金矿、七拨子金矿、杏树坨金矿等。

二拨子东沟金矿经1989年~2010年,历时二十年的勘查开发,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矿石量263.44kt,金金属量2265.02kg。

矿区位于冷口大断裂的北侧,成矿地质条件与拆离滑脱构造密切相关,对本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对在本区找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区域地质条件概述青龙县二拨子金矿属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南翼东缘断块区。

区域地层主要为太古界迁西岩群的三屯营组麻粒岩、片麻岩,跑马厂组片麻岩;中元古界长城系大洪峪组石英砂岩,白云质石英砂岩、白云岩、砾岩及长城系高于庄组泥质白云岩。

区域规模较大断裂构造为冷口断裂呈北西向展布,控制着本区的中元古界地层方向,与区域成矿有直接关系;次级构造为北东向及环状构造。

褶皱构造为凉水河~二拨子向斜构造,二拨子背斜构造。

岩浆活动长期、强烈,主要区域北部的太古界闪长岩、东部的中生界燕山期岩浆侵入,形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岩浆岩体。

东部有规模较大的肖营子花岗岩基;凉水河、狮子坪、二拨子花岗岩株;七拨子、六柱坪石英斑岩株。

2矿区地质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盖层。

地层以弧形F1断层为界,南北两侧岩层产状相反,北侧岩层倾向260°-320°,倾角27°-37°,南侧岩层倾向140°-210°,倾角25°-65°。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时伟【摘要】目前,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矿过程研究,但是对于其侵位前的物化状态及分异演化研究尚浅。

该文提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并认为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在侵位前发生了富集作用。

正是由于幔源成矿流体的富集作用才使得胶东地区形成现在规模、品位的金矿。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的侵位机制主要受华北东部构造转折体制制约。

根据胶东地区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分异演化特征、构造特征及现有深部探测实例表明:胶东地区在1000m以下极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大型金矿带。

%At present, studyon the ore forming fluid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is focused on the sources and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but the study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te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before its emplacementis not enouth. In this paper, a set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antle ore forming fluid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has been put forward.It is regarded that enrichment has happened before emplacement. Enrichment of the mantle ore fluids has formed such scale and degree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Emplacement mechanism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 regime inversion of the North Eastern tectonic of the mantle ore forming fluid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features,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deep exploration of existing examples of mantle ore forming fluid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it is showed that:there is another gold belt under 1000m in Jia⁃odong area.【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构造转折;深部找矿【作者】时伟【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引文格式:时伟.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10):12-15.SHI Wei. The Deep Evolu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from Originated Mantle and Deep Prospect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in China[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2015,31(10):12-15.胶东是中国最大金矿生产地,面积占全国0.27%,黄金产量和储量却占全国1/4[1-3]。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冀东华尖金矿床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西南部,是区域性大型金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三方面研究表明,其成矿作用是由深部岩浆热液活动和多个阶段的流体演化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华尖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成矿作用。

1.流体包裹体特征华尖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液相包裹体、气液相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

其中液相包裹体以含有NaCl和KCl的卤水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钙长石和辉石等矿物中。

气液相包裹体主要由液相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共同组成,其中气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钙长石等矿物中,气体组成以H2、N2、CH4为主。

气相包裹体则分布在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矿物中,气体组成以H2、N2、CO2为主。

2.成矿作用华尖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由深部岩浆热液活动和多个阶段的流体演化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中,成岩期流体主要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阶段流体主要以岩石圈地壳深部流体为主。

成岩期的流体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蒸发和冷却、混合和迁移这两个阶段。

成矿阶段的流体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混合、升华和深部加热这三个阶段。

这些流体演化过程不仅对矿床中金、银等矿物的成因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矿床成矿作用的类型和成矿条件等也有明显影响。

总之,华尖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成矿作用是相互关联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深入认识华尖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找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数据包括火山岩中岩浆热液及成矿期流体中的包裹体特征分析数据及成分分析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华尖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机制的影响。

1. 火山岩中岩浆热液包裹体特征:液体包裹体中包容体积85%-90%,包裹体溶解温度为183-308℃,密度为0.875-1.036 g/cm³,盐度为3.2%-20.3% NaCl eq.;气液相包裹体以气体为主,包裹体年龄为187±10 Ma,包裹体深度为5.5-7.5 km,沸点温度为288-306℃,气液体体积比为1:1.5-1:2.5。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5 50
涌, 形成不同时期的幔源岩相互穿插, 组合分布。脉 岩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由于幔枝构造中部幔源热流 体碱交代 作用十 分强烈, 以 致形 成了 出露面 积近 400km2 的正长岩类、二长岩类、脉岩类等典型的碱 交代岩石组合, 构成了水泉沟 - 大南山碱性杂岩体 的主体, 是幔壳碱交代作用的产物, 或者是幔源岩浆 或热流体上涌交代地壳物质的结果, 并遗留有线状 展布的混合岩化带及明显的蚀变带。在水泉沟 - 大 南山杂岩体中展布有燕山期红花梁花岗岩体, 区域 上还有多个出露面积较小的燕山期花岗岩体, 表明 燕山期岩浆活动亦很强烈, 并带动变质围岩一起快 速隆升, 以至于形成典型的张宣幔枝构造。
张宣幔枝构造表现为一巨大的穹状构造, 它北起康保, 南到涿鹿, 西自尚义, 东至赤城,
F ig. 1 D istr ibu tion m ap of gold- silver po lym etallic d eposits in Zhangjiakou-Xuanhua mantle branch struc ture
( 图 1) 。
2 幔枝构造成岩成矿特征
岗岩、二长岩; 12- 断裂构造; 13 - 构造单元分区; 14- 遥 感环形影像; 15 - 省市界; 16- 大型金矿床; 17 - 中、小型金 矿床; 18 - 大型 银多金属矿 床; 19- 中小型银多金属矿床; 20 - 金银矿床
图 1 张宣幔枝构造区金银多金属矿分布简图
中环为万 ( 万全 ) - 赤 (赤城 ) 环状构造, 直径约 74km, 面积约 4300km 2, 主要表 现为各 套地 层 ( 走 向 ) 与构造形迹的环形展布。东南缘为中元古界长 城系、蓟县系地层环形分布区, 其余地带除零星分布 的侏罗纪火山岩外, 均为太古宇桑干群和下元古界 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_以冀北地区为例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_以冀北地区为例

1996年矿 床 地 质M IN ERA L DEPO SIT S 第15卷 第4期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以冀北地区为例牛树银 李红阳 孙爱群(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 罗殿文 叶东虎 王金锁(河北地勘局,石家庄)提 要:冀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金、银等成矿元素除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外,主要来自深源。

幔枝构造是重要的热源释放体系,控制着深源含矿流体的迁移、聚集和成矿,从而构成了以幔枝构造为中心,内带为金、外带为银多金属的构造-岩浆成矿系列,并据此归纳出幔枝构造成矿模式。

主题词:地幔热柱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冀北地幔热柱是指地球深部核幔边界附近产生的呈柱状上升的高温低粘度热物质流,其顶部呈喇叭形张开,形成具有半球状顶冠和细颈尾柱的蘑菇状构造,并可出现多级演化[1~3,18~21]。

它不仅可以引起地壳深熔、大规模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以及地壳伸展、变质核杂岩隆升,也是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运移的重要载体和成矿控矿构造 。

本文以地幔热柱多级演化与区域构造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冀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的大地构造演化、成矿背景及主要控矿因素。

在解剖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划分了金、银多金属成矿类型,分析了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共生组合关系,建立了构造-岩浆成矿系列,归纳了总体成矿模式。

1 区域成矿控制因素探讨冀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可以燕山运动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燕山期古亚洲构造域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古亚洲域阶段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是太古代东西向岛链状古陆的形成,大规模的火山喷溢以及裹挟于其间的幔源侵入体将深部成矿物质带到地表,构成金、银矿的早期富集及背景值较高的初始矿源层。

尔后,华北地台北缘一直作为活动陆缘及板内活动带,直到中生代早期,这种陆缘(间)活动带才告结束,并让位于巨大的滨太平洋陆缘活动带[4](图1)。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以及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使冀北地区成为受三大板块运动制约的强烈活动带。

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

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

文章编号:100820244(2002)0320007206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王宝德,牛树银,孙爱群,李红阳(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31)摘 要:冀东是华北主要产金区之一,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

前人的研究将该区金矿分为多种成矿模式,矿质来自不同渊源。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积累,有必要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金的物质来源进行再认识。

总结13个金矿床(点)的各种资料,认为该区金矿的矿质应来自深源流体。

原定的各种成矿模式只是矿液在不同空间滞留成矿的结果,而非本质问题。

找矿方向应是研究其矿液通道及其富集成矿的部位。

关键词:成矿物质;深部来源;找矿方向;冀东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212227:修回日期:2002204213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调局“张宣幔枝构造的形成及成矿控制研究”(200044);教育部“冀东幔枝构造的成矿作用”(J 200225)第一作者简介:王宝德(195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

冀东地区是河北金矿集中区,也是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

成矿物质的来源一直是困扰成矿理论研究以及确定找矿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受“绿岩带成矿”思想的影响者,过去多注重矿源岩(层)的寻找,往往单纯把某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周围的岩层(体)的微金高低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成分分析,找矿方向也仅停留在片麻岩区;受“岩浆成矿”思想影响者,多注重矿体所赋存的岩浆岩体含矿性的研究,找矿方向也仅停留在岩浆岩区;而受“卡林型成矿”思想者认为金来自于古生代碳酸盐岩,提出“长城式金矿”(但据笔者实地观察,采场深部已见石英脉型含金黄铁矿脉),找矿方向也仅停留在古生代碳酸盐区。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积累(特别是大量同位素资料、包裹体资料及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岩微金含量资料等),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冀东金厂峪金矿找矿进展与找矿预测

冀东金厂峪金矿找矿进展与找矿预测

燕 山期 幔枝 构 造 活 动强 烈 , 东西 向韧性 剪 切 使
带 重新 活动 , 与北 北东 向韧 脆性 剪切 带复合 , 往往 控
( 岩) 原 。

撮 搋 掘 搋
制着燕 山期 的岩 浆 侵 入 , 青 山 E花 岗闪 长 岩 和贾 如 l
家 山花 岗岩 体 , 还发 育众 多 的中基性 、 酸性 岩脉 。青 山 口岩 体呈 岩株 产 出 , 面积 达约 2 k , 8 m 已有测年 数 据在 1 6  ̄ 1 9 1 , 中生代燕 山早期 。 8 Ma 9 . Ma 属 金 厂 峪金矿 区展 布在 黑石 峪一 桑家峪 韧脆 性剪 切带 中 , 区可 划 分 为 三个 矿 段 。北 部 为 黑 石 峪矿 矿 段 , 1 0 m; 长 7 0 中部 为金厂 峪矿 段 , 1 0 m; 部为 长 50 南 桑 家 峪 段 , 3 0 m。矿 区 内 含 片 理 化 带 , 长 长 00 全 6 0 m, 2 0 9 0 出露 面积 5 m。 2 0 宽 0 ~ 6 m, k 。矿 体 产 于 走 向 为 2 。 糜 棱 岩 带 中 , 带 长 近 6 0 m, 约 5的 矿 00 宽

河 北 地 质
21 年第4 01 期
冀 东金厂 峪 金 矿 找 矿进 展 与 找矿 预 测
牛树银 孙爱群 王金 李凤友。 陈华山 马宝军 王宝德 陈 超 张建珍
(. 1 石家 庄 经 济 学 院 3煤 田地 质 队 . 石 家庄 0 0 3 f. 国黄 金 集 团 河 北 公 司 5 0 12 中 石家庄 石家庄 001 l 5 0 l 008) 5 0 1 承德 0 7 0 }. 北 省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开 发 局 60 0 4河
明矿 区铅源( 包括成矿物质) 以深源为主。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

C h i n a [ J ] . S h a n d o n g L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 2 0 1 5 , 3 1 ( 1 o ) : 1 2—1 5 .
0 引言
胶东是 中 国 最 大 金 矿 生 产 地. 面 积 占 全 国 0 . 2 7 %, 黄 金产量 和储 量却 占全 国 1 / 4 [ 卜 。 目前 , 胶
及分异演化研究 尚浅 。该文提 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 , 并认 为胶 东金矿幔源 成 矿 流体在侵位前发生 了富集作用 。正是 由于幔源 成矿 流体 的富集作 用才使 得胶 东地 区形成 现在规模 、 品位 的金 矿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 的侵位机制主要受华北东 部构造转 折体制制 约。根据胶 东地 区金 矿幔源成 矿流体 分 异演化特征 、 构造特征及现有深部探测实例表明 : 胶东地 区在 1 0 0 0 m 以下极有可能存在 另一个大型金矿带 。 关键词 : 胶东金矿 ; 幔源成 矿流体 ; 深部演化 ; 构造转折 ; 深部找矿

1 2・
第3 1 卷第 1 0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5 年1 0 月
个 或多 个 次级 岩 浆 体 , 类 似 于地 慢 柱 的 多 级 演 化 。
次 级岩 浆体整 体呈 圆状 或椭 圆状分 布于原 始岩 浆体
东金矿 的研 究 已达到 比较 全 面的 阶段并 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 。
太 平洋 成矿 带西 部 , 中一 新 生代 大陆边缘 活 动带 内 ,
南 以五莲一 荣 城断 裂与 大别苏 鲁超 高压变 质带 相邻 ,
北 为龙 口一 蓬莱断裂和黄海盆地[ 3 . 5 ] 。 区域 内 出 露

冀东长城式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

冀东长城式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

冀东长城式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①樊秉鸿②② 杨文思 王 郁 汪振彬(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天津,300061)摘 要 长城式金矿是产在中晚元古宇碳酸岩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本文从金矿床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演化的角度,阐述了长城式金矿构造与金矿化的独特关系。

关键词 长城式金矿,构造,演化,地体拼贴带近年来,随着对冀东地区找矿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在青龙、迁安、迁西、宽城等县境内的一条北西向构造带中,发现了产在中晚元古宇富镁碳酸岩地层里的金矿床,与已知金矿对比在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化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侧重从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讨论。

1 区域地质背景及金矿化特征1.1 金矿带范围、地层特征长城式金矿冷口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燕山台褶带,具体指迁安冷口至迁西大岭寨的NW 向构造带。

该带长50公里左右,宽3~5km (见图1)。

目前带内已发现有道窄门子沟、小井沟、小东峪、斧刃山、军屯等金矿床和金矿化点。

带内主要出露了一套中晚元古宇及少量早中寒武统的海相沉积浅变质岩或未变质岩,由老到新依次为长城系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下马岭组和早、中寒武统,其上部有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安山岩侵入。

冷口金矿带北侧为遵化2迁西地体太古宇地层和老花岗岩,与该带的中元古宇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南侧为迁安地体太古宇迁西群,与该带地层呈断层接触。

该带为两大地体的构造拼贴带(王守伦,1996)(见图2)第13卷 第4期1998年12月地质找矿论丛 1998年①②第一作者简介:樊秉鸿,男,1966年生。

硕士,高级工程师,矿床学专业。

收稿日期 1998204216 审回日期 1998210206图2 冷口金矿带区域构造位置示意图Fig.2 Showing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Lengkou Au ore belt1.2 金矿化特征从目前已开采的金矿床和金矿化点的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具以下几方面特征:(1)金矿化主要产于中、晚元古宇长城系高于庄组三、四段,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一、二段中,赋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

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

这 些 岩 体 的 稀 土 元 素 特 征 为 :∑R E为 E 6 .5~3 7 5 ×1 一 ; 有 明显 亏损 ,E 67 1 .5 0 铕 6 u为 0 1 .2

0 8 , R E HR E为 8 9 .5 L E / E .4~2 . 4和 1 6 40 . 6~
收 稿 1 :0 11-7 修 回 1期 :02 M-3 3期 20 —22 : 3 2 04 1 基金 项 目: 土 资 源 部 地 调 局 “ 宣 幔 枝 构 造 的形 成 及 成 矿 控 制 研 国 张 究 ”20 ̄ )教 育 部 “ 东 幔 枝 构造 的 成 矿作 用 ”J 02 ) (00 ; 冀 (- -5 0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宝 德 (9 卜 )男 , 教 授 , 要 从 事 地 质 地 球 王 15 , 副 主
( ) 多 数 金 矿 与 燕 山期 岩 浆 活 动 及 其 期 后 1大 热液 有 密切 关 系 , 体 或 产 于 岩 体 中或 在 岩 体 附 矿
近 。岩 体形 成 时 限为 8 9~15 M , 已知 的 主成 9 a 与
“ 城 式 金 矿” 但 据笔 者 实地 观察 , 长 ( 采场 深部 已见
矿 质来 自不 同渊源 。随着工作的不 断深入 、 资料 的 不断积 累 , 必要 对该 区的成矿 作 用和金 的物质 来 源进 行 有
再认 识 。 总 结 l 3个金 矿 床 ( ) 点 的各 种 资 料 , 为 该 区金 矿 的矿 质 应 来 自深 源 流 体 。 原 定 的 各 种 成 矿 模 式 只 认 是 矿 液 在 不 同 空 间 滞 留成 矿 的 结 果 , 非 本 质 问 题 。找 矿 方 向 应 是 研 究 其 矿 液 通 道及 其 富 集 成矿 的部 位 。 而 关 键 词 : 矿 物 质 ; 部 来 源 ; 矿 方 向 ; 东 成 深 找 冀 中 图 分 类 号 :P 1 .1 .68 5 文献标识 码 : A

冀东地区伸展构造与成矿作用

冀东地区伸展构造与成矿作用
冀东燕山地区伸展构造 与控矿作用
中南大学地质研究所
华北有色地勘局普查队
高光明 薛运清
胡祥昭

地处燕山山脉的冀东密云-宽城-线 ,根据前人资料 (1992,权恒等;1996,杨农等),区域上为阳原-喜峰口-锦州 -哈尔套大断裂(岩石圈-壳断裂)带通过处,断裂带南侧 为马兰峪-锦州台隆,北侧控制了中上元古界沉积。此断裂 带在重力场上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带,磁场平面图上,亦 表现出正负交替,北侧为负磁场,南侧为正磁场,该断裂带 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南部结晶基底中,绿岩带型金矿,遍布 全区,著名的金厂峪金矿产于其内,北侧盖层中银冶岭﹑高 板河大型银﹑铅﹑锌矿和寿王坟﹑小寺沟大﹑中型铜矿亦产 于其内。近几年,相继又找到了洞子沟式银﹑铜﹑金矿和尖 宝山式的金矿。目前该带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有关 该带的构造和成矿作用也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1996,宋元杰 等;1997,王郁等),其中,以地壳伸展作用形成的变质核 杂岩和拆离断层引人注目,成为本区构造研究的热门话题。

基底绿岩地体中金的成矿作用,冀东大量的 金矿,前人都已作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矿床,大 都是燕山构造活动时期形成的,明显受沿变质核 杂核部侵入的燕山期花岗岩制约。马兰峪变质核 杂岩中,近百个金矿床﹑矿点,其矿带展布方向 为东西向;都山变质核杂岩中的金矿,矿带展布 方向为北东向。主要成矿期为燕山中晚期,成矿 物质来源主要为变质核杂岩基底隆升期间带来的 岩浆热液,其矿床多定位于岩体周边早期韧性剪 切带后期重新活动的扩容空间与脆性断裂带中。

都山变质核杂岩在其北西侧可分出主 ﹑次拆离断层带。主拆离断层带为碾子 峪-山家湾子-汤道河拆离断层带;次 级拆离断层为尖宝山-安达石-上板城 拆离断层带,该带往北东延伸可一直进 入辽西。马兰峪变质核杂岩北部拆离断 层带西起洞子沟-花市,东至董家口- 青山口一线,南西侧经跑马场-常州村, 往东南被第四系覆盖(图1)。

试论幔柱构造与成矿系统——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

试论幔柱构造与成矿系统——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

1998年矿 床 地 质M I N ERAL D EPO S IT S第17卷 第2期试论幔柱构造与成矿系统——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Ξ侯增谦 李红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提 要: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简述了幔柱构造特征,提出了“幔柱构造成矿体系”新观点。

研究表明,热幔柱发育演化,导致大陆岩石圈向大洋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化,伴随大陆活化、减薄、去根、张裂、解体和成洋诸事件;冷幔柱形成演变,导致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变,并引发俯冲造山→碰撞造山→陆内造山过程。

在幔柱构造制约下,一系列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产出不同地质环境、具有不同成矿体制、不同序次组合和不同成矿类型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矿床成矿谱系,共同构成统一的成矿体系。

热幔柱成矿体系包括热幔柱热点和热幔柱2扩张脊2大次级成矿系统,冷幔柱成矿体系包括冷幔柱2俯冲造山、冷幔柱2碰撞造山和冷幔柱2陆内造山3大次级成矿系统。

最后,按成矿体系,成矿系列和矿床三级体制对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主要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全新分析。

关键词:幔柱构造、成矿系统、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全球层析成象、超高温高压实验、地球动力过程模拟、板块构造历史重塑以及比较行星学研究证明:在地幔范畴内,存在着源自核 幔边界或上 下地幔边界的高热物质流上涌形成的热幔柱[19~21]以及板块俯冲消减、板片物质滞流堆积、重力陷落而成的冷幔柱[23~25],冷幔柱回流与热幔柱上涌成为地幔物质的主要运动形式,驱动岩石圈板块运动,控制超大陆裂解聚合[22],影响全球大地基准面升降,制约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繁衍和灭绝,并诱发巨量火成岩堆积、磁极倒转及地震事件[1]。

同时热2冷幔柱活动可造成极利于成矿的三大场,即成矿物质大规模聚集的成矿物质场,驱动壳 幔成矿物质的热2化学交换和流体输导运移的成矿能量场以及矿质迁移、沉淀的成矿空间场[2,3],因而从根本上控制了“大矿集中区”的发育。

此外,热幔柱发育导致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通过岩石圈减薄、去根、张裂、解体向大洋岩石圈转化,冷幔柱发育导致大洋岩石圈通过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变[4]。

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带型金矿特征——以尖宝山金矿为例

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带型金矿特征——以尖宝山金矿为例

文章编号:1007-7715(2001)01-0016-06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带型金矿特征——以尖宝山金矿为例孙冀凡1,牛树银2,曾垣荣1,王宝德2,孙爱群2(11有色地勘局514队,河北;21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050031)摘要: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其核部变质—岩浆杂岩隆起与外围盖层之间的主拆离带体系是很好的成矿控矿构造。

尖宝山金矿是冀东幔枝构造北侧主拆离带型金矿。

目前勘探范围主要是铲状断裂控制的矿体。

具有矿体较连续、延伸较稳定的特征,有中大型成矿远景。

关键词:幔枝构造;地幔热柱;成矿构造;主拆离带中图分类号:P618151 文献标识码:AαGold D eposit Character istics of M a i n D etachm en t Zone Type of the Per iphery on M an tle Branch——T he Exam p le of J ianbao shan Go ld D epo sitSU N J i fan1,N I U Shu yin2,ZEN G Yuan rong1,W AN G B ao de2,SU N A i qun2(1.T eam514,Geolog ica l and exp lora tion B u ruea,H ebei100020PR C;2.S h ij iaz huang E cono m ic Colleg e,H ebei060000,PR C)Abstract:M an tle b ranch structu re is the th ird-o rder un it of m an tle p lum e m u ltistage evo lu ti on.T he m ain detachm en t zone system betw een m etam o rp h ic m agm atic com p lex up lift and cover of the p eri p hery of the m an tle b ranch is good fo r o re-fo rm ing and o re-con tro lling structu res.J ianbao shan go ld depo sit is a m ain detachm en t zone typ e depo sit of no rth side of eastern H ebei m an tle b ranch.A t P resen t,exp lo rati on’s range is m ain ly o rebodies con tro lled by listric fau lts.T ho se style of o rebodie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con tinu ity and stab ility.T herefo re,J ianbao shan depo sit m ay becom e a m iddle-b ig style go ld depo sit.α收稿日期:2000-05-08基金项目:地矿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96-08)资助作者简介:孙冀凡,男(1956年-),河北承德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和勘查工作1Key words:m an tle b ranch;m an tle p lum e;o re-fo rm ing structu re;m ain detachm en t zone尖宝山金矿位于冀东幔枝构造的北缘主拆离带上,即著名的密云一喜峰口—青龙拆离带上,隶属于宽城县孛椤台乡炮岭村。

运用幔枝构造探究中条山成矿远景

运用幔枝构造探究中条山成矿远景
一 r




_ …
各种矿床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为以后 中 条山 找矿提供_种新思路。
关键词 : 幔枝构造;地质作用l 豁矿床
中图分类号 :P 6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 6 7 2 - 7 4 8 7 每( 2 0 1 5 ) 0 3 - 1 0 8 - 3
深变质作用 ,到一定程度熔融形 成岩浆 源一具有幔源特征 的 通道 被堵 塞 ,使亚热柱上涌动力与岩石圈的负荷重力达到相 中基性一 中酸性岩浆杂岩体 。幔枝构造的形成 与演化构成 了 作者 简介 : 李晋 ( 1 9 8 5 一) , 男, 山西 山阴人 , 本科 , 现从 事矿 产地质调 查工作 。( 邮箱 ) 7 1 4 9 8 6 1 9 8 @q q . c o m

中条 山地处华 北 、华 南两 大古板块 的 拼合地 带 ,隶属 亚热 柱外 围的地壳隆起 ,反过来又促使亚热柱 中心断陷 区和 华北地 台南缘 ,为典型的新太古一古 元古代 的三叉 裂谷 ,裂 主 滑 断裂 ( 带 )的形 成 [ 1 1 。 谷分 布面积约 7 0 0 0 k m ,是我 国重 要的铜产地之一 ,矿床类 型众多 ,规模 巨大 ,含矿层位多 ,分 布广 泛 ,成矿地质条件 十分 优越 。五十年代 以来 ,仅 在区 内 3 0 0 0 k m 开展 了一 系
列普 查找 矿和科研攻 关项 目,探 明大 、中 、小 型铜 矿床 3 O 余处 ,发现铜矿 ( 化 )点百余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显示 出在本 区尚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至于矿 床成 因类 型更是形 成 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形势 。此文运 用幔枝构造来浅谈
中条 山成 矿 远 景 。
图1 地 幔 亚 热柱 形成 的初 始 阶 段

大兴安岭幔枝构造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幔枝构造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幔枝构造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报告,600字
大兴安岭幔枝构造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报告
大兴安岭位于东北部的黑龙江省,是一片旅游胜地,也是一处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大兴安岭地区,最著名的是银多瑙金属成矿作用。

研究表明,从古生代到今天,这一成矿作用已跨越4
亿年之久。

大兴安岭地区以其独特的幔枝构造为地质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启发,幔枝构造是指在深层活动条件下,以一定角度投射进入老层次而形成的一系列斜坡层状的火山构造。

这种构造形态伴随着强烈的地质活动运动,将伴有的微量元素和金属的淋溶物质提至浅层,滋养相应的矿床,有利于矿床形成。

经过多年时间的地质活动,形成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成矿条件,使得大量的金属矿床得以形成,包括银多瑙金属成矿构造。

大兴安岭银多瑙金属矿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形成矿床的来源、形成的时代、矿体的类型和成矿的温度等。

研究表明,大兴安岭银多瑙金属矿床的形成源是大地构造作用引起的地下岩浆的侵入,这些岩浆带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铅、锌和银,它们在地质活动和水化反应中逐渐沉淀结晶,形成矿床。

由于形成过程所需要的温度较高,所以大兴安岭银多瑙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具有较复杂的结构,主要呈现出三维布尔形状。

综上所述,大兴安岭银多瑙金属成矿作用是由构造活动引起的,幔枝构造对成矿条件起着重要作用,是矿床形成的关键所在。

此外,形成矿床的来源、形成的时代、矿体的类型和温度也是影响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未来继续研究大兴安岭银多瑙金属成矿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该地区的资源,发掘更多的重要矿床。

冀东太古宙末期基底构造约束下的金成矿作用及演化

冀东太古宙末期基底构造约束下的金成矿作用及演化

冀东太古宙末期基底构造约束下的金成矿作用及演化宋扬;王树志;胡建中;聂凤军;谭应佳;王志云【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3(037)003【摘要】Being rich in gold deposits,the Jidong area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Most ore bodies are hosted in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rock series.The morphology of ore bodies and related rock mass emplacement are restricted by the basement structure.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we divided the Jidong Archaean basement into the Jinchangyu-Zhunhua-Malanyu compact greenstone belt and the Dushan-Taipingzai-Qianan gneiss quaquaversal upheaval area.The purpose of such separation was to study the large-and medium-scale constructive background of typical gold deposits in Jinchangyu,Huajian,and Yuerya,among others.The study was also intended to summarize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field.We obtained LA-ICP-MS zircon U-Pb dates for mixed granites surrounding the gneiss upheaval area.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ccurrence of a tectonic magma event was related to cratonization in 2514.7±8.7 Ma,which caused preliminary gathering of gold.The model ages of two Re-Os molybdenites from gold ores in the Yuerya are168.4±2.7 and 167.2±2.4 Ma,respectively.The ages indicate that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bined with thechronological data obtained in previous studie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gold ores in Jidong were formed in the middle of Indochina-Yanshanian.A period of intense magmatic activities took place roughly every 20 Ma,and the mineralization exhibited stage characteristics.We established a gold metallogenic evolution model based on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during the period of micro-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Amalgamation (4500 Ma to 1850 Ma),metallogenic materials were preliminarily enriched; during the Yan-Liao chasmic period in the Mesoproterozoic-Neoproterozoic era (1850 Ma to 600 Ma),the NE-trending ore-controlling structural framework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intraplate orogenic metallogenic period (242 Ma to 165 Ma),the most advantageous metallogenic location was formed by tectonic activation and fracture in the zone of extrusion schistosity.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through magmatic activities in various stages.%冀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具有代表性的金矿成矿带之一,分布众多金矿床,大部分矿体产在前寒武系基底岩系内,矿体形态和相关岩体侵位受到基底构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划分为金厂峪-遵化-马兰峪紧密褶皱绿岩带和都山-太平寨-迁安片麻岩穹状隆起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金厂峪、华尖、峪耳崖等典型金矿床大中比例尺构造背景研究,总结了矿田构造特征.对围绕在片麻岩隆起区的混合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2514.7±8.7 Ma存在一次与克拉通化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并使金初步富集.峪耳崖金矿床两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68.4±2.7 Ma和167.2±2.4 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中期.结合前人已获得的年代学数据,认为冀东地区金矿形成于印支期-燕山中期,并且可能存在20 Ma左右为间隔的岩浆活动强烈期,成矿具有阶段性特征.根据大地构造特征建立了冀东三阶段的金矿成矿演化模型.【总页数】12页(P410-421)【作者】宋扬;王树志;胡建中;聂凤军;谭应佳;王志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597【相关文献】1.冀东青龙一带中元古代盖层与太古宙基底滑脱构造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根厚;宋鸿林2.冀东太古宙高级变质区深部构造相韧性变形条带的成因及演化 [J], 孙忠实;杨振升3.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构造单元划分 [J], 王安建4.华南元古宙变质基底构造演化与区域铀成矿作用 [J], 方适宜;李佑威;范少云5.冀东高级变质区的构造特征──冀东太古宙地质问题讨论之三 [J], 王启超;肖文选;张德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牛树银;孙爱群;王宝德;高昌杰;魏明辉;杨丽娟;谢新梅;王晓枝【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09(33)4【摘要】The Zhangjiakou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ntration region of gold-silver-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Hebei. This area is divided into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Xuanhua-Chongli-Chicheng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complex, and the silver-polymetallic distribution area in the cover of the periphery. The mantle branch has shown that metallogenic material of gold, silver and so on was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depth, moved up through the multiple grade evolution of a mantle plume, and formed deposits in favorable structural spreading zon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metamorphic complex and cover of the periphery all exhibit vertical zoning (from lower to upper) , horizontal zoning(from center to boundary) : Au-Ag-Pb and Zn, and has already confirmed by many mines. Therefore, the Zhangjiakou-Xuanhua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region should have a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epth.%张家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本文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一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银多金属成矿分布区.幔枝构造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平面上从中心向外围,空间上,由下部往上部都具有金→银→铅锌的分带性,并已经在多处矿山得到研究证实.因此,张宣幔枝构造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总页数】8页(P548-555)【作者】牛树银;孙爱群;王宝德;高昌杰;魏明辉;杨丽娟;谢新梅;王晓枝【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石家庄,05008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相关文献】1.鄂拉山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矿源 [J], 徐新文;段建华;路耀祖;史生清2.泰安—莱芜地区幔枝构造与铁金铜矿床成矿潜力 [J], 宗信德;石周清;彭超;杨东;耿文涛;田忠平;王航3.青海五龙沟金矿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矿源 [J], 徐新文;段建华;徐加球;白强;路耀祖4.青海五龙沟金矿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矿源 [J], 徐新文; 段建华; 徐加球; 白强; 路耀祖5.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及其幔枝构造成矿控矿——以胶西北郭家店幔枝构造为例 [J], 牛树银;孙爱群;陈超;张福祥;张建珍;王丰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在冀东找矿中的应用[摘要]”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理论”在花市金矿的找矿工作中起到
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在花市金矿和宽城县尖保山金矿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花市金矿发现拆离滑脱带型金矿五条;横张断裂型金矿一条;反向铲状断裂控制金矿二条。

这一理论在马兰峪复背斜的两翼找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及成矿作用兴隆县花市金矿
1引言
2001年至2006年“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在“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理论”的指导下对冀东地区西起兴隆县花市,东至宽城县汤道河,长约150km,宽约240km的区域内进行了地质矿产调查、普查工作。

系统收集了区内的地物化遥资料,分析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新的成矿理论,总结了成矿规律。

对花市金矿、尖保山金矿进行了工程验证,查明矿体规模及空间展布;对区内资源潜力做出评价。

通过工作对花市金矿与幔枝构造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2成矿地质背景
区域上花市金矿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得背斜内的遵化穹褶束和宽城凹褶束的结合部位。

南部遵化穹褶束内地层为太古界结晶基底,北部宽城凹褶束内地层为中元古界沉积岩,二者呈不整合和断层接触。

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新太古界片麻岩及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砾岩。

太古界岩性为遵化岩群,主要为一套深变质的紫苏麻粒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

冀东变质铁矿和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该套地层中。

常州沟组底部为含砾石英砂岩;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顶部为含小砾石细砂岩。

2.2构造
(1)区域上深部构造发育,有三组大的断层控制着区内地质单元的展布密云—喜峰口大断裂在矿区的南部通过,总体走向近东西,平面舒缓波状产出,本断裂为长期继承性活活动,对中—晚元古代的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对有关期次的岩浆活动的导、控作用明显,中元古代、古生代岩体沿断裂旁侧侵入。

桑园—平坊大断裂位于构造单元的北部。

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冷口—北戴河大断裂在区域东南部马兰峪复背斜南翼通过,走向南东,倾向北东。

由于马兰峪复背斜核地幔热柱构造的长期抬升,致使其两翼的沉积地层以不整合面为主拆离带,不断向南北两个方向拆离滑脱,在沉积地层中分布着一系列顺层产出的次级拆离滑脱带构造;同时,由于拆离滑脱的不均一性,在沉积地层中发育了一些近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横张断裂。

在不整合面以下的结晶基底中发育一组与主拆离带走向近平行的反向铲状断裂构造。

这些横张断裂和拆离带构造以及反向铲状断裂是导矿、控矿、容矿的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2)矿区内断层构造分为三组
北北西向、北西向断层:矿区内见有五条,编号为F1~F5,这一级断层平行于主拆离带,其中F1、F3、F4断层在主拆离带之上。

倾向230°—250°,倾角80°,性质为逆断层。

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矿区范围内共出露四条,编号为F6、F7、F9、F10,其中F9地表出露近千米,走向20°—30°倾向北西,倾角60°—70°,性质为逆断层。

近东西向断裂:矿区出露两条,其中F8断裂出露长度350m,走向100°,倾向南西,倾角80°,性质为正断层。

北东向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均成组出现,且北西向构造被北东向构造错断,显示二者的先后关系。

2.3岩浆岩
2.3.1 区域上岩浆岩主要沿大断裂构造呈串珠状分布
按形成时代区内有太古代都山花岗岩体(γ1)、中元古代沙厂环斑花岗岩(γ2)、晚古生代华力西旋廻孤山子辉长岩(ψ43)、中生代早侏罗世燕山旋迴汤道河、王坪石闪长岩体(δ52)、中侏罗世燕山旋廻峪耳崖花岗岩(γ52)、雾灵山斑状正长岩(πξ52)、寿王坟石英闪长岩(ηο52)、蛇盘兔斑状花岗岩(πγ52)、晚侏罗世燕山旋廻棒锤崖辉长岩(υ52)、麻地、高家店、青山口花岗岩体(γ52)等。

脉岩主要有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闪长岩脉、煌斑岩脉、辉绿岩脉等。

其中煌斑岩脉在复背斜南翼的迁安新房子一带已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这些岩体往往是多期侵入的杂岩体,它反映了本区多性质岩浆活动的长期性、复杂性、多旋迴性,这些岩浆活动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尤其是中、晚侏罗世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体对成矿有利。

据1/20万重磁异常特点,结合地质特征,推断花市~汉儿庄一带地下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花岗岩体,为一幔枝构造,麻地、王坪石、茅山、前分水岭、罗文峪等花岗岩体是大岩体在地表出露的次一级的岩枝,它们在深部连为一体。

对后期成矿极为有利,同时也说明该区剥蚀较浅,金矿体的保存条件较好。

伴随着冀东幔枝构造的多期活化,马兰峪复背斜从古生代陆核形成以后,尤其中生代以来,多期次、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广泛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使本区域一直处于抬升的过程中;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沿拆离带构造、横引断裂构造和反向铲状断裂构造多次贯入,有用组份富集形成矿体。

花市金矿表现为五次热液贯入,分别为(1)早期厚大及网脉状石英脉期;(2)早期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期;(3)晚期硅化、高岭土化期;(4)石英脉贯入期;(5)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充填交代期。

3矿体特征
3.1上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中的硅化蚀变岩型金矿
3.1.1矿化带及矿体
该区共圈出6条矿化带,它们集中分布于F1断层以西,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Ⅵ,矿化带特征见表1。

Ⅰ、Ⅱ、Ⅲ、Ⅳ、Ⅴ矿化带受次级拆离滑脱带构造控制,Ⅵ号矿化带受横引断裂控制。

3.1.2围岩蚀变
矿体赋存围岩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一段含砾石英砂岩,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为主。

金属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密切相关。

3.1.3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矿石类型为硅化破碎蚀变岩型,矿石结构为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构造为块状、角砾状、条带状、浸染状构造。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偶见自然金。

黄铁矿以细粒浸染状为主,少量呈立方体晶型,局部出现团块状黄铁矿。

3.1.4矿化富集特征
(1)含金矿层为黄铁矿化石英脉+蚀变岩。

在含矿层中好有方铅矿、闪锌矿出现,金品位有增高趋势。

(2)石英脉两侧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蚀变并含有浸染体、团块状黄铁矿时,金品位增高。

(3)黄铁矿颗粒越细,晶型号不完整,且有压碎呈黑色粉末状黄铁矿较多时,金品位增高。

3.1.5矿化阶段
(1)早期厚大及网脉状石英脉,不含硫化物,不含金。

(2)早期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少量闪锌矿、黄铜矿,其中黄铁矿呈碎裂状、中细粒状,该阶段为金元素主要富集阶段。

(3)晚期硅化、高岭土化伴生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晶型较好,呈中细粒状,含金一般。

(4)脉石英的贯入,伴生粗粒状立方体黄铁矿,晶型较好,含金偏低。

(5)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少量黄铁矿的充填交代,其中的石英脉呈角砾状被硫化物胶结。

硫化物无明显碎裂现象,含金偏低。

3.1.6 矿床成因
矿体主要由石英脉及蚀变砂砾岩组成,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串珠状出现,产状除Ⅵ矿体外均与围岩一致,沿层间次级拆离滑脱带产出,局部有斜交现象。

虽然围岩这为常州沟组一段地层,具一定的层控特点,但总体上为次级拆离带构造控制的热液成因矿床。

3.2太古代片麻岩中的硅化蚀变岩型金矿
该类型金矿化带构四条,编号为Ⅶ、Ⅷ、Ⅸ、Ⅹ,特征见表2。

Ⅶ矿体控矿构造为主拆离带;Ⅷ矿体受反向铲状断裂控制;Ⅸ、Ⅹ矿体为变质岩中的构造控矿。

3.2.1矿化围岩蚀变、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矿体赋存于太古界角闪斜长片麻岩中,蚀变以硅化为主,可见高岭土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

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矿石类型为硅化蚀变岩型,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高岭石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偶见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石结构为粒状变晶结构、细粒结构、碎裂结构;构造为块状、浸染状构造。

3.2.2矿化富集特征
含金矿脉为黄铁矿化石英脉+蚀变岩,黄铁矿为细粒浸染状;石英为烟色,破碎强烈地段含金品位高,若黄铁矿呈晶型完好,石英呈乳白色,破碎程度低,则金品位低;矿石中见方铅矿化,金品位高。

3.2.3 矿床成因
矿体主要由石英脉及蚀变片麻岩组成,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或呈小角度斜交。

硅化带两侧围岩中有蚀变现象,局部可达工业品位。

矿体多沿构造裂隙分布,因此矿床成因为热液型。

4结束语
马兰峪口复背斜的两翼有大约700km2;北翼现已发现了宽城县峪耳崖大型金矿一处、唐杖子金矿、山家湾子金矿、花市金矿、尖保山金矿、白庙子金矿小型金矿五处;蘑菇峪铜、铅、锌矿、高板河硫铁矿等。

南翼有清河沿金矿、二拨子东沟金矿、新房子金矿、采桑峪金矿、六柱坪金矿等。

运用新的成矿理论重新认识和分析、研究这些金矿能够大幅度扩大金矿的远景和资源量。

同时在冀西、冀北等具备类似地质条件的区域上寻找类似的金矿床和其它热液型矿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1985年.
[2]河北省地质调查院.河北省兴隆且-宽城县汤道河一带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03年.
[3]牛树银等.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