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秘方:幽门管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一月断根补中生肌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

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

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秘方:黄芪15-30g,党参12-15g,炙甘草10-15g,赤芍10-15g,白及10g,制乳香3-5g,当归8-10g,茯苓15-30g,乌贼骨15g,淡吴萸3-5g。

对一些巨型溃疡和难治性溃疡,可加用三七粉(冲服),3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早晚各一次分服。

病例:陈某,65岁。

半月来黎明胃痛,偶泛酸,食欲减退,大便正常。

苔薄脉弦。

三天前胃镜示:十二指肠壶部前壁霜斑样溃疡;幽门管小弯侧0.8厘米深溃疡,覆白苔。

诊断为:幽门管溃疡,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霜斑样溃疡。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加三七粉(冲服),3g,服用十四剂后,餐前及晚间微嘈,不痛,食欲欠佳,大便正常。

苔薄滑脉弦。

原方继服两周。

胃镜复查:十二指肠壶腹部前壁0.6厘米浅圆溃疡,原幽门管溃疡已愈合,有瘢痕形成。

复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幽门管溃疡愈合期,浅表性胃炎。

续服本方十周。

胃镜复查:未见溃疡,诊为浅表性胃炎。

点评:本方对消化性溃疡不仅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试用于其他非消化性溃疡,如食管溃疡、结肠溃疡也有较好的疗效。

方解:本方具有补中益气,活血生肌之功。

主治消化性溃疡,属胃气虚患者。

症见:胃痛隐隐,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大便溏薄或黑便等。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俞尚德国家级名老中医
备注:古今度量衡对照:
一、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1、618-907年(唐朝):一升=0.5914市升;一升=59.4毫升;一斤=19.1市两;一两=1.19市两;一两=37.30克。

2、644-1911(清朝):
二、古方中特殊计量单位说明:
1、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制的嚣器,形状如刀匕。

一方寸匕的容量,约等于现代的2.7毫;其重量,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

2、钱匕用汉代的五铢钱币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者称一钱匕,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合一方寸匕的十分至六七。

半钱匕者,系用五铢钱的一半面积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约为一钱匕的二分之一。

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无”字为度,约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

3、刀圭形状像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低洼。

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4、字古以铜钱抄取药末,钱面共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之量,即称一字。

5、铢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

汉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三、公制与市制计量单位的折算:
1、基本折算:
1公斤(kg)=2市斤=1000克(g);1克g=1000毫克(mg)
2、十六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6两=500克(g)
1两=10钱=31.25(g)
1钱=10分=3.125(g)
1分=10厘=0.3125(g)=312.5毫克(mg)
1厘=10毫=0.03125克(g)=31.25毫克(mg)3、十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0两=500克(g)
1两=10钱=50克(g)
1钱=10分=5克(g)
1分=10厘=0.5克(g)=500毫克(mg)
1厘=10毫=0.05克(g)=50毫克(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