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CB

合集下载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矿产资源和能源历来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支撑GDP快速增长、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宗矿产和大部分战略性资源日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成矿成藏机理,拓展新的找矿领域,增强发现新矿床的能力,是缓解我国当前大宗矿产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地壳浅表矿床日益减少枯竭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深部矿床勘探和开发能力。

例如,我国大冶铁矿床、红透山铜矿床、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金、锌特富矿床, 会理麒麟铅、锌矿床、山东增城、乳山金矿床等开采深度均已超过1000米, 有的矿床已近2000米(滕吉文等,2010)。

加拿大萨德伯里( Sodbury) 铜-镍矿床已开采到2000米,最深矿井达3050米。

南非金矿钻井深4800米。

更为重要的是找矿勘探实践和地球深部探测实验证实,虽然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就位和保存发生在地壳环境,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深部蕴藏着巨量矿产资源,深度空间找矿潜力巨大。

深部过程与动力学是控制地球形成演化、矿产资源、能源形成,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

因此,深入研究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不仅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系统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研发新的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以促进我国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一直非常注重大陆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地壳探测计划,首次揭示了北美地壳的精细结构,确定了阿帕拉契亚造山带大规模推覆构造,并在落基山等造山带下发现了多个油气田。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赵忠海;崔晓梦;孙景贵;陈俊;乔锴;梁杉杉;Manirambona Alain Jospin【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24(54)2【摘要】黑龙江省永新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交会拼合部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

为了深入探讨永新金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成矿潜力,首先在典型矿床分析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以及重磁联合剖面基础上,利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Creatar XModeling构建了区域和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刻画了主要控矿地质体三维形态,揭示了区内深部构造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点及与各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

然后,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依据证据权法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圈定了8处深部找矿预测靶区。

部分深部靶区钻孔发现了多处矿化信息,验证了本次深部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指示研究区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成矿空间和潜力。

【总页数】18页(P498-515)【作者】赵忠海;崔晓梦;孙景贵;陈俊;乔锴;梁杉杉;Manirambona Alain Jospi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51【相关文献】1.原生晕在深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为例2.新疆智博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3.三维地质建模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中的应用--以萨尔朔克矿区为例4.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5.鲁西归来庄金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摘要: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以下称研究区)位于亲西伯利亚陆块群中蒙古-额尔古纳造山带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大地构造环境比较复杂,自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火山-岩浆活动阶段是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主要成矿期,目前所发现的大中型及小型矿床主要是这个阶段形成的。

关键词: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

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北部为上黑龙江中断(坳)陷带,南部为中断陷带(火山岩带),东南部为塔河过渡带,西北部为漠河边缘褶皱带,中部为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

研究区自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1 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在活动的陆源裂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经过兴东运动使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较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称兴华渡口群(Pt1xh)。

由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及混合花岗岩等组成。

变质作用的后期及期后,由于深熔作用,形成原地-异地混合花岗岩-巨斑状(混合)花岗岩,变质及岩浆作用,使沉积岩石中金及主要成矿元素活化富集成矿,因此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是研究区内最古老、最主要的矿源层。

晋宁期基性到酸性岩浆侵入、交代,形成了各类侵入岩。

在侵入交代过程中,岩浆热液涉取了围岩中大量成矿物质,个别岩体具有矿源体特征。

至此额尔古纳地块结晶基底形成。

2 大陆裂谷倭勒根岩群形成阶段前震旦世至寒武世,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形成,呈北东东向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中间,额尔古纳地块南部及北部陆内裂谷发生,形成了倭勒根岩群。

额尔古纳地块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金从岩石中分离和释放出来。

在风化壳中:金吸附于粘土矿物、有机质及腐植质中;在富水条件下,金随成岩物质向水盆地集中-富集,在还原条件下金沉淀、成岩成矿。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摘要】内蒙古扎鲁特旗北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形成于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表现为富SiO2、Al2O3和碱质,Na2O/K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介于1.021~1.084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中亏损Ba、Sr、Ti、P,稀土元素中亏损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晚三叠纪;内蒙古【作者】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位置及时间,仍存在着分歧[1-8].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区的古生代洋盆在二叠纪晚期已经关闭,从三叠纪开始该区的地质作用与古生代洋盆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缺少岩浆和沉积的记录,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关于两个古陆陆缘相互作用过渡到板内稳定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9-14].该区的三叠纪花岗岩是探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古陆陆缘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良好研究对象.本文重点报道扎鲁特旗三叠纪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岩石成因分析探讨该区三叠世的构造环境.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出露在1∶25万扎鲁特旗幅东北部,在扎鲁特旗幅内出露面积约26.5 km2,呈岩基状产出,地貌上多为低缓山丘,受后期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质地较疏松,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山顶之上或冲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图1).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❶❶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华杰幅(L51E020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❷❷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前进公社亥吐幅(L51E019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 岩体主体岩性为浅灰黄色、灰黄绿色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钾长石:含量45%~50%,呈5~9 mm半自形板状,部分颗粒具钠长石分解条纹.内部分布细粒斜长石包裹体,裂隙发育,沿交叉裂隙充填研碎的细粒长英质.斜长石:含量10%~20%,呈4~8 mm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应力挤压部分颗粒双晶弯曲.石英:含量25%~36%,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波状消光.黑云母:含量4%~5%,呈细片状集合体,黄绿色,析出铁质,部分蚀变为绿泥石.3.1 测试分析方法经镜下观察,剔除风化、蚀变样品,选取了10个样品进行了硅酸岩、稀土、微量元素的测试,样品的分析测试是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 series)上完成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测试单位为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实验室.3.2 岩石化学特征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3. 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均为富SiO2的岩石,SiO2含量在73.02%~76.03%之间;Al2O3为12.22%~13.78%;Na2O+K2O 为6.89%~9.29%,显示碱质富集;Na2O/K2O比值小于1,显示相对富钾贫钠的特征;CaO为0.25%~0.70%;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21~1.084之间,属于微过铝质花岗岩;分异指数在89.99~95.37之间,说明分异程度比较好.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SiO2-K2O图解(图2)上,花岗质岩石主要落入钾玄岩系列.3.3 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区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在206×10-6~511×10-6之间,LR/HR=5.26~9.05,(La/Yb)N=3.36~8.7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0.24~0.54,具明显负铕异常,重稀土元素Y及Yb含量分别为68.9×10-6和5.55×10-6.稀土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燕式分布曲线的特征(图3).3.4 微量元素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在微量元素蛛网图(图4)上显示亏损Ba、Sr、Ti、P的特征,结合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图中亏损Eu、Yb的特征,认为测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5-18].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综合该岩体的接触关系及年龄资料,认为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时代应在晚三叠世.在Rb-(Y+Nb)和Rb-(Y+Ta)图解(图5、6)中,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投影点主体落入板内花岗岩区域,少部分落入岛弧花岗岩区域,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可能是板块稳定后岩浆活动的产物.在R1-R2图解(图7)中,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投影点主要落入造山后A型花岗岩区内.兴蒙造山带自三叠纪开始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后的伸展作用[19-22],这种伸展作用被认为与造山作用后期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23],软流圈上涌为下地壳源区A型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能量[24].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1)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SiO2富集,碱质富集,Na2O/K2O<1,A/CNK介于1.021~1.084之间.分异指数在89.99~95.37之间;在SiO2-K2O图解中花岗质岩石主要落入钾玄岩系列.(2)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稀土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燕式分布曲线的特征.亏损Ba、Sr、Ti、P、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3)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晚三叠世的产物,推测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致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李之彤研究员、丁秋红研究员、李永飞高级工程师等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相关文献】[1]唐克东.中朝板块北侧褶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77.[2]王荃,刘雪亚,李锦轶.中国内蒙古中部的古板块构造[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22:1—15.[3]王玉净,樊志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蛇绿岩带中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7,36(1):58—68.[4]徐备,陈斌.内蒙古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中古生代造山带的结构与演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27(3): 227—232.[5]韩国卿,刘永江,温泉波,等.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二叠纪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 2011,36(4):687—702.[6]郑月娟,张海华,陈树旺,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4,33(9):1293—1307.[7]李晓海,宗文明,苏飞,等.内蒙古扎鲁特旗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5,24(5): 461—472.[8]邵济安.中朝板块北缘中段地壳演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136.[9]邵济安,臧绍先,牟保磊,等.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J].科学通报,1994,39(6):533—537.[10]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J].地学前缘,1999,6(4):339—346.[11]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J].地质通报,2004,23(9/10):973—979.[12]邵济安,牟保磊,何国琦,等.华北北部在古亚洲洋域与古太平洋域构造叠加过程中的地质作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 27(5):390—394.[13]李锦轶,高立明,孙桂华,等.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J].岩石学报,2007,23(3):565—582.[14]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通报,2004,23(9/10):986—1004.[15]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45—46.[16]任纪舜,牛宝贵,刘志刚.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J].地学前缘,1999,(3):85—93.[17]张栓宏,赵越,胡建民,等.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6): 824—842.[18]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等.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地质学报,2014,88(9):1677—1690.[19]石玉若,刘敦一,张旗,等.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三叠纪A型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7, 26(2):183—189.[20]张旗,冉白皋,李承东.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4):621—626.[21]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等.再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标志[J].岩石学报,2010,26(4):985—1015.[22]苏玉平,唐红峰.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3):245—251.[23]贾小辉,王强,唐功建.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31(4):465—480.[24]罗飞,罗照华,李述靖,等.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J].现代地质,1995,9(2):203—211.[25]Batchelor R A,Bowden P.Petro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oid rock series using multicationic parameters[J].ChemGeol,1985,48:43—55.。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8.08.13
•【文号】国科发基〔2018〕127号
•【施行日期】2018.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8〕127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立项的2个项目、2013年立项的18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等186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其中,“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等186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
验收。

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
2018年8月13日附件。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2023/039(11):3479 3490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11.16索青宇,李昌昊,申萍等.2023.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 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岩石学报,39(11):3479-3490,doi:10.18654/1000-0569/2023.11.16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 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索青宇1,2,3 李昌昊1,2,3 申萍1,2,3 赵俊康4 楚翔凯1,2,3SUOQingYu1,2,3,LIChangHao1,2,3,SHENPing1,2,3 ,ZHAOJunKang4andCHUXiangKai1,2,3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3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4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地质勘查院,厦门 3610001 KeyLaboratoryofMine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CollegeofEarthandPlanetarySciences,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 InnovationAcademyofEarth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4 GeologicalProspectingInstitute,ZijinMiningGroupCo ,Ltd ,Xiamen361000,China2023 06 29收稿,2023 09 20改回SuoQY,LiCH,ShenP,ZhaoJKandChuXK 2023 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oftheDuobaoshanCu(Mo)depositinHeilongjiangProvince:IndicatedbythemolybdeniteRe Osisotopicdatingandsulfurisotopecomposition.ActaPetrologicaSinica,39(11):3479-3490,doi:10.18654/1000 0569/2023.11.16Abstract Porphyrycopperdepositscanbedeformedbysubsequentmagmatic tectonic metamorphicevolution,resultingintheconsequent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ndtheremobilizationofpre existingores Thisprocessmightpotentiallyincreasetheoregradeand/orresource WefocusontheDuobaoshanCu(Mo)deposit,twomineralizationperiodswereidentifiedwithintheDuobaoshandepositinthisstudy,i e ,theporphyryperiodandthesuperimposedperiod TenmolybdenitesamplesfromthesuperimposedperiodyieldRe Osisotopicmodelagesof435 6±10 5Mato446 1±7 1Ma,andanisochronageof440 1±4 5Ma(MSWD=0 56) Combinedwiththeageofmagmaticactivitydevelopedintheregion,itissuggestedthat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ndtheLateOrdovicianbasalticandesiteshouldbeformedinaunifiedgeologicaleventintheDuobaoshandeposit Thein situsulfurisotoperesultsofchalcopyriteandpyritefromdifferentmineralizationperiodsshowthattheaverageδ34Svalueofchalcopyriteintypicalporphyryveinsis-2 12‰,whilethoseofchalcopyriteandpyritein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re-1 78‰and-1 03‰,respectively,whichfallintotherangeofamantlesource,indicatingthatthesulfurofthedepositmainlycomesfromthemagma However,previousstudieshavefoundthatchalcopyriteformedduring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haslowδ34Svalues(-12 9‰~-5 6‰)asaresultofthemigrationoflightsulfur32Swhichiseasilycarriedbylate stagefluidsanddepositedinareasofalowerstress Theisotopiccompositionsindicatethatthemineralizedelementsinthesuperimposedperiodeitheroriginatedfromnewmagmatismorinheritedfrompre existingrock(ore)bodiesKeywords DuobaoshanporphyryCu(Mo)deposit;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Re Osisotopeage;Sulfurisotope摘 要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文聚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旨在深入解析这一地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理解板块碰撞、成矿作用以及资源分布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大陆碰撞、板块俯冲、地壳增厚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成矿作用作为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青藏高原及类似地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推动地质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地区。

它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交汇带,这里发生了复杂的板块碰撞和陆陆碰撞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这一区域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包括早期的洋盆关闭、陆陆碰撞、陆内变形以及后期的隆升和剥蚀等过程。

这些过程不仅塑造了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格局,也控制了其内部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成矿作用的特点。

特别是主碰撞造山期,是青藏高原成矿作用的关键时期,其内在的地质条件和动力学背景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控制因素。

主碰撞造山期,随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青藏高原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

这些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和动力。

同时,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断裂和褶皱也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

黑河市522高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河市522高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黄金地质黄 金GOLD2021年第5期/第42卷黑河市522高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收稿日期:2021-01-05;修回日期:2021-03-10基金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4160020164)作者简介:张建良(1986—),男,吉林长春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263号,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150090;E mail:371527157@qq.com通信作者,E mail:371527157@qq.com,13936305596张建良1,董超然2,韩世炯3,郝 明4(1.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2.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4.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522高地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多宝山—争光—八车力北西向构造成矿带,该成矿带内已发现多处矿床(点),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该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矿区内已圈定金矿体2条、金矿化体8条,锌矿体1条、锌矿化体4条。

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蚀变花岗闪长岩中,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矿体的产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由Ag、Cu、Pb、Zn、Sb等元素组成的组合异常为良好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高磁低缓负异常场区、激电中梯极化率高值异常、电阻率低值异常梯度带附近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522高地金矿床 中图分类号:TD15 P618.5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1-1277(2021)05-0018-06doi:10.11792/hj20210504 522高地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该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东北各地块间的碰撞拼贴及新生代深大断裂等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备受关注[1-4]。

奥思达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年项目清单

奥思达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年项目清单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年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973计划2013CB126900 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技术教育部武汉大学孙蒙祥2013CB127000 作物特殊营养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改良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黄继荣2013CB127100 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2013CB127200 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2013CB127300 猪利用氮营养素的机制及营养调控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2013CB127400 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卫2013CB127500 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大学张克勤2013CB127600 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陈学新—1—2013CB127700 小麦重要病原真菌毒性变异的生物学基础教育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2013CB127800 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阳2013CB227900 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矿业大学缪协兴2013CB228000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王道富2013CB228100 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周劲松2013CB228200 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张伯明2013CB228300 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2013CB228400 基于多元燃料和新型热力循环的内燃机燃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大学赵华2013CB228500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姚强2013CB228600 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尚旭2013CB328700 介观尺度下光子行为及新型信息光子器件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龚旗煌2013CB328800 新型高分辨率三维显示器件与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2013CB328900 支撑微波能高效工业应用中的新型微波源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大学黄卡玛—2—2013CB329000 智能协同宽带无线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陆建华2013CB329100 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2013CB329200 宽光谱信号无线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徐正元2013CB329300 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与深度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天津大学党建武2013CB329400 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2013CB329500 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吴朝晖2013CB329600 社交网络分析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3CB429700 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2013CB429800 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教育部北京大学徐备2013CB429900 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及调控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荣2013CB430000 我国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2013CB430100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教育部南京大学薛明2013CB430200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及其影响与对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3—2013CB430300 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2013CB430400 围填海活动对大江大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影响机理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崔保山2013CB530500 免疫识别、免疫调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和干预的基础研究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2013CB530600 脂肪代谢调控与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李蓬2013CB530700 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教育部北京大学田小利2013CB530800 内脏器官衰老与相关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孙雪峰2013CB530900 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制研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叶玉如2013CB531100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干预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陈义汉2013CB531200 线粒体功能障碍致早期心衰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程和平2013CB531300 重度抑郁症遗传与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干预研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陈建国2013CB531400 肠道细菌微生态与感染及代谢的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项春生2013CB531500 持续性感染防治疫苗和佐剂的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叶丽林—4—2013CB531600 重要侵袭性致病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姜远英2013CB531700 “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关林2013CB531800 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2013CB531900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北京大学万有2013CB532000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潘桂娟2013CB632100 硅芯片光互连用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杨德仁2013CB632200 低成本、高延展性高强镁合金材料基础研究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重庆大学刘庆2013CB632300 高性能合成润滑材料设计制备与使役的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2013CB632400 高效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南京大学邹志刚2013CB632500 面向规模化应用的高性能热电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3CB632600 共伴生难处理两性金属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综合利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会洲2013CB632700 人工微结构红外光电耦合材料及深空目标探测应用研究教育部南京大学陈延峰—5—2013CB632800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材料和探测材料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峰奇2013CB632900 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在高端超声换能器中的集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哈尔滨工业大学曹文武2013CB733000 航天工程中机构可靠性及其动力学和系统控制基础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谭春林2013CB733100 全天时全方位多形式安全交会对接精确控制理论及方法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2013CB733200 西部山区大型滑坡致灾因子识别、前兆信息获取与预警方法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2013CB733300 高分辨率高精度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效应和动力学机理研究教育部武汉大学李建成2013CB733400 复杂地表遥感信息动态分析与建模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增元2013CB733500 生物甲烷系统中若干过程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2013CB733600 工业生物过程高效转化与系统集成的科学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2013CB733700 分子探针识别肿瘤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华东理工大学田禾2013CB733800 基于多模态影像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新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东南大学滕皋军2013CB733900 抗逆元器件的构建和机理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林章凛2013CB734000 合成微生物体系的适配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立新—6—2013CB834100 与激光聚变、自然灾害和深空探测等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和轨道稳定性研究教育部南京大学王炜2013CB834200 现代密码学中若干关键数学问题研究及其应用教育部清华大学王小云2013CB834300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物理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2013CB834400 原子核稳定性极限的新物理与新技术教育部北京大学叶沿林2013CB834500 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多层次功能组装体构筑与动态调控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张希2013CB834600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若干前沿课题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2013CB834700 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科学问题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唐本忠2013CB834800 金属配合物激发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支志明2013CB834900 利用南极巡天望远镜在超新星宇宙学及太阳系外行星方面的前沿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王力帆2013CB835000 从雪球事件到寒武纪大爆发:距今6亿年前后的生物与环境演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2013CB835100 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徐林2013CB835200 我国重要家养动植物在人工选择下进化的遗传和基因组机制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文2013CB835300 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演化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刘小龙—7—2013CB035400 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杨华勇2013CB035500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高峰2013CB035600 高效能电机系统可靠运行与智能控制基础研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大学夏长亮2013CB035700 先进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2013CB035800 高品质复杂零件智能制造基础研究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李国民2013CB035900 高碾压混凝土坝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与安全控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大学钟登华2013CB036000 深长隧道突水突泥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预测预警与控制理论教育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大学李术才2013CB036100 海洋超大型浮体复杂环境响应与结构安全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吴有生2013CB036200 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基础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2013CB036300 特大跨桥梁全寿命灾变控制与性能设计的基础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葛耀君2013CB036400 梯级水库群全生命周期风险孕育机制与安全防控理论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10100 胁迫环境中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8—2013CB910200 蛋白质动态组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唐淳2013CB910300 新型肿瘤相关蛋白的致癌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2013CB910400 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雷鸣2013CB910500 肿瘤侵袭转移潜能的起源及其关键调控蛋白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复旦大学钦伦秀2013CB910600 离子通道和膜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2013CB910700 退行性疾病相关重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李艳梅2013CB910800 基于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分析的蛋白质功能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杨晓明2013CB910900 赖氨酸翻译后修饰及对蛋白质功能的调控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秦樾2013CB911000 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孔道春2013CB911100 重要病毒转录复制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功能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2013CB911200 修饰蛋白质规模化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2013CB911300 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研究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大学黄灿华—9—2013CB921700 量子有序现象及其多场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2013CB921800 基于自旋量子调控的固态量子计算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2013CB921900 新型量子材料中电子内禀自由度的调控教育部北京大学吴飙2013CB922000 冷原子与偶极量子气体的性质和调控教育部清华大学尤力2013CB922100 分子体系中电子电荷和自旋的量子调控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大学左景林2013CB922200 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超快调控教育部吉林大学丁大军2013CB922300 固态量子器件及电路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褚君浩2013CB922400 受控超快光场作用下物质的量子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2013CB932500 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复旦大学陆伟跃2013CB932600 低维材料的高效能量转换与器件基础教育部北京科技大学张跃2013CB932700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代谢过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学云2013CB932800 纳米生物机器的可控组装与多功能集成教育部清华大学刘冬生2013CB932900 半导体纳米结构的非可见光波段光发射与探测器件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大学施毅—10—2013CB933000 仿生流体可控输运微/纳米界面材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2013CB933100 碳资源优化利用的纳米催化基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文杰2013CB933200 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常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施剑林2013CB933300 分立量子点可控高效纳米发光器件机理及制备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2013CB933400 分子纳米磁体的设计合成、可控组装与器件基础教育部北京大学高松2013CB933500 有机微纳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器件集成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付红兵2013CB933600 基于纳米冷阴极的新型真空微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中山大学邓少芝2013CB933700 单分子单细胞水平高分辨实时动态纳米检测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方晓红2013CB933800 重大疾病相关的若干重要难检活性小分子细胞内纳米传感研究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师范大学唐波2013CB933900 纳米材料调控自噬的机制、安全性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温龙平2013CB934000 基于新型三维纳米结构的储能锂二次电池重要基础问题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世超2013CB934100 面向能源高效利用的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和调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复旦大学唐颐2013CB934200 纳米界面超润滑检测技术与机理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郑泉水—11—2013CB934300 面向PTS快速检测与重度污染土壤治理的实用化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孟国文2013CB944900 肝脏造血免疫组织发育分化的分子调控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2013CB945000 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华2013CB945100 植物传粉与受精的分子调控网络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2013CB945200 脂代谢紊乱与精子发生障碍的分子关联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医科大学赵子建2013CB945300 心肌细胞分化增殖与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复旦大学钟涛2013CB945400 代谢物失衡和信号通路异常致出生缺陷的分子机理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复旦大学王红艳2013CB945500 原始卵泡形成与募集的调控机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夏国良2013CB945600 神经前体细胞命运决定、分化及环路形成的调控机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杨小杭2013CB955700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储碳过程与机制研究教育部厦门大学焦念志2013CB955800 云、气溶胶气候效应的观测与模拟研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李占清2013CB955900 我国大陆典型温暖期的气候变率及驱动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2013CB956000 青藏高原沙漠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董治宝—12—2013CB956100 南海珊瑚礁对多尺度热带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记录与适应对策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余克服2013CB956200 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教育部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2013CB956300 全球变化对中国典型草地生态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大学万师强2013CB956400 中国西部大陆剥蚀风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关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2013CB956500 扬子大三角洲演化与陆海交互作用过程及效应研究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大学高抒2013CB956600 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的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林光辉2013CB956700 基于水-岩-土-气-生相互作用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模式及调控机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世杰2013CB966800 重编程造血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2013CB966900 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免疫原性与免疫耐受诱导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医科大学施福东2013CB967000 胚胎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阴正勤2013CB967100 干细胞分子标记筛选、鉴定及其分子网络关联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令文2013CB967200 肿瘤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发展中的调控机制研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南开大学向荣—13—2013CB967300 微环境调控植物生长点干细胞中心维持与重建的分子网络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2013CB967400 精原细胞向生殖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转化的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吴际2013CB967500 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徐国彤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2013CB336500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教育部浙江大学蔡登2013CB336600 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教育部清华大学陈巍2013CB336700协同异构蜂窝层叠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教育部北京大学宋令阳2013CB336800基于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的高效低噪频率转换研究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强2013CB836900调控生命过程的若干天然产物的合成、靶点和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昂2013CB837000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2013CB837100寒武纪叶足动物及其相关蜕皮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西北大学刘建妮2013CB837200三维微纳米生物芯片在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刘雳宇—14—2013CB837300人类概念认知的脑网络基础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毕彦超2013CB911400癌-睾丸蛋白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2013CB911500重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耐药性相关的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汪涛2013CB911600DNA损伤与抗肿瘤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师范大学郭志刚2013CB934400荧光硅纳米结构的设计、生物学效应及其用于生物荧光成像的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苏州大学何耀2013CB934500石墨烯纳米结构的边缘调控和相关电子学器件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2013CB934600超导-拓扑绝缘体低维异质结构的制备和物性教育部北京大学王健2013CB934700安全、轻质、高效的新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纳米制备科学问题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四川大学张楚虹2013CB934800高效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性能调控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陈蓉2013CB967600iPS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性调控的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同济大学毛志勇2013CB967700利用多能干细胞进行感光细胞定向分化和视觉修复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15—。

兴蒙陆内造山带

兴蒙陆内造山带
XuB,WangZW,ZhangLY,WangZH,YangZN andHeY2018TheXingMengIntracontinentOrogenicBeltActa PetrologicaSinica,34(10):2819-2844
Abstract Inthispaper,anewconceptof“XingMengIntracontinentOrogenicBelt”(XMIOB)issuggestedTheLatePaleozoic toEarlyMesozoicintracontinentalextensionandorogenicevolutionoftheXMIOBaresynthesizedfrom theperspectiveoftectonics, sedimentaryformation,magmatism andmetamorphism,whichprovidesusefulinsightintotheLatePaleozoictectonicevolutionof XMIOBAccordingtotheLatePaleozoictectonicframeworkofmidwesternInnerMongolia,fivetectonicunitscanberecognized, includingtheEarlyCarboniferousErenhotHegenshanriftbelt(C1EHR),theLateCarboniferousinlandseabasin(C2IS),theEarly PermianAirginSumErenhotextensionalbelt(P1AEEB),theEarlyMiddlePermianbasinrangebelt(P12BRB),andtheLate PermianSolonkerUlanvalleyextensionalbelt(P3SWEB).From theLateCarboniferoustoPermian,theextensionalstructuresinthe XMIOBcanbeclusteredintothreestagesThefirststagecanbefoundinErenhotAirginSumarea,northernInnerMongolia,inform ofintracontinentalriftbasinanditsmarginaldeltadepositsduring302~298MaThesecondstageischaracterizedbybasinrange structureduring290~260Ma,whicharewidelydistributedinmidwesternInnerMongoliaThethirdstagecanbeobservedatSolon Obo,southernInnerMongoliaandUlanvalleyinthesouthofOndorSum,representingaRedSeatypeoceanicbasininactiverifting zoneduring260~250Ma Theextensionrelated magmatism duringtheLatePaleozoicincludesfourphases:1) TheEarly CarboniferousHegenshanophiolitephase,whichdevelopedonthebasementofpreCambrianorEarlyPaleozoicorogenicbelt,reflects deepmagmaticprocessinthecontinentcrust;2)Theigneousrockoriginatedfrom theLateCarboniferousDaqingpasturephaseare widelydistributedalongthenorthorogenicbelt,characterizedbybimodalintrusiveandvolcanicrocksthatmainlyconsistofmaficand felsicmagma;3)TheEarlyCarboniferousDashizaiphaseformedvariousrocksincludingbimodalvolcanic,intrusiveandalkaline rocks;4)TheLatePermianTriassicSolonkerphaseischaracterizedbycontinentalmarginophioliteortherockassemblageofmafic andultramaficrock,whichresultsfromanactiveriftzoneinduringtheasthenosphereupwellingTheXMIOBunderwenttwophasesof structuredeformationThefirstphase,informoflargescalefolddeformationoftheLatePaleozoicstrata,gaverisetoshorteningofthe basinridgestructurebeltThesecondoneproducedstrongsheardeformationalongtheboundaryofthebasinrangestructurebelt, accompaniedbyeastwardextrusionstructureduetoapassiveclosureresultedfrom theremotetectoniceffectoftheNorthMongolia OkhotskorogenicbeltinthenorthandtheDabieQinlingcentralorogenicbeltinthesouthTwoperiodsofmetamorphism canbe identifiedintheXMIOBsincetheLatePaleozoicTheEarlyperiodisrepresentedbyspeciallow pressureand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thatrecordsintracontinentalextensionalprocessduringtheCarboniferousThelattermetamorphism ischaracterizedby regionalscalegreenschistfaciesmetamorphism andmiddlelow pressuremetamorphism alongthetectonicboundaryfrom theLate PermiantoEarlyTriassic Keywords XingMeng IntracontinentOrogenic Belt; XingMeng Orogenic belt; Late Paleozoic; Extensionalstructure; Tectonicevolution

兴蒙造山系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兴蒙造山系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兴蒙造山系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兴蒙造山系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兴蒙造山系是一个由新元古代到古生代的造山带,主要由兴安岭和蒙古高原两部分组成。

兴蒙造山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地壳的抬升和岩石圈的挤压所导致的。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兴蒙造山系形成了多个沉积盆地,这些盆地承载了大量的沉积物,对于研究兴蒙造山系的演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新元古代,兴蒙地区主要是一些极浅海的海湾和海岸带。

随着地壳的活动,这些海湾和海岸带不断的向东扩张,海湾逐渐演化为一些浅海盆地,如牟平盆地、呼和浩特盆地、达茂旗盆地等。

这些盆地大多呈现出北西-南东走向分布的特点,分别位于兴安岭南麓和蒙古高原北缘。

到了古生代,这些盆地仍然处于海洋环境之中,但是它们的面积更加广阔,而且拥有更深的海域。

在这个时期,很多大陆板块不断地向兴蒙地区碰撞,而岩石圈也不停地挤压和变形。

这些构造作用对于兴蒙造山系内的盆地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古生代早期,达茂旗盆地和呼和浩特盆地逐渐发展为一个大型的古陆块,与太古陆块相连,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地质局面。

此时,牟平盆地已经被隆起,成为了陆地。

但是,这个时期的兴蒙盆地还远没有完成演化的历程。

在古生代中晚期,兴蒙地区受到了广泛而剧烈的构造作用。

盆地的地质结构被严重扭曲和变形,很多地方上覆的沉积层被抬升到地表,形成了山脉。

这些山脉,包括长白山和云冈山等,都对兴蒙盆地内的沉积层造成了影响,沉积作用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兴蒙地区的古生代盆地演化历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沉积和构造作用。

虽然受到了很多挑战,但是这个区域的地质演化却依然呈现出了一个清晰的轨迹。

现在,人们通过研究这个区域的地质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对策
北京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前两年
1878.00 1376.00 1457.00 1699.00 1553.00 1552.00 1740.00 1706.00 1470.00 1046.00 997.00 1017.00 1074.00 1009.00 1153.00 446.00 1812.00 1696.00
清华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清华大学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2013CB329100 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 2013CB329200 宽光谱信号无线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3CB329300 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与深度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013CB329400 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013CB329500 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2013CB329600 社交网络分析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研究 2013CB336500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 2013CB336600 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013CB336700 协同异构蜂窝层叠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013CB336800 基于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的高效低噪频率转换研究及应用 2013CB429700 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 2013CB429800 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2013CB429900 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及调控 2013CB430000 我国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 2013CB430100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2.02.02•【文号】国科发基[2012]79号•【施行日期】2012.0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2〕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世界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

“十二五”期间,973计划将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加强化科学目标导向、更加注重优秀团队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现将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可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栏下载)。

973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2013年项目受理日期为今年3月25日8:00至4月9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3月上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

咨询电话:************,58881072,58881076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传真:************电子邮件:***************.com附件: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重要支持方向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要求科学技术部二O一二年二月二日附件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重要支持方向农业科学领域1.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理和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率的研究研究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障碍及育性的分子机理,探索作物育性人工调控的新策略和新技术;为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效率,揭示产量和生态适应性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探索提高杂种优势效率的新途径。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18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18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

2013CB835100 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2013CB835200
2013CB835300 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演化 2013CB836900
2013CB837000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 2013CB837100 2013CB837200
2013CB837300 人类概念认知的脑网络基础 2013CB837800
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与深度计算的基 础理论和方法 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 术
2013CB329500 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2013CB329600 社交网络分析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研究 2013CB336500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 2013CB336600 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013CB336700 协同异构蜂窝层叠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013CB336800
2013CB531700 “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研究 2013CB531800 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2013CB531900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 2013CB532000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 2013CB632100 硅芯片光互连用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 2013CB632200 低成本、高延展性高强镁合金材料基础研究 2013CB632300
重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耐药性相关的膜蛋白结 构功能研究
2013CB911600 DNA损伤与抗肿瘤研究 2013CB921700 量子有序现象及其多场调控研究 2013CB921800 基于自旋量子调控的固态量子计算研究 2013CB921900 新型量子材料中电子内禀自由度的调控 2013CB922000 冷原子与偶极量子气体的性质和调控 2013CB922100 分子体系中电子电荷和自旋的量子调控 2013CB922200 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超快调控 2013CB922300 固态量子器件及电路 2013CB922400 受控超快光场作用下物质的量子特性研究 2013CB932500 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 2013CB932600 低维材料的高效能量转换与器件基础 2013CB932700

14天山-兴蒙造山系

14天山-兴蒙造山系

1、地理概况
北支婆罗科努山,博格达山至哈尔里 克山,习惯上称为北天山;中支大部 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包括吉尔吉斯 山至中哈边界的克特缅山,称为西天 山;南支由阿赖山经哈尔克山至觉罗 塔格山,称南天山。南、北天山在伊 犁河源组成山结,其东、西两侧分别 出现吐鲁番-哈密和伊犁等盆地。
2、区域地质概况
晚海西期古洋封闭,当周缘因碰撞而褶皱成 山后,准噶尔地块沉陷为盆地,接受了中新 生代巨厚的沉积。盆地南拗北隆,成为一个 不对成的箕状盆地,南部乌鲁木齐的山前拗 陷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达11000~20000m, 而北部斜坡带厚约5000m。 乌鲁木齐山前拗陷J1-2属湖滨沼泽相,沉积了 巨厚的煤层,是我国西北重要产煤区;N1-2 含油,独山子、玛纳斯等小油田均采第三纪 的油。北部斜坡带克拉玛依、克拉美丽,则 P-T3,JK多层储油,属于岩性尖灭油藏。
三、内蒙造山带(东苏-锡林浩特)
C2-3发育一套巨厚的复理石—火山岩建造。 由浅变质硬砂岩、板岩组成的复理石建造和 中基性火山岩,厚达2900-6400m,经历晚 海西运动才基本结束了活动陆缘环境。
三、准噶尔-吐哈地块
1. 50-60年代,认为是AnZ刚性的结晶变质岩基底。 根据盆地基底是重、磁力高异常区,准噶尔界山 的构造线又环绕盆地分布,说明海西期它是一个 刚性的地块。
2. 80-90年代以来,根据穿越盆地的地震剖面, 发现准格尔盆地西部是新疆地壳最薄的地区,地 壳厚度42km,而周缘山系皆50-60km,属于上地 幔隆起区,又根据盆缘和吐哈盆地南缘出露的D- C3皆为深海浊积岩,故认为中海西期这里除东准 噶尔-吐哈微陆块以外,大部是古洋盆。
二、北兴安岭
大兴安岭的中段与南段,中段又称北兴 安岭褶皱系。包括海拉尔-伊尔施一带, 以乌奴尔剖面为例,说明兴凯运动、加 里东运动没有结束活动,早中海西期仍 保持活动陆缘面貌,中海西运动结束活 动陆缘形成造山带,其南缘的苏尼特左 旗-贺根山断裂带,是内蒙一条著名的 蛇绿岩带(Cr矿带)。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周建波;蒲先刚;侯贺晟;韩伟;曹嘉麟;李功宇【摘要】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8(034)010【总页数】12页(P2845-2856)【关键词】中生代增生杂岩;古太平洋板块;中亚造山带;俯冲-增生历史;欧亚大陆东缘【作者】周建波;蒲先刚;侯贺晟;韩伟;曹嘉麟;李功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古太平洋板块对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控制作用和过程,历来是我国地学研究的焦点和重大地质问题。

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欧亚大陆边缘发生了由被动大陆边缘向安第斯大陆边缘转换、安第斯大陆边缘向现今的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过渡的重大地质事件,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华北克拉通破坏、华南大陆再造、中国东部油气盆地与大规模金属成矿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兴蒙造山带成矿规律及若干科学问题

兴蒙造山带成矿规律及若干科学问题

兴蒙造山带成矿规律及若干科学问题江思宏;张莉莉;刘翼飞;刘春花;康欢;王丰翔【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摘要】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遭受了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和东部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强烈改造.该造山带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因此对该造山带成矿规律的总结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找矿勘查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根据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该区已发现的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与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关系不大.根据兴蒙造山带内的成矿与不同构造体系演化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区内的矿床分为4类:①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形成于500~210Ma,矿床类型主要是斑岩型Cu-Mo、Mo和Au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和矽卡岩型Pb-Zn矿床,矿床形成环境主要为岛弧及古亚洲洋闭合后的碰撞与伸展阶段;②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形成时间240~110Ma,矿床类型主要是斑岩型Cu-Mo和Mo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Au 矿床、中低温热液脉型Pb-Zn-Ag矿床和热液脉型Ag多金属矿床,形成环境主要为陆缘弧、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后碰撞,以及造山后的伸展崩塌阶段;③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210~100Ma,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Mo(W、Cu)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④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有关的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150~120Ma,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Mo(Cu、W)矿床、热液脉型Pb-Zn-Ag和Cu多金属矿床、高温岩浆热液型稀有稀土元素、W(Sn)、Sn矿床和矽卡岩型Fe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环境处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这两大构造体系的叠加区域,总体属于一个伸展的构造背景.不同构造体系下的成矿特点是不同的,而所富集的主要金属元素也有差别.根据所产出的不同金属的资源量大小对比,Cu主要产在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Mo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Pb-Zn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和古亚洲洋构造体系,Au主要产在古太平洋构造体系,Ag和Sn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W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域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总页数】41页(P671-711)【作者】江思宏;张莉莉;刘翼飞;刘春花;康欢;王丰翔【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成矿规律若干问题研究 [J], 梅友松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计科学的改革和实践——对统计科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 林洪3.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 [J], 王安建;曹殿华;管烨;刘俊来;李文昌4.建设中尺度天气业务平台的若干科学技术问题Ⅰ:科学问题与基本架构 [J], 倪允琪5.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钼矿化——进展、规律、问题与成因初探 [J], 刘翼飞;江思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钼矿化——进展、规律、问题与成因初探

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钼矿化——进展、规律、问题与成因初探

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钼矿化——进展、规律、问题与成因初探刘翼飞;江思宏【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7(036)003【摘要】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 (XMO) is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There are two Mesozoic Mo mineralization belts in the XMO and its adjacent areas,i.e.,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o mineralization belts.In this paper,the tectonicsetting,distribution of Mo mineralization,deposits assemblage character,geochemical feature of ore-formation magma,source of metals and water for Mo deposits,and similarity between Mo and Cu mineralization in XMO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re reviewed.Based on the authors' and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genetic model for the two Mo mineralization belts with a focus on the source region of magma associated with the Mo mineralization.The two belts share similar geological features to high F type Mo deposits in Colorado mineralization belt,and the two belts also share similarity in their deposits assemblages,geochemistry of ore-forming magma,initiation and peak mineralization age.Thus,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 two Mo mineralization belts share the same key genetic process,and constitute an integrated mineralization belt on the whole.Based on the comparativestudy of geochemical geology of the oreforming magma for the two Mo mineralization belts,it's propos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ore-formation magma is similar to the Paleozoic porphyry Cu deposits and Mesozoic alkaline magma in XMO and its adjacent areas,is a product of dehydration melting,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oterozoic peridotite xenoliths in Hannuoba and the Cenozoic asthenospheric mantle rocks.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ource for the Mo-mineralized belt in the XMO is the Proterozoic lithosphere depleted in metals,water and LILEs,but was metasomatized and enriched in metals during dehydration by subduction of an oceanic plate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uring the Paleozoic.The source for the Mo-mineralized belt in the XMO is a juvenile lithosphere formed by ocean subduction under the Siberian plate during Paleozoic.The comparative Sr-Nd isotopic study of the belts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magma was generated from a region in the lithosphere with a low Rb/Sr ratio,whi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active magma end-member.The magma was subsequently contamin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high Rb/Sr source in the shallow part of lithosphere,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assive magma end-member.Although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d isotopes for the ore-forming magma between the two Mo mineralized belts,their Sm/Nd ratios are virtually the same averaging 0.19~0.17.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radioactive Nd isotope was nearly the same between the ore-forming magmas of the two belts since the Triassic,and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initial Nd isotope values between the ore-forming magma of the belts was inherited from and formed in their source region before Mo mineralization was active.The difference of Nd isotopes between the two belts masks the true nature of the Mo mineralizing process in the two belts.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ther Mo mineralization belts in the world,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source region for the Mo mineralization magma is located in SCLM.The Paleozoic oceanic subduction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etal and water-fertile source region by re-hydrating,fertilizating (refertilizating) with ore metals and LILEs and by thickening the lithosphere.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resultant enriched,metasomatized and thickened lithosphere would have been chemically and lithospherically unstable,it had a re-stabilization trend by dehydration melting to make it chemically and lithospherically similar to the ancient and stabilized SCLM.A preliminary genetic model arguing that low degree of batch dehydration partial melting of metal-fertile and water and LILEs-enriched SCLM occurred under low heat flow environment in postsubduction tectonic setting is proposed for the formation of Mo mineralization magma,which would undergo significant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assimilation and contamination in the upper crust.The termination of dehydration melting of fertile SCLM means a termination of Mo mineralization,and the duration of dehydration melting defines the life span of giant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in the Mesozoic post-subduction setting.This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rmination of Mo mineralization in Late Cretaceous (ca.130 Ma) in XMO and its adjacent areas.Based on the study of this paper,the authors propose thatthe Mesozoic Mo mineralization in the XMO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as related to a post-subduction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aleozoic Paleo-Asian oceanic plate.%兴蒙造山带及其南侧受古亚洲洋南向俯冲所影响的华北板块北缘内各有1条显著的中生代斑岩铝成矿带,并在东西两侧首尾相连.文章综述了伸展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的研究进展,对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内这2条钼成矿带的成矿背景、分布规律、矿床共生组合特点、成矿岩浆的属性、巨量金属和水的来源以及斑岩铜、钼矿化的异同等进行了总结,并从成矿岩浆源区塑造过程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巨型钼成矿带的形成特点.这2条钼成矿带在地质特征和区域矿床组合上非常相似,具有相似的启动时间和峰值时间,与区域内的斑岩铜矿化在时代上具有不共生的特点,矿化特征也与美国科罗拉多地区产出的高F型斑岩钼化类似,二者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显示,南、北2条钼成矿带的成矿岩浆与古生代斑岩铜成矿岩浆以及中生代的碱性岩浆均具有相似的特征,为脱水熔融的产物,并与古老陆下岩石圈地幔包体、新生代软流圈地幔玄武岩具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认为,南钼矿带的岩浆源区是亏损金属和水的古老岩浆源区在古生代洋片俯冲过程脱水交代改造后的产物,北钼矿带的岩浆源区是古生代洋片俯冲增生形成的富水源区.成(含)矿岩石Sr同位素研究显示,南、北2条铝成矿带成矿源区均启动于Rb/Sr比值较低的源区,受到上部高Rb/Sr比值地壳的混染;Nd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显示,二者初始Nd值差别极大,但是Sm/Nd比值非常相似,显示放射性成因Nd的积累在三叠纪以后是一致的,也说明初始Nd值的差别是成矿源区塑造前所形成和继承的,同时也说明初始Nd值的差异可能掩盖了Mo成矿岩浆形成的真正原因.通过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典型钼成矿带的对比研究,认为南、北2条钼成矿带成矿的岩浆源区位于陆下岩石圈地幔,古生代期间古亚洲洋向南、北两侧的俯冲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塑造富集型源区、水化造山带和增厚岩石圈等几个方面.俯冲改造、加厚并富集了水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陆下岩石圈获得了地球化学上的不稳定性,在伸展构造环境(可能有多期伸展)驱动下,脱水熔融以达到稳定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其化学成分将逐渐与古老陆下岩石圈地幔的化学成分趋于一致.因此,水化的陆下岩石圈地幔在伸展过程中的低程度批式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富含金属和水的高分异型岩浆构成了成矿岩浆,并在岩石圈的不同尺度经过多阶段结晶分异-同化混染后,就位成为近矿岩浆房.陆下岩石圈脱水熔融的结束也意味着巨型热液钼矿化作用的结束,并决定了俯冲后巨型热液成矿带总的生命周期,这也与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钼矿化(甚至其他热液型矿化)在早白垩世(约130 Ma)趋于减弱并熄灭的现象一致,也使得新生代的碱性岩浆岩不具有显著的脱水熔融特征.综上,笔者认为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北缘的斑岩钼矿化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属于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水化的源区在后期强烈伸展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是古亚洲洋俯冲成矿作用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古生代塑造的富集型源区在中生代伸展构造驱动下的复合成矿作用.【总页数】38页(P557-594)【作者】刘翼飞;江思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5【相关文献】1.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含铁变质岩系的时代和构造环境初探 [J], 徐备;陈斌;张臣;白志强;王宏伟;张强2.柴北缘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进展、规律、成因与问题探讨 [J], 刘创脱;王丰翔;王佳;崔邢涛;宋泽峰;栾文楼3.柴北缘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进展、规律、成因与问题探讨 [J], 刘创脱;王丰翔;王佳;崔邢涛;宋泽峰;栾文楼;;4.华北板块北缘西段裂谷系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胡鸿飞;黄志全;冯月胜5.华北板块北缘西段裂谷系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胡鸿飞;戴霜;唐玉虎;候万荣;朱强;刘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息
16:10-16:40
韩宝福
内蒙古狼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年代学格架的初步研究
王涛
16:40-17:10
张志诚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初步认识
17:10-17:40
童英
兴蒙造山带二叠纪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地质意义初探
17:40-18:10
宋述光
兴蒙造山带基性-超基性岩研究之初步进展
12月6日8:30-12:00报告会
时间
报告人
题目
主持人
08:30-09:00
裴福萍
东北地区古生代岩浆作用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魏春景
09:00-09:30
唐杰
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和早-中三叠世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09:30-10:00
马星华
吉黑东部(延吉-绥芬河-鸡西-虎林一带)侏罗-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0:00-10:20
休息
15:20-15:50
曾庆栋
兴蒙造山带东部古太平洋构造成矿体系
聂凤军
15:50-16:20
江思宏
白音诺尔矿床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年度汇报
16:20-16:50
曾昭发
兴蒙造山带金属矿电磁探测研究
16:50-17:30
会议总结
周建波
大兴安岭地区基底属性与地块边界
刘永江
10:50-11:20
张世红
索伦缝合带地壳结构模型
11:20-11:50
张进江
佳木斯地块及相关构造演化探讨
午餐:全体参会的老师和学生,盒饭
12月5日13:00-18:10报告会
13:00-13:30
刘永江
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之间缝合带的野外基性岩和古生代沉积碎屑研究
休息
10:20-10:50
佘宏全
大兴安岭北段原岩锆石的Lu-Hf测年及地质意义
张进江
10:50-11:20
郭锋
古太平洋板块早侏罗世俯冲作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记录
11:20-11:50
魏春景
内蒙古中部变质作用研究
午餐:全体参会的老师和学生,盒饭
12月6日13:00-17:30报告会
13:00-13:3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3CB429800)
项目年度工作会议
会议日程
2013年12月5-6日
北京大学
“97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3CB429800)”年度汇报会日程
2013年12月5日8:20-8:30开幕式地点:新地学楼3221
郭锋
13:30-14:00
许成
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碳酸岩和兴蒙造山带西段苏左旗地区花岗岩研究
14:00-14:30
何德涛
与古亚洲洋俯冲有关的熔/流体-橄榄岩作用:来自克什克腾旗地幔包体的证据
14:30-15:00
张宏福
华北北缘麻粒岩捕虏体研究进展
15:30-16:00
汤艳杰
阴山及邻区印支期富碱侵入岩
16:00-16:10
12月5日8:30-12:00报告会
时间
报告人
题目
主பைடு நூலகம்人
08:30-09:00
徐备
兴蒙造山带构造单元和构造演化初探
张宏福
09:00-09:30
邵济安
高寺台早二叠世铬铁矿中熔融包裹体研究的构造意义
09:30-10:00
王涛
鄂霍茨克板块构造体制叠加过程与成矿体系
10:00-10:20
休息
10:20-10:50
聂凤军
兴蒙造山带中东部叠生构造-岩浆活动与大规模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曾庆栋
13:30-14:00
赵元艺
多宝山矿集区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
14:00-14:30
李进文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
14:30-15:00
任云生
兴蒙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成矿作用与典型矿床
15:00-1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