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关问题的探讨.pptx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接地过电压 • 小电阻接地:过电压低,持续时间短。 • 小电流接地:过电压高,如长期带接地点运行,可能造成相间短路故障。 • 有发生永久接地时直接跳闸、消除接地过电压的应用
• 投资 • 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绝缘成本差异不大 • 总体投资没有明显的差异
42
第43页/共52页
国标《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7
第8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 意大利ENEL公司的实践 • 固定调谐 • 历时1s内瞬时停电减少26% • 1s-3min短时停电减少22% • 长时间停电减少10% • 自动调谐 • 瞬时停电减少51% • 短时停电减少38% • 长时间停电减少26%
• 英国电力研究(EA)公司研究报告:谐振接地故障造成的停电较小电阻接地减少50%以上。
暂态选线法
• 比较出线零序电流幅值:故障线路电流幅值最大 • 比较出线零序电流极性:故障线路电流极性相反 • 比较出线零序零序无功方向:故障线路容性无功功率由线路流向母线
22
第23页/共52页
暂态选线法的优点
• 暂态接地电流数倍于稳态值,有时达十几倍,灵敏度高。 • 不受消弧线圈的影响 • 不受故障点不稳定的影响 • 可以检测瞬时性故障
• 不接地方式 • 电容电流小于10A
• 谐振接地 • 电容电流10-150A
• 小电阻接地 • 电容电流大于150A且全是电缆网络时
43
第44页/共52页
国际上接地方式应用情况
• 美国 • 主要中性点沿线多点接地 • 支持单相供电
• 英国 • 主要采用小电阻接地 • 为提高供电质量,一些供电企业正在或考虑将架空网络小电阻接地改为谐振接地,如Northern电力公 司。
• 单相接地电流小,选线、定位困难。 • 已得到解决
• 间歇性电弧过电压,易导致其他两相绝缘击穿,造成短路故障。 • 及时切除故障可以避免
10
第11页/共52页
11
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人身安全
第12页/共52页
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
• 小电阻接地方式 • 接地电流大,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大。 • 保护动作立即跳闸,威胁存在时间短。
• 俄罗斯(苏联) • 主要采用小电流接地 • 选线技术:零序功率方向、暂态首半波
44
第45页/共52页
国际上接地方式应用情况
• 德国 • 主要采用小电流接地 • 1907年Peterson发明了消弧线圈接地技术 • 大型电缆网络也采用谐振接地 • 单母线补偿电流达300A • 选线方法:零序功率方向(并联电阻)、暂态法
19
第20页/共52页
暂态法
• 上世纪50年代德国提出,中国70年代开发出产品,因可靠性差,没有获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 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暂态电气量选线新技术创造了条件。 • 上世纪90年代起,利用暂态电气量的选线定位方法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已开发出新型暂态法选线装置,实际故障选线效果良好。
第32页/共52页
接地分界(看门狗)技术
• 反应稳态零序电流、电压的方法 • 谐振接地系统中,用户侧与系统侧故障时,电气量特征变化不显著,会出现误动与拒动。 • 对互感器灵敏度与精度要求高
• 暂态法 • 灵敏、可靠 • 对互感器灵敏度与精度要求不高
32
第33页/共52页
33
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
第34页/共52页
23
第24页/共52页
实际故障录波(金属性故障)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 零序电流
第25页/共52页
实际故障录波(间歇性故障)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 零序电流
25
第26页/共52页
高阻故障检测问题
• 实际故障选线成功率90%~95%之间 • 高阻故障5%左右,故障电流小,检测困难。 • 小电阻接地系统也存在高阻故障检测难问题
8
第9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小电阻接地后供电可靠性下降 • S市一变电所采用小电阻接地后,10kV线路3年共跳闸136次,平均每年46次;改造前2年共跳闸53次, 平均每年27次。 • 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跳闸率提高一倍
9
第10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存在的问题
• 小电流接地方式 • 接地电流小,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小。 • 如允许长期带接地点允许,威胁长时间存在。
12
第13页/共52页
人体触电问题
• 人体电阻1000Ω左右,采用任何接地方式,触电电流都只有数安培,保护与选线装置都不会启动。 • 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定值大于40A
• 导线坠地故障 • 故障电阻较小时(小于100Ω),保护与选线装置起动,可靠检出故障。 • 坠落在干燥水泥、沥青、沙土地面,故障电阻很大,接地电流只有数安培,既使采用小电阻接地,接 地保护也不会动作。
• 中电阻:在中性点瞬间投入一中值电阻 • 欧洲采用有功功率方向法选线,阻性电流20A。 • 中国采用零序电流法选线,阻性电流40A。 • 需安装电阻投切设备,影响一次设备安全。
• 小扰动法:瞬间调整消弧线圈补偿失谐度,放大零序电流的变化。 • 在中国有一定的应用
• 注入信号法:注入间谐波(225Hz)电流 • 在中国有一定应用 • 需安装信号注入装置,影响一次系统安全。
接地电流 消弧线圈电流
零序电压
故障相电压 非故障相电压
5
第6页/共52页
实际的瞬时性故障电压录波图页/共52页
小电阻接地 • 优点:降低接地过电压幅值,继电保护易于实现。 • 缺点:单相接地故障电流300-1000A,保护动作跳闸,瞬时性故障也会
造成短时停电。
• 短时停电对数字设备、连续生产线带来危害,造成用户投诉。 • 国家能源局2010年颁布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已将短时停电纳入供电可靠性统计
• 中国南方某市统计结果
• 长时间停电 • 意大利、英国统计结果表明,小电流接地长时间停电次数减少约10%。
• 人身安全问题 • 两种接地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41
第42页/共52页
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
• 继电保护 • 小电阻接地:零序电流保护,简单。 • 小电流接地:较复杂,主要有中性点并电阻与暂态法。
14
第15页/共52页
15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问 题
第16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困难的原因
• 接地电流小 • 谐振接地残流小于10A
• 消弧线圈补偿电流导致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甚至小于非故障线路 • 间歇性接地,电弧不稳定。
• 10%左右的故障存在间歇性接地现象 • 高阻(电阻在1kΩ以上)故障比例高,5%左右。
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
• 捕捉电网的瞬时接地故障并指示出发生故障的线路来,将给值班人员提供非常重要的电网绝缘状态信息。 • 相对于利用局部放电技术对电缆绝缘进行监测,瞬时性接地故障持续时间更长,可靠性更高。
34
第35页/共52页
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
一次瞬时性接地故障的电压录波图
35
第36页/共52页
泉州一变电所瞬时性接地故障统计
• 零序电流保护定值一般大于40A • 10kV系统,中性点电阻10Ω。
• 故障电阻100Ω,接地电流约50A。 • 故障电阻300Ω,接地电流小于20A。 • 人体电阻1kΩ,触电电流数安培。
26
第27页/共52页
高阻接地故障录波图
零序电压 接地电流小, 难以检测。
第28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
29
第30页/共52页
实际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结果
FTU CB1
FTU CB2
FTU CB3
• 开关1和2之间 波形不相似
• 开关2与3之间 波形相似
30
第31页/共52页
实际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结果
FTU CB1
FTU CB2
FTU CB3
• 开关1和2之间 波形相似
• 开关3处STU没 启动
31
• 小电流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小,允许运行一段时间。 • 不接地:接地电流10-30A • 谐振接地:补偿后残流小于30A。
• 没有严格的电流划分标准
2
第3页/共52页
• 直接接地系统:一般既是有效接地,也是大电流接地。 • 中性点不接地与谐振接地:既是非有效接地,也是小电流接地。 • 小电阻接地系统
• 统计时间:2001年12月-2002年12月 • 记录到故障次数:475次。
• 永久接地故障:14次 • 自恢复的瞬时性接地故障:461次 • 6次永久接地故障前3天内有瞬时接地现象 • 最多的有16次瞬时性故障
36
第37页/共52页
长岭石化变电站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结果
分子筛2#线路,电缆内部在4月16日持续约100 分钟的永久接地故障之前,已有8次瞬时性接地 故障。
故障前 时间
第1天
第3天
第4天
第6天 第7天 总计
瞬时故障 次数
2
1
2
2
1
8
持续 时间
<20ms <20ms
<20ms, 1s
<20ms, 1s
约20mS
37
第38页/共52页
长岭石化变电站瞬时性故障监测结果
零序电压
永久故障前一 天的瞬时性接 地 故障持续时间: 约一周波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38
第39页/共52页
• 比较馈线终端(FTU)、故障指示器检测结果,确定接地故障位置(区段)。 • 故障定位法
• 投入电阻法:比较零序电流幅值,类似短路故障定位。 • 注入信号法:检测注入信号 • 暂态法
28
第29页/共52页
暂态故障定位方法
比较分段开关处暂态零序电流的幅值与相 似性,定位故障区段。 故障点上游分段开关电流波形相似;故障 点两侧电流极性相反,波形不相似。
• 既使采用小电阻接地也难以检测高阻故障
16
第17页/共52页
实际接地故障录波图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第18页/共52页
故 障 线 路 稳 态 接 地 电 流 十 分 微 弱
17
实际间歇性接地故障录波图
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故障相电压
18
第19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已趋于成熟
• 在中国上千个变电所投入运行 • 欧洲德国、爱尔兰等国有较多应用
20
第21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信号特征
暂态接地电流特点 远大于稳态电容 电流 与稳态电容电流 之比可达到几倍 到十几倍 暂态电流值不受 消弧线圈的影响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零序电流 谐振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零序电流
21
第22页/共52页
• 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比值大于1,属于非有效接地。 • 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300-1000A,属于大电流接地。
3
第4页/共52页
4
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 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5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的优势
• 一种成熟有效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 • 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使瞬时性接地故障电弧自动熄灭。
有效接地与非有效接地
• 有效接地: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比值小于3,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比值小于1。 • 非有效接地: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比值大于3,零序电阻对正序电抗比值大于1。
• 中性点不接地 • 经消弧线圈(谐振)接地 • 小电阻接地
1
第2页/共52页
大电流接地与小电流接地
• 大电流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保护立即动作跳闸。 • 直接接地 • 小电阻接地:接地电流300-1000A
长岭石化变电站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结果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永久故障前 五天的一次 瞬时性接地 故障持续时 间:约1S 间歇性接地
39
第40页/共52页
40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第41页/共52页
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
• 供电质量 • 小电流接地有利于减少瞬时接地故障引起的短时停电 • 架空网络瞬时性故障70%-90% • 电缆网络中约20%的故障是瞬时性的
• 法国 • 早期小电流接地 • 后改为小电阻接地 • 为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对通信的干扰,上世纪80年代改为谐振接地。
45
第46页/共52页
国际上接地方式应用情况
• 意大利ENEL公司 • 以前中性点不接地 • 在母线将接地相瞬时短接灭弧 •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2000年开始,全部改为谐振接地。
• 日本 • 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小电阻接地均有应用 • 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记录零序电流,实现接地故障的在线监测。
13
第14页/共52页
二种接地方式 在人身安全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 两种对立的观点 • 采用小电阻接地,可以快速切除接地故障,减少对人身安全的危害。 • 采用谐振接地,可以减少人体触电电流,降低死亡率。
• 理论分析表明二种接地方式在人身安全性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 南方某市采用小电阻接地,7年内11起触电事故,无一起保护当时动作跳闸。 • 两种接地方式都有触电人员幸免脱身的报道
• 投资 • 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绝缘成本差异不大 • 总体投资没有明显的差异
42
第43页/共52页
国标《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7
第8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 意大利ENEL公司的实践 • 固定调谐 • 历时1s内瞬时停电减少26% • 1s-3min短时停电减少22% • 长时间停电减少10% • 自动调谐 • 瞬时停电减少51% • 短时停电减少38% • 长时间停电减少26%
• 英国电力研究(EA)公司研究报告:谐振接地故障造成的停电较小电阻接地减少50%以上。
暂态选线法
• 比较出线零序电流幅值:故障线路电流幅值最大 • 比较出线零序电流极性:故障线路电流极性相反 • 比较出线零序零序无功方向:故障线路容性无功功率由线路流向母线
22
第23页/共52页
暂态选线法的优点
• 暂态接地电流数倍于稳态值,有时达十几倍,灵敏度高。 • 不受消弧线圈的影响 • 不受故障点不稳定的影响 • 可以检测瞬时性故障
• 不接地方式 • 电容电流小于10A
• 谐振接地 • 电容电流10-150A
• 小电阻接地 • 电容电流大于150A且全是电缆网络时
43
第44页/共52页
国际上接地方式应用情况
• 美国 • 主要中性点沿线多点接地 • 支持单相供电
• 英国 • 主要采用小电阻接地 • 为提高供电质量,一些供电企业正在或考虑将架空网络小电阻接地改为谐振接地,如Northern电力公 司。
• 单相接地电流小,选线、定位困难。 • 已得到解决
• 间歇性电弧过电压,易导致其他两相绝缘击穿,造成短路故障。 • 及时切除故障可以避免
10
第11页/共52页
11
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人身安全
第12页/共52页
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
• 小电阻接地方式 • 接地电流大,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大。 • 保护动作立即跳闸,威胁存在时间短。
• 俄罗斯(苏联) • 主要采用小电流接地 • 选线技术:零序功率方向、暂态首半波
44
第45页/共52页
国际上接地方式应用情况
• 德国 • 主要采用小电流接地 • 1907年Peterson发明了消弧线圈接地技术 • 大型电缆网络也采用谐振接地 • 单母线补偿电流达300A • 选线方法:零序功率方向(并联电阻)、暂态法
19
第20页/共52页
暂态法
• 上世纪50年代德国提出,中国70年代开发出产品,因可靠性差,没有获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 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暂态电气量选线新技术创造了条件。 • 上世纪90年代起,利用暂态电气量的选线定位方法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已开发出新型暂态法选线装置,实际故障选线效果良好。
第32页/共52页
接地分界(看门狗)技术
• 反应稳态零序电流、电压的方法 • 谐振接地系统中,用户侧与系统侧故障时,电气量特征变化不显著,会出现误动与拒动。 • 对互感器灵敏度与精度要求高
• 暂态法 • 灵敏、可靠 • 对互感器灵敏度与精度要求不高
32
第33页/共52页
33
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
第34页/共52页
23
第24页/共52页
实际故障录波(金属性故障)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 零序电流
第25页/共52页
实际故障录波(间歇性故障)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 零序电流
25
第26页/共52页
高阻故障检测问题
• 实际故障选线成功率90%~95%之间 • 高阻故障5%左右,故障电流小,检测困难。 • 小电阻接地系统也存在高阻故障检测难问题
8
第9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小电阻接地后供电可靠性下降 • S市一变电所采用小电阻接地后,10kV线路3年共跳闸136次,平均每年46次;改造前2年共跳闸53次, 平均每年27次。 • 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跳闸率提高一倍
9
第10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存在的问题
• 小电流接地方式 • 接地电流小,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小。 • 如允许长期带接地点允许,威胁长时间存在。
12
第13页/共52页
人体触电问题
• 人体电阻1000Ω左右,采用任何接地方式,触电电流都只有数安培,保护与选线装置都不会启动。 • 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保护定值大于40A
• 导线坠地故障 • 故障电阻较小时(小于100Ω),保护与选线装置起动,可靠检出故障。 • 坠落在干燥水泥、沥青、沙土地面,故障电阻很大,接地电流只有数安培,既使采用小电阻接地,接 地保护也不会动作。
• 中电阻:在中性点瞬间投入一中值电阻 • 欧洲采用有功功率方向法选线,阻性电流20A。 • 中国采用零序电流法选线,阻性电流40A。 • 需安装电阻投切设备,影响一次设备安全。
• 小扰动法:瞬间调整消弧线圈补偿失谐度,放大零序电流的变化。 • 在中国有一定的应用
• 注入信号法:注入间谐波(225Hz)电流 • 在中国有一定应用 • 需安装信号注入装置,影响一次系统安全。
接地电流 消弧线圈电流
零序电压
故障相电压 非故障相电压
5
第6页/共52页
实际的瞬时性故障电压录波图页/共52页
小电阻接地 • 优点:降低接地过电压幅值,继电保护易于实现。 • 缺点:单相接地故障电流300-1000A,保护动作跳闸,瞬时性故障也会
造成短时停电。
• 短时停电对数字设备、连续生产线带来危害,造成用户投诉。 • 国家能源局2010年颁布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已将短时停电纳入供电可靠性统计
• 中国南方某市统计结果
• 长时间停电 • 意大利、英国统计结果表明,小电流接地长时间停电次数减少约10%。
• 人身安全问题 • 两种接地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41
第42页/共52页
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
• 继电保护 • 小电阻接地:零序电流保护,简单。 • 小电流接地:较复杂,主要有中性点并电阻与暂态法。
14
第15页/共52页
15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问 题
第16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困难的原因
• 接地电流小 • 谐振接地残流小于10A
• 消弧线圈补偿电流导致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甚至小于非故障线路 • 间歇性接地,电弧不稳定。
• 10%左右的故障存在间歇性接地现象 • 高阻(电阻在1kΩ以上)故障比例高,5%左右。
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
• 捕捉电网的瞬时接地故障并指示出发生故障的线路来,将给值班人员提供非常重要的电网绝缘状态信息。 • 相对于利用局部放电技术对电缆绝缘进行监测,瞬时性接地故障持续时间更长,可靠性更高。
34
第35页/共52页
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
一次瞬时性接地故障的电压录波图
35
第36页/共52页
泉州一变电所瞬时性接地故障统计
• 零序电流保护定值一般大于40A • 10kV系统,中性点电阻10Ω。
• 故障电阻100Ω,接地电流约50A。 • 故障电阻300Ω,接地电流小于20A。 • 人体电阻1kΩ,触电电流数安培。
26
第27页/共52页
高阻接地故障录波图
零序电压 接地电流小, 难以检测。
第28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
29
第30页/共52页
实际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结果
FTU CB1
FTU CB2
FTU CB3
• 开关1和2之间 波形不相似
• 开关2与3之间 波形相似
30
第31页/共52页
实际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结果
FTU CB1
FTU CB2
FTU CB3
• 开关1和2之间 波形相似
• 开关3处STU没 启动
31
• 小电流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小,允许运行一段时间。 • 不接地:接地电流10-30A • 谐振接地:补偿后残流小于30A。
• 没有严格的电流划分标准
2
第3页/共52页
• 直接接地系统:一般既是有效接地,也是大电流接地。 • 中性点不接地与谐振接地:既是非有效接地,也是小电流接地。 • 小电阻接地系统
• 统计时间:2001年12月-2002年12月 • 记录到故障次数:475次。
• 永久接地故障:14次 • 自恢复的瞬时性接地故障:461次 • 6次永久接地故障前3天内有瞬时接地现象 • 最多的有16次瞬时性故障
36
第37页/共52页
长岭石化变电站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结果
分子筛2#线路,电缆内部在4月16日持续约100 分钟的永久接地故障之前,已有8次瞬时性接地 故障。
故障前 时间
第1天
第3天
第4天
第6天 第7天 总计
瞬时故障 次数
2
1
2
2
1
8
持续 时间
<20ms <20ms
<20ms, 1s
<20ms, 1s
约20mS
37
第38页/共52页
长岭石化变电站瞬时性故障监测结果
零序电压
永久故障前一 天的瞬时性接 地 故障持续时间: 约一周波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38
第39页/共52页
• 比较馈线终端(FTU)、故障指示器检测结果,确定接地故障位置(区段)。 • 故障定位法
• 投入电阻法:比较零序电流幅值,类似短路故障定位。 • 注入信号法:检测注入信号 • 暂态法
28
第29页/共52页
暂态故障定位方法
比较分段开关处暂态零序电流的幅值与相 似性,定位故障区段。 故障点上游分段开关电流波形相似;故障 点两侧电流极性相反,波形不相似。
• 既使采用小电阻接地也难以检测高阻故障
16
第17页/共52页
实际接地故障录波图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第18页/共52页
故 障 线 路 稳 态 接 地 电 流 十 分 微 弱
17
实际间歇性接地故障录波图
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故障相电压
18
第19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已趋于成熟
• 在中国上千个变电所投入运行 • 欧洲德国、爱尔兰等国有较多应用
20
第21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信号特征
暂态接地电流特点 远大于稳态电容 电流 与稳态电容电流 之比可达到几倍 到十几倍 暂态电流值不受 消弧线圈的影响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零序电流 谐振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零序电流
21
第22页/共52页
• 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比值大于1,属于非有效接地。 • 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300-1000A,属于大电流接地。
3
第4页/共52页
4
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 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5页/共52页
小电流接地的优势
• 一种成熟有效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 • 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使瞬时性接地故障电弧自动熄灭。
有效接地与非有效接地
• 有效接地: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比值小于3,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比值小于1。 • 非有效接地: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比值大于3,零序电阻对正序电抗比值大于1。
• 中性点不接地 • 经消弧线圈(谐振)接地 • 小电阻接地
1
第2页/共52页
大电流接地与小电流接地
• 大电流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保护立即动作跳闸。 • 直接接地 • 小电阻接地:接地电流300-1000A
长岭石化变电站瞬时性接地故障监测结果
零序电压 故障线路零序电流
永久故障前 五天的一次 瞬时性接地 故障持续时 间:约1S 间歇性接地
39
第40页/共52页
40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第41页/共52页
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
• 供电质量 • 小电流接地有利于减少瞬时接地故障引起的短时停电 • 架空网络瞬时性故障70%-90% • 电缆网络中约20%的故障是瞬时性的
• 法国 • 早期小电流接地 • 后改为小电阻接地 • 为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对通信的干扰,上世纪80年代改为谐振接地。
45
第46页/共52页
国际上接地方式应用情况
• 意大利ENEL公司 • 以前中性点不接地 • 在母线将接地相瞬时短接灭弧 •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2000年开始,全部改为谐振接地。
• 日本 • 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小电阻接地均有应用 • 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记录零序电流,实现接地故障的在线监测。
13
第14页/共52页
二种接地方式 在人身安全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 两种对立的观点 • 采用小电阻接地,可以快速切除接地故障,减少对人身安全的危害。 • 采用谐振接地,可以减少人体触电电流,降低死亡率。
• 理论分析表明二种接地方式在人身安全性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 南方某市采用小电阻接地,7年内11起触电事故,无一起保护当时动作跳闸。 • 两种接地方式都有触电人员幸免脱身的报道