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贴膜未完全覆盖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置针贴膜未完全覆盖的原因分析
问题一:穿刺点出血
原因分析:
1、穿刺时消毒范围不够,消毒液未充分待干,贴膜粘贴不牢固。
2、未充分塑形,导管固定不牢固,在血管内移行,摩擦血管壁造成出血。
3、患者活动度过大。
4、留置针塑料软管质地较硬。
5、送管时将软管全部送入,接头部位与穿刺点反复摩擦。
正确做法:
1、穿刺前应重视消毒工作,消毒直径应大于8cm,但由于留置针厂家设计不同,因此消毒时应大于贴膜面积。
2、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进针,避免将消毒液带入血管。
3、送管时将软管外露2mm。
4、穿刺成功后抚平贴膜,无张力粘贴。
5、充分塑形。
问题二:封管后回血
原因分析:
1、未正压封管。
2、封管后患者用力过度。
正确做法:
1、输液结束后应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封管量等于血管通路装置和附加装置的内部容积加20%。
正压接头在分离时产生回血。
因此,输液结束时应根据输液接头的类型,运用正确的手法夹闭封管夹。
正压接头封管后先分离后夹闭,非正压接头先夹闭,再分离。
肝素帽先夹闭后分离。
开放式留置针+非正压接头需带液拔针。
2、封管夹靠近穿刺点。
夹闭封管夹时,单手夹闭。
指板夹不宜用双手前后夹闭,可在夹闭时产生负压,造成回血。
3、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穿刺侧肢体勿过度用力,不剧烈活动,穿衣应当松紧适宜,睡眠时穿刺侧肢体不受压。
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养成良好习惯,防患于未然,操作中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