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的缓解

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的缓解

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的缓解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缓解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01-2020.01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30名人员为一组。

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要症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要症候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给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胃肠道症状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临床的主要表现特征为腹部不适、腹痛,且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形状异常[1]。

据相关诊断标准可把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以及腹泻便秘交替型,而临床最为常见的就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该疾病迁延难以治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院此次研究了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缓解的效果,下面进行数据报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是2019.01-2020.01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

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4、16例;年龄范围35岁--49岁,均值(42.52±6.16)岁。

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13例;年龄范围36--50岁,均值(43.54±6.18)。

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PAA22.0,结果具备对比意义,可进行后续研究。

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注 水 阀 . 拉 导 管 , 最 近 端 的一 个 测 压 孔 置 于 肛 门 口内 侧 牵 让 缘 , 录肛 管 静 息 压 。向 气囊 内缓 慢 注 入 生理 盐 水 , 记 当患 者 出 现 直 肠 内异 常 感 觉 到 大 便 便 意 不 能 控 制 时 注 入 的液 体 量 即
为直 肠 最 大 感觉 阈值 。 23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7 ・ 8
中 国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1 0 0年 1月 第 l 第 1期 MM C a 0 0 o 2 o1 2卷 J ,Jn 2 1,V l1,N .

临床 经 验 ・
参苓 白术散治疗 4 O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一
李春 涛 邬 美萍 王立恒 张均倡 吴帆 潘 中瑛
晚 2次分 服 , 后半 小 时 至 1小 时 服 用 。 帕 罗西 汀组 口服 帕 饭 31两 组 临床 症状 疗 效 比较 . 见 表 1 。
罗 西 汀 ( 品 名 赛 乐 特 , 美 史 克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号 商 中 批
H1 9 0 4 ) 0 5 0 3 用法 :0 / 。疗 程 均 为 1个月 。 2 mgd 22观 察指 标 和 方 法 .
位 , 、 关节均屈曲 9 髋 膝 0度 , 节 诊 断 床 高 度 , 受 试 者 的肛 调 让 门高 度 处 在用 测 压 导 管 测 得 的 压 力 为 0 mH m g的 水平 。检 查
者 在 置 人 气 囊 前 作 肛 门指 诊 , 气 囊 内 空 气 抽 尽 , 布 润 滑 将 涂 剂 后 , 慢 置 入 直 肠 肛 管 内 , 应 1ri。 开 液 体 测 压 系统 缓 适 0 n打 a
2 方 法
231临 床 症 状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1例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1例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1例临床观察佚名【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西药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辅助治疗,分别对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胆囊收缩素(25.15±3.62)ng/L和P物质(47.62±5.87)n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7±4.79)ng/L和(68.30±7.94)ng/L,酪神经肽(139.67±25.07)ng/L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85±22.19)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无效率5.88%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84%略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通过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胆囊收缩素、酪神经肽、P物质水平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9(028)012【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参苓白术颗粒;腹泻;匹维溴铵【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和多发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往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等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还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1]。

临床研究显示,匹维溴铵可以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但也存在疗效不稳定等弊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

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

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
(DigestiveEndoscopyDiagnosisandTreatmentDepartment,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icacyofShenlingBaizhuPowdercombinedwithpinaveriumbromidetabletsinthe treatmentofdiarrheatype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D),andtoevaluateitssafety.Methods:Atotalof117caseswithIBSD in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6wereselectedand randomlydividedintoanobservationgroup(n=58)andacontrolgroup(n=59).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pinaverium bromidetablets,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ShenlingBaizhuPowderonthebasisofcontrolgroup.Bothgroupswere treatedfor1month.Theclinicalefficacyofthe2groupswascompared.Thescoreofclinicalsymptom,braingutpeptidesindexand rectalsensitivityindex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2groupswerecalculated.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in2groupsduring treatmentwasalsocompared.Results:Thetotalefficiency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9310%)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 trolgroup(7627%)(P<005);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thescoreofabdominalpain,abdominaldistentionanddiar rheaaswellastotalscoreofthe2groupswerealldecreasedaftertreatment,and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controlgroup (P<001);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thelevelsofserum5HT,VIPandSPinthe2groupsdecreasedaftertreatment,and 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1);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theanalcanalrestingpres sure,rectalperceptionthreshold,abdominalpainanddefecationthresholdincreasedaftertreatmentinthe2groups,andtheobser 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1);Theadversereactionincidenceofthe2groups(508%,172%)had 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henlingBaizhuPowdercombinedwithpinaveriumbromidetabletsinthetreat mentofIBSDcanrelieftheclinicalsymptomsofabdominalpain,abdominaldistensionanddiarrhea,reducethelevelofserum braingutpeptides,improvetherectalfunction.Theadversereactionislessandthecurativeefficacyisremarkable. KeyWords Diarrheatypeirritablebowelsyndrome;ShenlingBaizhuPowder;Pinaverium bromidetablets;Security;braingut peptides;Symptom integral

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 0 3 ) : 1 1 4
要因素 ,西医理论多认为其与下丘脑 一垂体一卵巢 性腺 轴的异 常有关l 2 ] ,由于性腺轴 的异常 , 导致 患者体 内激素平衡被打乱 , 影响患者正常 的排卵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 ,。 肾虚为女子 不孕 的 根本 ,或先天禀赋不足,或脾虚 、肝郁导致 ,因此 治疗 时采用 辨证法治疗 ,可 以根据患者不 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 。 克罗米芬又叫枸橼酸氯米芬 ,是一种抗性激素药 ,对雌激 素同时有协 同及拮抗双 向作用 , 可 以作用下丘脑 , 以促进排卵 , 当拮抗作用 占优势 的时候 ,可 以通过 竞争将下丘脑 的雌激素 受

7 4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4 V_ 0 1 .( 6 )
No . 2 O
3 讨

况 时 ,可 通 过 克 罗 米 芬 刺 激 精 子 生 成 _ 3 1 。采 用 中 医治 疗 , 可 以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S h e n l i n g B a i z h u S a n o n D - I B S . Me t h o d s : 6 2 p a t i e n t s w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以快速找 出不孕不 育的病 因, 采取针对性治疗 , 提 高治疗效果 ,
缩短治疗时 间。 女 性 月 经 不 调 及 卵 泡 发 育 不 良是 导 致 女 性 不 孕 的 一 个 重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8例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选取2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门诊患者,结合中医辩证,予以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

结果:治疗1~3个疗程,停药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82.2%。

结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1-2]。

在我国,IBS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的比例达20%~50%[3]。

临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4]。

笔者于2010-2012年以加减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辨证治疗IBS腹泻型(IBS-D)2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28例。

其中男6例,女2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平均41岁;病程6~72个月,平均23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5-6]。

1.2.1 临床诊断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3 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各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1)排便后症状改善;(2)发作时伴排便频率的改变;(3)发作时伴粪便性状的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

1.2.2 以下症状可支持诊断(1)每周3次排便;(2)粪便为糊状/稀水样或块状/硬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的支持诊断为:至少25%的排便为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的排便);(3)排便费力;(4)排便急迫感或不尽感;(5)排黏液;(6)腹胀。

1.2.3 相关检查指标无器质性疾病无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证据。

如:血、尿、便常规、细菌培养及大便潜血阴性;肝、胆、胰腺、肾功能、血糖及B超正常;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X线钡餐灌肠及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等。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临床观察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1.系统评价部分: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研究质量,应用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5.3统计数据,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

临床按试验措施的不同分亚组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

2.临床研究部分:选择观察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试验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合培菲康胶囊,4周为一疗程。

一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1.系统评价部分:经筛选最终纳入18项研究,共1446例,根据试验措施不同分为两组,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在治疗D-IBS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总积分、腹痛、腹泻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上述结果说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D-IBS较为安全可靠,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2.临床研究部分:临床综合疗效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分析,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5),在临床综合疗效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证候总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lt;0.05),说明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1.通过系统评价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能提高D-IBS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药物安全性不明确,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

2.临床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匹维溴铵片合培菲康胶囊。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san,SLBZ)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运用SLBZ治疗IBS-D提供循证学依据。

方法:2名独立的研究员分别严格遵循本研究计划设定的检索词,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与以参苓白术散为干预措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的所有文献。

文献的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立开始到2014年6月止,同时我们针对发表书刊进行手工检索,尽可能的收集所有与本研究标准相符的文献。

按照本研究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员独立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逐步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本研究的文献,并纳入进来。

然后分别按照制定的资料提取表格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资料的提取。

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标准,利用RevMan 5.2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的评价,以明确其偏倚情况。

最后运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通过检索和筛选,我们共纳入19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共计1542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其中6项研究中对比了SLBZ组与常规西药(Western conventional medicine,WCM)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发现SLBZ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更高(P&lt;0.01)。

另6项研究对比SLBZ组与WCM组的临床有效率,但其评价临床有效率标准不统一,未进行组内合并分析,根据森林图可见SLBZ组组内临床有效率的趋势均为好于WCM组的趋势。

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

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

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紊乱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腹泻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胃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腹泻型IBS多与脾虚肝郁有关,因此治疗中常常采用调理脾虚、疏肝理气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了100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疗效。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腹泻次数显著减少,大便质地得到改善,相关腹部不适症状如胃胀、恶心、腹痛等也明显减轻。

而对照组的疗效相对较差,临床症状改善较少。

统计学分析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4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值得一提的是,观察组治疗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较好。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常用的健脾化湿方剂,能够调理脾虚湿盛的病理状态。

黛力新是一种中成药,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舒缓肝郁症状。

两者结合可以增强疗效,改善腹泻型IBS的症状。

综上所述,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长期随访观察和对基础病理机制的研究。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继续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表明加减参苓白术散联合黛力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肝郁型)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胃肠道功能异常疾病,主要表 现为腹胀、腹痛,伴有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 状改变等症状,而且胃肠道未出现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 合征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定型4种类型。 据统计,全世界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7%〜21%叫 我国患病 率5.6%〜11.5%眄 以女性多见。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最 常见的疾病之一,占门诊患者的11%〜22.1%叫 而且随着饮 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心理等压力的增加,我国肠易 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反复, 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可导致营养不良和抑郁、 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患者和社会造 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切。肠易激综合征己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 生问题。现代医学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抗感染、调节肠道微
生态、5-径色胺受体调节剂、解痉、抗抑郁、促进胃肠蠕动、 调节离子通道等治疗为主,虽然短期内可明显改善症状,但 是远期疗效欠佳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泄泻”“腹 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独到的优势,中 医学认为其病机总属于脾虚湿胜。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 利水渗湿等功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将参苓白术散 应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道如下。
-10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1 Vol.(13) No.7
参苓 白 术散治疗腹泻 型肠易 激综合征的疗 效观案
Efficacy of Shenling Baizhu San o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①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符合脾胃虚 弱型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65岁;④患者知情同意参加 本研究。 1.1.4排除标准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

方法72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采用黄连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部不适、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缺乏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证据。

IBS病因及发生机制与精神压力、饮食、胃肠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1]。

目前临床上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复发率较高,疗效欠显著,中医遵循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具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旨在为IBS 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9.2±6.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8.5±6.2)岁,所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诊断标准,排除中医辨证非脾胃虚弱证者;便秘型IBS;器质性病变;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等。

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黄连素片(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 mg/片,国药准字Z51021798)治疗,口服,1片/次,3次/d;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组方为党参15 g、薏苡仁15 g、炒白术10 g、白扁豆10 g、白术10 g,茯苓10 g、莲子10 g、桔梗10 g、陈皮10 g、山药10 g、炙甘草6 g、砂仁6 g,根据患者色象、脉象及症状变化进行辨证加减治疗:腹痛者加郁金10 g、延胡索10 g;腹胀者加厚朴10 g;大便黏液多者加枳实12 g、白芷12 g;脾虚夹湿、泄泻日久者去白术、党参,加羌活15 g、防风10 g;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15 g 夜交藤10 g;情志不畅者加佛手10 g。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的临床研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的临床研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腹泻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治疗。

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

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治疗腹泻型IBD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西药库;药品管理【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07-02肠易激综合征(IBD)属于一组间歇或持续性发作,以腹胀、腹痛、大便或(和)排便习惯变化为临床表现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腹泻型IB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腹泻,具有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胆碱能药、解痉镇痛药、止泻剂对该病进行治疗,但西药方法仅能阻断腹泻型IBD的部分病理环节,整体疗效不够理想,而中医中药却对于腹泻型IBD具有独到的见解[1-2]。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参苓白术散并四神丸对55例腹泻型IBD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收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腹泻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

纳入标准:根据199年《罗马诊断标准》及2002年《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给予确诊;对本次用药方法及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伴有其他可能影响疗效与观察指标的病理或生理状况;病情危重或疾病晚期;精神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8例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8例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8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8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参苓白术散中药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

IBS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一40岁青壮年居多,男女之比1/2,占消化门诊量的20%,我国IBS患病率约占人群的15% [2]。

其中以腹泻型(D-IBS)最常见,约占35.4%。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发表的IBS罗马Ⅲ诊断标准拟定。

1.2排除标准(1) 有严重的心、肝、肾及内分泌等疾病者;(2) 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3) 对该药物过敏者;(4) 有腹腔手术史者;(5) 其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愿合作者。

1.3剔除标准因医嘱依从性差或不良反应严重而不能耐受退出者;治疗不满2周不纳统计;治疗超过2周,以前2周数据为准,纳入统计分析。

1.4观察对象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上述标准并完成2周治疗的D-IBS患者78例,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5±1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4.6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方法2.1给药方法治疗组予加减参苓白术散: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各30g、白芍、党参、白扁豆、陈皮、砂仁、桔梗、香附各15g、炙甘草10g。

加减:痛甚者加木香、柴胡、枳实、厚朴各15g,泻剧者加乌梅15g、芡实30g;夹湿热者加黄柏15g,黄连10g。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诺氟沙星口服,治疗组加服参苓白术散煎服,对照组加服蒙托石散口服。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参苓白术散/治疗应用;健脾化湿法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的生理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

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往往因情绪波动而诱发。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收集以2004年3月~2006年3月的门诊病人,按就诊先后次序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3.49)岁;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2.12)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Ⅱ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年内累计3个月(不一定是连续出现)以上的腹部不适或/或腹痛,伴有以下3项中的2项:①腹痛于排便后缓解;②排便频率增加2次/d以上;③大便稀溏不成形或/水样便。

在此基础上,便常规潜血/镜检和细菌培养或/和胃肠造影或/和钡灌肠或结肠镜/腹部B超/腹部CT检查,排除器质性肠病和其他肠病。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诺氟沙星0.3 g,3次/d口服,参苓白术散煎服,方药组成:人参9 g,焦白术25 g,茯苓25 g,薏苡仁30 g,砂仁10 g,桔梗10 g,白扁豆30 g,莲子肉30 g,炒怀山药10 g,炙甘草5 g,补骨脂30 g;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0.3 g,3次/d口服,蒙托石散1包,2次/d口服。

2 疗效观察2.1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参苓白术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依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1]。

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2008年起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4例,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20~53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5年。

诊断标准:根据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讨论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制定:以反复发作性的腹痛、腹胀、大便溏薄或腹泻、排便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通过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

处方如下: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12g,山药20g,炒扁豆15g,炒苡仁20g,砂仁6g,莲子肉15g,桔梗12g,大枣15g,五味子6g。

加减:脾虚明显,久泻不愈加黄芪、升麻以益气健脾;湿阻气滞,脘腹胀满加厚朴、苍术以燥湿除满;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消食除滞;肝气郁结加白芍、柴胡以疏肝理气;五更泄泻加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温肾散寒;腹痛剧烈加川楝子、元胡。

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及次数正常,半年内不复发;②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大便形状基本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大便形状及次数无变化。

结果本组患者54例,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

例1:患者,男,38岁,农民,2010年8月20日初诊。

患者诉近半年以来,反复出现大便溏薄,腹胀,腹痛,日行4~5次,特别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剧,甚则腹泻水样便,日行5~10次,伴饮食减少,肢倦神疲。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效果观察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效果观察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在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积分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积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参苓白术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秘等,具有起病慢、病程长的特点,好发于中青年群体[1]。

根据大便的性状可以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以及不定型四种,腹泻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2]。

针对于该病的治疗而言,西药治疗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治标不治本。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辨证分型做到更为具体化、针对性的治疗,体现“因人制宜”的原则。

因此,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并对其中的60例给予了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资料选自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在22-48岁之间,平均(35±3.2)岁;实验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在23-49岁之间,平均(36±3.3)岁。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IBS罗马Ⅲ诊断标准;在治疗前的3个月内每月发作天数在3天以上;病情发作时大便性状以及排便频次发生改变;均与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郝孝盈;贾成文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7%、临床治愈率7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临床治愈率64.29%,两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生活质量、排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页数】2页(P1506-1507)
【作者】郝孝盈;贾成文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咸阳 712000;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咸阳 712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4
【相关文献】
1.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
2.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3.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
征的临床疗效4.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5.姜疗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
脾胃虚弱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J C M 中 医 临床 研 究 2 0 1 5 年 第 7卷 第 1 9期
. . 2 7 . .
参 苓 白术 散 治 疗 腹 泻 型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研 究
C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S h e n l i n g Ba i z h u S a n i n t r e a t i n g d i a r r h e a i ri t a b l e b o we l s术散治疗腹泻型肠 易激综合征 ( I B S ) 的临床疗效 , 探 讨腹泻型 I B S的中 医病机 。方法:选取
腹泻型肠 易激 综合征 患者 ,共 6 0例 ,随机分 为治 疗组和对 照组 ,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 减治疗,对照组予 匹维溴胺 5 0 mg ,3次/ d , 疗程均为 2周 ,比较 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 0 . 0 1 o结论:参苓 白术散治疗腹 泻型肠 易激 综合 征较 匹维溴胺有一定优势 ,尤其在 改善 患者 的腹 痛或腹部 不适方面 ,疗效更好。本研 究 中,治疗组以健脾化湿为法 ,取得 良好 的 临床疗效 ,进一 步证 明了脾虚 湿盛是腹 泻型肠 易激综合征 的基本 的中医病机 。
【 关键词 】 肠 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参苓 白术散
[ A b s t r a c t ] Ob i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a n d e v a l u a t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S h e n l i n g B a i z h u S a n i n t r e a t i n g t h e d i a r r h e a t y p e o f l B S( I BS . D1
Be t t e r c u r a t i v e e fe c t f u r t h e r p r o v e s t h a t s p l e e n d e i f c i e n c y a n d mo i s t u r e wa s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T CM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I BS .
Me t h o d s : A t o t a l 6 0 c a s e s o fI BS —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re t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wo we e k s c o u r s e o ft r e a t me n t . c l i n i c a l e fe c t wa s c o mp a r e d . Re s u l t s : C1 i n i c a l e fe c t s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b e t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he t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Co n c l u s i o n : Cu r a t i v e
甄杰武 文慧华
( 1 . 广 州市番 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 州,5 1 1 4 0 0 ;2 . 广州市番 禺区中心 医院 ,广 东 广州 ,5 1 1 4 0 0 ) 中 图分类号 :1 1 4 4 2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1 9 . 0 0 2 7 . 0 3
e f e c t i n he t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s u r p a s s e d t h e c o n ro t l g r o u p . s h o we d ha t t S L BZS wa s b e t e r ha t n P na i v e i f u n Br o mi d e t a b l e t s n i re t a t i n g I BS . D
[ Ke y wo r d s ] I r r i t a b l e B o we l S y n d r o me ; T C M t h e r a p y ; S h e n l i n g B a i z h u S n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5 . 1 9 . 0 1 2
肠易激综合征 (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nd y r o me ,I B S )是一种 常
见 的 影 响 人 类 工 作 、 生 活 、学 习 的功 能性 肠 病 , 以腹 痛 或 腹 部
复 发作 的腹痛或 不适症状 ,伴有下列 中的 2项 或 2项 以上: ①排便后症状 改善 。② 伴随排便频率 的改变 。③伴随粪便性状 的改变 。 依据粪 便的性状 分为 以下亚型: @I B S便秘 型( I B S . C) : 硬便或块状便排便 比例 ≥2 5 %,稀便 ( 糊状便 )或水样便排便 比例< 2 5 %。@I B S腹泻型 ( I B S . D) :稀便 ( 糊状便 )或水样便 排便 比例 t >2 5 %,硬便或块状便排便 比例< 2 5 %。③ 混合 型 I B S ( I B S . M) :硬便或块状便排便 L L  ̄ ] E > 2 5 %,稀便 ( 糊状 便 )或 水样便排便 比例 > /2 5 %。④ 不确 定型 I BS :粪便的性状不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